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早期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治疗。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按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生活能自理)2例,重残(需他人帮助)2例,死亡3例。随访80例,时间9-24个月,病人预后良好7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目的.结果临床治疗35例,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无1例再出血,术后三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5例.其中,术前意识状态Ⅰ级者共2例,术后ADL分级全部为Ⅰ级.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显微手术
  • 简介:对于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前循环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痫发作危险因素,并提出初步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9月诊断与治疗的91例开放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痫发作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5.131,P=0.023)、颅脑创伤分型(X^2=6.302,P=0.043)、损伤部位(X^2=12.800,P=0.046),以及伴发脑挫裂伤(X^2=7.187,P=0.007)、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X^2=11.092,P=0.001)、颅内血肿(X^2=6.555,P=0.010)和凹陷性骨折(X^2=8.463,P=0.043)等项因素与开放性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痼发作显著相关。进一步Logistie逐步回归分析,仅年龄(OR=7.719,95%CI=1.129。52.777;P=0.037)、脑挫裂伤(OR=28.590,95%CI=2.241.364.734;P=0.010)、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OR=8.244,95%CI=1.259。53.706;P=O.028)和颅内血肿(OR=24.344,95%CI=2.415.345.395;P=0.007)为危险因素,且以脑挫裂伤危险度相对较高;而与颅脑创伤分型、损伤部位及凹陷性骨折无关。结论开放性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痼发作应及时治疗,对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早期给予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

  • 标签: 脑损伤 癫痫 创伤后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本课题为了研究早期手术与初始保守治疗对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到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脑损伤48h内的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分组后12h内手术清除血肿)和初始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期如认为有必要方行血肿清除术)。如患者少于两处大于10mL的血肿以及无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则满足条件。主要预后的评估是对患者6个月的情况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问卷调查。对患者6个月进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问卷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58例中34例(75.6%)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为预后好,较初始保守治疗组的29例(50.0%)高,相对危险度(OR):0.43;95%置信区间(CI):0.21-0.88;P=0.02。初始保守治疗组与早期手术治疗组相比死亡率更高[21(36.2%):7(15.6%),P=0.023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对创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较初始保守治疗能使患者有更好的结局。

  • 标签: 创伤性脑实质出血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保守治疗
  • 简介:2007年11月27日,“全球患者安全倡议活动”启动仪式暨医院感染与患者安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由卫生部主办,中国医院协会承办,世界卫生组织作为支持单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讲话并宣读卫生部支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声明;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曾荣桂、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韩卓生博士分别在启动仪式上讲话。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主持了启动仪式。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全国部分省(市)卫生厅局相关负责人,

  • 标签: 中国医院 安全倡议活动 卫生部副部长 世界卫生组织 控制医院感染 启动仪式
  • 简介:重型脑干出血系指脑干出血量〉5ml并伴明显意识障碍(GCS评分≤12分)。脑于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70%~80%。虽然也有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成功的报道,但对于多数重型脑干出血患者而言,目前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超早期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159例,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脑干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索早期脑梗塞的有效疗法。方法选择发病6h内脑梗塞患者93例,随机分为动脉组(32例)和静脉组(61例)。除一般治疗外,静脉组予以尿激酶25万U/d静脉滴注,连续7d。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将多孔微导管插入血栓,按1万U/min注入尿激酶,每使用25万U即测凝血指标并行血管造影,血管开通后,再注入25万U以溶解迁徙性血栓。结果两组3个月后疗效显示,动脉组有效率为87.5%,优于静脉组的60.65%(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动脉组亦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塞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 标签: 脑梗塞 溶栓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7岁,因肢体瘫痪、构咅障碍1h,于2007年1月13日收入我院。入院当日午睡时出现左侧肢体瘫痪,语言表达困难,

  • 标签: 侧肢体瘫痪 言语障碍 语言表达
  • 简介:临床护理是护理专业服务的主要方式,是民众享有护理服务的主要途径,是护理教育的来源和归结。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护理发展的水平。在党和政府对护理的关怀下,以及社会对护理服务的强烈需求下,我国的临床护理取得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 标签: 护理服务 工程 临床护理 专业服务 护理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评定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46例,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54例,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92例,未进行抗抑郁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的Barthel指数fMBI)、生活质量指数(QLI)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MD量表评分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量表评分和QLI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而且还可以促进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主观生活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破裂脑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100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破裂早期(3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37例,Ⅱ级23例,Ⅲ级10例,Ⅳ级24例,Ⅴ级6例。以GO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07个动脉瘤中,显微手术夹闭101个,包裹6个。恢复良好70例;中度病残,生活自理12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HuntⅠ-Ⅲ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的预后(P〈0.01)。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的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创造性思维是从事创造性活动,进行创新活动时的思维方式,而早期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点,早期教育中应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简要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早期教育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如何在早期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 标签: 早期教育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活动 创新活动 起点
  • 简介:目的对脑出血术后出现的脑积水倾向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方法对16例术后有脑积水倾向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16例术后患者早期经过持续腰大池引流,12例脑积水倾向得到纠正,4例患者发展为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结论脑出血术后15d内动态观察头颅CT若发现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呈进行性扩大,认为有脑积水倾向存在,行持续的腰大池引流,当出现脑脊液引流量突然减少时,即可拔除引流管,此时脑积水倾向已缓解,有效阻止了脑积水的发生。

  • 标签: 脑出血 脑积水倾向 腰大池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后早期发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癫痫手术后早期发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所有患者EngelⅠ级73例,EngelⅡ级11例,EngelⅢ级9例,EngelⅣ级3例。15例患者术后出现APOS,随访EngeⅠl级8例,EngelⅡ级3例,EngelⅢ级3例,EngelⅣ级1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发作频率、发作类型、MRI表现、切除侧别、术后病理等对术后早期发作无影响。出现术后早期发作的患者的癫痫缓解率明显低于无术后早期发作的患者(P〈0.05),惯常发作的患者的癫痫缓解率明显低于非惯常发作的患者(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术后早期发作的出现提示预后不良,发作形式表现为惯常发作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癫痫复发。

  • 标签: 颞叶癫痫 术后早期发作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分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后循环脑血流受损会引起脑干缺血,如果不及时恢复供血可导致脑干梗死。由于后循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复杂性,后循环缺血梗死病情危重且难以治疗,患者常出现昏迷、四肢瘫痪以及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症状,预后极差。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干梗死 溶栓治疗 后循环缺血 急性呼吸循环衰竭 护理
  • 简介: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armeningitis,TBM)和脑膜癌病(meningealcarcinomatosis,MC)临床均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降低以及MRI呈脑膜强化表现等,早期二者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早期鉴别诊断的要点.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膜癌病 TBM MC 脑基底部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破裂M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按Hunt-Hess分级: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8例,Ⅴ级1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后72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动脉瘤夹闭30例,夹闭加包裹2例,一侧夹闭、另一侧未处理1例。依据GOS预后评分:5分(恢复良好)24例,4分(轻度残疾)5例,3分(重度残疾)2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高级别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25例高级别(Hunt-HessIV~V级)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他们均在发病后48h内的早期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格拉斯哥转归评分量表(GOS)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25例颅内动脉瘤均显微手术夹闭,术后六个月时的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8例;重度病残且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3例。结论对高级别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早期手术治疗是可行的,结合及时的气管插管控制呼吸,脑室外引流以及去骨板减压等处理可以帮助改善其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早期 高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