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界面骨的早期组织学变化.方法:18颗Compress种植体挤压植入3头小型猪的下颌骨中,在植入4小时、3天、7天处死动物,切割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制作HE染色的脱钙骨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3天时髓腔内大量纤维样间充质细胞增生,并部分替代凝血块,7天时在间充质细胞中及骨切剖面有新骨形成.结论: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的骨结合一周内已开始形成.

  • 标签: 种植体 骨挤压 小型猪 组织学变化
  • 简介:目前临床上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提倡早期矫治,常用的方法有FR-Ⅲ型功能性矫治器、改良式牙合垫、上颌前方牵引等矫治方法。其中上颌前方牵引被认为是较为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可牵引上颌骨向前下方生长,同时引导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本文旨在对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上颌前方牵引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合成的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按终浓度10、100μmol/L分别配制于含变异链球菌的牛心脑浸液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24h,形成生物膜后,用生物膜定量分析仪检测生物膜形成的量。结果:100μmol/L呋喃C-30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受到显著抑制,磁珠成像开始减弱和完全消失的时间均迟于对照组;生物膜开始形成后,其生物膜形成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喃C-30在100μmol/L浓度时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其应用可能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呋喃C-30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早期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筛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牙合]成人组20例,正常[牙合]青少年组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测量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APDI值、ODI值、KIX值。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KIX的平均值在1.2以下。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IX值均值为1.51,治疗后KIX值均值减小为1.36。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KIX值均值为1.81,治疗后为1.83。各组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KIX指标临界值为1.5,可作为早期治疗和延期治疗的初步筛选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头影测量 APDI ODI
  • 简介:目的:比较渗透树脂ICON,XP-Bond与SingleBond2两种常用的粘合剂在早期牙釉质龋病变中的渗透程度。方法:将90颗离体牙在37℃条件下浸入到0.1M乳酸溶液(pH4.5)浸泡8周,制成早期牙釉质龋样本。然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个标本,应用下列树脂,A组:ICON;B组:XP-Bond;C组:SingleBond2。然后用盐酸去除釉质,暴露树脂渗透区域,将标本喷金,用扫描电镜观察。用软件在显微照片上测量树脂标记长度,用统计学方差分析和Scheffepost-test进行分析。结果:ICON的渗透深度(81.26±19.27m)与XP-Bond(59.84±16.29m)。SingleBond2(52.86±17.63m)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两种粘合剂系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的条件下,渗透剂ICON的渗透深度明显高于粘合剂系统;但是对釉质表面的表层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 标签: 人工白垩色斑块病变 树脂渗透深度 蚀刻和树脂粘合剂 SEM
  • 简介:活动矫正器治疗错合60例的临床分析邢柱顺牙列拥挤、前牙反、牙弓前突是正畸临床常遇到的错,作者用活动矫正器对较简单的错进行治疗,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在60例错中女性38例男性2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21岁,平均年龄1...

  • 标签: 活动矫正器 临床分析 错合 安氏Ⅱ类 安氏Ⅰ类 口外力
  • 简介:目的: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早期儿童龋治疗前后唾液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燕东幼儿园22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在龋齿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分别取样,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受试儿童唾液样本,分析治疗前后唾液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唾液样本DGGE条带数为23±2.9,治疗后唾液样本DGGE条带数为28±4.1,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同一时期内各唾液样本DGGE图谱的相似性高于不同时期样本之间。结论:PCR—DGGE技术可用于与龋病相关细菌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以及监测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

  • 标签: 早期儿童龋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菌群多样性
  • 简介:2006年9月20日是第18届“全国爱牙日”,宣传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开展了关注婴幼儿口腔健康为主题的义诊活动。来自口腔预防、正畸等多个科室的专家为患者提供了现场咨询和口腔护理指导,工作人员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资料。针对婴幼儿,专家们耐心主动的向家长们讲解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积极推广科学的护牙理念。

  • 标签: 口腔医院 爱牙日 义诊 华西 口腔保健知识 宣传主题
  • 简介:活动矫治器是一种常用正畸矫治器,只有固位良好,才能发挥作用。目前活动矫治器常用单臂环、箭头卡和邻间钩固位,这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单臂环对于乳牙或者倒凹不足的牙齿固位效果欠佳;采用邻问钩或箭头卡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固位效果,但这容易压迫牙龈乳头,造成患者不适。

  • 标签: 活动矫治器 固位装置 设计方法 固位效果 正畸矫治器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黯的骨性及牙性疗效。方法选取10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殆患者,观察6个月作为观察对照期,随后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矫治6个月为治疗期.应用Pitchfork分析法比较对照期和治疗期在平均功能性殆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变化。结果磨牙关系改变了7.2mm(t=6.85.P〈0.05),包括骨性改变4.4mm、牙性改变2.8mm;骨性改变中上下颌骨贡献率约为1:3,牙性改变中上下磨牙贡献率约为2:3。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可有效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胎,可取得较大的牙殆关系改善。

  • 标签: 恒牙早期 安氏Ⅲ类错殆 快速扩缩弓 前方牵引 Pitchfork分析法
  • 简介:目的通过白色念珠菌改良热酸性酚法RNA提取方法与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的比较,确定一种有效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方法。方法将培养3h和6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分为2组,每组分别采用热酸性酚法、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提取酵母相白色念珠菌的总RNA,用分光光度计及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RNA的浓度、纯度以及完整性。结果1~8号样本RNA总量依次为:9.96、12.72、2.88、4.56、2.76、4.92、7.32、10.68μg。结论热酸性酚法是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生物膜 白色念珠菌 RNA提取
  • 简介:目的探究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对于治疗垂直生长型骨性早期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选取12例恒牙早期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4岁,呈垂直生长型骨性下颌后缩病例,使用加口外弓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疗程10~14个月,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A—horiz、Ui—horiz、Li-horiz、L6-horiz、Ar—pog、Ar—Go、Pog-horiz、Go—Me、Ui—Max、SNA、SNB、ANB、OJ、0B有统计学意义.颌骨改变明显。结论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在矢状向及垂直向均能有效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并可控制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对改善上颌前突伴垂直生长型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侧貌疗效明显。

  • 标签: Headgear-Twinblock 上颌前突 垂直生长型 骨性Ⅱ类错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颞下颌关节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下颌运动中关节盘穿孔区域关节上腔滑液的流动模式和压力分布规律.方法选择5例单侧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早期患者,利用关节上腔造影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颞下颌关节在不同下颌骨下降距离时的三维影像学图像,利用Mimics软件及Gambit软件提取患侧关节上腔立体轮廓并进行三维网格划分,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滑液流体动力学分析.利用关节内压测量仪记录开颌运动中滑液压力进行模型验证.结果颞下颌关节上腔滑液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在开颌运动中右侧关节腔内滑液沿逆时针循环.在闭口和小张口位,关节内力小于阈值,上腔滑液形成规律的循环流动;当下颌骨下降距离到达3cm以上,上腔滑液压力增至(11.78±5.14)mmHg达阈值水平,细小穿孔部位张开形成异常流场和上下腔滑液交通,不利于关节盘的自我修复.结论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关节滑液循环仿真模型有助于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为指导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穿孔早期 滑液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 简介:2013年10月13日,在重阳节之际,山东大学口腔医院重阳节“关爱老人健康,从齿开始”大型义诊周活动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口腔医院将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活动

  • 标签: 山东大学 重阳节 义诊 医院 口腔 老人健康
  • 简介:2006年9月7日,华西口腔医学院在科教楼学术厅隆重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庆祝活动由宫苹副院长主持。宫苹副院长首先宣读了从教50周年教师及获2005年伯乐奖名单,30周年工龄的老师名单,具体名单如下。

  • 标签: 华西口腔医学院 教师 副院长 名单
  • 简介:2007年6月4日,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和中华口腔医学会联合举办的“张震康教授从医从教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在京隆重举行。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口腔医学专家、口腔医(学)院院长等各界口腔卫生事业工作者约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从医 张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医学专家 卫生事业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形成的缓释体对脂肪移植体前脂细胞再生和早期血运重建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制备浓度为2μg/mL人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和同浓度bFGF溶液,以葡聚糖颗粒为载体,分别加入上述2种细胞因子和生理盐水溶液.制成相应的缓释制剂。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切取腹股沟脂肪行背部皮下自体脂肪移植术。A组植入脂肪珠加入葡聚糖-生理盐水缓释颗粒。B组同法加入葡聚糖VEGF—A缓释颗粒,C组同法植入加葡聚糖-bFGF缓释颗粒。在第7、14、30天,随机处死动物各1只,作常规组织切片,观察移植体脂肪细胞和前脂细胞的组织学表现.用墨汁灌注微血管显像法观察移植体血管早期生成密度。术后90天,将剩余9只大鼠处死.取移植体.测量残留质量。采用SPSSl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植入术后7、14、30d,移植体A、B2组为经典的脂肪移植吸收.未见前脂肪细胞再生.而C组表现为新脂肪细胞激活再生。血管计数表明:7、14d时移植体B、C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2组无显著差异(P〉0.05),30d时,3组无显著差异。90d后,C组移植体的终质量显著大于A、B组(P〈0.05),A、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EGF—A缓释体和bFGF缓释体均能促进早期血运重建.但bFGF缓释体还可有效激活移植体中的前脂细胞,因而保存了最大残留体积,为整形外科的自体脂肪植吸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

  • 标签: 载体 VEGF—A bFGF 脂肪珠移植术 葡聚糖颗粒
  • 简介:2009年3月17日,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第11届全国运动会城市志愿者选拔活动在口腔医学院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厅举行。此次选拔活动由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长李小曼主持,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团委老师石海英和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崔晓曦出席了活动。共有13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选拔活动,分为两个面试会场。同学们表现得自信和冷静,会场秩序井然。经过紧张激烈的竞争后,有30名同学脱颖而出,他们将作为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志愿者代表,参与第11届全国运动会城市的志愿服务。

  • 标签: 口腔医学院 青年志愿者 山东大学 城市 全运会 医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