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解剖学重建在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入路取下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肿瘤后,用钛钉、钛连接片回植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颈椎解剖学结构。结果21例患者,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3例、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先天性肿瘤2例。术取下椎板棘突复合体2-6个,平均3个。手术未出现因使用铣刀打开椎管及使用钛连接片内固定所致硬脊膜破裂、脊髓及神经根损伤。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13.2个月,X线片或CT三维重建未见回植体固定的塌陷、位移,未见椎管狭窄及脊柱畸形。结论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回植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解剖结构,避免术后因椎板缺失造成脊髓失去骨性保护,引起椎管狭窄和脊柱生物力学变化,最大限度保证颈椎的正常结构,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维持患者远期脊柱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椎椎管 解剖学重建 钛连接片固定 稳定性 椎管狭窄
  • 简介: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s,iPSC)由特定的转录因子转录已分化的体细胞而来,在生物学功能方面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ESC)类似。实际应用,iPSC在细胞来源、免疫原性和医学伦理等方面面临较少的困境,从而为疾病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策略。在治疗方面与普通干细胞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但iPSC的致瘤性、诱导率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将重点探讨iPSC治疗缺血性卒的研究现状、发展制约及未来展望。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诱导多能干细胞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肌松药对面肌痉挛(HFS)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侧方扩散波(LSR)监测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MVD术LSR监测的206例HFS病人,依据肌松药使用不同随机分为罗库溴铵(ROC)组(76例)、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组(69例)和对照组(不使用肌松药,61例),对比分析3组病人LSR诱导成功率、出现时间和波幅大小。结果硬脑膜打开前,对照组LSR诱导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ROC组(75%;P〈0.01)和CIS组(56.5%;P〈0.01),而且,后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LSR平均出现时间[(3.2±2.5)min]显著短于ROC组[(46.4±20.2)min,P〈0.01]和CIS组[(60.9±25.5)min,P〈0.01]。对照组LSR波幅亦明显高于ROC组(P〈0.05)和CIS组(P〈0.05)。此外,与CIS组相比,ROC组LSR出现时间更短(P〈0.05),且呈线性关系[LSR出现时间=-10.713+98.342×罗库溴铵(mg/kg),P〈0.05]。结论使用肌松药可导致LSR诱导成功率降低、延迟出现和波幅减小,因此,建议在MVD术中行LSR监测时尽量不使用肌松药或仅小剂量(≤0.6mg/kg)使用ROC。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电生理监测 肌松药 侧方扩散反应
  •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传统危险因素及卒中发生风险的认识情况。方法于2011年1月至12月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抽取1000户住户,每户确定一位女性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病史)及自身卒中风险的认识情况。结果共682例调查对象完成了问卷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传统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53.8%~88.0%;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仅为17.2%,文化程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病史与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独立相关(P〈0.05);自身存在的卒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识到存在卒中风险的比例越高(P〈0.05)。结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偏低,尤其是存在卒危险因素的女性,其卒中风险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卒中 女性 卒中危险因素 卒中风险
  • 简介:目的:评价系统化健康指导法在早产儿家属的应用效果,为出院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对180名家属进行系统化知识培训、技能训练,采用自制问卷对早产儿家属在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培训,早产儿父母对早产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总体水平均有很大提高(P〈0.001)。结论:使用系统化的健康指导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产儿家属对早产儿的认知及护理照顾能力,对早产儿出院后居家护理将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系统化多样式 健康指导法 早产儿 家属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学教学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进修医师2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显著提高(P分别为0.005和0.013);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PBL教学法是适合于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进修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文献检索培训和基础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开展PBL教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头晕 进修医师 神经内科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底或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肿瘤与颅底血管或矢状窦之间的关系,根据肿瘤与血管关系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之间的关系(包裹或推挤),术中所见与术前检查所见符合。术对血管保护完全,无大出血,术后无脑梗死、脑出血。根据Simpson切除标准:2级切除16例,3级切除5例,4级切除4例。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术后随访6-24个月,22例患者无复发;4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的关系,有利于术血管的保护,在脑膜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 术前评估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索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教学查房的效果评价。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名进修医师作为病房带教的教学对象,随机分入角色扮演法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在血管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的急性缺血性卒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对2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角色扮演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进修医师在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临床分析能力,系统诊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进修医师在血管神经病学科管理患者的能力。

  • 标签: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血管神经病学 进修医师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颧弓颞下硬膜间入路切除颅窝海绵窦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窝海绵窦区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经颧弓颞下硬膜间入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三叉神经鞘瘤14例,脑膜瘤1例。术前症状改善或无明显变化13例,加重2例,术后出现新增脑神经麻痹2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颧弓颞下硬膜间入路切除颅窝海绵窦区肿瘤术野显露佳,对神经、血管、脑组织的保护较好,可作为此区域神经鞘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颅窝 MECKEL腔 海绵窦 神经鞘瘤 脑膜瘤
  • 简介:目的探讨在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在血管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和方法。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将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教育理念引入到血管病方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教学结束后对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力、临床决策能力进行考核及评价。结果对血管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进行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临床决策能力,显著缩小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之间的差距。结论应注重血管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理论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循证医学 转化医学 血管神经外科 研究生
  • 简介:目的探讨Ommaya囊辅助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小脑出血患者行Ommaya囊埋置侧脑室引流术,Ommaya囊穿刺外引流脑脊液。结果28例患者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根据患者出院时的GOS评级:预后良好l7例,残8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Ommaya囊辅助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是对常规脑室外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改进方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OMMAYA囊 脑室外引流 小脑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肽B(NPB)在大鼠脑组织的定位,探讨NPB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PB在除嗅球、垂体及小脑以外大鼠脑组织的表达。结果及结论NPB不仅表达于于下丘脑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弓状核、视交叉上核和未定带腹侧区及中脑的腹侧被盖区,中缝背核,黑质等区域,还见于基底前脑的VDB和HDB;内、外侧苍白球,尾状核;丘脑网状核;脑干的中缝隐核、中缝核、前被盖核、横纹肌核、旁正中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

  • 标签: 神经肽B 免疫荧光 脑立体定位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联合社区压疮管理网络在社区老年压疮高危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对压疮高危患者及其照顾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9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纳入医院联合社区压疮管理网络进行干预,干预后对照顾者的压疮相关知识、翻身技能、照顾行为等进行评估。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照顾者相关知识、翻身技能、照顾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联合社区压疮管理网络有助于维持照顾者的压疮认知水平,改善照顾行为,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 标签: 压疮 家庭照顾者 照顾行为 延续性护理 社区老年人群
  • 简介:目的:探讨4C模式在日间手术治疗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20例日间手术治疗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实施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延续性的延续护理并评价效果。结果:1术后7d的VAS评分为(3.75±0.91)分;术后7d便秘例数为41例(占34.17%)、尿潴留26例(占21.67%);腹胀持续天数为(2.39±1.92)d。2出院时、出院后1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MBI得分分别为(74.02±14.68)分、(73.59±11.87)分、(79.26±10.59)分、(80.47±9.54)分、(82.35±8.21)分。结论:4C模式有助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日间手术后早期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延续护理 日间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2例垂体腺瘤患者按病理改变分为侵袭组27例,非侵袭组15例。应用RT-PCR检测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IF-1α和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VEGFmRNA的表达水平比非侵袭组显著增高(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程度均高于非侵袭组(均P〈0.05),并且HIF-1α、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6,r=0.890,均P〈0.05)。结论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 标签: 垂体腺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侵袭性
  • 简介: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高血压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高血压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对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处理脑血管病能力培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1级、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6名,分为试验组(14名)和对照组(12名),分别在神经科临床轮转阶段接受以三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比较两组研究生出科考核时的临床运用技能。结果两组学生的基线成绩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三结合教学法培养的研究生较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的研究生在病例总结分析、信息整合、诊疗思路、临床思维及表达、英文文献的提炼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可提高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研究生教学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典型病例 脑血管病 临床能力
  • 简介:目的评价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伴发痫性症状的发生率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07年9月~2008年8月国国家卒登记数据库的2862例既往无癫痫病史的发病14d内住院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时记录患者发病时或住院期间是否合并痫性发作症状,根据是否合并痫性发作分为合并痫性发作组和未合并痫性发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评价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幕上脑出血累及部位和体积、住院合并症与痫性发作的相关性。结果2862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年龄中位数62.0岁(四分位间距53.0~72.0),1115例(39.0%)为女性,1921例(67.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33例(4.6%)患者合并痫性发作。与未合并痫性发作患者相比,合并痫性发作患者GCS平均评分低(9.5vs12.5,P=0.006),合并脑积水(5.3%vs1.5%,P=0.050)和肺炎(30.1%vs17.0%,P〈0.001)的比例高。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下列因素与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伴发痫性发作独立相关:入院时GCS评分每降低2分[比值比(oddsratio,OR)1.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21~1.45]、血肿累及皮层(OR5.82,95%CI3.88~8.72)、合并脑积水(OR2.73,95%CI1.14~6.56)和合并肺炎(OR1.65,95%CI1.09~2.52)。结论痫性发作是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昏迷程度、血肿累及皮层,以及合并脑积水和肺炎是并发痫性发作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痫性发作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