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不同临床条件下应用情况。材料与方法12名存在支抗控制问题患者(13~52岁,3名男性,9名女性),治疗前获取患者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照片研究模型。根据相应标准,确定每个患者不同植入位置。共计植入19枚微螺钉,以实现不同类型牙齿移动。结果微螺钉应用在多种不同临床条件下都获得成功,例如:压低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并排齐阻生牙,作为远中移动牙齿支抗,作为远中移动后保持,前移磨牙,在后牙支抗不足情况下用以内收上下颌前牙,在后牙缺失时唇倾并压低下颌前牙以及在关闭间隙过程中加强后牙支抗。结论本研究所展示新型微螺钉作为一种非牙支抗,在很多传统支抗无法应用情况下显示了优良治疗效率。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牙齿移动 临床应用 治疗效率 螺钉 下颌前牙
  • 简介:目的:观察渗氮类金刚石膜应用于纯钛支架义齿后临床效果以及对义齿表面润湿影响。方法:为8例上下牙列均有缺失患者镶配纯钛支架义齿,随机选取每例患者上下义齿支架中一个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膜,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改性后试件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纯钛活动义齿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薄膜后,在临床上得到了患者认可;对比未镀膜纯钛义齿,镀膜组义齿在改善色素沉着,颜色变暗和口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渗氮类金刚石膜表面自由能大于未改性组。结论:纯钛表面经渗氮类金刚石膜修饰后提高了表面润湿和戴用舒适

  • 标签: 纯钛 表面改性 类金刚石膜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能
  • 简介:目的探讨IPSEmpress2铸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沈阳市和平区牙病防治所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后牙牙体缺损患者30例(48颗患牙),采用IPSEmpress2铸玻璃陶瓷嵌体修复,随访观察6个月至2年,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USPHS)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边缘适合、外形、颜色匹配、继发龋发生以及磨损与折裂情况进行评价。结果IPSEmpress铸玻璃陶瓷嵌体具有良好边缘适应外形,色泽稳定,强度较高,未发现继发龋。结论IPSEmpress2铸玻璃陶瓷嵌体是一种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较好修复体。

  • 标签: 可铸玻璃陶瓷 嵌体 修复体
  • 简介:目的:研究十年观察期内用Steri-Oss种植体修复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生存率和影响因素。方法:自1995-2006年,共有57例无牙颌患者接受种植与修复治疗,共353颗Steri-Oss种植体。其中81颗种植体(22.95%)做固定修复,272颗种植体(77.05%)做摘义齿修复,观察性别、种植体部位和修复类型对种植体成功率影响。结果:其中有9例病人24颗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成功率93.20%,女性病人种植体生存率略低,但性别没有显著差异(P〉0.05)。累计种植体生存率上颌骨92.64%,略低于下颌骨93.68%,但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体支持固定修复十年成功率是97.5%,种植体固位摘义齿成功率99.02%,累计种植体生存率在摘与固定义齿修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确认了种植体支持无牙颌病人修复学中长期成功率。种植体固位摘全口义齿治疗方式在种植体生存率上和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结果是相同

  • 标签: 种植体 牙列缺失 固定义齿修复 可摘义齿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患者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行垫式摘义齿咬合重建疗效。方法:选取30例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老年患者,行垫式摘义齿咬合重建,对修复前、过渡义齿修复1个月后、永久义齿修复3个月后咀嚼效率、咬合力、咬合平衡、关节前、上、后间隙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结果:过渡义齿修复1个月后、永久义齿修复3个月后咀嚼效率均明显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过渡义齿与永久义齿两者间咀嚼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永久义齿修复3个月后总咬合力、咬合平衡均优于修复前过渡义齿修复1个月后,三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永久义齿修复3个月后,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与修复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与过渡义齿修复1个月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行垫式摘义齿咬合重建,患者咀嚼效率、咬合力、咬合平衡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均能得到改善,咬合重建对于重度磨耗伴有牙列缺损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修复手段。

  • 标签: 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咬合重建 [牙合]垫
  • 简介:阻塞涎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涎腺镜技术发展应用,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入。本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几年来涎腺镜技术临床应用,探讨阻塞涎腺疾病病因治疗进展。

  • 标签: 涎腺镜 阻塞性涎腺炎 涎石症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正锁患者髁突形态特点对称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7-2009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28例单侧正锁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14~39岁,平均(19.64±5.45)岁。选择同期收治28例安氏Ⅰ类错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4~38岁,平均(18.93±5.13)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拍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并将其输入计算机后利用AdobePhotoshop软件测量,比较髁突形态特点。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髁突形态不对称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髁突上部高度(UH)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支高度(RH)以及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之和(URH)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侧髁突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比值(U/R)髁突高度与髁突颈部宽度比值(H/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正锁患者髁突上部高度存在不对称,提示我们单侧正锁应尽早矫治。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锁 全颌曲面断层片 髁突形态
  • 简介: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牙源角化囊瘤(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r,KCOT)中开窗减压前后表达水平变化。方法:收集16例经病理证实KCOT患者开窗减压前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PNCD44v6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窗减压前,OPNCD44v6在KCOT中均呈高表达。减压后,16例患者OPN均呈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CD44v6在开窗减压后标本中,10例(63%)表达下降,5例(31%)表达未发生变化,1例(6%)表达升高,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OPNCD44v6在KCOT中呈高表达,开窗减压后二者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开窗减压术治疗KCOT部分机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骨桥蛋白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 简介:双膦酸盐类药物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骨炎和其他代谢骨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与肿瘤转移相关骨骼疾病。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而产生临床治疗作用。然而,双膦酸盐类药物,尤其是静脉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有致颌骨骨坏死危险。目前,国内尚未有该类药物致下颌骨坏死报道。作者报告1例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福善美,Fosamax)致下颌骨骨坏死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双膦酸盐颌骨坏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双膦酸盐 颌骨 骨坏死
  • 简介:与癌症治疗相关口腔黏膜炎被认为是最重要放化疗急性并发症。一般来说,头颈部癌症放疗或放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高,也较为严重;单纯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低,程度较轻。严重口腔黏膜炎造成病人疼痛、吞咽困难、继发感染、营养障碍,影响癌症治疗,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痛苦。本文对国内外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建立情况和新近各种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黏膜炎 放疗 化疗 动物模型 防护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学专业委员会、中华121腔医学会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第11届贺利氏杯摘义齿修复疑难病例现场点评”活动,于2012年11月14日上午在武汉洪山宾馆召开“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年会”期间成功举办。中华口腔医学会王兴会长、王渤秘书长亲临现场指导,王兴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讲话,充分肯定了贺利氏公司一贯致力于开展口腔修复临床诊治技术和口腔修复制作技术展评活动,为中国口腔修复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 标签: 可摘义齿修复 疑难病例 中华口腔医学会 武汉 专业委员会 口腔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骨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骨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骨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骨型Ⅲ类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Ⅲ类错((牙合)上颌基骨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骨型Ⅲ类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骨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骨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骨宽度发育过度.②骨Ⅲ类错(牙合)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骨水平,牙弓对基骨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通过截骨方法,在兔下颌骨相同部位造成斜行和垂直2种不同类型骨折,用小型接骨板进行固定。对骨切开线下方、骨折间隙、牙槽嵴3个骨痂不同部位,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对不同愈合时期骨痂内组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骨折在骨折愈合方式、愈合顺序上基本类似。垂直骨折组在愈合速度上略快于斜行骨折组,骨痂内分化组织时间分布在垂直骨折组和斜行骨折组略有差异。结论:由于2组动物实验生物条件基本相同,造成2组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变化不同源于其不同生物力学条件。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愈合 组织学 影像学
  • 简介:Ⅱ类错在上下颌骨位置、形态、大小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功能矫治器治疗Ⅱ类错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部分病例治疗后有复发。因此,探究其复发原因与不同表现形式Ⅱ类错关系,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功能矫治器适应证范围,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对Ⅱ类错颌骨特征、Ⅱ类错与颞下颌关节关系功能矫治器针对治疗方面内容做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功能性矫治器 Ⅱ类错 颞下颌关节 复发
  • 简介:细胞分化是由多种特定分化基因网络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完成生物学过程.如骨髓间充质细胞矿化,是在TGFβ/BMP、Wnt、Notch和Cadherin等信号通路协同作用下.先分化为成骨细胞.随后矿化完成

  • 标签: 多能干细胞 再生医学 诱导性 CADHERIN 编程 细胞分化
  • 简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类常见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IM,结合文献对该疾病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抗病毒治疗 激素治疗
  • 简介:目的:制备聚己内酯(PCL)/Ⅰ型胶原(COLI)/氟磷灰石(FA)复合支架用于牙周组织再生,并进行生物相容成骨诱导性能检测。方法:制备PCL/COLI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并在其表面合成FA矿化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同时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与支架浸提液共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染色观察复合支架对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结果:PCL/COLI/FA复合支架呈三维网状结构,FA晶体分布于支架表面。CCK-8结果证明人牙周膜细胞在复合支架上增殖情况良好。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染色结果提示复合支架诱导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结论:PCL/COLI/FA复合支架生物相容良好并具有成骨诱导潜能,有望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聚己内酯 Ⅰ型胶原 氟磷灰石 人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实验牙周炎大鼠外周血炎症牙周组织中辅助T细胞17(Th17)和调节T细胞(Treg)表达。方法采用丝线结扎并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液涂抹法建立SD大鼠牙周炎模型,采集外周血、龈沟液以及颌骨样本。体视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与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牙周组织中RORγt、Foxp3mRNA表达。应用SPSS22.0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改变符合牙周炎病理改变特征,牙槽骨吸收明显。实验组外周血Th17(F=30.88,P=0.00)、Treg细胞(F=147.03,P=0.00)比例以及Th17/Treg比率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F=219.53,P=0.00);实验组牙周组织中RORγt(F=35.61,P=0.04)和Foxp3mRNA(F=216.60,P=0.01)表达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上升;RORγt/Foxp3mRNA比率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P=0.44);实验组外周血血清中IL-10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F=6.41,P=0.02),而IL-17(F=0.08,P=0.78)、TGF-β(F=3.48,P=0.06)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龈沟液中IL-17(F=9.03,P=0.01)较对照组显著上升;IL-10(F=5.85,P=0.08)TGF-β含量(F=9.28,P=0.06)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牙周炎大鼠外周血牙周炎症组织中Th17与Treg表达均显著上调,可能与牙周炎症组织病理改变以及相关全身系统性疾病存在相关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17 叉头状转录因子3
  • 简介:目的探讨IndianHedgehog(Ihh)及其受体Smoothened(Smo)和Patched1(Ptch1)在渐进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骨改建中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用24只8周龄雌性SD大鼠,实验组施以渐进咬合紊乱,分别于20和24周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hh、Smo和Ptch1表达情况.结果髁突软骨后部20周实验组明显增厚(F=4.39,P=0.003),但24周组有所缓解.免疫组化检测24周实验组Ihh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3.78,P=0.02),而20周实验组Smo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5.16,P=0.04).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20周实验组Ihh(F=7.80,P=0.012)和Smo(F=15.67,P=0.003)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周实验组IhhmRNA水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13.34,P=0.013),Ptch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P=2.13).结论渐进咬合紊乱促进了大鼠髁突软骨中Ihh及其受体Smo高表达.

  • 标签: IHH SMO Ptch1 软骨 颞下颌关节 咬合
  • 简介:目的:检测碳量子点对神经细胞生物成像效果,及其生物安全评估。方法:使用动态光散射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碳量子点生物成像效果,用MTT法检测碳量子点对细胞毒性效应。结果:碳量子点光学效应好,激发光为375nm时,碳量子点荧光强度最强,而且碳量子点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正相关。碳量子点可被PC12细胞摄取并发出明亮荧光,显示出良好荧光成像效应。同时发现,碳量子点对PC12细胞毒性低,500μg/mL碳量子点孵育48h后,细胞活力仍保持在70%以上。结论:碳量子点荧光成像特性优异,生物安全好,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时不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 标签: 碳量子点 细胞毒性 荧光成像 生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