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一生致力于“人”的研究,他融汇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学说,主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考察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不健全的病态社会,生活其中的现代人大多是“病态人”,其病症包括施虐与受虐、破坏心理、丢失自我、重占有思想等等。他希望通过重塑理性信仰、发展创制性人格、汲取爱的能量等方式来“治愈”这些病态人。

  • 标签: 弗洛姆 病态社会 病态人
  • 简介:摘要弗洛姆将人格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他认为人格是制约人的潜能实现的方式,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基础。尤其是生产性人格能够激发并引导人性中理性和爱的潜能的充分实现,推动个体行为向善并且成为善良的人。生产性人格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取向,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往往是不同人格取向的综合,那么,人格塑造就是发育生产性人格在整个人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弗洛姆以生产性人格为核心规范建立了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对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弗洛姆 人格 生产性人格 健全
  • 简介:弗洛姆以精神分析社会学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自由观。他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处于两难困境之中:既向往、追求自由,又难以忍受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孤独,转而想方设法地逃避自由。但是,逃避自由不是现代人摆脱困境的出路,实现积极的自由才是避免孤独的最佳方式,而自发性的爱与创造是获得这种积极自由的唯一有效途径。

  • 标签: 自由 弗洛姆 自发性 困境
  • 简介: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由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人们对于自由问题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弗洛姆将自由分为三个阶段,即:前自由阶段,消极自由阶段以及积极自由阶段。对个人自身利益的理性追求在他的自由理论中被称为前自由阶段;消极自由是人在获得自由后却要摆脱自由,重新依附于一个权威的心理;积极自由指的是个体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他人、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状态,积极自由是独立于他的学说并且建构建立在人类自由成长过程的假设之上的。通过比较三者的异同,区分自由不同阶段的涵义,可以为当代人实现“真正的自由”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马克思和弗洛姆始终信奉社会主义,把人看作人,追寻人与社会的和谐。他们视角一致,极为冷静和理智地看待人和社会,不愧为诊断人类疾病、指点人类命运的思想大师。相比较而言,马克思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宏观架构,弗洛姆着眼于微观环境的改善;马克思强调国家行为,弗洛姆强调个人、群体的心理、行为可改变社会环境。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实现铺设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框架和基础,而弗洛姆的人本理论则是各个方面的细化和深化。他们的人本理论合在一起,显示出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具有真正的活力和吸引力,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并且使社会主义者不再感到气馁,从而可以切切实实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 标签: 马克思 弗洛姆 人本思想 异化
  • 简介:摘 要:马克思将目光转向现实的人以后,为哲学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沿着马克思人学理论和异化思想的道路发展的。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以一种新的方式,扼杀了人的自由。现代的工业文明是使人沉沦的原罪,人本是自由的,但是西方工业文明却使人成为一个“被吞噬的主体”,人不再有成为奴隶的危险,却有成为机器人的隐忧。弗洛姆关注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将“人”作为其毕生研究的主题和目的,将着重点放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上,对现代社会对人主体性与自由的束缚进行了批判,探究实现人解放的途径与方式。

  • 标签: 异化 自由 解放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何谓道德的独特见解。道德是人自身潜能的实现,独立人格的养成。道德教育也就是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善,并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自我的道德品质。在认识的方式上,弗洛姆反对客观主义的认识论,提出了体验性的知识的概念。弗洛姆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道德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弗洛姆 道德 体验性知识 道德教育
  • 简介:弗洛姆关于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论述中,弗洛姆还从政治和文化两个层面提出了实现健全的社会传播关系的构想,这是任何社会中必然的事实

  • 标签: 传播思想 传播试论 健全传播
  • 简介:弗洛姆关于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论述中,弗洛姆还从政治和文化两个层面提出了实现健全的社会传播关系的构想,这是任何社会中必然的事实

  • 标签: 传播思想 传播试论 健全传播
  • 简介:弗洛姆关于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论述中,弗洛姆还从政治和文化两个层面提出了实现健全的社会传播关系的构想,这是任何社会中必然的事实

  • 标签: 传播思想 传播试论 健全传播
  • 简介:弗洛姆在其人道主义伦理学中提出了关于什么是善、什么是人道主义良心以及有道德的人的性格特征等理论,虽然他坚信道德新人一定会出现,但现实却并非如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整体论的思维方式要求社会与人同时发生变革,增加道德实现的难度;认为道德的力量来自人的自律,排除了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的支持,使得道德的力量在异化的社会条件下很难发挥作用;没能将理论思维与经验观察很好的结合起来,导致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距离。

  • 标签: 道德 弗洛姆 人道主义伦理学 整体论 自律
  • 简介:弗洛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深刻地分析、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端,并描绘了一个健全、合理的社会。他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并强调用科学方法揭示这种可塑的人性。弗洛姆试图通过对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两人思想的糅合,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弥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思想的不足和空白,由此确立其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社会批判理论。本文结合无意识理论与异化理论,对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试做简要分析。

  • 标签: 弗洛姆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无意识 异化
  • 简介:文章在对弗洛姆《爱的艺术》研读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少年儿童爱的教育的现状,从理论出发,与实践结合,探讨了什么是爱,如何培养少年儿童爱的能力及掌握爱的艺术,这对于促进我国的道德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增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弗洛姆爱的理论 爱的教育 中国少年儿童 启示
  • 简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以及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展示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以朴实自然的戏剧语言刻画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重大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经典戏剧的艺术魅力。节选的第二幕作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大部分高中语文教材选人重点研读篇目,人们对此所作的研讨文章汗牛充栋,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但正如歌德所言,“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笔者在指导学生精读《雷雨》第二幕“周鲁会”时,结合了弗洛姆的爱情心理学理论分析周朴园的语言,从其“弃爱”与“问梅”的似乎相互矛盾的言行中,深刻理解其性格特征。

  • 标签: 爱情心理学 《雷雨》 第二幕 弗洛姆 中国现代文学 观照
  • 简介:<正>弗洛姆是新弗洛伊德主义创始人之一。他一生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结合,并且自认他已经最终达到了“这一综合”。本文仅就弗洛姆提出的社会无意识理论,对他怎样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综合”起来,以及“这一综合”的实质,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说是以无意识

  • 标签: 弗洛姆 社会无意识 新弗洛伊德主义 认识科学 无意识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
  • 简介: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审视先秦儒道之争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庄子对儒家思想持反动态度的深层心理原因及文化内涵。儒道之争是对人性的不同理解,是对社会无意识控制权的争夺。

  • 标签: 社会无意识 无为
  • 简介:文章探讨了弗洛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和消费的深刻认识,他从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异化认识到社会政治、社会关系等各层次的全面异化,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到生活在病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真实的生存状况。

  • 标签: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 消费 异化
  • 简介:摘要:人类当前的经济制度鼓励人们去获取更多的东西,而这种行为只会激起人们对金钱、名誉和权力的贪婪欲望,并使人们将一切加以物化或异化,如知识,爱情,权威等,这一现象被弗洛姆称为“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弗洛姆提出了“重存在的生存方式”的解决方案,即由对物的无限制追求转为注重对自我存在感受的追求,为当今整个社会因对物的无节制的追求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紧张的困境提供了途径,也为通往更和谐美好的世界指明了出路。

  • 标签: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 “重存在”的生存方式 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