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民族的特征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民族服饰不仅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和喜好,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其中,服饰图纹作为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神话、历史的载体,包涵大量文化信息。本文以彝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凉山地区为例,从艺术设计角度,找出彝族服饰图纹的审美特征与内涵,提取其艺术元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三个省份。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用自己的双手创

  • 标签: 凉山彝族 图纹考察 彝族服饰
  • 简介:彝族不愧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会吃奶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是彝人的天赋。这里专说彝歌。我有幸生长在楚雄州,参加过彝族同胞的订婚,娶媳妇,嫁姑娘,背新娘,坐家坐床,上梁竖柱,过生日,祝寿,丧事和节日活动,幸运地欣赏到了这“天籁之音”。

  • 标签: 彝族 情歌 情意 节日活动 楚雄州
  • 简介:摘要楚雄广通镇地处滇中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成为民族文化汇聚、生长的宝地。本文以楚雄禄丰广通镇彝族民俗文化特色为研究对象,从广通彝族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入手,综合分析其民俗文化特色,力图对该地彝族民族心理和生活文化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其特色文化内涵。

  • 标签: 广通 彝族文化 特色
  • 简介:摘要彝族“哭嫁调”是云南省楚雄州彝族婚俗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明清改土归流以后,妇女对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制度的控诉,是对告别儿时生活和离开父母的无比眷恋和担忧的怨歌,是妇女渴求婚姻自由、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深刻反映。

  • 标签: 哭嫁调 折射 母爱
  • 简介:"边界写作"作为一种后现代话语,通常是指在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下,具有多重族籍身份或多种语言表述能力的作家或诗人。以主流和强势的语言文字进行创作,以期传达一种处于边缘和弱势的"小"社会与"小"传统的地方知识和文化特质;同时立足于"边缘化"的写作优势去高度关注人类共享的生命体验,在"跨文化"的种种冲突中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边界写作"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当然有其特定的文学审美特征和社会政治涵义。一般而言,"边界写作"的基本特征是在"大/小"语言传统

  • 标签: 阿库乌雾 写作优势 彝族诗人 本土化 边界 汉语写作
  • 简介:摘要葬礼是一场生者与死者的告别仪式,不同的地域、民族有不同的丧葬习俗,以此来体现他们对死亡的不同诠释。南涧县公郎镇的彝族丧葬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丧葬文化。笔者拟从南涧县公郎镇彝族的居住环境、生活观念、历史传统三个方面切入,解读公郎镇彝族的丧葬习俗,探讨和分析公郎彝族丧葬习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彝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通过分析彝族传统服饰的主要特征,揭示其所蕴含的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文化,并从设计构思、色彩搭配及工艺技巧三个角度评析其艺术价值。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发现,彝族传统服饰不仅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 标签: 彝族传统服饰 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 自然崇拜
  • 简介: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表示世界上的事物除了S1就是S2,S2对应的是非S1,S1对应的是非S2。彝族民间故事《措曲阿玛》系列故事中,设想对应的S1→人,S2→措曲阿玛,非S1→文本中除了人以外的所有意象,非S2→除了措曲阿玛以外的所有意象。想要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来分析民间文学《措曲阿玛》中的意象,来了解这些意象的相互关系,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意义,并进一步论证设想是否成立。

  • 标签: 民间故事 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 民间文学 彝族 结构主义
  • 简介:1950年,我的家乡四川凉山门户甘洛县解放了,我于当年3月参加了中国民人解放军,在18兵团64军184师政治部任职。我积极参加解放凉山的战斗,得到领导好评。端午节过后,我在西昌县礼州托拉乡增粮工作组工作,科里通知我和罗德华(彝族)立即赶回政治部报到,组织科赵旺科长告诉我们,组织上决定派我俩和地方上8位同志一起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见毛主席。我俩激动得热泪盈眶,周围同志羡慕地说,你们好幸运啊!我们立即准备自己穿的民族服装,更重要的是准备彝族最好的礼物到北京敬献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 标签: 毛主席 彝族 人民 1950年 民族服装 政治部
  • 简介:太邑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主攻核桃种植,使全乡核桃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截至2011年底,全乡建成4.2万亩核桃基地,总产值达2200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核桃产业成为山区特色经济富民的主导型产业。

  • 标签: 核桃产业 大理市 红河 彝族 山区特色经济 产业化发展
  • 简介:一乔公(李乔)匆匆地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当4月18日噩耗传来,我和老伴、女儿、外孙女全都惊愕了,许久都说不出话来,任泪水唰唰地往下流.

  • 标签: 作家李乔 彝族作家 思念沉痛
  • 简介:摘要安履贞是我国著名的彝族女诗人,她工诗善文,存世的诗作虽数量不多,却展现出了不朽的艺术魅力。通过结合其生平背景和《园灵阁集》中的作品,勾勒出安履贞少年成名、才情横溢,高蹈出尘、优雅别致,知书达理、温良谦恭的诗人形象。

  • 标签: 彝族 安履贞 诗人形象
  • 简介:摘要:彝族服饰,是彝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征的服饰文化。彝族服饰在彝族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彝人身份、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也是人们展示自我风采、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个人精神世界、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彰显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因此,了解和掌握彝族服饰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彝族服饰 群众文化 地位和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四川省昭觉县彝族服饰与地方传统节庆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昭觉县的彝族服饰不仅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在地方的多项节庆活动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服饰的设计与制作深受节庆文化的影响,而节庆活动也通过展示彝族服饰来弘扬和传承彝族的传统文化。昭觉县通过举办与彝族服饰相关的文化节和展览,推动了地方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标签: 昭觉县 彝族服饰 节庆活动 文化传承 设计与制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过程和策略。通过对彝族服饰的特点与当代彝族生活方式变化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融合策略,包括继承创新设计理念、开发新颖育婴童装和推广实用休闲服装。这些策略旨在保留彝族文化精粹的同时,满足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和审美倾向。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旨在为彝族服饰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可行的路径,促进彝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 标签: 彝族服饰 现代生活方式 文化融合 创新设计
  • 简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美术活动主要通过集中教学活动和美工区个别化学习活动来进行。通过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对美工区的环境、材料、创设、指导方式做了一系列的调整。摘要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活动既是游戏又是学习,可以说,它是一种混合体,并体现多方面教育功能的特征。鉴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这种特征,教师应把美工区创设成有着本土气息的能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为他们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幼儿自由地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品,任意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条理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塑造幼儿的审美能力。

  • 标签: 幼儿 本土资源 美工 创设 指导
  • 简介:毕摩文献《杉林神女经》由经验丰富、博学睿智的大毕摩(祭师)在“招兵”仪式中念诵,目的是“邀请”“杉林神女”召集天兵天将为长期卧病、精神萎靡、身患顽疾的病人祛除污秽、解除痛苦。该文献的核心人物为杉林神女,招兵仪式也是围绕神女招遣各路天兵神将而展开的。然而,在彝族这样一个以父子联名制度为特点的父权社会中,怎会让一位女性成为招遣天兵的神将,护佑民间疾苦的神灵呢?为什么又赋予了她比男性更高的权力?且这样的文本是由男性书写、由男性吟诵的毕摩经籍。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关注经籍中女性形象的文学表述。

  • 标签: 彝族 毕摩 神女
  • 简介:摘要在凉山彝族旧社会,毕摩地位高,德高望重,通古今,知礼节,每个彝族村落及家庭都在毕摩的守护与指导下和谐健康发展,毕摩在彝族村落里是十分神圣的存在。现今在城镇化背景下,毕摩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其对彝族村落及家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减弱。文章对甘洛村毕摩对彝族家庭影响的现状、变化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毕摩文化 彝族家庭 影响
  • 简介:摘要: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彝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彝族音乐逐渐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在现代流行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融合。因此,本文对彝族音乐在现代流行文化中的传播与融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发展。

  • 标签: 彝族音乐 现代流行文化 传播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