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是19世纪英国历史的主旋律。在工业化的浪潮中,许多妇女走向社会,走进劳动力市场,成为独立的雇佣劳动者,从而扩大了眼界,增强了独立意识。在社会政治民主化运动中,她们接受自由主义思想,参与党派活动、宪章运动和反谷物法斗争,甚至独立开展争取妇女选举权、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权和社会立法权运动,向社会显示自身的实力,不仅改变了轻视妇女的传统社会立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 标签: 19世纪 英国 政治民主化 女权运动 独立意识 社会地位
  • 简介:19世纪是法国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究其原因,既有法国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与这一时期法国史学对近邻德国的学习和借鉴有关。斯塔尔夫人的《论德国》最早将德国古典历史哲学介绍给法国人,此后,基内与库赞在将赫尔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哲学引入法国上着力最著。兰克为代表的德国实证史学在主导19世纪德国史学研究的同时,也于法国史学界产生重大影响,以莫诺、拉维斯、瑟诺博司为首的法国史学家在借鉴兰克史学的基础上,推动法国实证史学在学科化与专业化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 标签: 德国历史哲学 兰克史学 法国实证史学 莫诺 瑟诺博司
  • 简介:本文以粤东石窟河流域清代迁徙台湾的人口为例,展示清初以来,石窟河流域人口在台海之间往返迁徙谋生的史实,进而说明,早期渡台者,多数只把台湾当作是谋生地,并没有把台湾当作最终的居住地。往台湾谋生的耕者、儒者、医者及其它手工艺者不定期地奔波于两地之间。少部分人因为种种机缘,在台湾渐进地定居繁衍下来,而大量的迁徙者还是回到了原乡或客死台地,没有成为“移民”。

  • 标签: 流域 石窟 19世纪 原乡 台湾地区 迁徙
  • 简介:TheRamessidePeriodwasaveryspecialphase:notonlywasitamostprosperousperiod,inwhichtheEgyptianEmpirereacheditspeakunderRamessesII,butitalsowasatimeofgradualdeclineresultingintotheThirdIntermediatePeriod.Accordingtothearchaeologicalbackground,thisperiodof

  • 标签: 行政 文件 检查
  • 简介:18世纪,山东绅民的抗粮行为常被清廷认为缘自其"民情"兼具"刚狠"和"晓文"的特质,而较少与官府失当联系在一起。嘉道年间,随着州县官吏在田赋征收中盘剥程度的加重,山东绅民时常通过京控渠道进行抗议。但因清廷的整饬始终不见成效,绅民对官府的仇怨持续发酵。至咸丰年间,在州县官因税收压力倍增而继续加重对乡村的盘剥,又未能有效掌控团练的情况下,"恨官久矣"的山东绅民遂借团练之力,频繁而激烈地反抗州县的田赋征收。耐人寻味的是,正是官方自身相信,"吏道之堕"实为团练抗粮的根源,绅民的责任反而获得理解和宽容,提示出当时的吏治危机已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山东绅民抗粮动因从"民情"向"恨官"的转变既折射出清王朝自18世纪末开始日渐凸显的吏治危机与官民对立,也预示着晚清以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冲突。

  • 标签: 嘉道年间 田赋征收 乾隆时期 吏道 绅衿 藩臬
  • 简介:今天我们有幸在广州聚会,纪念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恩来同志早年关怀扶植的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孩子剧团这15个团队的60周年。我们都是早已超过离休年龄的老战士了,我们还代表着散居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几百位健在的老战友前来参加会议。...

  • 标签: 周恩来精神 广州 1998年 郭沫若 毛泽东思想教育 抗日宣传
  • 简介:从内战结束到19世纪末,美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型,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影响也在这场转型中发生了急剧变化。在早期美国历史中尚属于体面阶层的美国农民,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一场严峻挑战,因为美国经济已经逐渐为新崛起的工商业巨头所掌控。面对被工业资本主义重新塑造的社会,农民们决定组织起来表达他们的抗议。从格兰奇到农业协进会,再到平民党,美国农民们让社会看到了他们的行动,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组织、诉求和活动被概括为平民主义。农民的积怨来自诸多方面,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经济上的不幸和政治上的失意。本文通过追踪19世纪美国农业的盛衰变化,揭示了造成农民困境的几方面原因,并对美国史学界的相关研究进行评析。

  • 标签: 美国农民 平民党 平民主义 西进运动 格兰其 绿背纸币运动
  • 简介:19世纪80年代,在日本,西学、汉学之争仍是焦点。当时有些人以为,欲兴近代教育,当废弃汉字;若废弃汉字,日本恐将与自己通过汉学建立起来的学术思想发生割裂。而在民间舆论未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之前,于文字文体改良,日本政府虽做了些许尝试,但对于汉字汉文的态度并未做出改变。反映在小学教科书的编纂上就是,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尽量不用汉字,代之以假名,但就小学阶段所应掌握的汉字数量而言,并未减少,只不过汉字学习被集中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这一现象印证了日本政府在这一时期,对于汉字汉文何去何从,仍保持着谨慎态度。

  • 标签: 日本明治 汉字汉文 西学 汉学
  • 简介:华北青苗会组织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9世纪初.早期的青苗会只是结构松散的临时看青组织.19世纪中期以降,以征派差徭为契机,青苗会逐渐演变为担负村庄各项公务且结构严密的村落自治组织.这一演变折射出咸同年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新动向:国家不断深入地方以攫取财源,乡村社会则在改造青苗会加以应对的同时实现了一定的自治.

  • 标签: 十九世纪 青苗会 村落自治
  • 简介:区域社会史,又称地域社会史,是以社会及其发展的相近性为依据而划定的一定区域的社会及其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社会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整体社会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可以验证整体社会史的某些论断①.张研和牛贯杰合著的<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以下称)即是一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著作,该书已于2002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19世纪中期的安徽为个案,从统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独特视角进行研究,为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提出新的范式,并丰富了安徽区域社会史的研究.

  • 标签: 《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 区域社会史 张研 牛贯杰
  • 简介: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2001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并于同年12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主持。副组长高强、朱佳木、徐根初、毛福民同志和第三届指导小组成员共31人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朱佳木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铁映 成立 院长
  • 简介:史料记载表明,黄泗浦遗址与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有关。2008年以来,黄泗浦遗址数次发掘中揭露的唐代房址,或可为文献记载提供相关佐证。房址F19、F20及F21均属于2011年发掘的范围内,依据现有考古成果,可对其建筑形制,包括单体大木作、小木作、砖石作和几座建筑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一定的探究并初步复原。

  • 标签: 黄泗浦 唐代 房址 建筑学
  • 简介:19世纪中后期,英国犹太人摩西·蒙特菲奥里积极帮助耶路撒冷地区的犹太人,为贫困的犹太人在城外建造了救济院MishkenotSha’ananim(希伯来语中'欢乐寓所'的意思),这对当时耶路撒冷整座城市尤其是犹太区的空间分布和人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此,城内的犹太区不断向城外扩展,犹太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 标签: 19世纪中后期 摩西·蒙特菲奥里 犹太区 Mishkenot Sha’ananim
  • 简介:人们比较了解19世纪英、法、德、意、俄等欧洲大国的社会变迁以及它们在国际上的作用,但是另一个欧洲国家却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到忽视。这就是教皇国,它在欧洲近代历史中的实际分量可以与上述列强相比。教皇国领土虽小影响颇大,它主要通过其宗教网络与活动影响欧洲事务,甚至直接干预他国内政。由于教皇国的显著作用,欧洲各国普遍重视与它的关系。就国家统一和独立、自

  • 标签: 教皇国 尚博尔 近代历史 奥尔良派 拿破仑三世 利斯基
  • 简介:1854年,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察出版了《中华帝国纪行》一书,该书对19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产生过重要影响。其英文版问世后,获得了英国舆论的好评。然而,英国驻华外交官密迪乐却对之提出严厉批评,并在次年发表了自己的中国研究著作。有研究者曾将其作为19世纪"表述中国之争"的例证。本文通过对《纪行》、当时英国期刊上的书评以及密迪乐的评论等文本的解读,分析二者的矛盾焦点及矛盾产生的历史语境。

  • 标签: 古伯察 《中华帝国纪行》 密迪乐 西方的中国形象 民族性
  • 简介:本文使用的明清“西域”的概念是狭义的,即相当于清代的新疆省。从学术史上看,西北史地研究出现三次热潮,一次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列强侵扰,民族危机加深,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一时成为“显学”;二次于20世纪30至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洛阳,建设西安,兴起西北史地研究热潮;三次则伴随20世纪末,国家实施大规模开发西北战略,西北史地等多学科的研究再起新潮。近10年来,学界围绕明清西域研究集中7个热点问题,即官府对西域的管理与对策、对西北地区开发、生态与环境的治理、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社会文化与宗教、代表人物的评析、明清西北史料的整理与刊布。明清王朝对西域的治理经验与教训,对当前西北地区大开发都具有可资借鉴的作用。

  • 标签: 西域研究 明清时期 19世纪 规模开发 2007年 西北史地研究
  • 简介:海上私掠是指由一国政府颁发“私掠许可证”,授权批准本国的私人船只针对敌国船只或港口进行袭击和劫掠的行为。从事海上私掠的人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海盗”,而是具有鲜明政治和民族倾向的“私掠船员”。本文以17至19世纪的法国“海上游击战”为考察线索,深入分析海上私掠在法英战争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 标签: 海上私掠 私掠许可证海上游击战科尔贝 叙尔库夫
  • 简介:普鲁士政治制度发展的独特模式源于19世纪初的改革。自由派官僚普遍赞同这样一个看法,即“自由主要是建立在行政制度而不是宪法上的”。行政制度的合理化是政治改革的关键,宪法政治则是行政改革的辅助。当行政自治方案、宪政计划遭遇普鲁士社会和历史的现状而流产之后,改革时期留下的合理的行政制度却代替“宪政自由”发挥了职能。

  • 标签: 行政制度 政治思想 19世纪上半叶 自由派 普鲁士 宪政
  • 简介: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的一座区域性大都会,潍县城市地域结构表现为“西绅东商”的特征:士绅主要聚居于主城,东关西半部和自浪河西侧则是工商业最为繁盛之地。这种地域结构特征实际上在晚清以前即已形成,1904年胶济铁路的通车并未在潍县火车站一带形成可观的城市地域,“西绅东商”特征表现出强烈的稳定性。士绅近官署而居的居住习惯、潍县城孛茸毂胶东的交通区位特征、晚清民国时期颇具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和东关因有城墙环绕而表现出的安全优势,是造成这种稳定性的四个内在原因。

  • 标签: “西绅东商” 城市地域结构 稳定性 潍县城 晚清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