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来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明确诊断胆囊结石的患者50例,以及同时间节点我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收治的无胆囊结石患者50例。结果:与无胆囊结石的人群相比,胆囊结石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性别占比均有差异(p=0.07,p=0.01,p=0.016)。结论: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较低的载脂蛋白B、女性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结石 形成机制 危险因素 胆汁成分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机制与效果。通过实证研究和综述文献,我们发现针灸对吞咽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吞咽能力、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针灸治疗的机制包括促进咽喉肌肉协调运动、调节神经系统、激活自体愈合机制等。然而,治疗效果受患者病因和症状差异影响,需要个体化治疗策略。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机制、研究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提高吞咽障碍治疗的水平和质量。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机制,效果,康复
  • 简介:摘要:药物药理学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是药物领域的核心领域之一,旨在深入探究药物如何在生物体内产生治疗效应的机制。本文概括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药物靶点和受体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的分类与示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关键知识点。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药物药效学参数、剂量-反应关系、药物的效力和亲和力等重要概念。药物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个体化药物治疗和药物选择,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未来趋势。继续深入研究和创新将有助于优化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不良影响。

  • 标签: 药物药理学 药物作用机制 ADME过程 药物靶点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报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护理经验。方法:1例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左心衰。经积极治疗、密切观察心电、呼吸及生命体征,做好临时起搏器护理及出入量管理,及时观察及处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出现起搏心律,经调整药物及起搏参数后未能恢复自主心律,后起搏接触不良,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急性左心衰,经对症处理后转心内重症监护室(CCU)进行严密监护,后病情稳定转出病房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第11天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高龄、有多种合并症、体质差、手术风险高的高危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能较常规术式简化手术流程,减少患者痛苦,重点做好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能保证患者术后安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传导阻滞 急性左心衰 护理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中的团队合作与协作机制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本文以探讨团队合作与协作机制的有效性为主线,介绍了团队合作与协作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中,护理团队必须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本文分析了团队合作与协作的影响因素,包括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调、领导风格与管理方式等。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构建高效的团队合作与协作机制

  • 标签: 护理管理 团队合作 协作机制 效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针灸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和传统常规止痛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心理状况评估和治疗满意度评估等指标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果: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心理状况评分较低;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较高。结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医针灸止痛治疗在缓解疼痛、改善心理状况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 标签: 中医针灸 疼痛管理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药品研发领域,药品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已成为行业内普遍面临的挑战。面对这些困境,如何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决定药品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针对具体的药品研发环节以及风险类型进行深入研究,构建适宜的多向风险管理机制,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基于药品研发周期,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 标签: 药品研发 周期 多向风险 管理机制
  • 简介:摘要:现如今,银屑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类皮肤性疾病,也是因为免疫细胞介导产生的一种顽固性皮肤病,在病发后,患者会出现局部以及全身皮肤红色或者白色的鳞状斑块。现代医学认为,这类疾病的发生与精神、环境、内分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局部外用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这些治疗方法在复发率和投入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针灸作为一种医学替代以及补充疗法,在银屑病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此,文章研究和分析针灸治疗银屑病的相关作用机制进展,并在简单探讨较为常见的毫针针刺、针刺艾灸并用以及火针疗法具体作用的基础上,从调节免疫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三个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 标签: 银屑病 针灸治疗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胶原蛋白与皮肤老化的分子机制。我们解析了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基因表达、前体蛋白的合成及后期修饰,探讨了影响其合成的主要因素,如生长因子、激素和细胞外微环境;详细阐述了胶原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及其调控;在皮肤老化的背景下分析了胶原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如何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例如交联增加和弹性降低;探讨了氧化应激对胶原蛋白损伤的影响,以及老化相关信号传导途径(如自噬、细胞衰老等)对胶原蛋白稳态的影响;总结了胶原蛋白与皮肤老化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抗衰老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胶原蛋白 皮肤老化关联 分子机制解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至丸抗衰老的时辰药理机制。方法:构建小鼠衰老模型,将36只SPF级C57雄性小鼠分为A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生理盐水灌胃)、B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于1时二至丸灌胃)、C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于7时二至丸灌胃)、D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于13时二至丸灌胃)、E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于19时二至丸灌胃)和对照组(第1~56d,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11~56d,生理盐水灌胃)各6只,观察各组的体征、行为学特征以及血清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体征状态,注射D-半乳糖后,相比于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E组小鼠均出现衰老表现,给予二至丸灌胃后,B组、C组、D组、E组小鼠衰老表现减轻。给予二至丸灌胃后,B组、C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相对更好,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更高,丙二醛更低。结论:二至丸具有抗衰老的功效,通过时辰药理机制分析,药物在1时、7时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二至丸 抗衰老 时辰药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路结石形成机制和预防治疗策略,并验证预防策略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试验组施行预防尿路结石形成相关的干预措施,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结石患病人数。结果:试验组尿路结石患病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深入了解结石的形成机制,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尿路结石 形成机制 治疗预防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康复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效果与机制。慢性疼痛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康复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优势。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医对慢性疼痛的理论认识,然后详细介绍了中医康复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多种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和中药治疗等。接着,通过临床试验和案例研究,分析了中医康复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 标签: 中医康复 慢性疼痛 治疗效果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论析小儿发育性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并综合考虑遗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因素、炎症和免疫因素等多个方面的作用。遗传因素在小儿发育性抽动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族研究和基因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小儿发育性抽动症的风险中起到显著作用。神经发育异常是小儿发育性抽动症的另一个重要机制。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异常发育可能导致神经回路的紊乱和抽动症状的出现。除了遗传和神经发育异常外,环境因素在小儿发育性抽动症的发病机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环境暴露、母体因素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可能对神经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小儿发育性抽动症的风险。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炎症和免疫因素对小儿发育性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影响。异常的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功能和神经元损伤,从而促进小儿发育性抽动症的发展。

  • 标签: 小儿发育性抽动症 遗传因素 神经发育异常
  • 简介:摘要: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和转移机制。这些科学进步,为开发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新型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不仅关注于直接杀死肿瘤细胞,通过精准医学的方法,这些药物能够更有效地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 标签: 新型抗肿瘤 药物研发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得知的两方面病因:足细胞及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和免疫功能紊乱,本综述从这两方面出发,从各个方面详细介绍足细胞及肾小球屏障受损的部位及发病机制、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对肾病综合征作用的原理,来阐述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

  • 标签: 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滤过膜,足细胞,足细胞病,细胞因子,免疫
  • 简介:摘要: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已报道的布鲁氏菌感染病例高达100余万例,我国是布鲁氏菌病发病较高的国家之一,以云南、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发病率最高,约占全国总发病率的90%。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感染布鲁氏菌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 传染病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中草药对肿瘤治疗的影响及重要机制,包括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氧化作用,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选择以及新的方向,使肿瘤治疗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

  • 标签: 中草药 肿瘤治疗 影响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