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一例可能由尼美舒利引起药物性淤胆型肝损害,对国内外相关报道和文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这些有类似副作用的药物时做出正确的思考和选择。

  • 标签: 尼美舒利 肝毒性 盘龙七片 草乌叶 淤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检测方法以及作用效果进行研究,并做出评价。方法取各种引起食物中毒的样本,将其做涂片处理,而后进行染色并做镜检,在显微镜下寻找出优势菌群,并将其接种至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13起,占整体的94.2%,在所有筛选出来的优势菌群中,共有110起优势菌群被选入进行选择性培养,其中110起均检出,所涉及的检出率高达100%。结论该方法针对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而言,检测率较高,节省时间,同时减轻了检验人员的负担。

  • 标签: 微生物 食物中毒 检测方法 检出率 优势菌群
  • 简介: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视神经炎临床特点,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03-01/2013-01门诊和病房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视神经炎不多见(17/60000),以球后视神经炎多见,引起视神经炎的抗结核药物主要是乙胺丁醇,其次是异烟肼、链霉素。明确诊断后及时停用与视神经炎相关的结核药,并根据病情给予补充维生素,扩张血管,激素等治疗,患者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在使用抗结核药期间要注意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出现突发视力下降应作眼科检查,并及时给予干预,防止失明的严重后果。

  • 标签: 抗结核 药物 药物性 视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0例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人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基层对DILI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9-2012年的40例DILI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史(追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及中药注射剂、抗生素类、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抗结核病药、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降血压类药物、医药保健品等。大多数DILI出现于用药后一周。结论中草药、抗菌药物仍是引起DILI的主要药物,保健品产生DILI有上升趋势。临床工作中,要提防DILI的可能性,及时停用肝损药物,采用甘草酸制剂为主的综合保肝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飞伟伦导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一科21例依飞韦伦所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药物性皮炎中剥脱性皮炎1例(4.8%),粟粒丘疹及红斑型20例(95.2%);第一型重症药疹伴有系统性损害。结论依飞韦伦药疹多为轻-中型药疹,及时、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辅以支持疗法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依飞韦伦 副作用 药疹 治疗
  • 简介:口服药物从咽部经过食管进入胃中,药片或胶囊可能嵌顿在食管狭窄处。当药物被溶解后,在局部形成高浓度蓄积,就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长时间反复刺激,就容易引起食管炎症,甚至形成糜烂、溃疡,导致药物,性食管炎。老年人慢病多,服药次数也多,

  • 标签: 药物性食管炎 服药方法 老人 口服药物 食管狭窄 食管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肝损伤的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112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针对不同种损害机制的肝损伤采取不同治疗的方法的临床反应。结果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分为超敏和中毒两种机制,表现为肝细胞型和胆管型损伤两种表现。如果可以早期明确上述原因,肝功损伤可以获得更快的好转或治愈。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并与西药致药物性肝伤进行比较,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对我院12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12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68例(研究组),占56.67%,西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2例(对照组),占43.33%。研究组2例(1.67%)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对照组13例(10.83%)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P<0.05)。研究组肝细胞损伤型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混合型肝损伤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表现、性别、疾病分型上均与西药有所差异,其发生率较高不容忽视。

  • 标签: 中药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率较高,中医对其有独特的认识,中药对其治疗疗效可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现代医学、中医学对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认识,以及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中成药对其防治的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中医药 药物性肝损伤 复方 活性成分
  • 简介:中药炮制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药材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克制和抵消相应的毒副作用,从而更好地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分为火制、水制以及水火共制等。现就中药炮制对中药材的药物性能、功效、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强调中药炮制的意义和重要性。

  • 标签: 中药炮制 性能 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调查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不同时期血浆中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的变化水平。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02例正常妊娠期妇女不同时期血浆中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的水平,同时检测92例年轻非妊娠女性的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妊娠早,中,晚期的结果与非妊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妊娠中晚期高于早期,结论妊娠早,中,晚期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的升高,可能是妊娠这一生理现象的需求与肌体自身调节的结果。

  • 标签: 妊娠 载脂蛋白A 载脂蛋白B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胎蛋白、铁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意义以及在体检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健康体检人员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先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阳性的再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含量。结果8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AFP阳性符合率62.5%,FERR阳性符合率60.0%,CEA阳性符合率30.0%。AFP-FERR联合阳性符合率82.5%,AFP—CEA联合阳性符合率77.5%,AFP-FERR与AFP-FERR-CEA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符合率由82.5%增至95.0%。结论应加强健康体检,最好定期检查,以便于各类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而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应以联合检测为准。

  • 标签: 甲胎蛋白 铁蛋白 癌胚抗原 体检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2月以来,在我院确诊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异甘草酸镁组51例,给予异甘草酸镁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B组复方甘草酸单胺组39例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并在其治疗7天和14天后对两组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r-G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7天异甘草酸镁组有效率56.10%,甘草酸单胺组30.77%(P<0.05),治疗后14天异甘草酸镁组有效率90.42%,甘草酸单胺组56.41%(P<0.01),各项肝功指标对比提示异甘草酸镁的降酶作用显著。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胺 异甘草酸镁 药物性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60例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的住院患者,按是否应用优思弗将患者分为两组优思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无显著差异。二组在治疗前后ALT、AST、TBil对比均存在差异,两组间治疗后肝功能比较,ALT、AST、TBil存在差异。在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中治疗前后的TBil、GGT、ALP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肝细胞损伤型患者中治疗前后ALT、AST存在统计学差异。优思弗组治疗后16例患者显效,12例患者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改善各型药物性肝损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且其不良反应少,是目前治疗药物性肝损的重要选择。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药物性肝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炎66例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33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将这13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患者。通过医学检查确定为药物性肝炎后,给对照组患者服用维生素C,实验组患者在给予与对照组同样的药量前提下,再同时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结果治疗三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在皮肤巩膜黄染和尿黄的症状比较中,实验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在治疗药物性肝炎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药物性肝炎 多烯磷脂酰胆碱 药物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跃期应用非药物性脉冲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妇,自愿原则分为两组A组(100例)为使用非药物性脉冲镇痛于活跃期(宫口开大3cm)开始镇痛、B组(100例)为空白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分析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并作比较。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活跃期时长为(139±45.27)min、第二产程为(49.63±20.38)min,均明显短于B组活跃期时长的(321.85±93.67)min和第二产程的(72.13±34.87)min(P<0.01)。结论非药物性脉冲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以加速产程,为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 标签: 非药物 分娩 镇痛
  • 简介:亨廷顿病(huntington’sdisease,HD)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发生癌症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其一级亲属及一般人群,预示着HD患者体内应该存在某些可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活性物质。近些年来亨廷顿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protein1,HAP1)因与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HD的发病机制从而倍受关注,论文就HAP1近些年的研究进展作一概括阐述,以期为预测肿瘤发生发展提供一种功能性分子标志物。

  • 标签: 亨廷顿蛋白 亨廷顿相关蛋白1 研究进展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蛋白其荧光强度与胰岛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rIns1EGFP,转染HIT-T15仓鼠胰岛瘤细胞,随机分为3组,低糖组(LG)、中糖组(MG),高糖组(HG),检测基线0小时及葡萄糖刺激后4小时内胰岛素分泌量及单个胰岛β细胞荧光强度。结果HG组单个胰岛β细胞荧光强度,胰岛素分泌量较LG组明显增强(P<0.05),在一定葡萄糖浓度范围内,绿色荧光蛋白其荧光强度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与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96。(P<0.05)结论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标记物其荧光强度与胰岛素分泌量有正相关性。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转染 相关性 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