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染色核型分析联合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46例孕妇的羊水同时进行G显带染色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共检出82例异常,其中43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包括21三14例、18三6例、13三1例、性染色数目异常14例、染色缺失4例、染色重复3例以及嵌合体1例。核型分析漏检15例,包括染色微缺失9例和染色微重复6例。CMA漏检16例,包括染色易位15例,性染色嵌合1例。有7例核型分析与CMA检测结果不一致。1例核型分析为标记染色,经CMA检测为9号染色p13.1p21.1重复。结论染色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可以提高染色异常的检出率,对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个RELN基因杂合突变导致染色显性遗传颞叶外侧癫痫(autosomal dominant lateral lobe temporal epilepsy,ADLTE)家系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基因突变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9年9月确诊的1个RELN基因杂合突变导致ADLTE家系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为青年男性,22岁,临床表现为颞叶起源的癫痫发作,具体为突然出现双耳嗡嗡声,持续时间10余秒,可自行好转,半个月后在相似听觉先兆后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及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追问家族史,发现其父亲于20岁左右有类似听觉症状,偶有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抗癫痫药物控制较好。患者及其父母均行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者及其父亲均为RELN基因的NM-005045:c.6068T>C杂合突变。结论ADLTE多为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临床表现为伴有听觉先兆的局灶性发作,可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多无异常,药物治疗敏感,临床预后较好。RELN基因的NM-005045:c.6068T>C杂合突变是本家系中患者的致病原因。

  • 标签: 癫痫 颞叶 突变 系谱 RELN基因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瘤(nueroblastoma,NB)是最常见的小儿颅外实体肿瘤,以起病隐匿,恶性度高,易发生骨髓、骨骼和远处器官转移为特点,在生物学、遗传学、临床和形态学等方面均表现出高度异质性。目前高危及难治复发NB的预后极差,研究发现多种染色异常与NB发生和增殖转移密切相关,包括染色数目、基因结构、节段碎裂、染色质重塑等异常。推测治疗中肿瘤患儿个体间的遗传学变异,可能是导致肿瘤进展或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对NB染色异常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潜在的NB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 标签: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染色体异常 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自闭症、智力低下和癫痫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染色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检测染色变异,用高通量测序筛选致病变异位点,Sanger测序验证,查阅数据库及文献分析,以明确缺失区及致病变异基因的病理意义。结果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SNP array检测发现患儿染色14 q11.2区存在460 kb的缺失,高通量及Sanger测序显示患儿携带NALCN基因新发变异,患儿及其母亲COL4A5基因发生半合子变异。结论染色14q11.2微缺失与NALCN变异可能与患儿自闭症、智力低下及癫痫等表型相关。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自闭症 智力低下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费城染色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的7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DCDF)和G显带染色核型分析结果。结果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DCDF)检测70例CML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0%;经典阳性信号1R1G2Y占67.14%(47/70);非经典阳性信号中1R1G1Y占15.71%(11/70),2R2G1Y占7.14%(5/70),1R2G1Y占2.86%(2/70),1R2G1Y与1R2G2Y混合占1.42%(1/70),1R2G1Y与1R1G2Y混合占4.29%(3/70),2R1G1Y与1R1G2Y混合占1.42%(1/70);常规染色核型G显带阳性检出率为95.00%(57/60),经典t(9;22)易位占92.98%(53/57),伴+Ph、+8、inv(16)、-Y等其他染色异常占9例;复杂变异易位占7.02%(4/57)。结论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费城染色遗传学特征各有不同,结合FISH和染色检测对疾病进展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FISH Ph染色体 变异易位 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13三胎儿产前绒毛染色核型分析假阴性结果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方法对1例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多发结构畸形而绒毛染色核型分析为46,XY的病例,进一步行羊水穿刺进行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CR,QF-PCR)、染色核型分析及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以及孕妇外周血胎儿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应用QF-PCR对引产后的胎盘及胎儿组织进行常见非整倍体检测。结果羊水QF-PCR、染色核型分析及CMA结果均显示胎儿核型为47, XY, +13,并且NIPT提示13三体高风险。终止妊娠后胎盘和胎儿组织的QF-PCR结果提示,胎盘母体面及胎儿面右侧为正常核型(XY)和13三的嵌合体;而胎盘胎儿面(脐带中央区/上/下/左侧)、脐带、羊膜及胎儿肌肉组织为13三,提示为胎盘嵌合体。结论绒毛染色核型分析可能受到胎盘嵌合体的影响而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当绒毛染色核型与胎儿超声异常表型或NIPT结果不一致时,应考虑羊水或脐血穿刺联合应用多种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以验证绒毛活检结果,降低绒毛染色核型分析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干扰。

  • 标签: 嵌合体 胎盘 绒毛 羊水 非侵入性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检测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11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产前诊断科室就诊的符合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 2870例,其中 168例同时实施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检查和染色微阵列检查。结果:核型分析阳性检出率约为 14.29%( 24/168),染色微阵列阳性检出率约为 20.24%( 34/168),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149),但是染色微阵列检出率更优;染色微阵列检出的染色数目异常及嵌合体,和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在染色核型分析正常案例中,染色微阵列阳性检出率为 11.11%( 16/144),其中致病性 CNVs检出率为 2.78%( 4/144);不明意义异常检出率为 7.64%( 11/144)。在染色微阵列分析结果正常案例中,染色核型分析检出平衡性结构异常检出率为 4.48%( 6/134)。结论:染色微阵列技术在染色片段缺失 /重复异常检测上,比染色核型分析更有优势,而染色核型分析可以弥补染色微阵列在染色平衡易位和倒位检查中的不足。染色微阵列检测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可提高异常检出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体性染色异常对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胎儿性染色非整倍性(sex chromosome aneuploidies,SCAs)结果的影响。方法以36例NIPT提示为SCAs高风险、但经羊水诊断证实为假阳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母体外周血染色核型分析或母体白细胞全基因组高通量低深度测序。结果共发现8例孕妇存在性染色异常,异常率达22.22%,其中3例为非整倍体异常,4例为性染色嵌合体,1例为染色结构异常。NIPT重分析测序结果与母体染色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当cffDNA(ChrX)/cffDNA的比值>2时,6/8的孕妇存在母体性染色异常,胎儿核型为正常;而当其比值<2时,36例孕妇中仅2例存在母体性染色异常,10例胎儿被证实为SCAs。结论母体性染色异常会显著干扰NIPT的检测结果,这可能是NIPT检出胎儿SCAs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当NIPT提示胎儿SCAs时,有必要检查母体的性染色。cffDNA(ChrX)/cffDNA的比值可能有助于判断异常信号的来源。

  • 标签: 性染色体 胎儿游离DNA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无创产前检测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在染色结构异常不孕夫妇治疗中的应用,为PGT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间由于染色结构异常到新疆佳音医院接受PG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异常类型分为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和倒位3组。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受精后选择培养至囊胚期胚胎进行外滋养层细胞活检及胚胎细胞染色高通量测序,挑选检测结果正常的胚胎行单囊胚解冻移植。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和胚胎培养情况、囊胚活检测序结果以及移植后的妊娠结局进行组间比较。结果51例患者共完成了67个PGT周期,总计对189枚囊胚进行了PGT。3组间的复合异常胚胎比率与非整倍体胚胎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他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个完成移植的周期中有16个成功妊娠,妊娠率为48.5%,且有7例已顺利分娩获得健康子代。结论PGT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染色结构异常夫妇的生育情况,不同结构携带者的胚胎异常类型比例存在差异,可作为遗传咨询参考。

  • 标签: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染色体结构异常 高通量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位于X染色上的OPN1LW基因变异通常导致蓝色单色视。OPN1LW基因变异多发生在外显子区域,内含子区域的变异少见。本研究分析OPN1LW基因内含子新的剪切变异相关的X染色连锁遗传视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合并近视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9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视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合并近视1家系3代7名成员。对部分家系成员进行眼科检查,采集受试者静脉血并提取DNA,用河南省眼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眼后段疾病靶向捕获基因检测试剂盒PS400和全外显子测序法筛选致病基因。用一代Sanger测序和家系共分离法对筛选的靶基因进行验证,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协会(ACMG)指南和在线工具SIFT、Polyphen2、Mutation Taster对新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先证者5岁,男,临床表现为双眼视力不佳,红绿色盲和眼球震颤。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可见视盘边界清、色淡,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黄斑区部分椭圆体带反射模糊,呈颗粒样。全视野ERG显示,双眼暗视0.01 ERG波形记录不到,暗视、明视3.0 ERG a、b波振幅明显降低。先证者舅舅有相似的临床表型,但症状更严重。广角眼底照相示双眼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周边视网膜萎缩并伴有散发黑色圆点病灶;自发荧光示周边视网膜呈弱荧光,中周部未见明显异常。2种二代测序结果均显示OPN1LW基因内含子1个新的半合子剪切变异c.112+2T>G和SEMA4A基因1个新的杂合变异c.1913A>C(p.Y638S)。OPN1LW基因c.112+2T>G变异进一步导致1号内含子经典的剪切供体序列改变。根据ACMG指南分析显示,c.112+2T>G致病性评分为PVS1+PM2+PP1,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与OPN1LW基因变异相关的X染色连锁遗传视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合并近视家系的致病突变,且该新的致病变异位于基因内含子区域。这个结果与以往OPN1LW基因变异主要发生于外显子的认识不同,因此本研究扩大了OPN1LW基因致病突变谱和临床表现谱。

  • 标签: 视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OPN1LW 内含子变异 视网膜 视网膜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C3a-C3a受体(C3aR)在染色显性多囊肾病(ADPKD)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ADPKD患者切除肾组织和PKD1敲除小鼠多囊肾组织,观察C3a、C3aR及F4/80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利用脂多糖(LPS)和白细胞介素4(IL-4)分别刺激巨噬细胞,检测各组细胞C3aR、TNF-α、分型标志物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及机制;使用C3aR抑制剂SB290157(1 mg/kg)处理PKD1敲除小鼠,观察肾脏病理、囊肿相关指标和肾功能变化。结果C3a及C3aR在ADPKD患者和PKD1敲除小鼠肾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C3aR与F4/80共定位于小鼠多囊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上。体外培养M1型巨噬细胞C3aR表达显著上调(P<0.05),C3a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表达iNOS、TNF-α和IL-6 mRNA显著上调(均P<0.05),分泌TNF-α增多,说明C3a不仅影响M1型巨噬细胞自身炎性因子表达,还影响其周围炎症微环境;此外,C3a激活M1型巨噬细胞Akt信号通路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B290157治疗组小鼠血Scr、BUN水平、囊肿指数、双肾重/体重(2KW/BW)均显著降低(均P<0.05),小鼠肾组织中C3a、C3aR水平及p-ERK、p-P65通路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多囊肾组织中增多的C3a通过C3aR引起巨噬细胞浸润和活化,进而促进ADPKD进展,其机制可能通过Akt活化、TNF-α产生增多所致。C3aR拮抗剂是治疗ADPKD的一个潜在研究方向。

  • 标签: 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 补体C3a 肿瘤坏死因子α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寻找其病因。方法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进行常规染色G显带核型分析,对患儿外周血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low-coverage massively parallel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检测分析,并利用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进行验证。结果常规染色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母染色核型正常,患儿WES未检测到异常变异,而CNV-seq检测结果为47, XY, +21[10%]/46, XY[90%],提示存在低比例的21号染色嵌合,CMA验证结果与CNV-seq结果一致。结论低比例的21号染色嵌合除与唐氏综合征表型有关外,还可能与ASD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高通量测序的WES及CNV-seq方法可为原因不明的ASD提供准确的遗传学诊断。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染色体嵌合 全外显子测序 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以"自幼身材矮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患儿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对患儿进行外周血常规染色G显带核型检测、染色微阵列检测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染色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45,XY,-4[3]/46,XY,r(4)(p16q35)[84]/47,XY,-4,r(4)(p16q25)*2[7]/ 48,XY,-4,r(4)(p16q35)*3[1]/46,XY,dic r(4;4)(p16q35;p16q35)[2]/46,XY,add(4)(p16)[3],染色微阵列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染色4p16.3区域发生647 kb的缺失,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域包含ZNF141、PIGG、PDE6B、ATP5I、PCGF3和MYL5等6个功能基因。高通量测序未检测到与患儿临床症状相符的致病性/疑似致病性变异。结论综合传统的染色核型分析技术、染色微阵列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1例罕见的4号环状染色嵌合体综合征。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检测和现代分子遗传学检测各有优缺点,环状染色的检测需要联合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检查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4号环状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缺失 染色体微阵列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例携带非半胱氨酸NOTCH3基因错义突变的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染色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基因突变的潜在致病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经基因检测发现携带非半胱氨酸突变且病理确诊的5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分别为5个无关家系的先证者,均进行了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和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经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共有5种不同的NOTCH3基因突变,分别是:p.R75Q、p.D80G、p.V237M、p.S1418L和p.R1761H。前3种突变位于胞外域EGFr区,后2种突变位于跨膜结构域附近。5例患者皮肤活体组织检查均显示嗜锇颗粒沉积。5例患者发病年龄为22~58岁,其中3例合并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包括偏头痛1例,脑卒中3例,情感障碍4例,认知障碍5例,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癫痫发作分别只占1例。5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皮质下白质病变和腔隙性脑梗死,白质病变累及颞极、外囊分别占3例。根据Muiño等提出的非半胱氨酸NOTCH3突变致病性的评估标准,该5种突变均具有潜在致病性。结论非半胱氨酸NOTCH3基因突变的CADASIL患者也可表现出典型CADASIL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非EGFr区的NOTCH3突变也可能具有潜在致病性,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CADASIL 突变,误义 活组织检查 磁共振成像 NOTCH3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