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哈尼族、彝族与漠族学生之间考试焦虑的差异。方法以考试焦虑量表(TAS)封21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15名初一学生中问题性考试焦虑者(重度)检出率41.4%,女生TAS得分高于男生(t=2.71425,P<0.01)、哈尼族学生高于彝族学生(t=3.3137,P<0.01)。结论哈尼族、彝族与汉族初一学生之间考试焦虑不同,尤以哈尼族女生突出。

  • 标签: 考试焦虑 初一学生 女生 得分 问题性 男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彝族和汉族5~16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4年3—8月,以云南省芒市55个小学和51个中学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芒市所有中、小学的5 971名汉族和彝族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和用眼习惯、视力测试、裂隙灯检查、散瞳验光及眼能动性检查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的相关因素。结果5 971名研究对象年龄为(10.68±2.24)岁,其近视和高度近视率分别为48.05%和0.59%。汉族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于彝族(50.20% vs. 47.10%,P=0.0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年龄较大、女性、课后读写时间较长、自述好友近视或戴眼镜、父亲近视、母亲近视和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28(1.25~1.31)、1.32(1.18~1.48)、1.13(1.07~1.20)、1.15(1.02~1.29)、1.38(1.06~1.79)、1.43(1.12~1.83)和1.24(1.03~1.51)]。结论云南省芒市彝族和汉族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较高;年龄、课后读写时长、母亲受教育水平和父母近视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近视 横断面研究 眼球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行为及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对调查外来彝族务工的农民工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彝族农民工知识提高情况。结果彝族农民工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无保护性行为、孕妇感染下一代等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知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免费咨询检测的比例由23?01%上升为63?30%,高危性行为比例由55?04%下降为11?54%,安全套使用率由11.25%上升为33.19%。结论对农民工实施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标签: 艾滋病 外来务工 彝族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石林县2018-2020年传染病的报告情况,研究我县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更为合理依据。方法:运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对石林地区传染病流行特点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结果: 2018-2020年石林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33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317例,死亡30例,丙类传染病5022例,无死亡病例,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结论:石林县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提高民众健康防病意识,加强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构筑免疫屏障,才能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趋势 发病率 石林县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乐山地区彝族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分布情况及与乙肝病毒 DNA 定量、乙肝两对半定性/半定量各项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2022年本院彝族患者183名,其中阴性68名,乙型肝炎患者115名,通过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血清病毒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统计显示,B 型 53例,C 型 41 例,非 B 非 C 型共21例,男女性患者基因分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 型乙肝病毒 DNA 水平较 B 型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B型乙肝表面抗原高于C型。结论 乐山地区彝族乙型肝炎分型以B型为主,其次C 型,因此通过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有利于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HBV-DNA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川凉山彝族社会经济状况(SES)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横断面调查,对20~80岁彝族农民和城镇移民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SES综合指标作为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BMI≥24.0 kg/m2)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彝族农民1 894人,彝族移民1 162人。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后,相对于文盲,彝族农民男性文化程度较高组(小学及初中、高中及以上)超重/肥胖OR值分别为1.71(95%CI:1.13~2.58)、4.15(95%CI:2.10~8.22);年收入≥5 000元组相比于<5 000元组OR值为1.66(95%CI:1.12~2.44);中、高SES综合指标组相比于低SES组OR值为1.65(95%CI:1.02~2.67)、3.26(95%CI:1.97~5.42)。彝族农民女性年收入≥5 000元组相比于<5 000元组OR值为1.49(95%CI:1.10~2.02);中SES综合指标组相比于低SES综合指标组OR值为1.47(95%CI:1.11~1.95)。彝族移民中,未发现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存在显著性关联。结论彝族农民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存在正向关联。

  • 标签: 彝族 超重/肥胖 社会经济状况 移民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HIV/AIDS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变化规律,估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为评估当地的疫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河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CD4数据,建立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的消除模型,反向估计HIV感染者的感染时间,并利用直接概率法和寿命表法计算累计诊断率分布以及诊断延误权重,推算研究地区历年HIV新发感染者数。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估计红河州HIV感染者数为35 977例,诊断发现率约为77.50%,其中2008-2018年HIV感染者数为23 792例,从2008年的2 602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1 480例,2007年及以前的新感染HIV人数为12 185例;其诊断延误权重从1年内的5.49下降至20年内的1.00,诊断率从1年的18.2%上升至20年的100.0%。结论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发现率距"第一个90%"目标仍有差距,扩大检测及时发现隐藏的HIV感染者有助于降低HIV传播风险。

  • 标签: CD4+T淋巴细胞 反向计算法 诊断延误权重 艾滋病病毒 新感染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了解凉山州宁南县汉族彝族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和分布规律。方法随机抽取凉山州宁南县1030名10-12岁汉族彝族小学生,其中汉族802人,彝族228人,以安氏分类和个别正常牙合为诊断标准进行错牙合畸形口腔检查,填写调查表,整理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67.6%。以安氏分类法为诊断标准,安氏I类302例,占43.4%,安氏II类224例,占32.2%,安氏III类170人,占24.4%。汉族患者为553人,患病率为69.0%,彝族患者为143人,患病率为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较高,汉族彝族患病率存在差异性,需进一步调查发病原因和机制,加强口腔正畸知识宣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矫治。

  • 标签: 错牙合 畸形 患病率 安氏分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凉山州彝族分裂症患者在患病之后的首诊方式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为相应解决策略的设立来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被本院门诊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350例彝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自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首诊方式调查问卷来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彝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诊方式分别为迷信、巫术等非正式机构、非精神科综合医院、精神科医院以及中医中药。结论凉山的彝族居民因为彝族文化以及经济、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首诊求异方式也要明显落后于其它地区,这也就需要加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力度,并对彝族人的固有观念进行转变,从而为彝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 标签: 凉山州 彝族 精神分裂症患者 首诊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掌握石林彝族自治县学生常见病的检出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22年石林县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和《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分析常见病检出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2022年石林彝族自治县学生常见病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近视(50.63%)、乳牙踽齿(29.77%)、血压偏高(24.77%)、恒牙踽齿(23.19 %)、肥胖(12.10%)、生长迟缓(0.79%)、脊柱侧弯(0.79%)。女生近视率(53.33%)高于男生(48.08%),男女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5.452,P<0.05)。女生乳牙踽齿率(32.75%)和恒牙踽齿率(26.94%)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4.238,P<0.05;χ =4.569,P<0.05)。小学生肥胖率(15.65%)和血压偏高率(30.69%)均高于其他学段的学生。姿势不良率0.79%,脊柱侧弯率0.79%。结论 石林彝族自治县学生常见病以近视和龋齿检出率最高,超重、血压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卫健部门、教体部门和家庭3方需相互协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学生 常见病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河州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现况,探讨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抑郁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哈尼族、彝族冠心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综合性医院抑郁量表(HAD)、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204名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冠心病伴抑郁障碍及不伴抑郁障碍两组患者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①红河州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8.24%。②冠心病伴抑郁障碍组的面对因子得分低于不伴抑郁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伴抑郁障碍组的回避因子和屈服因子得分均高于不伴抑郁障碍组,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河州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有较高的患病率,是抑郁障碍的易感人群。对伴有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应对方式的管理,是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途径。

  • 标签: 抑郁障碍 冠心病 抑郁障碍 应对方式 哈尼族 彝族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454-03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国际视野的由 HIV 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类传染性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致死风险极高,是现今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恶性传染病之一,可经由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本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艾滋病感染早期无特征性表现,可潜伏数个月甚至数年,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手段。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能够有效明确艾滋病在防控中的问题与效果,本文主要就 漾濞彝族自治县 1996—2017年艾滋病疫情及流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艾滋病 疫情 流行因素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国际视野的由HIV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类传染性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致死风险极高,是现今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恶性传染病之一,可经由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本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艾滋病感染早期无特征性表现,可潜伏数个月甚至数年,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手段。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能够有效明确艾滋病在防控中的问题与效果,本文主要就漾濞彝族自治县1996—2017年艾滋病疫情及流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艾滋病 疫情 流行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彝族和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彝族人群850人,设为彝族组,汉族人群920人,设为汉族组.对所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身高以血压、空腹血样以及空腹血糖等进行检测.结果经调查发现,彝族组中男性以及女性的发病率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中男性以及女性的发病率经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彝族人群在移居城镇之后,其生活习惯发生了转变,从而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其发生率明显大于汉族人群.关键词彝族;汉族;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prevalenceoftype2diabetesanditsinfluencingfactorsintheYinationalityandHannationality.Methods850peoplewereselectedfromtheYinationalitygroup,andtheHannationalitygroupwas920people,whichwereHannationality.A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aGmongallthepeople,andtheheightofthepopulationwasmeasuredbybloodpressure,bloodpressureandfastingbloodglucose.ResultstheincidencerateofmaleandfemaleintheYi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Yigroup(P<0.05),andtheincidencerateofmaleandfemaleintheHangroupwas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andit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ftermovingtothetown,theYiPeople'slivinghabitschanged,whichinGcreasedKetyhewionrcdisdenceoftype2diabetes,theincidencewassignificantlygreaterthantheHanpopulation.TheYinationality;Hannationality;Type2diabetes;Influencefactors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9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石林彝族自治县2013-202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追溯2013-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石林彝族自治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相关资料,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地区、人群和时间分布以及病因等特征。结果:2013-2022年间石林彝族自治县累计531例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1.08/10万,以奶山羊为主要传染源,2021年发病率最高(61.77/10万),不同年度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男性发病率17.34/10万,女性发病率11.09/10万,性别年均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30~6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84.56%),年龄组发病构成差异显著(P<0.05);农民发生布鲁氏菌病的几率最高(91.96%),职业构成差异显著(P<0.05);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71.31%);年均发病集中在西街口镇(42.48/10万)、石林街道(31.90/10万)和鹿阜街道(25.82/10万),乡镇年均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石林彝族自治县仍面临严峻的布鲁氏菌病疫情防控形势,需联合多部门开展防控措施,完善牲畜和销售市场管理,增强重点职业人群的防护意识。

  • 标签: 人间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凉山彝族自治州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问题。方法统计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的各临床科室送检超过100株以上菌株,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结果送检的6051株菌株中,革兰阴性菌有411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为36.47%;革兰阳性菌有193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44.79%。有2348株被诊断为耐药菌,阳性率为38.8%。ESBL菌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酸克雷伯菌统计有1231株,占统计菌的53.9%;MRSA有266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0.65%;MDR-AB有754株,占鲍曼不动杆菌的82.58%。VRE有8株,占屎肠球菌的3.23%。结论在临床上,要做好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降低细菌耐药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利于患者的治疗。

  • 标签: 临床微生物 检验 细菌 耐药性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宁南县已婚汉、彝族妇女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效果研究。方法对我县生活在农村的20岁以上有性生活史至49周岁绝经期前妇女16000人的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结果我县育龄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彝族49.9%,汉族47.6%;宫颈炎的检出率彝族30.3%,汉族35.10%;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彝族10.1%,汉族6.6%;滴虫性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彝族分别3.8%和5.7%,汉族分别2.2%和4.3%。下生殖道感染同时合并上生殖道感染彝族约有46%、汉族约有45.6%。结论根据族别、生活环境习惯及卫生条件不同生殖道感染有差异,但经过健康知识的宣教,均能接受预防知识及检查治疗。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不育症的现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据WHO不孕的定义,以双柏县8个乡(镇)范围内的全部不孕不育夫妇为调查对象,通过普查的方法收集资料,采用面访方法,由调查员入户或不孕不育夫妇到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调查,由调查员填写调查表。结果双柏县已婚育龄妇女31005人,共调查不孕不育夫妇700对,不孕症患病率为2.73%,以乡(镇)为单位,患病率最高为3.64%,最低为0.42%;原发不孕占27.62%,继发不孕占72.38%;不孕不育症患者就诊率男方23.78%,女方70.33%。有就诊需求和渴望了解相关知识的被调查对象均达61%,了解可以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的被调查对象仅占17.6%。结论目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不孕不育症现患率及就诊率均较低,患者有获取相关知识和治疗的需求,应继续加强对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宣传及教育,使更多的边远地区家庭能从中受益。不育症患病率与女方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末次终止妊娠并发症以及放(取)环手术史明显相关,为广大妇女提供有效的避孕、意外妊娠指导和安全的医疗服务,有助于降低不育症患病率。

  • 标签: 不育症 患病率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马边彝族自治县农村少数民族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况。方法对本县6个自然村40岁以上(除外务输出者)1230人进行入户调查,确诊157例COPD患者。采用COPD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进行面对面的疾病认知程度调查,评价指标采用百分率。结果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分钟步行距离作为运动耐力的指标,157例中,大于350米者68例(43.3%),250-349米者54例(34.4%),150-249米者24例(15.3%),小于149米者11例(7%)。没有人听说过曾被诊断为COPD,没有人作过肺功能检查及运动耐力测试,没有人明确知道COPD急性加重期的含义和参加过任何形式针对COPD患者的宣传教育活动,仅18例(11.5%)急性加重期使用过气雾剂,其中万托宁9例(5.7%),布地奈德8例(5.1%),沙美特罗/替卡松1例(0.6%);稳定期没有人使用药物或进行家庭氧疗及康复治疗。1年内仅7例(4.5%)因慢性支气管炎住院,68例(43.3%)轻度体力受限,54例(34.4%)时常感觉意志消沉,35例(22.3%)影响社会交往。结论马边彝族自治县农村少数民族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严重不足,稳定期不治疗和预防,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不规范,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应加强对大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 标签: 肺疾病 阻塞性 认知 疾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