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灸法结合拔罐疗法对运动性疲劳运动主观体力感觉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例体操运动随机分为2组,大强度运动后,治疗组15例采用温和灸加拔罐治疗。对照组15例休息30min,观察一次性大强度训练和周期性大强度训练前后运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尿常规、主观体力感觉评分表(RatingofPerceivedExertion.RPE)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变化。结果:大强度训练后,治疗组升高的CK水平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运动的人际关系优于对照组。RPE分析表明治疗组运动的疲劳感觉轻于对照组。结论:灸法结合拔罐疗法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一种有效的、简便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灸法 拔罐 肌肉疲劳 肌酸激酶 血尿素氮
  • 简介:摘要:青少年运动由于其身体的发展阶段和参与高强度运动的特性,面临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运动损伤不仅影响他们的比赛表现,也可能对其长期健康和运动生涯造成负面影响。研究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及其有效的康复策略对于预防伤害的复发、加速恢复过程,帮助运动安全地重返比赛。

  • 标签: 青少年 运动员 运动损伤 康复
  • 简介:摘要运动补剂作为运动日常摄入营养外,针对运动能力提升的特殊营养摄入,对运动能力的提升作用母庸质疑。本文就耐力运动项目运动运动特点、营养特点、补剂选择原则进行阐述,列举拟选用补剂及其生物学特点;选取评价运动补剂的血液学指标,以探究运动补剂对提高耐力运动能力的评价标准。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半程马拉松比赛后身体机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例18-22岁的中长跑运动,在一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结束后4h进行针刺干预,以另一次间隔1个月的小规模半程马拉松比赛为对照。采用生化、放免实验方法,分别于其不训练及两次半程马拉松赛后4h、28h测试其外周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血睾酮(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C)。结果:两次半程马拉松赛后4h血清BUN、CK均有不同程度升高,T值下降,提示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产生了运动性疲劳,针刺可帮助其指标恢复,以T/C比值反应更加敏感。结论:针刺治疗有助于中长跑运动赛后机能的恢复。

  • 标签: 针刺疗法 电针 肌肉疲劳 运动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模拟实战课测试观察运动阶段大负荷训练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期评定阶段性大负荷训练后运动性疲劳的状况。方法对169名河南省备战“十一运会”的一级运动阶段性大强度训练初末的两次实战课前后的血清睾酮(T)、皮质醇(C)、生长激素(HG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激素水平的测试,观察运动阶段性训练前后的疲劳发展。结果阶段初实战课后即刻,血清HGH、TSH明显升高(P<0.05),ACTH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T、C浓度变化不明显;阶段末实战课与阶段初实战前后比,血清T均显著下降(P<0.01),C均显著升高(P<0.01),T/C值显著下降(P<0.01),且阶段末实战前后血清T、C和T/C值较阶段初实战前后变化幅度大。结论阶段性大负荷训练能明显导致机体血清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积累性疲劳的发生。

  • 标签: 大负荷训练 激素 运动性疲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浙江省划船运动一个月的综合调整前后两次的睡眠状况调查分析,本文研究了大强度运动训练及一个月的综合调整对划船运动睡眠的影响。我们发现运动的睡眠情况在一个月的综合调整有所好转。因此,为提高浙江省运动的训练水平,运动队应采取适当措施并改善因大负荷训练而影响的睡眠状况。

  • 标签: 划船 睡眠质量 大负荷训练 改善
  • 简介:摘要“迷信”行为是竞技运动中的常见现象。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47名运动和教练员进行的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运动赛前“迷信”行为的具体表现,探讨了迷信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结果表明(1)被访者呈现的“迷信”行为可分为保持获胜细节、携带幸运物、避免不吉利事件的发生和避免使用谐音“输”的物品4个方面。(2)实施迷信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比赛状态、提高比赛士气、增加心理舒适度和降低心理负担5个方面。本研究发现,运动利用这些“迷信”行为给予自身积极暗示,有助于比赛发挥;而当不能实施“迷信”行为时则会主动调整自身状态,以便达到较好的赛前心理状态。

  • 标签: 运动&ldquo 迷信&rdquo 行为,竞技运动,自我控制,质性分析,运动员比赛心理
  • 简介:目的了解运动的心电图改变。方法选择出一千例运动的心电图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心电图自动分析报告结果99%出现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心包炎、高血钾、早复极综合征等异常心电图诊断。结论99%的运动出现早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

  • 标签: 心电图 运动员 早复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与正常人下肢动脉的高频超声特征差异,以及运动时间对下肢动脉超声特征的影响,引导人们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职于当地体育局及就读于体育学院的职业长、短跑及自行车运动为实验组,共96人,从事体育训练时间5个月~11年不等,另选取同时间段同年龄段的无运动习惯的健康青年人108人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分别行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的超声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测量血管内径(ID)及内膜-中层厚度(IMT)。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内径及IMT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实验组A、B、C组的内径及IMT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对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左右两侧的内径及IMT比较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上述动脉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实验组与对照组内径及IMT比较,可见两组间的胫前动脉内径与IMT、胫后动脉内径与IMT、腓动脉内径与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23、4.488、2.245、5.834、-3.692、3.210,P均<0.05),实验组内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IMT小于对照组。对实验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不同运动时间的内径及IMT比较发现,胫前动脉内径与IMT、胫后动脉内径与IMT、腓动脉内径与IMT在不同运动时间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37、9.902、8.293、25.814、9.444、6.572,P均<0.01),进一步两两比较,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内径在A组与B组、腓动脉IMT在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动脉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下肢运动训练可使动脉管径增大,减小动脉IMT,且在达到一定的运动时间以及强度情况下,随着运动时间延长,动脉管径逐渐增大,动脉IMT逐渐减小,进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 标签: 超声检查 运动员 下肢动脉 内径 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在排球运动训练和教学的过程中,运动总会避免不了受伤。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踝关节扭伤的概率是十分大的,在关节扭伤中属于一种病发率较高的损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要对排球运动发生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引起足够的重视。踝关节扭伤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训练和教学的过程中运动技术动作不规范。本文章就通过针对技术动作特点,踝关节局部结构特点和损伤部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排球运动踝关节扭伤的原因,致力于为排球训练中的运动和教练提供出一种系统的预防方案,并且对于已经发生踝关节扭伤的运动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此类损伤的发生,降低其对于排球运动的危害。

  • 标签: 踝关节扭伤 预防机理 应急治疗
  • 简介:摘要:运动在训练与比赛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运动损伤,而踝关节是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对运动的日常训练与生活都会造成影响,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发展,所以在踝关节出现损伤后需要及时处理,而日常训练与比赛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防护工作,运动与医务人员都需要明确踝关节损伤的原因、症状,并且掌握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 标签: 运动员 踝关节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四川、重庆等多个优秀运动队8个项目200名运动进行问卷调查,及对部分运动、教练员进行访谈,发现专业运动运动损伤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关。同时还发现,运动损伤在康复过后,仍会造成竞技状态难以恢复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①在康复评定过程中,判定运动竞技能力是否恢复,普通评定量表不适宜运用于运动;②竞技运动ADL能力的改善,并不能代表其竞技能力的恢复;③教练、团队及个人对竞技运动竞技能力恢复与否认识的差异性;④运动损伤对运动产生心理影响,形成心理疲劳及逃避心理。建议,重视高水平运动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注意运动心理干预,减小运动损伤对运动的心理影响,恢复运动的竞技状态。

  • 标签: 运动损伤 优秀运动员 竞技状态 评价标准 心理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在滑雪运动髌腱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共纳入74例患者,时间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以治疗方式分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综合康复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对于滑雪运动髌腱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康复 滑雪运动员 髌腱炎 VAS疼痛指数评分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长期的运动疲劳给运动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疲劳的产生机制总结出消除疲劳的对策— —中药泡脚。

  • 标签: 疲劳 中药 泡足
  • 简介: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650000 【摘要】目的:探析对接受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运动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本院 2017年 -2019年间收治前交叉韧带( ACL)受损且拟用外科手术方案治疗运动患者群体相关临床数据,在其中随机抽取 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围术期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归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运动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结果: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平均 6个月时间随访,其膝关节活动度均在 120°以上;以 Lysholm为依据评价膝关节状况,提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改善且前后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前交叉韧带受损的运动患者当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关节镜下微创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手术期间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患者术后的依从性,对运动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更快的回归正常运动生涯,值得重视。

  • 标签: 运动员 前交叉韧带重建 围手术期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山滑雪运动膝关节损伤。方法将29例高山滑雪膝关节损伤的运动作为调查对象,结合其损伤的位置、损伤的类型进行分析。结果高山滑雪运动膝关节损伤的位置多在前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及滑囊炎。根据其膝关节运动损伤的类型,依次顺序为扭伤、拉伤、擦伤、挫伤及切伤。结论高山滑雪运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等损伤发生率较高,且其受伤类型主要包含扭伤、拉伤等,需要加强针对性防护,降低高山滑雪运动膝关节损伤发生率。

  • 标签: 高山滑雪运动员 膝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