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物的稳定对临床药物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在药物储存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从而减少化学物质的活性成分,增加有害物质,增加临床药物的风险。因此,为了提高药物质量,有必要开展药物稳定研究,确定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然后利用专业手段优化和提高药物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药物稳定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标签: 药品稳定性 质量控制 运用
  • 简介:摘要  目的:制备伊曲康唑内服溶液。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处方工艺进行研究,并将按照确定的处方工艺中试的三批样品进行影响因素和长期试验。结果:最佳溶液的pH值、配液的温度、搅拌的时间分别为2.0、50°C和70min。结论:按该方法制备的伊曲康唑内服溶液,完全符合质量标准。

  • 标签: 伊曲康唑内服溶液 pH值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仿制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仿制药是指与原研药相似的药物,通过与原研药进行比较验证其质量、疗效和安全性。由于仿制药在成本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于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仿制药质量研究及稳定研究的技术要求,可以为仿制药制造和监管单位提供评估和控制仿制药质量的指导和参考,从而不断提升仿制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水平。

  • 标签: 仿制药品 稳定性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22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药疗法,观察组50例,加用注射用血塞通。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SV、LVEF、、LVESD和LVEDD等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更优;生命质量评分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可有效缓解患者心前区疼痛、胸闷等临床症状,促使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广为运用。

  • 标签: 注射用血塞通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药品稳定是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在长期的存储中,化学药品会出现自然降解的情况,直接导致其中有效的药用成分减少,甚至可能出现有害物质,增加临床用药的安全风险。了解掌握关于药品稳定的知识,不仅影响临床用药,也影响到药品从研发到销售的一系列环节。本文结合原料药稳定研究,具体分析药品稳定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标签: 药品稳定性 药品质量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软脉化斑颗粒对改善颈动脉斑块稳定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加用软脉化斑颗粒治疗。结果: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FD积分、TG、CHO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中医证候疗效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疗程内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1)软脉化斑颗粒在减少颈动脉IMT、Crouse斑块积分、FD中医症状积分及降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等综合疗效方面有明显作用优势。(2)与单纯口服阿托伐他汀片相比,联合口服软脉化斑颗粒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有较好的作用,可提高治疗效率,应用软脉化斑颗粒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中医 软脉化斑颗粒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另外45例患者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估结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后,其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面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光照与严格避光条件下三维打印光敏树脂牙列模型(简称树脂牙列模型)形态的长期稳定。方法利用标准牙列模型数据,使用桌面三维打印机制作80副(共160个)树脂牙列模型,随机抽样分为自然光照组(40副共80个)与严格避光组(40副共80个)进行密闭储存。储存1、3、5、7、14、21、28、40、60、90 d(每组每个时间点各4副)后使用光学模型扫描仪获取树脂牙列模型三维数据,测量树脂牙列模型三维数据与标准牙列模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即树脂牙列模型表面平均形变量。选择3项线距指标(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和牙弓长度),测量树脂牙列模型三维数据与标准牙列模型数据3项线距指标的差值,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储存时间组线距指标差值的差异。结果储存90 d内96.9%(155/160)的树脂牙列模型RMSE值未超过0.1 mm。对于相同储存时间点,两组树脂牙列模型RMS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0%(360/480)线距指标测量值与标准模型数据差值的绝对值在0.2 mm内,0.1%(3/480)超过0.5 mm,总体范围为0~0.6 mm。结论三维打印光敏树脂牙列模型在自然光照与严格避光条件下密封储存的长期形态稳定良好。

  • 标签: 牙模型 牙科材料 树脂类,合成 光敏树脂 三维打印 形态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训练(CSE)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DL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CSE训练,包括平板支撑、单侧肘膝支撑、手膝位平衡、跪位转体、空中蹬车及仰卧屈髋屈膝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同时对患者动静态平衡能力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动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60±0.47)分]、ODI评分[(16.71±3.34)分]、动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分别为(23.78±4.02)s和(9.20±1.93)s]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DLS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平衡能力及腰腹肌耐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核心稳定性训练 腰椎功能 平衡能力 肌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深部肌肉稳定训练对慢性腰痛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院内收治100例慢性腰痛病人,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电脑抽选下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采取脊柱深部肌肉稳定训练康复护理,对两组护理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对比护理前ODI、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腰痛病人,采取脊柱深部肌肉稳定训练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腰背功能,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明确。

  • 标签: 慢性腰痛病人 脊柱深部肌肉稳定性训练 Oswesrty功能障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深部肌肉稳定训练对慢性腰痛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院内收治100例慢性腰痛病人,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电脑抽选下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采取脊柱深部肌肉稳定训练康复护理,对两组护理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对比护理前ODI、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腰痛病人,采取脊柱深部肌肉稳定训练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腰背功能,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明确。

  • 标签: 慢性腰痛病人 脊柱深部肌肉稳定性训练 Oswesrty功能障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以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IgA)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为例,探讨解决免疫比浊试剂运输稳定问题的方法。方法 通过向试剂2稀释液中添加蛋白保护剂,分别模拟运输3天、5天、7天,以2~8℃常规保存的试剂作为比对,计算与2~8℃常规保存的试剂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来观察稳定的改善。对最终选定的方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添加1% 的甘油和添加1% 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运输后与2~8℃常规保存的试剂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添加1% 的甘油和添加1% 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运输7天后的试剂和2~8℃常规保存的试剂测定20份样本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添加甘油、聚乙二醇PEG6000等可提高免疫球蛋白A试剂运输稳定的作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A 运输稳定性 蛋白保护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深屈肌稳定训练治疗颈椎反弓的疗效。方法:使用Borden氏测量法将60例诊断为颈椎反弓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干预措施颈深屈肌训练联合颈椎牵引和麦特兰德松动术; 对照组为颈椎牵引联合麦特兰德松动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生理曲度用Borden氏测量法进行评定,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颈深屈肌稳定训练对治疗颈椎反弓有疗效,能改善颈椎反弓,增加颈椎生理曲度,颈深屈肌训练联合颈椎牵引和麦特兰德松动术组优于颈椎牵引和麦特兰德松动术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应用到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所选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此期共有220例因不稳定心绞痛而到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其中有110例所实施的护理模式为预见性护理干预,设置为预见性组;另有110例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经由护理干预之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中,共有8例出现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27%;常规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中,共有30例出现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7.27%。组间数据差异有呈现出显著性的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应用效果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冻干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药品的方法,它通过将溶液在低温下急速冷冻并施加适当的真空,使溶剂以固态气化的方式从样品中蒸发,从而得到固体的冻干产物。冻干工艺在药品制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对药品的稳定和保存期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冻干工艺的原理、影响药品稳定和保存期限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稳定咬合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TM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常规组98例和联合组102例。常规组男51例、女47例,年龄(31.74±5.13)岁,实施稳定咬合板治疗;联合组男64例、女38例,年龄(30.65±5.28)岁,实施手法复位联合稳定咬合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观满意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颞下颌关节开口指数(TOI)、颞下颌关节功能量表(Helkimo)评分、静息状态下表面肌电图[左侧颞肌前束(LTA)、右侧颞肌前束(RTA)、左侧咬肌(LMM)、右侧咬肌(RMM)]。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08%(98/102)]、外观总满意率[93.14%(95/102)]高于常规组[82.65%(81/98)、75.51%(74/98)](χ2=9.586、P=0.002,χ2=11.857、P=0.001)。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2.09±0.45)分]、Helkimo评分[(1.27±0.35)分]均低于常规组[(3.26±0.53)分、(2.04±0.33)分],TOI[(3.87±0.52)cm]高于常规组[(3.35±0.48)cm](t=16.852、15.944、7.341,均P<0.001)。治疗后联合组LTA[(2.31±0.33)μV]、RTA[(2.18±0.36)μV]、LMM[(1.37±0.24)μV]、RMM肌电值[(1.25±0.25)μV]均低于常规组[(2.87±0.35)μV、(2.79±0.38)μV、(1.68±0.23)μV、(1.74±0.26)μV](t=6.639、6.646、5.314、7.746,均P<0.001)。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稳定咬合板治疗TMD患者效果显著,能缓解咀嚼肌痉挛,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和改善张口受限程度,且能提高美容效果。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性咬合板 手法复位 表面肌电图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稳定冠心病患者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稳定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TA和CT-FFR的结果,以指导中度狭窄(30%~75%)患者的治疗决策。收集CTA数据,并用FFR软件分析血流储备分数数据,定义病变远端冠状动脉管腔直径2 mm处CT-FFR值≤0.8为显著狭窄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根据CTA及CT-FFR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A组:CTA狭窄<5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B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C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D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或者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各组间采用检验进行比较;组间平均值用t检验,两个以上组间平均数比较用Kruskal Wallis检验;使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复合终点风险率比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30例患者,其中一支或者多支冠脉血管处于中度狭窄(30%~75%)的136例患者并进行CT-FFR分析;(2)136例CT-FFR分析结果中,23例患者(17%)的检测结果为狭窄<50%;35名患者(26%)的CTA检测结果为狭窄≥50%但为阴性(CT-FFR>0.8);7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为狭窄≥50%且为阳性(CT-FFR≤0.80),其中34名患者单接受最佳药物治疗;(3)随访结束时,A组和B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23%比29%),但与A组比较,C组和D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65%、32%)。重要的是D组(14%)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2%,P<0.05)的。结论在中度狭窄的稳定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CT-FFR可有效地识别不需要进一步诊断检测或介入干预的患者(CT-FFR>0.80)和需要进一步有创冠脉造影检测和介入干预的高危患者(CT-FFR≤0.80)。CT-FFR能够评估患者的风险和为患者治疗提供最佳策略指导。

  • 标签: 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稳定性冠心病 冠脉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病人共计5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5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各项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恢复情况各项指标(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时间)观察组均较短,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患者病情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骨盆前外固定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