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汉唐典籍如《说文》《初学记》等征引《论语》五则,自王应麟、朱彝尊以来,皆以其为《齐论语》之《问玉》篇,"问王"为"问玉"之误,已成定论。因其内容、体制与二十篇不同,为张禹所删。《齐论》自班固之后未见典籍称引;现有文献皆无其进入东汉以后传承情况之记录;郑玄校定《张侯论》,参考《古文论语》,并未参考《齐论》,学术史上"考之《齐》《古》"之说有误。考虑到著录《齐论》的《汉书·艺文志》实出于刘歆《七略》,而许慎引《齐论·问玉》时已称之为《论语》,可以判断《齐论》的亡佚时间当在刘歆之后、许慎之前。许慎编纂《说文》,采用《论语》,并未全部注明出处,这有助于我们对《说文》编纂与内容来源的认识。

  • 标签: 《逸论语》 《齐论语》 《问玉》 《说文》 学术史
  • 简介:在《氏易传》中到处充斥着君、臣这类字眼,可见程颐在解释《周易》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而在众多的政治思想中程颐又特别强调有关“君臣共治”的思想,他常常将爻与爻之间的相应关系解释为政治世界中的君臣关系。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曾指出“君臣共治天下”是北宋新兴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质,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氏易传》正是这种文化特质的反映。因此,对于《氏易传》中“君臣共治”思想的阐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程颐对于《周易》的解释,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程颐的政治思想。

  • 标签: 君臣 共治 二五之应
  • 简介:<正>现《氏经说》中第八卷《中庸解》,未题何人所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目录”载:“明道《中庸解》一卷。”而《伊川大全集》亦载有《中庸解》。但是,《经说》宋刻,原止七卷。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凡《系辞》一,《书》一,

  • 标签: 中庸 程颐 系辞 朱熹 孟子 杨时
  • 简介:“道德自我”是君毅关于儒家伦理思想现代重建的核心概念。君毅提出此一概念的内在理路是,以道德自我来重新树立传统心性观念的权威,进而从道德形上学根源方面重建现代中国的道德体系。“中体西用论”与“泛道德主义”对道德自我学说的批评虽然道出了其面临的困境,但是从道德奠基的理论看,道德自我作为超验根源对于儒家道德原则的论证,是传统道德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 标签: 唐君毅 道德自我 道德奠基
  • 简介:南北朝时期,在有关“五经”的师承上,南北儒学一方面如双水分流,各有渊源;另一方面又互相影响,彼此修正。南方儒学在周隋之际北传,589年隋统一南北后,儒学进一步的交融造就出如刘埠、刘炫这样兼通南北的儒学大师,南学更一度风行河洛。在初大一统的背景下,孔颖达兼采南北,加以折衷,主持修订了《五经正义》,完成了这一时期儒学的初步整合和统一。

  • 标签: 南北儒学 孔颖达《五经正义》 刘炫 刘埠 兼用南北
  • 简介:克幽禅师为中唐川东名僧,与保无住禅师、神清禅师等同为无相禅师嗣法弟子。本文对其生平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的一些疑点进行了辩正。通过考证,本文认为,克幽并不是保无住。而散见于地方文献中的有关克幽禅师的史料,正可补中唐时期禅宗正史之不足。

  • 标签: 克幽 无住 禅宗史
  • 简介:瑶田为乾嘉时期著名经学家,其儒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论学小记》一书。宋明理学张载主气,至朱子主理,阳明主心,同时亦有王廷相主气,至蕺山、船山调融心、理、气并重。戴震又反朱王,重回张载主气一路,实即以此转心性之空谈为气说实有。瑶田在此脉络下,呈现其对心、理、气诸学的取舍。本文先确立氏少言形上,直以气为天之基础。再论道在气中,离人伦非道。性则主气性由天故善,不取朱王由本体说性。情则受明清之际情善之风影响,以为气贯天、命、性中,则气性所发之情,亦为善。并主气性相近,知愚因习相远。性之知为三达德之知,知愚无不同,知愚之等差因气因习而有别。末言诚意,以恶非在于性与情,而在于经营情之发的意,一有利害考虑之意,便可能为恶。故工夫用在诚其意,意一诚则情善性善皆可见。

  • 标签: 程瑶田 气命 气性 气情 诚意
  • 简介:现代新儒家君毅的易学思想是以“感通”为基本的线索、视野而展开的。通过感通之理,君毅展示出他对《周易》经传及其哲学的若干新解读。首先,君毅通过感通之理,揭示出《周易》从卜筮之书转化为德义之书的内在脉络与动态过程;其次。他阐发出古人通过观象而体知到天地万象是相互感通的,并由此体知到人们应从物象感通之理中引申出修德工夫;第三,他通过人的修德过程以及神明之知,阐发了天道与人性的内在、互动关系,这当中也包含了感通之理;第四,本文简要概述君毅所论感通之理的特质与取向,以显豁出君毅易学思想的基础视野;最后,本文总结先生易学思想中感通论题的当代性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感通 唐君毅 现代新儒学 易学
  • 简介:南北朝后期到初唐成书的《三洞奉道科诫仪范》对道教法位体系进行了详细记述。前期道教徒依据实际需要,对此系统进一步整理,最终形成较严整的道教内部递升制度。传世和新出土的唐代碑铭可以确证此法位制度在唐代的普及性。对从《三洞奉道科诫仪范》到盛唐时期的道教法位制度的变迁及现实情况的细致考索,可以恢复和强调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中古道教重要面相。

  • 标签: 三洞奉道科诫仪范 法位 金明七真 张万福 碑铭 道教制度化
  • 简介:唐代首批佛教官寺设立于高宗乾封元年(666),系以高宗封禅泰山为契机而诏立。乾封元年诏立的这批佛教官寺并非通过诏令统一赐额,而是以封禅泰山后各地出现的不同祥瑞分别命名。高宗乾封元年的佛教官寺还具有诸州立寺、统一度僧、观寺并置三个特征。高宗官寺的这些特征基本为之后的三次佛教官寺设立,即武周天授元年(690)、中宗神龙元年(705)和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所继承,对唐代佛教官寺制度影响深远。

  • 标签: 唐高宗 佛教官寺制度 政教关系
  • 简介:唐代是中国散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20世纪的文研究,走过了百年艰难探索的漫长历程,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文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与唐诗研究相比较、与文的丰厚遗存相比较,仍然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弱点,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百年文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与反思,按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造成文研究滞后的原因,以期有助于文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 标签: 20世纪 唐代 散文 中国 文学研究 历史发展
  • 简介:本文从伯元的治学经历入手,探讨他的学术、思想的渊源与主要内涵:伯元心性论的基本结构,他对性与身、心与物、理与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他将修身看作一个包容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次扩展的过程,以此为孔门学问之要旨;因此,他批评阳明学派“以心为学”的倾向,并着力推崇“礼”学,以礼为儒者内外双修、成己成物的必须遵循的途径。

  • 标签: 明代儒学 唐伯元 心性
  • 简介:中道即指天道。之所以称“中”,是因为天道运行具有精准守信、不过不忒的品性。人能精准如实地、恰如其分地把握和实行天道,就是合于“中”,就是奉行中道。这两层意思都可以用“无过无不及”之“中”来表述。所谓“调和、折中、平衡”,都不是“中”的本义。、朱用“不偏不倚”释“中”,是对中庸之德的极大歪曲。

  • 标签: 中道 天道 时中 过与不及 偏倚
  • 简介:美信兄:夜深人静,我想对你说,你在2008年5月28日在我的博客上的留言是:乖乖,你这墨真是玩到家了!有点北人南味儿,了不得!今天的文字显然转变很大。我感到突然。记得你对我的博客评论后我对你说过,你们艺术评论家就知道理论逻辑,不懂

  • 标签: 艺术评论家 绘画 2008年 理论逻辑 博客
  • 简介:2009年5月30日,著名画家李先生《众缘和合》画展在辽东风光如画的海滨城市盘锦市隆重开幕。此次画展由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杂志、辽宁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辽河美术馆协办。出席开幕剪彩仪式的盘锦市委副书记李素芳、辽宁省文化厅厅长郭兴文、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迟惠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家一致认为,李以“众缘和合”为主题的画作,为促进心灵净化、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美术馆 画展 和合 李唐 中国佛教协会 市委副书记
  • 简介: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二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高宗及武则天时期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梳理了当时著名道观的源流,分析了嵩山以及上清派在唐朝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唐高宗 武则天 道教 政治
  • 简介:伏牛山自在禅师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也是河南佛教圣地伏牛山的实际开创者,亦是将洪州禅法自南方传入京洛的重要人物,然而传世文献对其记载并不多.最早收录伏牛自在禅师的资料是编于南唐时的《祖堂集》,可惜记载不详;《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鉴诫录》及《云岩寺记》碑文,对伏牛自在禅师也略有提及.通过以上文献大体可勾勒出自在禅师的生平事迹及禅法.

  • 标签: 自在禅师 伏牛山 云岩寺
  • 简介:作为北宋时代的洛党领袖,程颐倾其毕生心血所努力追求的就是一种含弘、宽容、合理的社会存在,企图依据易学原理,找到一条由内圣而开出外王的统一之道,达到内圣与外王的贯通,表现出作为儒者“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的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本文从三个方面一窥程颐丰富的政治思想:和同时代的王安石一样,程颐主张改革北宋弊政,提出“革天下之弊,新天下之治”的主张。但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二人有很大分歧;在肯定集权君主的前提下,程颐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君臣之间要推诚相待,任用“刚明之臣”格君心之非”;举贤、任贤的前提是养贤,刑罚和教化为养贤提供条件,刑罚齐其众,教化善其俗。程颐更重视教化的作用,因为通过教化可以达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 标签: 程颐 易学 忧患 变革 教化
  • 简介:《周易氏传》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颐在对传统易学扬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义理对《周易》进行的注释和解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如对于“节”卦,他认为体现出了“尚中”的哲学思想、“节以制度”的政治思想、“养正于蒙”的教育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

  • 标签: 节卦 节贵适中 程颐 周易程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