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SABCS最大的新闻之一就是AZURE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唑来酸对乳腺癌复发和整体存活率无影响。然而,亚组分析显示,对绝经后妇女的(绝经后5年以上)复发和生存有显著效果,但对绝经前妇女无影响^[1]。

  • 标签: 乳腺癌 双膦酸盐
  • 简介:酸盐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基础药物,然而其用药最佳时限尚无统一标准。酸盐类药物长期用药的时限、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数据已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研究中获得初步积累,均提示长期应用该类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的发生,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

  • 标签: 双膦酸盐 骨相关事件 长期用药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酸盐类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5例骨质疏松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使用酸盐类药物给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症,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大转子、骨密度以及腰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度皆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度为69.7%,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度为39.0%;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度显然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两组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其骨密度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的骨密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大转子、腰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分为效果显著、有效、无效。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61%,两组患者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以上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的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但酸盐类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骨密度,以及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对临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安全性相对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双膦酸盐类 抗骨质疏松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4~2021.8就诊的70例OP患者,2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A组),另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酸盐(B组),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A组72.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骨密度更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针对OP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酸盐,能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 临床疗效 骨密度
  • 简介: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s)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质疏松及肿瘤转移等,颌骨坏死(osteonecrosisofthejaw,ONJ)是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目前,临床对二酸盐关注较多的是ONJ患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等,而就其使用前后血液,体液因子的改变,免疫学变化,及与ONJ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应用二酸盐后所导致的全身系统性变化综述如下。

  • 标签: 二膦酸盐 颌骨坏死 免疫
  • 作者: 吴友伟 章振林 顾洁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233 吴友伟现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代谢科,西安 71006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23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盐相关非典型股骨骨折(atypical femoral fractures,AFFs)病例的临床特征,提高认识的同时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确诊的AFFs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随访情况,结合国内外报道的相关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酸盐相关非典型股骨骨折病例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8岁。5例患者均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用药方法:3例为全程70 mg/周,2例为10 mg/日后改为70 mg/周。用药疗程平均8.7年,其中最短5年,最长17年。5例均出现股骨非典型骨折,病例1为侧,其余均为单侧。骨折发生时间,最短于服药3年后出现,最长于服药16年后出现。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受累部位骨折前均有前驱疼痛:病例1为侧大腿疼痛,其余为单侧大腿疼痛,于骨折前2~3年内开始出现,除病例4为闪电样疼痛外,均为钝痛;X线平片提示受累部位侧面骨皮质的增厚;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提示受累部位骨代谢活跃、浓聚,ECT异常表现早于X线平片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这些特征的识别有助于早期诊断AFFs。治疗情况:5例患者均立即停用酸盐,同时继续服用钙片,4例加用活性维生素D;1例不完全性骨折患者保守治疗,使用特立帕肽治疗1年,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未发展成完全性骨折;4例完全性骨折患者行复位及固定术,均愈合。结论长期服用酸盐有增加AFFs的风险,加强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可减少此类骨折的发生,早期诊断,合理处理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 非典型骨折
  • 简介:摘要酸盐(bisphosphonate)是一类抗骨吸收药物,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恶性肿瘤骨转移等骨疾病的治疗,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发生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临床表现为颌骨疼痛、骨面裸露、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及全身健康。口腔诸多治疗均为侵入性操作,可能影响使用酸盐患者的颌骨改建,引发MRONJ。对使用酸盐的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时,应规避MRONJ的危险因素,规范操作,降低MRONJ的发生风险。本文就使用酸盐的患者如何进行规范化口腔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二膦酸盐类 骨坏死 侵入性口腔操作 规范化治疗
  • 简介:转移性骨病是晚期肿瘤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肿瘤转移到骨时,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引起肿瘤生长和骨破坏,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以及神经表现(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酸盐的治疗在于降低SREs发生的风险,以缓解骨痛、恢复正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其他治疗转移性骨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常用的和新一代酸盐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细胞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所致的转移性骨病已被证明是有效、安全和可耐受的,并广泛用于临床。

  • 标签: 双膦酸盐 肿瘤 转移性骨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酸盐类药物治疗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探讨其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分析2014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在疼痛缓解方面的有效率为37.5%(15例),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2.5%(5例),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密度的改善发现,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在特定区域,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例),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骨密度情况,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的学习和推广。

  • 标签: 双膦酸盐类药物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安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酸盐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局部三维适形放疗,每次2.0Gy,5次/周,DT40Gy/20次。同时静脉滴注酸盐,每28d为1次,连续2次以上。结果治疗后,止痛治疗效果中,显效13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44/46)。所有治疗有效患者止痛起效于放疗后5d内,疼痛得到缓解的持续时间可达9-23周,中位时间大约在16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超过2级的晚期放射性损伤。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酸盐对骨转移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骨转移疼痛,且未见严重晚期放射性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双膦酸盐 骨转移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及酸盐类药物的应用可导致颌骨坏死及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颌面部的形态与功能。近年,放射性及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研究发现,放疗15 d内颌骨中仍有骨改建活动,但由于内皮细胞及微血管损伤,放疗15 d后微血管闭锁,骨改建停止,颌骨内开始出现纤维化。基于干细胞的生物性治疗可使颌骨内微循环得到恢复并修复骨质,为重度放射性颌骨坏死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酸盐除了可沉积于颌骨使破骨细胞大量凋亡外,还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并引起机体的免疫失衡。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修复颌骨损伤并调节免疫,对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前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间充质干细胞的逐步应用,有望在放射性及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等颌骨疾病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骨坏死,放射性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微血管损伤 免疫失衡 干细胞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酸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融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GoogleScholar、CNKI、VIP和WanFangData自建库以来到2017年1月的文献,运用Stata11.0定量分析纳入的文献。结果最终有9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酸盐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中,植骨融合情况[RR=1.138,95%CI(1.064,1.217)]、终末随访骨密度T值[MD=0.038,95%CI(0.025,0.052)]、ODI指数[MD=-4.36,95%CI(-6.372,-2.348)]、骨吸收生化标志物CTX值[MD=-0.401,95%CI(-0.511,-0.291)]、VAS评分[MD=0.940,95%CI(0.548,1.33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随访术后骨形成生化标志物PINP值[MD=-4.328,95%CI(-8.954,0.298)]、不良反应情况[RR=0.725,95%CI(0.420,1.25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和P=0.248)。结论腰椎术后应用酸盐并不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融合结果,而且通过治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代谢,改善其骨量和术后功能恢复程度,且与对照组安全性相近。

  • 标签: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腰椎融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否能够证明酸盐类药物的应用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相关。方法依据Meta分析要求,对CBM、CNKI、MEDLINE、PubMed、Springer、Embase、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网、专利数据库等进行检索,严格评价纳入以酸盐药物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并收录有效的相关的数据资料,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0年5月。采用NOS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评估关联强度。根据是否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并根据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受试者共42 849例,酸盐组患者22 605例,死亡855例,安慰剂组20 244例,死亡880例。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与总死亡率相关性的为RR=0.949(95% CI:0.866,1.040,P=0.264)。阿仑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与总死亡率相关性的为RR=0.996(95% CI:0.705,1.407,P=0.982),伊班酸盐为RR=0.802(95% CI:0.496,1.298,P=0.369),利塞酸盐为RR=0.915(95% CI:0.757,1.105,P=0.354),唑来酸盐为RR=0.898(95% CI:0.770,1.047,P=0.168),尚未发现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与总死亡率的关联性。结论经meta分析发现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总死亡率未见明显降低。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 总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盐和甲状旁腺激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手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将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OVCF手术作为观察对象,共80例符合入选标准,数字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行酸盐单药治疗、酸盐和甲状旁腺激素联合治疗,比较其效果。结果:治疗后VAS、ODI、BMD在观察组的数据与在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析,在观察组的发生率和在对照组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酸盐和甲状旁腺激素治疗OVCF手术患者可以改善疼痛、关节功能及骨密度等,不良反应少,值得使用。

  • 标签: 双膦酸盐 甲状旁腺激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背景:目前研究认为骨折术后应用酸盐类药物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但关于合理应用酸盐类药物的最佳起始时间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合理应用酸盐的起始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73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使用酸盐类药物的不同起始时间分为A组(术后2周内,146例)、B组(术后2周至1个月内,115例)和C组(术后1~3个月内,112例)。通过X线片检查评估骨折愈合,对比分析平均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总体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采用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腰部(L1-L4)骨密度变化;跟踪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患者骨折正常愈合的比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C组患者腰部骨密度均低于A组和B组(P=0.001,P=0.009)。术后6个月时,A组和B组患者腰部骨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0,P=0.001),C组患者腰部骨密度虽较术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8),C组患者腰部骨密度均低于A组和B组(P=0.001,P=0.005)。三组患者再发骨折、内固定松动或移位、内固定感染、断钉、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不同起始时间应用酸盐类药物不影响骨折的愈合,而术后早期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减少术后骨质流失。

  • 标签: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 双膦酸盐 骨折愈合
  • 简介: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市场对于1-己烯和1-辛烯等高级线性α-烯烃(LAOs)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在LAOs的工业生产中,乙烯选择性齐聚技术能够高选择性生成1-己烯和1-辛烯,故各种乙烯选择性齐聚催化体系被不断研发,其中不对称胺/铬催化体系与碳桥联配体/铬催化体系在高活性及高选择性生成1-己烯和1-辛烯方面占据明显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对称胺/铬催化体系和碳桥联配体/铬催化体系在催化乙烯三/四聚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催化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乙烯三/四聚 不对称双膦胺配体 碳桥联双膦配体 铬均相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