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胃肠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实施深静脉穿刺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循相关操作技术规范,确保导管的通畅、固定,完成后实施优良的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提高深静脉操作的基础上,强化深静脉在胃肠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深静脉留置时间2h~49天,平均时间为31.2±2.9d。其中颈内静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8例,锁骨下静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10例,股静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2例。结论胃肠外科广泛地应用深静脉,具有快捷、方便的可操作性,明显提高了治疗效率、治疗质量,强化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胃肠外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结果经过心理干预与对症处理,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的穿刺点渗液均痊愈并带出院。结论在PICC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好术前宣教;在PICC管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减少反复穿刺和破皮过大;PICC后,进行规范的导管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理解、关心、包容患者,倾听患者的诉说,解释渗液的原因及治愈的案例,鼓励主动配合治疗;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以增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加快破损组织的修补;积极对症处理,如换药、抬高侧肢体、调整导管的位置、药物治疗等措施不仅降低了穿刺点渗液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期间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ICC 置管后穿刺点顽固性渗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PICC后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静脉并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死亡率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断发生率5.00%、血栓脱落发生率6.67%、出血发生率10.00%、死亡发生率0.00%,相比于对照组20.00%、26.67%、36.67%、5.00%有所好转,,P<0.05。护理前研究组心理状态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对PICC后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降低了其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改善了心理状态。

  • 标签: PICC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呼机配合在减少PICC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5年10月,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患者125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呼吸配合,对比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异位率0.16%,低于对照组12.0%,观察组时间(13.4±1.1)min,高于对照组(10.6±1.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中应用呼吸配合可减少异位的风险,但可能延长时间。

  • 标签: PICC 置管异位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新型胃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外科ICU入住的需要安置胃的患者共1072例,按入住ICU的先后编号,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教材中教授的方法安置胃;双号为试验,采用改良新型方法安装胃。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率,呕吐、呛咳发生情况时和成功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安置成功耗时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型胃方法提高一次成功率,有效可行,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 胃管安置 成功率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穿刺点出血的方法。方法按患者接受PICC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采取病人后在穿刺点上方用小方纱覆盖,透明敷贴覆盖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等措施。观察两组出血量。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出血量明显减少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减少PICC后的出血。

  • 标签: PICC置管 出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深静脉患者堵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深静脉患者堵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深静脉患者堵率由实施品管圈前20%降到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深静脉患者堵率,通过持续性改进,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 标签: 品管圈深静脉置管 堵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减压置入深度对其有效引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50例不同手术方式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分三组A组患者选择胸腔内主动脉弓下实施胃食管吻合术60例,B组胸腔内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术50例;C组颈部胃食管吻合术40例。手术回室6小时责任护士根据病程记录手术方式、食管切除的长度进行胃肠减压深度的调整以吸到胃内容物通畅为宜。结果通过对胃肠减压深度进行调整,不同时段胃肠减压引流量的比较,调整后引流通畅,显著高于手术回室胃肠减压6小时内胃液引流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X片胃影显示有扩张低于手术后6小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责任护士需掌握食管癌患者手术方式有利于胃肠减压的有效引流。

  • 标签: 食管癌 胃肠减压 深度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PICC前谈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12月276例静脉化疗需进行PIC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前谈话,观察组将护理程序应用于PICC前谈话中。比较两组PICC患者对PICC的基础知识、优点和缺点、管过程、日常维护方法等指标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PICC基础知识、优点和缺点、管过程、日常维护等指标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PICC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PICC前谈话,能全面评估化疗患者的状态,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PICC依从性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 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血液透析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差异显著;护理组患者的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护理在血液透析感染预防方面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可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得分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后发生顽固性渗液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医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入的8例PICC后顽固性渗液的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从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对PICC后顽固性渗液的患者的穿刺处加强换药,并且适当的予以加压,有7例患者渗液的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故保留PICC导管,但也有1例患者因为没有坚持对穿刺处换药而导致穿刺处依旧渗液,故予以拔。结论PICC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消除顽固性渗液,使得PICC导管可以保留,从而让患者可以顺利的进行后续的治疗。

  • 标签: PICC置管 顽固性渗液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再通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近两年在我院外科深静脉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43例,采用调整导管尖端位置和物质等量置换法结合溶栓剂(如5000u/ml尿激酶溶液和纯肝素液)进行疏通。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43例导管堵塞患者通过疏通治疗后,有42例再通,总再通率97.3%,部分堵塞组再通率高于完全堵塞组,平均再通时间为(13±5.6)分钟。未发生感染、导管脱出和与溶栓剂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采用以上方法,可安全有效疏通导管,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因此,以上再通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激酶 肝素液 深静脉导管 堵塞 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