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育龄期生殖道感染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威胁女性群体的健康,造成公共卫生问题与状况。生殖道感染指的是致病微生物进入生殖道引发的各种感染疾病,不仅危及女性群体的身体健康,也对人口繁衍造成阻碍,影响了人口素质,阻碍优生优育的进程。生殖健康属于人体健康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评价生殖健康的指标有多种,其中生殖道的感染率是一个有效指标。本文分析育龄期妇女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提供参考。

  • 标签: 育龄期妇女 生殖道感染 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
  • 简介: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感染艾滋病的速度正以快于男性的趋势迅猛增长,而育龄妇女又是一个感染HIV的高风险人群之一,通过对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感染现状的分析及对艾滋病有效防范措施的探讨,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目的,进一步促进育龄妇女的健康。

  • 标签: 育龄妇女 艾滋病 认知现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测定原发性育龄不育不孕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90例原发性育龄不育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将其分为卵泡期组、排卵期组、黄体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同时选取经检查生殖健康正常的9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卵泡期组、排卵期组、黄体期组,每组各30例患者。通过对上述两组患者生殖激素六项FSH(促卵泡成熟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PRL(催乳激素)、T(睾酮)进行检测,对测定原发性育龄不育不孕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通过测定两组不同时期的生殖激素六项FSH(促卵泡成熟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PRL(催乳激素)、T(睾酮)等水平,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生殖激素6项测定与健康人群的对照组比较变化较大。在卵泡期内,观察组患者的FSH、PRL、E2、P和T等指标表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在排卵期内,观察组患者的FSH、LH、E2、T等指标表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在黄体期内,观察组患者的LH、PRL、P等指标表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原发性育龄不育不孕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测定,意义广泛,已成为诊断不育的必需项目,有一定的诊断地位。

  • 标签: 不孕不育 原发性 血清 生殖激素 测定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保障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在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市选择2个乡镇,从中选择690名20-50岁的女性人群进行入户调查,并对妇女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及白带涂片检查。结果有392名妇女被检查出生殖道感染,感染率为56.8%。其中49人为阴道粘膜溃烂,201人为宫颈糜烂,122人有异常分泌物,20为其它类型感染。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其生殖道感染率显著较高。结论文化程度较低的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体检和健康宣教,促使改善生活习惯,减少生殖道感染情况,保障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 标签: 生殖道感染育龄调查文化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育龄期妇女首次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心理状态,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300例首次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育龄妇女的心理及护理资料。结果受术者主要表现怀疑心理、恐惧心理、忧郁心理和羞涩心理。根据受术者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使其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结论消除受术者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误区是护理的重点,术后健康指导是护理的关键。

  • 标签: 心理护理宫内节育器放置术首次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庆市育龄妇女风疹病毒IgM和IgG抗体感染阳性率,为计划生育孕前门诊、遗传和优生咨询门诊指导优生,降低畸形儿出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样重庆市地区1509例16-49岁育龄妇女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风疹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检测。结果风疹病毒IgM阳性率0.46%,风疹病毒IgG\阳性率75.21%。结论风疹病毒是造成胎儿先天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每一位妇女在孕前都应检测风疹病毒抗体,以降低宫内感染率和先天畸形儿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标签: 风疹病毒 抗体 育龄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中发现盆腔粘连的病因。了解女性盆腔的状况,对临床诊断和生殖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增城市2006年5月~2011年5月5年内收治的输卵管结扎术6000例女性盆腔进行临床观察.62例对象合并盆腔粘连,观察其病因。结果盆腔粘连者占输卵管结扎对象总人数的1.03%,6000例女性中有手术史133例,133例有手术史的输卵管结扎术患者中,出现盆腔粘连55例,发生率为41.38%,不明原因7例,发生率0.12%。62例女性盆腔粘连患者病因中,依次为剖宫产、宫外孕、宫内节育环、人工流产、原因不明。结论手术史是发生盆腔粘连的主要因素,慎重选择“社会因素”剖宫产,做好避孕节育措施,减少人工流产等手术。提高生殖保健意识,积极参加妇女病普查普治是降低生殖感染、改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输卵管结扎术 盆腔粘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3-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936名流动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RTI总患病率为34.50%。RTI患者中54.88%自我报告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45.12%的患者自我报告无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患者求医的比例为58.89%,求医遵医嘱用药者占58.42%;遵医嘱复查者占39.23%。已婚育龄妇女对RTI各种知识的平均回答正确率为45.55%。结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RTI患病率高,求医意识差、遵医嘱治疗率低,缺乏RTI相关防治知识,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和提供RTI防治服务。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育龄妇女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云浮市育龄期妇女全血微量元素与孕妇在不同孕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掌握该地区孕妇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有害元素含量,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100名育龄期妇女做为对照组,按孕周将300名孕妇分为早孕、中孕、晚孕3个实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孕妇及对照组妇女全血铜、锌、钙、镁、铁微量元素及有害元素铅的含量。结果除育龄期妇女与怀孕妇女铅元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钙镁铁锌铜的含量有明显的不同,并随着孕期的增加,呈一定的规律变化,铜逐渐升高,钙镁铁锌逐渐降低的。结论要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定期进行微量元素监测,根据不同孕周及其变化的规律,通过合理饮食搭配和补充微量元素,注意避免过多的铅接触,以保证母婴健康,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 标签: 微量元素 孕妇 优生优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婚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的检测结果,来预防缺陷儿的出生。方法采用抗体捕获法对6215例孕前妇女的血清进行TORCH病原体IgM检测。结果由检测结果可知弓形虫、风疹、CMV、HSV-Ⅱ的阳性率分别1.72%、2.41%、0.72%、0.14%,弓形虫和风疹明显高于CMV和HSV-Ⅱ(P<0.05)。可见,在TORCH感染的不同月份,2~4月、5~7月、8~10月、11~1月感染率分别为6.16%、2.43%、1.80%、5.33%,2~4月感染率与5~7月、8~10月感染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RCH检测作为孕前常规检查项目,可预防新婚育龄妇女宫内感染和畸形胎儿出生,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育龄妇女 TORCH 抗体捕获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005-2010年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的调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方法及干预措施,达到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逐年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可以通过筛查干预、健康教育、妇女保健等形式循序渐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可避免的死亡。

  • 标签: 育龄妇女 死亡原因分析 死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165金属环.芙蓉环.固定式宫美3种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方法选取为了避孕来我站的168名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165金属环组,芙蓉环组,固定式宫美组,分别放入相应的宫内节育器,临床使用12个月后观察比较3组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固定式宫美的带环妊娠率明显低于165金属环和芙蓉环且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式宫美宫内节育器要优于其他两种宫内节育器。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避孕效果 妊娠率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对广东省2005—201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群中二期梅毒及隐性梅毒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梅毒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流行趋势: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隐性梅毒发病率自2005年的17.37/10万(病例数3300例)增加至2010年的49.79/10万(病例数10100例),平均年增长率为24.55%,χ2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呈快速递增状态(χ2=4.85,P=0.028);而二期梅毒呈轻度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为-2.42%(χ2=3.31,P=0.069)。(2)年龄分布:主要以25~3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达85.45/10万~98.75/10万。(3)疫情上报医疗机构构成比:以综合医院为主,占60.86%;其次为妇幼保健院(14.26%)、皮肤病防治机构(10.32%);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仅占1.66%。结论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中二期梅毒呈轻度下降,而隐性梅毒则呈快速增长趋势,提示应加大在育龄妇女中的梅毒筛查力度,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梅毒筛查能力建设,以控制育龄妇女人群中梅毒疫情的上升及母婴梅毒的传播。

  • 标签: 育龄妇女 梅毒 二期梅毒 隐性梅毒 流行趋势 性传播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城区正常育龄妇女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态,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12月1—20日北京妇产医院招募北京市城区23~30岁健康未育妇女17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空腹血25(OH)D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糖代谢相关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血酯水平。结果①170例妇女平均25(OH)D水平为(27.28±6.64)nmol/L,其中25(OH)D缺乏和不足者169例(99.4%),25(OH)D适宜者1例(0.6%)。②25(OH)D缺乏组PTH[(178.27±78.65)ng/L]与25(OH)D不足组[(172.89±78.52)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TH均高于正常水平;血清25(OH)D与PTH无线性关系(r=-0.061,P〉0.05)。③血清25(OH)D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无相关性(P〉0.05)。④170例未育妇女存在胰岛素抵抗者30例(17.6%),其25(OH)D水平[(24.22±5.44)nmol/L]与无胰岛素抵抗组[(27.93±6.71)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城区冬季健康育龄妇女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其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增加有关,并可能成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生素D 胰岛素抵抗 甲状旁腺素 25-羟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