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疝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4月—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心胸外科97例先天性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36例,年龄2 d~3岁[(3.1 ± 7.2)个月];左侧51例,右侧46例。所有患儿均在胸腔镜下行疝修补术,术中观察疝内容物有无坏死、穿孔、损伤等情况,记录胸腔镜手术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感染、膨升、乳糜胸、气胸、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疝复发情况。结果97例患儿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术中见疝囊内容物多为脾脏、胃、大网膜、结肠、小肠等,无肠穿孔坏死、肝脾出血等情况发生。手术时间75~150(90.5 ± 12.1)min,手术出血量6~15(8.3 ± 0.6)mL,术后胸腔引流量30~130(41.2 ± 7.6)mL,引流管拔除时间3~10(6.1 ± 1.3)d,手术后住院时间10~18(11.7 ± 2.1)d。住院期间因缝线脱落导致复发2例,再次行胸腔镜手术治愈;1例患儿术后第1天因左肺严重发育不良死亡。术后9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9.2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乳糜胸、呼吸道感染、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疝具有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短期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 标签: 疝,横膈 胸腔镜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肌起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昆山市康复医院心肺康复科及呼吸内科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的COPD的常规治疗和心肺康复科特色康复治疗,包括下肢功率踏车训练和温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体外肌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无氧阈时公斤摄氧量(VO2/kg@AT)、峰值负荷功率(Peak W)、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的测试。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EV1[(1.82±0.56)L比(1.43±0.58)L]、FEV1/FVC[(65.47±10.94)%比(59.79±6.68)%]、FEV1%pred[(60.91±20.19)%比(51.97±16.28)%]、Peak VO2/kg[(24.43±4.21) ml·kg-1·min-1比(17.33±2.62) ml·kg-1·min-1]、VO2/kg@AT[(14.43±3.25) ml·kg-1·min-1比(11.04±2.40) ml·kg-1·min-1]、Peak W[(97.42±9.74) W比(78.32±11.18) W]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2.30、2.01、2.35、2.90、3.13,P值均<0.05);观察组CAT评分[(20.62±9.87)分比(26.65±7.95)分]、mMRC评分[(2.53±1.16)分比(3.09±0.83)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06、0.31,P值均<0.05)。结论体外肌起搏治疗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静态肺功能,提高心肺运动耐量及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康复使用价值。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体外膈肌起搏 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床旁超声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普通术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作为术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动态观察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血乳酸、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用间接测热法测量静息能量水平计算能量缺失值,床旁超声评估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 DE)、吸气末肌厚度及呼气末肌厚度,计算相关参数。DE<10 mm或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ness fraction, DTF)<20%诊断为肌功能障碍。结果⑴感染性休克组、脓毒症组及术后对照组三组患者入ICU第1天,DE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0.3(9.0, 13.6) mm、12.3(9.1, 15.0) mm、12.9(10.5, 15.7) mm vs. 22.0(16.0, 24.6) mm,均P<0.05];DTF<20%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7%、41.9%、33.3% vs. 0%,均P<0.05);且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症组DE<10 mm发生率均高于术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6.7%、35.5% vs. 10.0%、0%,均P<0.05)。入ICU第7天,感染性休克组DE较脓毒症组减低[10.5(6.8, 13.5) mm vs. 14.4(10.6, 18.6) mm,P<0.05]。⑵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第1、3、7天的DE均与当天的hs-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3、-0.436、-0.455,均P<0.05);入ICU第3天,DE还与IL-6呈负相关(r=-0.338,P=0.009),且DTF与hs-CRP呈负相关(r=-0.375,P=0.004)。入ICU第1天,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DTF与转铁蛋白呈正相关(r=0.221,P=0.049)。入ICU第3、7天,其DE与前白蛋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8、0.408,均P<0.05)。结论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ICU首日已出现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移动度及肌增厚分数减低,且与炎症反应和蛋白质高分解代谢程度相关。

  • 标签: 脓毒症 膈肌功能 床旁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术后下及肩背疼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在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期间,参选患者共计60例,均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妇科术后下及肩背疼痛患者,对患者进行分组对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术后膈下及肩背疼痛 便秘 应用价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中以肌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追踪与金标呼吸同步追踪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患者,包括肺癌8例、肝癌肺转移2例、结肠癌肺转移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有采用金标追踪的计划(RT)和采用肌轮廓追踪的计划(DT)。对所有患者实施肿瘤可视化模拟测试。采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跟踪方法在每个呼吸时相点进行可视化测试过程的偏移量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追踪计划的最小公差距离、不确定性和最优模型状态下的平均标准偏差、最大标准偏差。结果与RT比较,DT追踪的头脚方向平移的标准偏差为(0.4±2.9)mm,左右方向为(0.3±4.4)mm,腹背方向为(-1.8±6.8)mm。经Bland-Altman法分析,RT和DT追踪之间在头脚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一致性较好,在腹背方向上一致性较差;而同步性仅在头脚方向较好,在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上均较差。模型质量比较结果示,RT追踪不确定性较DT追踪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比(9±4)%,t=-5.24,P=0.001],而二者最小公差距离、平均标准偏差及最大标准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肌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在头脚方向上一致性和同步性较好,而在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上较差。在保证靶区在左右方向相应的边界余量下,对于肌附近的可视化测试不可见肿瘤采用肌作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立体定向放疗有潜在可行性,但对于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运动幅度较大者需谨慎。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呼吸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联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肌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和肌抗阻训练,吸气肌训练和肌抗阻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分和Berg平衡评分分别为61.80%、75.00分和38.00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吸气肌肌力指数与FMA评分(r=0.649, P<0.001),Berg平衡评分与FMA评分(r=0.607, P<0.001),吸气肌肌力指数与Berg平衡评分(r=0.475,P<0.005),3者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吸气肌训练联合肌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水平,同时还可促进其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呼吸肌 运动 平衡功能 相关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肌最大吸气振幅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综合ICU机械通气需要脱机拔管患者共92例作为对象,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n=46例)和撤机失败组(n=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两组患者的TPIAdia、呼吸浅快指数(RSBI)、肌增厚分数(TFdi)评分。结果 撤机失败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qSOFA评分高于撤机成功组(P

  • 标签: []膈肌最大吸气振幅 ICU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超声联合评估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MV)患者撤机结局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因急性呼吸衰竭实施有创MV后撤机的患者,符合撤机条件后使用T管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SBT 30 min时应用床旁超声采集患者右侧肌移动度(DE)、肌厚度及肺部超声评分(LUS),并计算呼吸浅快指数(RSBI)、肌呼吸浅快指数(D-RSBI)及肌增厚率(DTF)。根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参数指标及临床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D-RSBI、RSBI、DE联合LUS评分及DTF联合LUS评分各指标对MV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77例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54例,撤机失败组23例。撤机成功组患者右侧DE和DTF均明显于高于撤机失败组〔右侧DE(cm):1.28±0.39比0.88±0.41,DTF:(32.64±18.27)%比(26.43±15.23)%,均P<0.05〕,LUS评分、RSBI和D-RSBI均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LUS评分(分):11.45±2.67比18.33±3.62,RSBI(次·min-1·L-1):72.21±19.67比107.35±21.32,D-RSBI(次·min-1·mm-1):0.97±0.19比1.78±0.5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RSBI、RSBI截断值分别为1.41次·min-1·mm-1和56.46次·min-1·L-1时,其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2和0.988,敏感度分别为95.7%和87.0%,特异度分别为81.0%和100.0%;将右侧DE联合LUS评分及DTF联合LUS评分预测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974、0.985,敏感度均为91.3%,特异度均为98.1%。结论肺超声联合评估是有效预测MV患者撤机失败的良好参数,在指导MV患者脱机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膈肌超声检查 肺部超声评分 超声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配合呼吸肌训练对慢阻肺患者心理弹性及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慢阻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舒适护理,观察组舒适护理配合呼吸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弹性与肌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和肌功能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舒适护理配合呼吸肌训练为慢阻肺患者的应用,患者的心理弹性和肌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舒适护理 呼吸肌训练 慢阻肺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最大肌活动度(Dmax)的相关性。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家属中招募老年志愿者(≥60岁),采用超声测量其用力吸气时的Dmax,以四肢肌肉质量指数(ASMI)、上肢握力及日常步行速度作为诊断标准筛选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者在人体学特征、肺通气功能、运动能力及Dmax的差异,并采用线性回归评价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Dmax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5例老年志愿者,年龄(69.47±5.15)岁,其中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者28例(19.31%)。肌肉衰减综合征者的体重、ASMI、最大吸气压(Pinmax)、最大运动能力(Wmax)及Dmax均低于非肌肉衰减综合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人Dmax与性别、身高、ASMI、握力、步行速度、Pinmax、Wmax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181、0.130、0.322、0.373、0.401、0.134、0.388,P=0.012、0.037、0.009、0.002、0.022、0.009、0.002)。在校正性别、年龄、身高及用力肺活量(FVC)后,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的Dmax仍呈负相关(β=-0.310、P=0.021)。结论Dmax与老年人Pinmax、Wmax等指标相关,而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将增加老年人Dmax下降的风险。

  • 标签: 肌少症 膈肌活动度 超声检查
  • 作者: 谭诚 黄晓松 靳茜雅 侯昉 李瑶悦 刘文英 王学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成都 610072 谭诚现在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618000,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成都 610072,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成都 61007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中ASK1-P38α/JNK在除草醚诱导的先天性疝动物模型肺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怀孕后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疝组和疝+西地那非干预组3组,通过HE染色检测胎肺发育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各组胎肺中的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P38α)、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蛋白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各组胎肺的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eath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DAXX)、ASK1、MAPK激酶3(MAP kinase kinase 3,MKK3)、P38α、MAPK激酶4(MAP kinase kinase 4,MKK4)及JNK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成功获得对照组4只孕鼠50只活胎、疝组6只孕鼠84只活胎,干预组4只孕鼠37只活胎。HE染色后与正常组相比,疝组的肺明显发育不良及血管重构,干预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SK1、P38α、JNK在各个组中均有表达,定位在肺叶边缘、气管、气管软骨、周围结缔组织、发育不良全肺叶及部分血管。qRT-PCR显示,ASK1与上游DAXX、下游P38α和JNK均呈正相关(r=0.778、P<0.001,r=0.816、P<0.001和r=0.284、P=0.044),ASK1的mRNA表达量升高导致了下游P38α和JNK升高。DAXX中,疝组和干预组均较对照组升高(1.28±0.41、1.31±0.30比1.00±0.20,P<0.05);ASK1中,疝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51±0.70比1.00±0.23,P<0.05);MKK3中,干预组较对照组和疝组升高(1.21±0.32比1.00±0.18、0.97±0.35,P<0.05);MKK4中,干预组较对照组和疝组显著升高(1.52±0.40比1.00±0.25、1.19±0.38,P<0.05)。结论在除草醚诱导的先天性疝动物模型肺中,肺发育不良可能与MAPK通路中的ASK1-P38α/JNK上调有关。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除草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肌移动度与床旁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51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n=99)与重症肺炎组(n=52),均给予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肌移动度、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模型分析肌移动度、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诊断新生儿肺炎和预测新生儿肺炎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肌移动度[(0.97±0.21)cm比(0.83±0.11)cm]高(χ2=5.31,P<0.001);肺动脉压力[(38.32±12.82) mmHg比(19.36±4.25) mmHg]高(1 mmHg=0.133 kPa)(χ2=12.46,P<0.001);肺血管阻力[(2.57±0.63) wood比(1.87±0.25) wood]高(χ2=9.26,P<0.001)。与轻症肺炎组比较,重症肺炎组肌移动度[(1.16±0.20) cm比(0.87±0.13) cm]高(χ2=11.18,P<0.001);肺动脉压力[(52.41±9.65) mmHg比(30.92±6.52) mmHg]高(χ2=16.22,P<0.001);肺血管阻力[(3.21±0.52) wood比(2.23±0.36) wood]高(χ2=13.5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肌移动度、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诊断新生儿肺炎的AUC值分别为0.71、0.96、0.87;敏感度分别为54.30%、94.00%、75.50%;特异度分别为90.70%、93.30%、92.00%;肌移动度、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预测新生儿肺炎严重程度的AUC值分别为0.90、0.98、0.95;敏感度分别为82.70%、90.40%、90.40%;特异度分别为93.70%、97.70%、96.00%。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在新生儿肺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高于肌移动度。

  • 标签: 肺炎 膈肌移动度 床旁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患者肌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以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例,时间为2020.05-2021.01之间,将7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35例)。应用常规康复措施给参照组,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呼吸机康复训练。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后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呼吸肌康复训练 急性重症脑卒中 膈肌康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力学导向的镇静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MV)患者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行有创MV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行MV,并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祛痰、营养支持、镇痛镇静等治疗;两组镇静药物均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镇痛药物均为舒芬太尼。观察组每6 h行呼吸力学监测,根据患者呼吸力学状态调整镇静深度:气道阻力(Raw)>20 cmH2O·L-1·s-1时,给予深镇静,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3分;Raw为10~20 cmH2O·L-1·s-1时,初始镇静深度维持RASS评分-2~0分;Raw<10 cmH2O·L-1·s-1时,停止镇静,或给予浅镇静,维持RASS评分-2~0分。对照组初始即给予浅镇静,维持RASS评分-2~0分。两组均于镇静过程中调整镇静深度,以维持人机同步,保证患者安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肌移动度(DE),同时记录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计算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D-RSBI=RR/DE)和肌运动效能(DEE,DEE=VT/D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5 d时DE、D-RSBI、DEE的差异;比较两组镇静3 d内RASS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MV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共入选96例患者,因谵妄、MV时间<3 d等原因剔除6例,最终入组90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44例。治疗前两组DE、D-RSBI、D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D-RSBI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DEE则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且观察组3 d、5 d D-RS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次·min-1·mm-1:3 d为1.73±0.48比1.96±0.35,5 d为1.45±0.64比1.72±0.40,均P<0.05),DEE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L/mm:3 d为19.7±4.3比17.1±3.9,5 d为25.8±5.6比22.9±5.4,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D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镇静2 d内观察组RA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1 d为-3.78±0.92比-2.34±0.68,2 d为-2.87±1.04比-2.43±0.79,均P<0.05),3 d时两组RA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V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d:5.78±2.01比6.84±2.27,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1例患者死亡,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2.2%,P>0.05)。结论对于行MV治疗的AECOPD患者,呼吸力学导向的镇静策略能够降低D-RSBI,增加DEE,缩短MV时间,具有一定的肌保护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膈肌功能障碍 镇静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阻肺患者肌厚变化情况并对其与患者活动耐力、呼吸困难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此病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抽取40例健康人,将其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肌厚度、肌厚度分数、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指数等指标,并对此病患者肌厚度变化与肺功能、活动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TLC位肌厚度高于参照组、肌厚度分数低于参照组,厚度分数与6MWT间为正相关(r=0.514、0.589,P<0.05),与mMRC为负相关(r=-0.467,P<0.05);(2)将观察组患者以TF值进行分组,分为G1(TF≤1.458,n=32)和G2(TF>1.458,n=8)两组,G1组6MWT距离比G2组短,mMRC比G2组高,FEV1、MVV均比G2组低(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肌厚度、肌厚度分数下降对患者的活动耐力以及呼吸困难症状均可造成影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膈肌厚度分数 活动耐力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收缩速度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3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CHF+COPD组(n=69)和CHF组(n=84)。检测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的差异。分析COPD合并CHF患者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的相关性。随访CHF+COPD组患者出院后2年的全因死亡情况并分析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单独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CHF+COPD组的肌收缩速度低于CHF组,CRP/Alb高于CHF组(t值分别为7.05、7.18,P值均<0.05)。CHF+COPD组的肌收缩速度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63,P<0.05),与LVEF、FEV1、FVC、FEV1/FVC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79、0.72、0.68,P值均<0.05);CRP/Alb比值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0,P<0.05),与LVEF、FEV1、FVC、FEV1/FVC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0.50、-0.53、-0.36,P值均<0.05)。CHF+COPD组中死亡患者的肌收缩速度低于生存患者、CRP/Alb高于生存患者(t值分别为4.17、5.68,P值均<0.05)。肌收缩速度、CRP/Alb单独及联合的回归方程均对CHF+COPD组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回归方程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结论肌收缩速度减慢、CRP/Alb比值增加与COPD合并CHF病情加重及预后不良有关。肌收缩速度联合CRP/Alb比值能够有效预测COPD合并CHF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预后 预测 慢性心力衰竭 膈肌收缩速度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角袋"区臂丛神经阻滞与臂丛神经周围阻滞对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需行肩关节以下上肢手术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丛周围注射,0.375%罗哌卡因5 ml注射在"角袋"+15 ml注射在神经丛周围;试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角袋"区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注射在"角袋"+5 ml注射在神经丛周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 min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肌移动度,麻醉后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肌麻痹率;针刺法测定患者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所属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时间;记录和比较麻醉阻滞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15、30 min两组患者FEV1、FVC、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肌移动度均降低(P<0.05)。麻醉后15、30 min,试验组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肌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后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肌总麻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后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属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所属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阻滞时间低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角袋"区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降低患者肌麻痹率,改善肺功能,缩短术区神经麻醉时间,安全性好。

  • 标签: 超声引导 "角袋"区 臂丛神经 周围神经 膈肌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 运用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对呼吸机相关性肌功能障碍(ventilator-induceddiaphragm dysfunction,VIDD)患者进行早期预防管理,发挥护士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升VIDD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22 年 1 月—2022年6月入住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的 60 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穴位敷贴联合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VIDD,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7天撤机成功率,ICU住院时间。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7天撤机成功率,ICU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防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 穴位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微信平台指导的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肌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43例,男109例,女41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50例)、术前呼吸锻炼组(B组,47例)、围手术期呼吸锻炼组(C组,46例)。A组患者常规进行术前宣教;B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宣教的基础上,采用呼吸锻炼操进行术前至少5 d的训练;C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宣教的基础上,采用呼吸锻炼操进行术前至少5 d和术后5 d的训练;B组和C组患者每日指定时间在微信群内上传锻炼视频。3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术中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尿量),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1 h(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心率、SpO2),插管后10 min(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60 min(t3)、气腹结束10 min(t4)时的气道峰压(peak of airway pressure, 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 Cdyn),开立住院证日(T0)、T1、拔管后30 min(T3)、术后1 d(T4)、术后7 d(T5)时的肌功能[平静呼吸肌移动度(diaphragmatic motility, DM)和最大深呼吸DM],T1、T4、T5时的血气分析参数(pH、PaO2、PaCO2),记录患者术后7 d内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的发生情况(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呼吸衰竭),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结果C组T5时PaO2高于A组和B组(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T1、T3、T4、T5时最大深呼吸DM增加(P<0.05),满意度评分提高(P<0.05),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缩短(P<0.05);C组术后7 d内PPC总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指导的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肌功能,加速术后恢复。

  • 标签: 微信 呼吸锻炼 胃癌根治术 膈肌功能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先天性疝合并先天性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呼吸道管理、胃造瘘护理、用药护理、造瘘口旁皮肤护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住院3月余后治愈出院。

  • 标签: 膈疝 食管闭锁 食管气管瘘 围术期护理 儿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