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免疫球蛋白E(IgE)与慢性荨麻疹(C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108例CU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CU组(66例)和Hp(-)CU组(4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p阳性率及血清IL-17IL-23、Ig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U组血清IL-17IL-23、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1),Hp阳性率(61.1%)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7%)(P〈0.05)。Hp(+)CU组血清IL-17IL-23、IgE水平明显高于Hp(-)CU组(P值均〈0.01)。经S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7IL-23、IgE水平与CU患者Hp感染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Hp感染可引起慢性CU患者中血清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失衡,异常分泌IgE,共同促进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幽门螺杆菌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17和TGF-β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阜阳皮研所门诊接受治疗的CU患者中,抽取7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员共计70例为对照组,检查两组人员血清中的IL-17和TGF-β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从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研究组IL-17和TGF-β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患者IL-17和TGF-β指标比健康人群高,可通过检测为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IL-17 TGF-&beta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普拉唑10d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艾普拉唑序贯疗法进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NO和IL-17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的77.78%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4.4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和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普拉唑序贯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清NO以及IL-17水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艾普拉唑 序贯疗法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血清白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拟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本院的90例普通色素痣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17、VEGF表达差异,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MVD计数差异,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血清IL-17、VEGF表达与MV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L-17、VEGF水平分别为(118.75±25.96)pg/ml、(470.37±37.95)pg/ml,高于对照组的(17.40±5.58)pg/ml、(168.21±30.6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MVD计数为(36.72±6.45),高于正常组织的(2.88±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血清IL-17、VEGF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血清IL-17、VEGF呈高表达,其与MVD呈正相关,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介素-17 相关性
  • 简介:T助手17(Th17)房间处于生理的条件有规章、保护的角色。Th17子集和cytokineinterleukin-17A(IL-17A)在某些自体免疫的疾病,癌症的几种类型和allograft拒绝的致病被含有。然而,在母亲/胎儿的接口的Th17房间的角色仍然保持未知。这里,我们证明Th17房间在蜕膜是在场的并且基于细胞内部的cytokine分析在10临床上正常的怀孕的外部血被增加。我们的结果在在人支撑怀孕建议Th17房间的一个潜在的角色。而且,我们证明蜕膜的stromal房间(DSC)然而并非trophoblast房间招募外部Th17房间进由secretingCCL2的蜕膜。招募的Th17房间支持增长和侵略并且在怀孕的第一个三个月期间由secretingIL-17禁止人的trophoblast房间的apoptosis。这些调查结果在控制母亲胎儿的关系和胎盘开发为Th17房间显示一个新奇角色。

  • 标签: 人滋养层细胞 基质细胞 IL-17 细胞增殖 蜕膜 分泌
  • 简介:分析IL-17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普外科2010年7月—2013年9月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IL-17在病理标本中的表达差异。IL-1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3.17%,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1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患者126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9例,IL-17阳性细胞数为15.42±5.03,阳性患者33例;浸润性小叶癌49例,IL-17阳性细胞数为15.41±5.18,阳性患者24例;乳头状癌18例,IL-17阳性细胞数为16.83±5.31,阳性患者10例;乳腺良性肿瘤104例,IL-17阳性细胞数为7.37±5.64,阳性患者18例。IL-1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等因素不相关(P〉0.05)。

  • 标签: 乳腺肿瘤 IL-1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6、IL-8、IL-17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抽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60例AECOPD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6、IL-8、IL-17的水平,比较上述检测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分析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CRP(33.56±4.36)mg/L、TNF-α(40.9±9.6)pg/L、IL-6(73.36±3.18)pg/mL、IL-8(105.7±32)ng/L、IL-17(120±35.18)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实验组的FEV1%、FEV1%/FVC检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RP、TNF-α、IL-6、IL-8、IL-17的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结论AECOPD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这些指标的检测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葡萄膜炎是一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致盲率较高的眼病。近年来,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IL)-23/IL-17通路在葡萄膜炎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IL-23/IL-17信号通路以辅助性T细胞17活化为主线,作用于靶细胞,造成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的大量产生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进而引起葡萄膜炎的发生。IL-23/IL-17通路受庞大的网络调节,多个正向及负向调节因子通过调节该通路引起免疫失调,从而参与葡萄膜炎的发生。IL-23/IL-17通路及调节网络中基因的多态性与葡萄膜炎密切相关,为研究葡萄膜炎的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此外,临床试验已证实靶向IL-23/IL-17通路生物制剂的疗效,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IL-23/IL-17通路及其生理功能进行概述,对葡萄膜炎中IL-23/IL-17通路及其调节网络正向、负向调节因子和基因多态性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葡萄膜炎中IL-23/IL-17通路生物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17 信号通路 葡萄膜炎 IL-23/IL-17通路 调节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3的水平,并分析其于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浆中和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哮喘严重程度增加,血浆中IL-17的水平逐渐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血浆中和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3水平均呈现正相关性(r=0.527,0.426;P=0.004,0.019)。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IL-17IL-23水平明显上升,IL-17IL-23可能影响哮喘的发展,IL-17水平或许可以用来辅助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白介素-17 白介素-23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血清β-CAR、IL-17及CD4^+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住院收治的68例初治PTB,并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标准2S(E)HRZ/4HR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接受24周治疗。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反应因子以及免疫功能,评价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丙二醛(MDA)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胡萝卜素(β-CAR)降低(P〈0.0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降低(P〈0.05),干扰素γ(IFN-γ)升高(P〈0.05),CD3^+、CD4^+、CD4^+/CD8^+升高(P〈0.01),CD8^+降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降低(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DA较高(P〈0.05),SOD、β-CAR较低(P〈0.05),IL-10、IL-17较低(P〈0.05),IFN-γ较高(P〈0.05),CD3^+、CD4^+、CD4^+/CD8^+较高(P〈0.01),CD8^+较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较低(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PTB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参麦注射液 β-CAR IL-17 CD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NSCLC患者37例为观察组,健康对照组1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比较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外周围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与肺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SCLC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IL-17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
  • 简介: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结果为健康的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根据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进行期银屑病组32例,静止期银屑病组24例,退行期银屑病组30例。对比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IL-18、VEGF水平,对比不同严重程度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18、VEGF水平和PASI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17IL-18、VEGF的表达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IL-17IL-18、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行期银屑病组患者血清IL-17IL-18、VEGF水平和PASI评分显著高于静止期银屑病组和退行期银屑病组,静止期银屑病组患者血清IL-17IL-18、VEGF水平和PASI评分显著高于退行期银屑病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血清IL-17IL-18、VEGF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18、VEGF水平异常升高,且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对上述三种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白介素17 白介素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流感病毒感染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中抽取100例参加研究,分别在入院第1、4天和出院前1天检测所有患儿血清IL-17IL-10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血清IL-17水平逐渐降低,IL-10水平逐渐上升,其中入院第1天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入院第4天和出院前1天,IL-10水平低于入院第4天和出院前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感染患儿血清IL-17IL-10水平变化情况较为明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流感病毒感染 血清IL-17 IL-10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大鼠模型外周血IL-10、IL-17含量的变化,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AR可能作用机制及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的理论指导。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SemiR1的造模方法制备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随机分为AR组、玉屏风颗粒组,进行为期10天的药物干预,随后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AR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10、IL-17含量升高(P<0.01,P<0.05),玉屏风颗粒组无统计学差异;与AR组相比,玉屏风颗粒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可降低AR大鼠模型的外周血致病炎性因子IL-10、IL-17的水平。

  • 标签: 玉屏风颗粒 变应性鼻炎大鼠 白介素-10 白介素-17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126-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18的水平。方法自身免疫病患者86例,25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桥本氏甲状腺炎IL-17不升高,而其他各种疾病均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IL-17增高型;IL-18增高型;IL-17IL-18均增高型。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IL-17增高型 IL-18增高型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protein4,HE4)、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ovariancancer,EO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卵巢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OC患者38例(A组),卵巢良性肿瘤40例(B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C组),测定并比较3组空腹血清CA125、HE4、IL-17的浓度及阳性率,分析各标志物与EO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评价单一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EOC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患者血清CA125、HE4及IL-17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HE4与IL-17联合或3种标志物联合后卵巢癌组阳性率进一步提高(P〈0.05)。不同标志物检测在不同病理特征的卵巢癌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诊断卵巢癌灵敏度(84.2%)和特异度(92.8%)均高于其它两种,与病理结果达到极好的一致(Kappa系数=0.770,K≥0.75);IL-17诊断的准确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及Kappa系数均和CA125比较接近。HE4与IL-17联合或3种标志物联合后灵敏度达到92.1%和94.7%。早期卵巢癌HE4和IL-17的诊断灵敏度(88.2%、82.4%)均较CA125高(64.7%),联合CA125后,可以将灵敏度提高到94.1%。结论检测血清IL-17和HE4的含量对EOC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达到或超过CA125,在早期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阳性率较高。IL-17和HE4联合或进一步联合CA125可以提高对上皮性卵巢癌,尤其早期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二者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CA125 HE4 IL-17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羟氯喹片联合康复新液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羟氯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炎症指标(IL-12和IL-17)含量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IL-12和IL-17含量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血清炎症指标IL-12和IL-17含量水平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片联合康复新液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水平。

  • 标签: 康复新液 硫酸羟氯喹片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