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风湿瓣膜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和疗效。方法57例风湿瓣膜合并房颤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47.6岁(标准差16.7岁),轻度二尖瓣狭窄4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34例(其中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左心房内径(45.6±7.1)mm,阵发性房颤3例,持续房颤54例,房颤病程(2.1±1.7)年。术前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血栓。采用CARTO三维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术后定期随访Holter、ECG及UCG。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操作时间(184±26)min,X线透视时间(25±14)min。环肺静脉消融使左肺静脉电隔离49例(86.0%)、右肺静脉电隔离52例(91.2%)。其余病例结合肺静脉节段消融实现电隔离。持续房颤消融恢复窦性心律9例,其中3例环肺静脉消融终止,6例碎裂电位消融终止;持续房颤转为不典型房扑4例,消融未能终止,转为典型房扑2例,三尖瓣峡部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消融结束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均行直流电复律成功转复。术后1个月1例阵发性房颤和10例持续房颤因复发再次消融。随访时间(7±4)个月,45例(78.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CARTO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基质改良治疗瓣膜心脏合并的房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安全有效。

  • 标签: 肺静脉 消融术 风湿性瓣膜病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风湿瓣膜(以下简称风心)在婚前检查(以下简称婚检)人群中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及对婚育影响。方法回瞻性地总结我院99年5月到02年4月间共三年的婚检资料,对其中2例风心病者进行临床表现和检出经过的分析。结果婚检人数共14803人,患风心病者2人,均为女性,发病率在婚检人群中占1.35‰,其中1人在婚检前曾经有过几次体检均为正常。结论风心病在婚检人群中发病率极低,病史不清楚,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极易漏诊。婚检时闻及SM>Ⅱ°或DM杂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进一步的检查,提高风心病的检出率。对确诊风心者给于相应的治疗和详细的婚育指导,后者尤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婚前检查 风湿性心瓣膜病 心脏听诊 婚育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慢性风湿心脏瓣膜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间于我院施行诊疗的慢性风心瓣膜患者中随机选取 87例施行研究,均利用彩超心动图检查施行检查,探究瓣膜变检出状况。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指标,彩超心动图的检出率、精准度极高,其中诊断准确率高达 97.70%,二尖瓣钙化、二尖瓣黏连、混合型瓣的检出率分别为 97.70%、 96.55%、 91.95%,且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彩超心动图检查结果可清楚显示二尖瓣、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功能状况。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慢性风湿心脏瓣膜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具有简单易操作、无创伤和准确率高等优势,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及瓣膜功能,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瓣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药联合治疗风湿心脏瓣膜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风湿心脏瓣膜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照计算机完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患者均分,每组47例。实验组行倍他乐克、螺内酯、缬沙坦胶囊治疗,参照组行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结论:将倍他乐克、螺内酯、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风湿心脏瓣膜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品。

  • 标签: 三药联合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的术后的监护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心脏瓣膜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过临床确诊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后皆接受瓣膜替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监护与治疗,分析与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全部的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监护与治疗,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患者16例,因失血性休克的死亡患者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例,呼吸衰竭患者2例,肾功能损伤患者2例,肝功能损伤患者3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在进行瓣膜替换手术之后,需要强化术后对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强调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液体平衡与电解质、酸碱平衡、镇痛镇静等方面的管理。特别注意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既能促使患者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还能最大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 术后监护与治疗
  • 简介:方一通脉饮组成桃仁12克,川芎、甘草、桂枝各6克,益母草、黄芪各30克,红花、赤芍各9克,丹参、麦冬各15克。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通脉饮 益母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风湿心脏联合瓣膜患者应用超声诊断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于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风湿心脏联合瓣膜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数量为20例,采用X线诊断方式,实验组患者数量20例,采用超声诊断方式,对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超声诊断方法的实验组,诊断准确率远远超过采用X线诊断方式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20/20),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5.0%(17/20),两者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联合瓣膜病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风湿心脏瓣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湿心脏瓣膜拟行手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情绪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风湿心脏瓣膜患者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护理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湿心脏病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在 2020 年 6月~ 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风湿心脏病患者作为此次医学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5 例)和研究组(35 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术期强化护理。观察指标:护理后并发症、护理认可度情况。结果 ①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 2.86% 低于对照组 17.14%;②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 97.14% 高于对照组 80%,两组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心脏围术期使用强化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让患者更认可医院护理服务,利于患者疾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是指心脏瓣膜、瓣环及其瓣下结构由于风湿或非风湿炎症、变性、粘连,先天发育异常、老年退行变和钙化,以及冠状动脉硬化引起乳头肌、腱索缺血坏死、断裂等原因,使一个或多个瓣膜发生急性或慢性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流机械障碍和(或)反流。目的讨论心脏瓣膜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患者提高对治疗的配合度,巩固治疗效果并避免并发症出现。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瓣膜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风湿瓣膜患者临床36例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6例风湿瓣膜患者经临床治疗及精心护理,显效25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结论对风湿瓣膜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减缓焦虑情绪,减少患者不适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临床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风湿心脏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其是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变为主的心脏,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风湿心脏瓣膜置换术20例,细致恰当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心脏瓣膜置换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心血管医院心外科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24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连续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预后,并统计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研究风湿心脏瓣膜置换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24例患者中,经瓣膜置换术后,随访6个月中,16例(12.90%)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108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术前左心房内径(LAD)、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术前肺动脉高压(PAH)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前LAD大、NYHA分级为Ⅲ~Ⅳ级、术前PAH是导致风湿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前LAD大、NYHA分级为Ⅲ~Ⅳ级、术前PAH是导致风湿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倍他乐克在风湿瓣膜心衰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死亡率。方法将我院90例风湿心脏心衰病例,分成对照组45例(利尿、ACEI和强心治疗),倍他乐克组45例(倍他乐克50mg/bid);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死亡率。结果1)对照组死亡20例(44.44%)显著高于倍他乐克组死亡12例(26.67%);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0.01);NYHA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对风湿瓣膜患者给予倍他乐克,有助于降低心衰死亡率、LVEDD,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倍他乐克 风湿性心瓣膜病 心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