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窥镜下大静脉切除术、大静脉剥脱术联合透光旋切术分别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内窥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翻剥脱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3.57%,对照组为7.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3例神经损伤,对照组有4例神经损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窥镜下大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 大隐静脉剥脱术 下肢静脉曲张 近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临床防治。方法针对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大静脉曲张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进行分析,并针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一步分析,总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予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肝素抗凝以及尿激酶溶栓等治疗,同时予以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在选取的28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有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14%,分析总结发现导致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有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加等。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开始缓解,治疗后3个月复查,均治愈。结论临床导致大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早起予以准确诊断并及时予以有效处理措施,对于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应加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静脉曲张围术期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大静脉高位结扎加静脉剥脱术。结果34例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大静脉曲张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大隐静脉 曲张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静脉曲张手术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大静脉曲张手术病例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剥脱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8.57%,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微创治疗大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好,无明显并发症,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手术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大静脉曲张的不同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3~2010年12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58例大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纳入标准将58例大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大静脉曲张,观察组采用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的方法。患者出院后随访1~3年,复发者视为无效。结果对照组治愈27人,有效率为89.65%;复发3人,无效率11.35%;观察组治愈28人,有效率为96.55%;复发1人,无效率为3.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95±10min,平均住院时间6.5±1.5d,术后伤口感染3例;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65±8min,平均住院时间5.5±1.0d,术后无伤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选择高位结扎术加皮内缝扎法,术后效果显著,患者感染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静脉曲张剥脱术术前、术中护理措施。方法对38例大静脉曲张患者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剥脱术,加强术中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感染、血栓并发症。结论加强大静脉曲张剥脱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熟练配合,可有效避免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剥脱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位结扎静脉交接处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大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0 年 3月~2021年 3 月我院收治的72 例大静脉曲张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n=36),参照组按照常规大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

  • 标签: 高位结扎 隐股静脉 腔内激光闭合术 大隐静脉曲张
  • 简介:【摘 要】  目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术中避免神经损伤的探讨。方法选取126例(143条肢体)行大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的患者,术中均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神经损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3例患者肢体出现神经皮支支配区出现皮肤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经服用神经营养药物药及理疗3~6个月,症状均逐渐消失。其它患者恢复良好,曲张静脉团块及下肢酸胀、沉重感消失,小腿皮肤色素沉着减轻,彩超检查提示无曲张静脉残留。结论大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中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虽然不大,但若不注意术中对神经的保护,损伤后则会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的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 隐神经损伤 术中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高压对大静脉和脾静脉管壁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曲张大静脉(20例)、门静脉高压性脾静脉管壁(14例)、正常大静脉(8例)和正常脾静脉(6例)标本,制作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果电镜下曲张性大静脉和高压性脾静脉管壁均出现内皮细胞线粒体变性,平滑肌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肌丝减少等改变。结论静脉高压影响曲张性大静脉和高压性脾静脉管壁细胞形态学的重塑,二者的改变是相同的。

  • 标签: 大隐静脉 脾静脉 血流动力学 细胞形态学 血管重塑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提高大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对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静脉高位结扎的治疗效果作进一步探究。方法:以2022年6月-2023年5月为研究时间,并择取期间内在我院诊治的大静脉曲张患者中的80例作为临床研究目标,依照治疗时间顺序予以分组,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40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的观察组(40例),根据研究数据对比临床治疗效果(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展开研究)。结果:统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对大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作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康复更快,应用价值良好,建议推广应用此项治疗方案。

  • 标签: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大隐静脉曲张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3例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大静脉术后发生LDVT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生术后LDVT的原因和治疗效果。结论:总结评估大静脉曲张术前危险因素、手术规范操作、降低术后LDVT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曲张/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静脉曲张并浅静脉血栓手术治疗改进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大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血栓段两侧远端结扎后剥脱手术治疗大静脉曲张并浅静脉血栓。结果患者患侧下肢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小腿及踝部色素沉着逐渐变淡消失,溃疡愈合。结论大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血栓段两侧远端结扎后剥脱手术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并浅静脉血栓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