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PSS70-plu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应用似然比检验比较MIPSS70-plus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113例PMF患者中男71例,女42例,中位年龄55(20~70)岁。依据MIPSS70-plus染色体核型分组标准,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90例(79.6%),预后不良组23例(20.4%)。二代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示,JAK2V617F突变63例(55.8%),CALR外显子9突变20例(17.7%)(其中1型CALR突变15例,2型CALR突变5例),MPLW515突变5例(4.4%),25例(22.1%)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三阴性)。高分子风险(HMR)突变检出率依次为ASXL1突变44例(38.9%)、SRSF2突变8例(7.1%)、IDH1/2突变5例(4.4%)、EZH2突变4例(3.5%);51例患者(45.1%)有1种以上高危基因突变。MIPSS70-plus预后积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分别为28例(26.7%)、20例(19.0%)、41例(39.0%)、16例(15.3%),2年预期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9.7%(95%CI 76.2%~100.0%)、64.8%(95%CI 47.0%~82.6%)、35.0%(95%CI 10.3%~59.7%)(P<0.001)。MIPSS70-plus的-2log似然比显著低于DIPSS(86.355对95.990,P=0.001),表明MIPSS70-plus较DIPSS有更准确的预后分组预测效能。结论MIPSS-70plus较DIPS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PMF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评估效能。

  • 标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染色体核型 基因突变 预后 预后积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多方位护理干预应用在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护理期后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就80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开展研究,均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多方位护理干预);就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心理状态等指标的评价,确定多方位护理干预的实践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较高,主要体现在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功能、躯体功能等多个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多方位护理干预 泌尿系统 肿瘤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再次肝移植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 024例患儿(<18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再次肝移植25例(26例次)。二次肝移植24例,三次肝移植1例。25例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再次移植手术时中位年龄[M(QR)]为12.9(20.5)个月(范围:5.8~134.8个月),体重为8.0(5.6)kg(范围:5.0~30.0 kg),儿童终末期肝病(PELD)评分为17.0(21.3)分(范围:0~45分)。再次肝移植的病因:胆道并发症(7例次)、移植肝原发无功能(5例次)、抗体介导排斥(4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次)、下腔静脉闭塞(1例次)、窦状隙梗阻综合征(1例次)。按两次移植间隔时间30 d为界线,早期(≤30 d)再移植8例次,晚期(>30 d)再移植18例次。比较两组患者再次肝移植的病因、术前PELD评分、与前次肝移植间隔时间、手术情况、主要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病例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8(30.2)个月(范围:1 d至85.7个月),再次肝移植的发生率为1.9%(19/998)。早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439.8±151.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5.0(1.8)%(范围:3.6%~6.1%),再移植病因主要为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晚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604.4±158.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3.4(2.1)%(范围:1.4%~5.3%),再移植病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及血管并发症。早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均为62.5%;晚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3.8%、9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是儿童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早期再次肝移植患儿的PELD评分较高,晚期再次肝移植手术相对困难。晚期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存率无差异,优于早期再次肝移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儿童再次肝移植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再移植 生存率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生活不断富足,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目前以超声为主的早期乳腺癌筛查与诊断符合率可以达到84%,钼靶摄片的符合率可以达到50.79%,这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的内部原因。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际,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统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乳腺癌综合治疗所需的条件和手段得到了充分保证,这是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的外部原因。在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背景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整体治愈率大幅提升,其背后无不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综合疗法 预后
  • 作者: 赵宝红 钭金法 吕志宝 张志波 杨合英 王培 吴典明 李英超 詹江华 刘翔 刘远梅 任红霞 冯杰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太原 03000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杭州 310052,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 20006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沈阳 11000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4500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武汉 430030,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福州 35000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石家庄 050000,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 300134,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合肥 230051,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普胸泌外科 5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中心数据研究影响胆道闭锁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地区11个儿童医学中心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569例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且术后满2年患儿的病历资料。分别记录患儿性别、手术日龄、术前肝功能指标、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检测结果)、术后有无胆管炎的发生、术后胆管炎发生的时间、次数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肝功能指标、胆红素指标及自体肝生存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或2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69例患儿中,男257例,女312例;手术日龄为(70.1±22.9)d,范围为9~180 d;术后1个月完全退黄89例(15.6%),术后3个月完全退黄248例(43.5%);术后发生胆管炎216例(38.0%),其中早期胆管炎84例,复发性胆管炎61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自体肝生存率分别为97.4%、77.5%、58.7%、46.4%、38.5%。自体肝存活患儿与自体肝未存活患儿在术前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GGT、TBIL、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年自体肝存活率比较:根据患儿手术年龄分为≤45 d、46~60 d、61~75 d、76~90 d、91~105 d、106~120 d和>120 d组,各年龄组、男童组与女童组、胆管炎组与无胆管炎组、复发性胆管炎组与无复发胆管炎组及巨细胞病毒感染阴性组与阳性组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胆管炎组术后2年自体肝存活率28.6%(24/84)明显低于无早期胆管炎组的40.2%(195/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P=0.043)。黄疸消退组术后2年自体肝存活率65.3%(162/248)明显高于黄疸未清退组的29.4%(5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4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是否合并早期胆管炎(OR=2.094,95%CI:1.172~3.739,P=0.013)及术后3个月黄疸是否消退(OR=0.214,95%CI:0.142~0.322,P<0.001)是影响BA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8术后是否合并早期胆管炎及术后3个月黄疸能否消退是影响BA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胆道闭锁Kasai术后早期退黄以及积极预防早期胆管炎的发生能够改善预后

  • 标签: 胆道闭锁 预后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N)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中国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评估IgAN的疾病进展及预后十分重要。目前IgAN预后相关因素包括常见临床指标、肾脏病理指标、无创性生物学标志物等。本文就近年有关IgA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蛋白尿 血尿酸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生活不断富足,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目前以超声为主的早期乳腺癌筛查与诊断符合率可以达到84%,钼靶摄片的符合率可以达到50.79%,这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的内部原因。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际,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统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乳腺癌综合治疗所需的条件和手段得到了充分保证,这是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的外部原因。在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背景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整体治愈率大幅提升,其背后无不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综合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骨肉瘤是间叶组织起源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早期转移、预后较差等特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均主要集中在治疗上,但可靠的预测指标或评价系统对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等也非常重要。与骨肉瘤预后相关的临床预测指标较多,根据其特点可大致分为9大类,每类指标均有其优点和不足。充分认识和了解这些指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将有助于改善骨肉瘤的预后

  • 标签: 骨肉瘤 预后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紧急宫颈环扎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情况,根据不同分娩孕周分为A组(分娩孕周≥32周)、B组(分娩孕周<32周),比较及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宫口开大、支原体感染、环扎孕周、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比、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最终入组例数48例,A组28例,年龄(32.11±3.54)岁、孕次2.00(1.00,3.00)次、流产次数1(0,3)次,B组20例,年龄(32.15±4.17)岁、孕次2.00(1.00,3.00)次、流产次数0(0,2)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宫口开大情况0.0(0.0,0.8)cm,小于B组[2.0(1.0,4.0)cm],A组缝扎孕周为(22.88±1.84)周,大于B组(21.00±2.66)周,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7/28),低于B组的55.0%(11/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支原体感染情况、术前及术后第2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口开大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是紧急宫颈环扎术预后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紧急宫颈环扎 预后因素 宫颈机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肿瘤的诊断、治疗经验以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2013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例婴幼儿心脏肿瘤患儿的住院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6.33±8.06)个月,范围在1 d至27个月;入院体重(6.57±2.89)kg,范围在3.7~12.5 kg;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增强CT等检查明确肿瘤情况。结果9例患儿中,5例选择手术治疗,4例未手术。手术患儿均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切除肿瘤,其中1例心脏肿瘤行自体心脏移植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报告横纹肌瘤4例,纤维瘤1例。未手术患儿中,1例为肝母细胞瘤转移瘤,放弃治疗后自行出院并于3个月后失访;1例为心包腔占位肿瘤;2例为合并结节性硬化症。8例患儿出院后获随访4~76个月,行手术治疗5例患儿无肿瘤复发,心功能良好;余3例未手术患儿心脏超声检查示心脏肿瘤缩小。结论婴幼儿心脏肿瘤以原发的良性肿瘤为主,根据肿瘤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肿瘤巨大或位置特殊的患儿可选择自体心脏移植术切除肿瘤,术后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心脏肿瘤 婴幼儿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世界公认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并且是慢性肾脏病以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该病虽为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但预后却不尽相同,因此准确地判断预后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近年来关于IgAN的预后评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国内外陆续提出了通过临床或临床病理等相关指标构建的数学评估模型,本文就IgAN预后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肾功能不全,慢性 预后 预测模型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终末期肾病的老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加,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因老年患者同时存在多病共存、多重用药、慢性炎症、营养不良等原因,使其更易患衰弱,并且衰弱可导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跌倒、骨折、认知功能下降、反复住院及全因死亡等多种不良预后

  • 标签: 血液透析 衰弱
  • 简介:摘要骨肉瘤是间叶组织起源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早期转移、预后较差等特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均主要集中在治疗上,但可靠的预测指标或评价系统对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等也非常重要。与骨肉瘤预后相关的临床预测指标较多,根据其特点可大致分为9大类,每类指标均有其优点和不足。充分认识和了解这些指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将有助于改善骨肉瘤的预后

  • 标签: 骨肉瘤 预后 预测指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对老年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老年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老年综合评估后常规干预组(对照组,n=45)和老年综合评估后多学科团队共同干预组(研究组,n=45)2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的平衡+步态评分、ADL评分、IADL评分升高幅度、MORSE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 常规干预 多学科团队共同干预 老年疾病 预后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早在1912年,Weinberg首次提出了父亲年龄的增长与子代的遗传缺陷有关。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父亲年龄与子代预后有关联。近年,伴随着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加,父亲的生育年龄也有所增加。纵观国内外的相关报道,除了父亲年龄对生育能力有影响外,父亲生育年龄对子代的影响可以分为近期影响和远期影响。对子代的近期影响包括早产、流产、低出生体重、染色体异常、畸形、死胎等。对子代的远期影响包括儿童期恶性肿瘤、代谢类疾病、精神类疾病等。本文通过对目前已有的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总结了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近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炎症指标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73例行根治性肝部分切除术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33~81岁。收集病人术前入院第1次血液检测指标。观察指标:(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依据随访截至时间病人生存状态,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计量资料最佳截断值。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独立预后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预后营养指数(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6、131.05、45.65。(2)随访情况:7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个月(2~57个月)。随访期间20例病人死亡。(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PNI、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χ2=10.213,4.434,5.174,4.3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4.429,13.278,95%可信区间为1.662~11.779,1.056~10.169,P<0.05)。(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73例病人中,64例NLR<3.46,9例NLR≥3.46。64例NLR<3.46病人肿瘤长径(>5 cm和≤5 c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别为23例和41例、(2.9±1.2)×109/L、(1.7±0.6)×109/L;9例NLR≥3.46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8例和1例、(5.8±2.9)×109/L、(1.0±0.3)×109/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t=2.982、 -3.168,P<0.05)。(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时间依赖性ROC预测病人1、2、3、4年总体生存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611、0.596、0.574和0.554、0.583、0.572、0.556。NLR对病人总体生存的预测效能较肿瘤分化程度高。结论术前NLR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预后预测效能优于肿瘤分化程度。

  • 标签: 肝肿瘤 最大选择秩统计 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炎症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生殖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宫腔粘连患者178例,分别统计患者病史(年龄、病程、有无不孕史及复发性流产史、术前宫腔操作次数、术前月经类型、术前增殖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学指标(包括输卵管开口是否可见、粘连范围、粘连性质)、二探宫腔恢复情况,并与术后妊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妊娠率为59.6%(106/178),活产率为45.5%(81/178),宫腔恢复有效率为88.8%(158/178)。不同病程(P=0.007)、粘连性质(P=0.001)、粘连范围(P=0.001)、二探宫腔恢复情况(P=0.037)的妊娠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粘连性质是影响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P=0.003)。结论病程、粘连性质与宫腔粘连患者的生殖结局密切相关。

  • 标签: 宫腔粘连 妊娠率 生殖预后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