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建国后,身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京剧团团长的梅兰芳先生,仍像普通演员一样上台演出。一次在北京政协礼堂演《凤还巢》,唱到“遵父命在帘内偷觑才郎”一段时,因一时失神少唱了一句,却在表演偷看时多做了几个动作。

  • 标签: 梅兰芳 中国戏剧家协会 《凤还巢》 建国后 京剧团 演出
  • 简介:1937年,淞沪中日战争爆发3个月后,日军占领了上海。此时,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原以为那里比较安全,谁知一天,有个日本人找上门来,要梅兰芳到上海电台播音,这明明是想粉饰日军占领下的上海。梅兰芳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同时觉得,不能再在上海呆了,便想去香港演出。于是,叫好友冯耿光先行到香港安排,另托正在香港交通银行任职的好友许源来帮忙联系在香港演出的事务。冯耿光在香港的十德道租下一套房子,许源来也联系好了演出的剧场后,1938年的4月底,梅兰芳率剧团来到了香港。

  • 标签: 梅兰芳 香港 1937年 中日战争 交通银行 日本人
  • 简介:今年是人民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为了怀念和学习这位伟大艺术家光辉的一生,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上演以梅先生《太贞外传》改编的大型京剧《中国贵妃》。梅葆玖在讲述这次的演出意义时说:“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他的艺术革新精神。在父亲的一生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是剧目建设、演出形式,还是唱腔、伴奏、表演、舞蹈、音乐、舞美、化妆、服饰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不断发展,都是同广大观众对京剧欣赏需求的不断变化相适应的。所以他的艺术总有很鲜明的时代感,同时又是符合京剧自身规律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与此次盛大演出相呼应的,表达出广州芭蕾舞团“怀念梅大师的一瓣心香。”采用源自西方的芭蕾舞艺术形式来表现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大师,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能不引发艺术界和广大观众的兴趣和关注。

  • 标签: 京剧 演出 《梅兰芳》 观众 艺术家 舞剧
  • 简介:1927年9月14日发生的东四十条冯宅的一件惨案,让梅兰芳、孟小冬两人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纨绔子弟王惟琛一直暗恋孟小冬,并写过情书,但却得不到回复。因此,当他得知孟小冬与梅兰芳相恋并成婚的消息后,非常气愤,也因此对梅兰芳怀恨在心。

  • 标签: 王惟 孟小冬 方寸大乱 冯耿光 东四 见梅
  • 简介: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发展,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生前曾先后多次赴美、日及欧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1935年应邀赴苏联演出并遍访欧洲,是梅兰芳演艺生涯中的重要经历,也是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外交部档案全宗,即记载了这项文化交流活动的全过程。

  • 标签: 梅兰芳 演艺生涯 演出 京剧 旦角 表演艺术
  • 简介:一、设计意图国画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是画家常常喜欢表现的对象。中国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花花草草具有高尚的品德,好比人中'君子'。'君子'是中国哲学里的一个研究范畴,指道德修养很高的人。此次在幼儿园中开展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从小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国画艺术的源远流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品评鉴赏能力打下基础。二、活动目标1.欣赏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

  • 标签: 美术活动 君子 梅兰竹菊
  • 简介:中国花鸟画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传统,常常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其中,梅、兰、竹、菊是中国画家经常描绘的题材。梅花清秀淡雅,不惧严寒,傲雪绽放;兰花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竹子四季常青,虚心有节;菊花则耐寒,于风寒霜露时一枝独秀。所以人们称它们为“四君子”,借以象征人的高尚品格。

  • 标签: “四君子” 梅兰竹菊 中国花鸟画 艺术传统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 简介:梅兰芳的戏是以青衣为主,他的主要师傅陈德霖,是在京剧表演方面有着承前启后和经典意义的大师。另外,后来梅兰芳能够创立梅派风格,还得益于另一位重要的老师王瑶卿。人称“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在前人的基础上,把青衣、花旦、刀马旦三种结合起来,开创了一个叫作“花衫”的新行当,他启发梅兰芳在“花衫”的道路上继续开拓。

  • 标签: 梅兰芳 承前启后 京剧表演 王瑶卿 刀马旦 青衣
  • 简介:有一段时间.梅兰芳非常迷恋画画.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连戏服上面的兰花、梅花都是他自己设计的。

  • 标签: 梅兰芳 时间 画画
  • 简介:章诒和在《南方周末》(2008.4.24)发表同题文章说,赴日一行,有幸欣赏到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主演的昆曲《牡丹亭》,惊叹他把一个中国古代青春少女杜丽娘从活唱到了死;感叹他把已死的梅兰芳精神复活在东瀛。坂东玉三郎扮演杜丽娘的成功,完全是他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和表现。他的唱词是地地道道的汉语,剧场的字幕才是对应的日文。全剧从头至尾、举手投足皆可看出坂东玉三郎对《牡丹亭》心存虔肃。

  • 标签: 梅兰芳 日本 精神 《牡丹亭》 《南方周末》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在京剧界中,“京朝派”自恃“正宗”,蔑视“海派”,由来已久。然而,被视为“正统”的“京朝派”名家——谭鑫培、王瑶卿、梅兰芳、马连良,莫不都是“京朝派”的叛逆,而以善于改革、独辟蹊径著称!尤其是最为京剧界所推崇的艺术大师梅兰芳,恰恰是因为他早年到上海演出,备受启发,锐意革新,才逐渐形成戏曲艺术中闪烁异彩的“梅兰芳体系”。1931年,梅兰芳初到上海,“打炮戏”是专重唱功的《彩楼配》,给人的印象也颇不差,但是,比较受欢迎的,还是后来所唱的二本《虹霓关》。通过比较,梅兰芳发现上海的观众爱看唱做并重,而且要新颖生动一路的玩意儿。而不很喜欢那类抱肚子傻唱的老戏。这就促使

  • 标签: 梅兰芳体系 京剧界 彩楼配 虹霓关 谭鑫培 马连良
  • 简介:梅兰芳大师一生从事京、昆表演,对戏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梳理评述他对戏曲的理论贡献。梅大师进行一系列创作演出之后,1931年与余叔岩、齐如山等组建了北平国剧学会,研究京剧。正如《剧学月刊·概述》阐明宗旨:“一、本科学之精神,对于新旧彷徨、中西糅杂之剧界病象、疑难问题,谋得适当之解决。二、用科学方法,研究本国原有之剧艺,整理而改进之,俾成一专门之学,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并提出研究“关于戏剧所涵容之学问,如心理、历史、社会、哲学、宗教、音乐等皆是。”[1]

  • 标签: 理论贡献 梅兰芳 戏曲 科学方法 1931年 余叔岩
  • 简介:中国戏曲学院与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共同举办的《梅兰芳全集》新书首发式于2016年10月10日上午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梅兰芳全集》由梅葆玖先生担任名誉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傅谨教授担任主编。

  • 标签: 中国戏曲学院 文艺评论家 文化部艺术司 仲呈祥 梅葆玖 北京出版
  • 简介:关于《梅兰芳》这部电影,我只想谈一些最基本的情况。《梅兰芳》是由中国电影集团主导,在对中国电影生产、发展进行综合判断之后做出的投拍决定。我们都很清楚地知道,中国电影产业就目前来看还不算成熟,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新千年的时候,中国电影票房只有四到五亿人民币的水平,但是,到2008年,我们的票房收入达到343亿的规模。

  • 标签: 《梅兰芳》 中国电影集团 人生 电影生产 综合判断 电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