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艺术是一个现代概念,艺术研究与艺术界、市场、社会分化、政治和美学五个领域有着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现代工业敌对,是一种后工业社会的工业模式。艺术与日常生活并非冷漠,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界产生了区隔,新的文化模式也培养了新的受众。通俗文化的流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现代主义诞生于艺术界中,有其自身的文化动力。因此,审美的艺术不仅关涉个体"情感",而且提供了一种关于世界的特殊知识。这些有利于理解文化政策的合理性。

  • 标签: 艺术 工业 现代性 美学
  • 简介:文艺工作的重要目的是要创作生产精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精'指明了高度的艺术标准,传递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强调了艺术应有的境界。'三精'相统一对于我们坚持正确文艺方向、创作生产文艺精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新时代 文艺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抗议运动中,赫伯特·马尔库塞是人尽皆知的关键性人物。他游遍欧洲,会见和平活动家和学生领袖。1967年,他在伦敦宣讲了一个理论:社会可以是件艺术品。这在当时是一个颇有些奇怪的说法,因为不论是在美学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艺术和社会通常被认为是对立的。但是,马尔库塞论证说,一个新社会的存在,不但需要被创造性地想象,而且还需要一种新感性和新意识。后来,他论证道,美——美学研究的传统对象——被彻底地从主流社会的压抑中分离开来,美阻断了这种压抑,并提供了对于记忆中自由的一瞥。本文将把马尔库塞的思想置于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其反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并概括出他的论述的主要内容。

  • 标签: 赫伯特·马尔库塞 艺术品 社会 新感觉
  • 简介:<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是多方面的。笔者仅凭管窥之见。就其书法艺术实践作一浅探。毛泽东是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是当代颇负盛名的书法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墨迹。无论在国家博物馆,还是在报刊杂志的题头,在书籍的封面上,无论在车站,在名胜地,在巨大建筑物的门额,还是在革命志士的墓碑上,都可以见到他的书法墨迹。人们无不以一睹他的墨迹

  • 标签: 毛泽东 书法家 无产阶级革命家 报刊杂志 艺术实践 董必武
  • 简介:文化产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政府的政策措施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政府失灵”的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政府所能采取的各项支持政策及其不足之处,并加以举例说明,最后介绍了经济学家们的看法。

  • 标签: 文化产业 政府部门 政府失灵 艺术
  • 简介: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美学之所以受到当代学界的重视,不仅在其深奥的理论建构,也因其能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提供哲学诠释。在阿多诺的美学中,"真理内容"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值得加以探究。本文以非同一性的否定辩证、物质化与非推论性三个面向阐述了真理内容的主要内涵,并加以评析。阿多诺基于批判理论的解放社会关怀,主张艺术真理必须以否定性的乌托邦模式,坚守反抗与批判社会的姿态,才能朝向社会的解放迈进。

  • 标签: 真理内容 否定性 非同一性 物质化 非推论性
  • 简介:陈天林、刘培卿在《理论视野》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处于中国历史变革时期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风云纵横的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文章写作横跨近半个世纪,其语言融人了隽永的史诗之气概、灵秀的哲理之火花,在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成为人民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亦为文章写作树立了语言艺术的光辉典范。

  • 标签: 语言艺术 文章写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民 变革时期
  • 简介:普鲁东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和经济观塑造了独特的艺术批判立场。两个哲学命题可以用来阐明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这两个命题分别是:对一切绝对的拒绝和与自由相关的理论。对于前者,普鲁东植入一种理性主义的分类学手法,这不仅拒斥了绝对主义所造成的二元对立,而且又展示出艺术创作的可能性领域。"自由"则被定义为身份的流动和职能的变化。艺术作为一种理想的转换力量,人类利用它能在多样性中实现动态的平衡。

  • 标签: 普鲁东 艺术批评 劳作 关系 绝对 自由
  • 简介:艺术机构在对艺术品的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分析美学家阿瑟·c.丹托认为,博物馆利用它的筛选机制在实际上承担了艺术定义的功能,在已经成熟的博物馆体制背后,隐藏着一整套定义艺术的法则,传统博物馆一方面表征了传统艺术存在的样式,另一方面体现了传统的艺术认定方式。然而先锋艺术的全新实践,特别是在日常生活用品纳入艺术范畴以后,使得博物馆无法死守固有法则而无视鲜活的艺术样式的出现,在这样的前提下,丹托提出了超博物馆的概念,从而延伸和拓展了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博物馆能够持续回应不断翻新的艺术实践。

  • 标签: 博物馆 超博物馆 艺术机构 艺术定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化是其大众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更深层次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下中国,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逻辑转化成现实生活的生活逻辑,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传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生活化 实践
  • 简介: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半期,马克思主义曾在日本十分盛行,特别是在学术交流、社会运动两大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之前,受制于传播手段,日本的社会主义学者们只能在小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有限推广.而这一时期,借助书刊、杂志等新兴媒介,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规模传播,促使这一思想在日本进一步普及.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著的出版物,同日本出版市场一道繁荣发展,但与当局当时的言论控制矛盾颇多.从后世眼光来看,当时马克思主义相关出版物的盛行,可以说是在严格的思想控制和检查体制的背景下产生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和查禁,记录着出版发行方与日本政府艰苦卓绝的'攻防战'.在愈发严苛的镇压与变化的大众舆论的影响下《,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才最终在日本急速地走向衰退.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昭和 出版 查禁处分
  • 简介:毛泽东提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的精髓,体现了毛泽东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并蕴涵了夺取战争主动权的一系列重要方法,至今仍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 标签: 毛泽东 战争指导艺术 战略思想 战术 主动权 战争形式
  • 简介:本文拟针对阿多诺(TheodorW.Adorno)的《美学理论》一书,就其对艺术的审美理论省思部分进行一种文本解读,认为阿多诺从黑格尔的美学定义出发,着重对艺术之与艺术品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再思考。他强调艺术本质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精神应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内在契机,艺术作品的谜语特性则通过最为外在的形式表达出来。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精神性实体,其真理性内含(truthcontent/Wahrheitsgehalt)是对作品之谜的解答,而一种批判的意识将与这种真理性内含相关联。

  • 标签: 阿多诺 《美学理论》解读 艺术精神 作品形式
  • 简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整体性研究,是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国化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化以世界变化为依据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宽广的世界意义;大众化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使理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这“三化”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规律。从方法论角度说,把“三化”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研究的基本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整体性研究
  • 简介:过去的艺术人类学理论主要对殖民地和后殖民地艺术品以及"原始艺术"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就是将西方的艺术理论运用于非西方社会的艺术研究。这种理论相信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有的美学体系,艺术人类学的任务就是阐释该文化中的美学特征。这种研究在本质上是强化和延伸了西方艺术公众的审美感知,并不能构成真正的艺术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人文科学,其特定的主题是社会关系,这意味着艺术人类学的重点是艺术生产、流通和接受的社会语境。艺术品的定义既不是由艺术制度来认定,也不是具有符号的、审美的、用于表达意义的物品,而是一套行为体系,意在改变世界。在艺术人类学理论内,以"行为"为中心来研究艺术物品在协调社会能动性中的社会关系。艺术人类学也不同于艺术社会学,艺术社会学主要是对西方社会的艺术制度的研究,艺术人类学更关心艺术品周围的关系网络。人类学把人的行为放在一个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来解释人的行为意义。艺术人类学理论的目标是解释艺术品在这种关系情景中的生产和流通。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艺术品 艺术社会学 行动者 社会语境
  • 简介:本文考察了19世纪末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激发了现代主义艺术家如杜尚、克利、康丁斯基、瓦萨雷里等许多人与原型这个概念的密切啮合关系。很少有人关注到原型在多大程度上兼具有实物模型和概念策略的双重特征,以及它以何种方式横贯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艺术景观。本文通过考察20世纪早期艺术对原型的有意识的运用,拟对原型这一概念作出仔细思考。由原型所产生的美宣告了这一概念不再至关重要。

  • 标签: 艺术 收藏 设计 原型性 科学
  • 简介:艺术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艺术影响力来自对艺术客体的文化语境的把握,另一些则认为来自指涉过程中的技巧展示。本文认为艺术客体必须被置放于文化选择的特定符号系统中,依靠其结构性地位才能获得理解。结构的视角既关注艺术的符号学维度也重视艺术的技巧与能动性,从而在形式与意义、规范与逾距、创新与传统中找到了平衡点。

  • 标签: 艺术影响力 意义 指涉 形式 能动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点内容,但要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工具。毛泽东、邓小平是最好的表率与典范,他们丰富的方法论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有力依据。当今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而精通马克思主义、熟知中国文化、把握时代脉搏、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抽象思维等是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关键环节
  • 简介:纵观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演进和显著成就,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简称建国后十七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进中绕不过去的"十七年",至少在四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第一次作为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哲学大众化运动;二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有益尝试;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第一次实现从"走苏联所走过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的历史性转变;四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整体进程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 标签: 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