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8 个结果
  • 简介:通常认为,形而上学是“非此即彼”绝对化思维方式。形而上学何以内蕴着辩证本性,并构成了西方哲学灵魂,以至整个西方哲学都在同形而上学缠绕在一起?该文认为,正是形而上学内在辩证性推动着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化不断超越历程。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规定并形成西方哲学和文化传统。形而上学自我超越性,一方面说明了西方理性文化传统超越性,另一方面说明了形而上学内在着“自律”意识。形而上学内在辩证性根植于西方民族文化现实和文化实践活动之中。

  • 标签: 形而上学 辩证性 现实性 本体论
  • 简介: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大众民主(人民民主)建设目标,并对于这种民主建设逻辑、次序策略等相关问题做出了努力探索。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边区民主建设是中国本土一次民主操练,对于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关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民主建设 延安时期
  • 简介:规划编制是研究《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重要视角,可为《农业发展纲要》在编制实施过程中成绩问题提供新分析思路和解释.《农业发展纲要》是新中国独立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端,它明确了中国农业中长期发展指标主要策略,建构了一些有较大影响制度,制定过程中比较注意发扬民主,比较注意指标措施可行性,但也存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缺乏、没有开展正式全面的调查研究、受最高领导人主观意志主导等问题不足.规划编制所需条件不足编制过程中诸多偏差,是《农业发展纲要》出现问题客观、深层次原因.

  • 标签: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发展规划编制 毛泽东
  • 简介:哲学决定论是“规律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从不否认主观能动性作用。历史决定论历史是人实践活动历史,这种历史是与自然辩证统一历史决定论在承认客观存在历史规律基础上,又对规律作辩证全面理解,在着重历史规律前提下,又重视人主观能动性发挥。

  • 标签: 历史决定论 因果决定论 意志自由 因果规律 历史规律 历史非决定论
  • 简介:<正>自由是主体——人一个本质规定,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之一。主体表现自身本质力量活动是多样,自由表现也是多样,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自由范畴,如政治自由、道德自由、学术自由等等。因而,自由问题是政治学研究课题,也是伦理学研究课题,但应该说它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是哲学问题。哲学自由概念是

  • 标签: 根本区别 伦理学研究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主性 关系问题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性庆祝游行是一个内容丰富而驳杂文化主题,于此,史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政策。中国共产党国家景观,其中首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天安门广场举行五一节国庆节(10月1日)庆祝活动,都是精心组织并有着多重目的政治仪式:既是打破旧秩序、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反传统节日,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权威合法化,又是共产主义领导下无数成就展示,亦是对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毛泽东中心地位肯定,同时还宣告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中存在。尽管受到苏联影响,这些庆祝游行还是表现出浓重民族风格。它们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着政治上经济上变化。最终,毛泽东其他党内高层领导,同时充当着演员导演,小心翼翼地控制编排游行者动作,让作为观众游行者们在天安门广场上对党主席所取得成就大加赞颂。

  • 标签: 毛泽东 庆祝游行 国家景观
  • 简介:建国初期,为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必须成为大众化思想。以报纸媒介为载体“典型思想讨论”将“农村党员在农业生产合作中应发挥骨干作用”、“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应该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等作为重要内容,凸显出意识形态性、组织性、典型性大众化特点,有效地推进了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大众化传播,实现了农民自我教育,也促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 标签: 典型思想讨论 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 大众化
  • 简介:本文尝试现象学生活世界观点出发,对黑格尔之'感性确定性分析'中动作性词语作一个解释学解读工作,以便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之中介游戏或者间接同一性机制所以可能发生动态源初'地带'.

  • 标签: 动作 意谓 中介 否定 之间
  • 简介:<正>哲学原理课如何打破传统僵化模式,贯彻“三个面向”方针,引导学生立足现实,自觉、主动、灵活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目前哲学教学中一个极待探索、解决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点尝试。

  • 标签: 教学改革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 立足现实 教学过程 哲学教学
  • 简介:在吉登斯看来,马克思尽管提出了“人类创造历史命题,但却没有对自己命题做出明确解释。为此,他举数十年之功,创造历史起点、方式结果等角度对马克思命题进行全面的阐释。按照他观点,只有在启蒙运动之后,由于“历史性”发展,人类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创造自己历史。“结构二重性”是人类创造历史基本方式,这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结构一方面赋予人类创造历史条件,另一方面又对这种创造行为构成制约。通过这种历史创造方式,社会并没有如马克思等人所设想那样变成丰裕而自由社会,反而成为“风险社会”、“失控世界”等。通过对马克思命题阐释,吉登斯建立起了完备理论体系,但也对马克思命题本意造成了扭曲。

  • 标签: 吉登斯 马克思 创造历史 结构化理论
  • 简介:情理关系始终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争论不休问题之一。就其基本思想倾向而言,历来就是重理轻情。尽管有人倡导情理合一情感方式,注重在审美追求中重视情作用,在社会控制上注重情软约束,但当情施之于道德领域时,就成了“以理灭情”

  • 标签: 道德 理性化 历史批判 情感方式 儒家 传统文化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出版历史概述以及对MEGAIMEGA2编辑出版过程中以严格学术标准对语文学和文本学原则坚持与创新探讨,试图阐明MEGA引导原则,并且举例说明MEGA2编辑出版工作对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学术研究、尤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历史定位智力语境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摘要为译者所补充——编者注)

  • 标签: MEGA2 版本语文学 马克思 恩格斯
  • 简介: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去魅”使其日常化与显明化,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化、制度化与机制化,表现为“规范空间”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形成.在“价值域”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人们在价值选择上严重“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存在,将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判定.

  • 标签: 韦伯 旨趣 价值域 价值选择 人际不均等
  • 简介:纵观《家礼》真伪学术争论史,伪本论最关键人物是王懋竑、最焦点文献是《家礼考》;真本论者惟有翻越王氏及其《家礼考》,才可能确立"《家礼》乃朱子书"之言。本文在邱濬、夏炘等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反驳王氏观点,并提出一些新证,如手书《家礼序》笔迹对照、《家礼》核心内容并不悖逆《仪礼》主旨、无"深衣之续袵钩边""丧服辟领""妇人不杖"等常识错误等。这些新证将指向"《家礼》乃朱熹早年草创之作"。

  • 标签: 朱熹 家礼 真伪考 王懋竑 夏炘
  • 简介:2018年4月底,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原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中心(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中心)举办了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近十名国外学者来自德、俄、荷、英、意、日收藏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档案馆、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编辑单位。外方学者与来自中国国内多家单位学者围绕“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存发现与收藏”这一会议主题展开学术讨论,下文收录是由其中部分发言经过修改而成文章。

  • 标签: 经典文献 历史命运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央编译局
  • 简介:在救世理想与现实苦难之间,如何寻求平衡点,如何安置自身欲求,是一个永恒哲学话题。张东荪主张搁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直面问题本身,选择最适宜、最具效益办法来发展经济,并探讨了社会主义理想与基督教理想相通之处,以及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共同“观念基型”。张东荪对社会主义理论思考并未能帮助他解决所面临现实问题,但是随着条件改善,他前期探索理论意义逐渐得到彰显,并成为后人宝贵思想资源。

  • 标签: 张东荪 社会主义 实业救国 基督教 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