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帛书《衷》篇中,孔子以"禅让"思想解说《乾》卦用九之辞,表现出对"禅让"肯定、赞成态度。根据宣扬禅让《唐虞之道》《子羔》《容成氏》等文献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及公元前316年发生燕王哙"禅让"悲剧,可以推断儒家赞成"禅让"思想在战国中期盛行,至公元前316年左右陷入沉寂。《衷》篇既然记载孔子以"禅让"说解《易》,其当成书于儒家盛行、宣扬"禅让"说之时,而不会是质疑、反对沉寂之时,由此可推断《衷》篇当成书于战国中期,其下限当在公元前316年左右。《衷》篇另一部分材料来源--《系辞》《说卦》成书于战国早期看,其成书于战国中期推断也是合理

  • 标签: 帛书《衷》篇 “禅让” 《易传》
  • 简介:<正>1911年10月9日夜,张謇在汉口乘船东下,正当启碇之际,武昌草湖门工程营新军发动起义,遥见火光烛天,但他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及到安庆,才知武昌已为革命党人攻占。这一张謇意想不到大事发生,使他在舟中浮想联翩:“自黄花冈后,革命风潮日激日厉,长江伏莽滋多,终有暴烈之

  • 标签: 武昌 起义 安庆 立宪派 张謇 南京
  • 简介:一、杨文会其人其学中国有三教融通传统,不分哪一教派,其中高人大德,对于其他教派一些重要典籍,都会积极主动地加以研习,从中吸取智慧。对于道家经典,大家也不例外,历代都有儒家和佛家的人士对之研习和解说。这种三教融通传统,使得人们对于各家重要典籍理解认识不断深化,

  • 标签: 杨文会 老庄 佛学 积极主动 道家经典 传统
  • 简介:齐景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齐闻《韶》后,如痴如醉,感慨万千,进而给予了高度评价热情推介。这充分证明了齐《韶》在当时确实具有无穷魅力。孔子赞美齐《韶》核心是内容极“善”与形式极“美”。那么,齐韶内容到底“善”何处?其形式又“美”在何处?本文进行详细探讨。

  • 标签: 韶乐 评论 魅力 推介
  • 简介:12月18-1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理事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课题组、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现代天主教神哲思想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及中国国内部分高校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以“中国视角道德与责任”、“西方视角道德与责任”、“道德、责任及全球化”、“道德与责任”为主要议题,就当前世界面临种种价值问题、当代伦理道德面临现代性危机以及如何进行当代视域下价值重建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现代性危机 道德危机 价值重建 国际学术研讨会 “985工程” 西方道德哲学
  • 简介:由于《管子》一书成书时间、作者及篇章断代难以确定,故当前我国音乐界只能将其中有关乐论美学思想概括为杂糅派。这样不仅忽略了管仲音乐思想审美观,而且也没有给他一个确切派别。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其佐桓前后言行考证认为,管仲音乐观是重使用、讲功利、强国家。其音乐美学思想应属实用派。

  • 标签: 管仲 音乐观 重实用
  • 简介:随着中国儒学传入日本,中国儒者推崇孔子传统也随之传入日本。但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儒学家荻生徂徕却与其他儒家学者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孔子观。由于徂徕认为自己不是圣人,所以不能凭借私意来判断孔子是否为圣人,只好随众一起姑且称孔子为圣人。孔子将“先王之道”传于后世,所以徂徕认为孔子是“传礼者”或传道者。而徂徕认为自己同孔子一样也是将“先王之道”传于后世即当时日本,所以徂徕也将自己定位为传道者;加之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政治主张同孔子十分相似,所以徂徕也以日本孔子自居,即将孔子作为自己自画像。

  • 标签: 荻生徂徕 孔子观 圣人
  • 简介:消解程朱理学形而上学,回归生活世界本身,创构一种为愚夫愚妇能知能行“生活儒学”,是明代心学之主要问题意识所在。心学阳明学向泰州学展开正好为我们呈现了“生活儒学”理论建构到落实实践完整过程。王阳明以“心即理”、“致良知”为要良知学,确立了心学生活化、民间化理论基调;王艮开创泰州学派以订定乡约民规,开展平民教育等乡村建设实践将心学价值推向民间。理论建构到实践应用,愚夫愚妇能知到庶民大众来行,标志着明代“生活儒学”真正完成。

  • 标签: 明代 生活儒学 阳明学 泰州学
  • 简介:“德”字在先秦文献中有“性质”、“属性”义。传本《易传》除大量带有德性内涵“德”字外,还保留了“德”“性质”、“属性”义,如“蓍之德”、“卦之德”、“阴阳合德”、“神明之德”、“杂物撰德”、“和顺于道德”等。准确理解《易传》上述命题意蕴,应将“德”之“性”义作为重要参照。

  • 标签: 《易传》 神明
  • 简介:《说文解字》是找国文字学经典,也是一部隐秘记载着中国上古历史状况百科全书。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中部分字义探讨,窥探其中蕴含先民农业崇拜心理。

  • 标签: 《说文解字》 农业 崇拜
  • 简介:是孔子及早期儒家最重视篇章之一,但西汉以来后儒所言主旨却是说法纷纭.新出土郭店楚简言主旨是"改",即由"好色之愿"到"返纳于礼"转变.孔子及早期儒家对重视,反映了孔子希望"正夫妇"之礼愿望,以及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并重视婚姻家庭伦理教化观念.

  • 标签: 《孔子诗论》 《关雎》 儒家 礼教思想 孔子
  • 简介:本文认为应从宇宙本体论视域理解扬雄性善恶混论。“玄”遵循异质相生原理生成万物,性善恶混就是“玄”成物之理贯注于人性结果。“玄”措摘阴阳之气而生发万物,抟聚于人则表现为神明之气与阴阳之气并用而为功。扬雄论心,兼具知行能力,在修养工夫上,既强调养心纯正刚毅,又注重耳目感官合理之欲,这正是“玄”成物之理在修养论上体现。

  • 标签: 扬雄 性善恶混
  • 简介:真纳由民族主义者向教派主义者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4-1928年真纳是一个热情民族主义者,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将南亚次大陆建成一个统一国家;1929-1937年真纳民族主义立场发生了动摇,他更多地关注印度穆斯林利益,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印穆团结理想;在国大党赢得1937年省立法会议选举、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之后,真纳彻底放弃了与国大党合作幻想,将大多数穆斯林政党合并到穆斯林联盟,使它成为名副其实全印穆斯林政党。在促使真纳转变诸因素中,国大党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是最重要。真纳由民族主义者转变为教派主义者使南亚次大陆分裂成为可能。

  • 标签: 真纳 印度 民族主义者 教派主义者 穆斯林联盟
  • 简介:《毛诗序》有相对一致解释思路,十五国《风》、大小《雅》各部分《序》表现出一定系统性,相邻《序》文也往往有一定关联度,则其很可能成型于一人之手。三家《诗》本无序、四家《诗》解说有不少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家《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洗明它们是同一时代选择。而《毛诗序》比三家《诗》有更浓厚政治教化意味,则《毛诗序》晚于三家《诗》创立。三家《诗》创立在高后至文帝时,结合《序》《传》关系、《序》资料来源,可以断定《毛诗序》成型在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

  • 标签: 四家《诗》 异同 《毛诗序》 成型时间
  • 简介:春秋前存在两种指意截然不同“兴”,一种属于音乐内容及演唱形式,即瞽礞乐师“六诗”之“兴”;另一种是国子教育“乐语”之“兴”,属于正式场合富含道德性言说。孔子继承二者,《论语·阳货》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即指乐语系统之“赋诗言志”与“观诗知志”。孔子发挥此意以为教,并进一步赋予“兴于《诗》”以道德意涵,即借《诗》中对自然万物感发,兴起对天地之道、内在仁性、礼乐政教之体认。此思维方式亦推广应用于《诗》之外,如伯夷叔齐之事迹。这种道德认知、体悟上启发,适合士君子自我道德修养;而对一般人民百姓,孔子则提出了“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更加强调道德情感之联结、感染与共鸣。

  • 标签: 孔子 诗教 教学法
  • 简介:一般讲扬雄的人性论,都以《法官》为依据,认为他是“善恶混”派代表。并认为他的人性论缺乏内在超越根据,比较接近于荀子。本文认为《太玄》中蕴涵丰富的人性论思想,研究扬雄的人性论,应以《太玄》为基础。扬雄的人性论本于其天道观,有很强超越性,扬氏以五行为架构,提出了非常具体超越途径,其思想接近于性善说。

  • 标签: 扬雄 人性论 《太玄》 五行
  • 简介:易学是中国文化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精神象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莫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尽管鲁迅精神构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源于《周易》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重要影响。本文就鲁迅思想源于“易道”民族精神、鲁迅与《周易》精神一脉相承进行分析论述。

  • 标签: 周易 民族魂 鲁迅精神
  • 简介:《吕氏春秋》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一部晚周巨著。《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代表作。本文论述了秦道家思想特点,由此证明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秦代新道家之说是能够成立

  • 标签: 《吕氏春秋》 道家思想 新道家 学说 先秦 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