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以18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3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了情绪和劝捐策略对个体捐款决策影响。结果发现:情绪和劝捐策略主效应均显著。悲伤情绪状态下被试比愉悦情绪状态下被试捐赠更多.决策时间更短;信用劝捐策略相对情感和理性劝捐策略,被试捐赠更多,决策时间更短。个体在悲伤情绪下,如果募捐者使用信用劝捐策略,其捐赠意愿最强。

  • 标签: 情绪 劝捐策略 捐赠决策
  • 简介:信任是指对某人期望信心,是相信他人未来可能行为预期,是社会生活基本事实,是社会中最重要综合力量之一。生命史策略以资源有限为前提,基于个体生活环境和分配原则,分为以未来生活为导向慢生命史策略和以当下生活为导向快生命史策略。信任与生命史策略都是连续过程,并且都与社会环境发展紧密相关。现阶段中国,由于居所流动频繁、环境问题严重,以及过早性成熟和性行为、更随意性关系,个体更易知觉到环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往往处于快生命史策略中,而选择快生命史策略个体对他人和社会信任水平会较低。这是理解现阶段信任危机一种角度。因此,或可以通过社会、家庭和个人三方面的努力来提升中国人信任水平。

  • 标签: 信任 生命史策略 生态环境 居所流动 性行为和性关系
  • 简介:为探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与青少年友谊质量关系。采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人际不确定性问卷以及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对93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网站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反馈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不确定性与友谊质量呈显著负相关:(2)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具有显著直接预测作用,且能够通过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以及人际不确定性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链式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作用机制,对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社交网站发展良好友谊关系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 标签: 社交网站 积极反馈 人际不确定性 友谊质量 青少年
  • 简介:音乐情绪感知是指听众对音乐表达情绪认知和理解。本研究选取3岁、4岁、5岁和大学生四个年龄阶段中国被试.探讨了他们分别在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条件下,对愤怒、悲伤、抒情和高兴四类情绪感知能力及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儿童音乐情绪感知能力随年龄上升而提高,其中,4岁是儿童获得基本感知能力重要时期,5岁时已达到成人水平;(2)儿童对高兴情绪感知能力优于其他情绪类型;(3)儿童对中国音乐情绪和西方音乐情绪感知能力并无显著文化差异。

  • 标签: 音乐 音乐情绪感知 发展 文化 情绪
  • 简介:本文阐述了作者走向心理咨询师心路历程,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全面回顾及剖析,描写了个人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历程及形成原因,深层次地审视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从而揭示了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内心追求和渴望,并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所具备条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指明了自我努力方向。

  • 标签: 成长经历 自我分析 职业分析
  • 简介: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不断状况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一个不稳定因素,引起了人们担忧和研究者关注。医患关系研究有很多,各个研究中使用方法不尽相同,而相关案例库建设还基本处于空白。这样案例库建设将丰富医患关系研究方法,也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提出新解释。我们通过对报纸期刊上案例进行整理,初步建设起了一个从2000年到2015年,包含16个字段2625条案例医疗纠纷案例库。该案例库还在进一步扩充之中。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 案例库
  • 简介:为了探讨个体对于理想伴侣品质内隐与外显偏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本研究以14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伴侣品质偏好问卷以及内隐联想测验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发现:(1)个体对于伴侣品质具有内隐偏好,更倾向于将伴侣与积极个人品质相联系;(2)个体对于理想伴侣品质外显偏好与内隐偏好之间具有差异性,其中男性在9个伴侣品质内隐一外显偏好上达到显著差异.女性在18个伴侣品质上达到显著差异。从对理想伴侣品质期待程度来说.女性对于理想伴侣品质追求更高于男性。

  • 标签: 理想伴侣 伴侣品质 内隐联想测验 择偶偏好
  • 简介:通过考察经验水平和线索提示对他人焦虑共情影响特点,揭示有经验者低共情原因和提高共情方法。结果发现:(1)有经验组焦虑共情得分显著低于正在经验组;(2)详细线索条件下被试共情得分显著高于概括线索条件下被试得分;(3)详细线索条件下,经验匹配被试焦虑共情显著高于经验不匹配被试。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境和简单线索条件下有经验被试对他人没有高焦虑共情,但详细线索提示可以唤醒情绪记忆,显著提高有经验被试共情水平。

  • 标签: 焦虑共情 相似经验 线索提示 记忆受限 易得性启发
  • 简介:正念训练是源自东方,形成于西方一种自我调节方法。西方心理学家把正念从宗教中带出,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目前较为成熟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等。西方学者倾向于把正念作为一系列行之有效技术来使用,但对正念背后原理和理论鲜有探讨;东方正念有一系列理论支撑。未来,正念技术发展需要东西方文化更进一步融合。

  • 标签: 正念训练 禅定 八正道 四圣谛
  • 简介:Y模型运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在系统内部各结构之间存在着不同力作用。在个体力比多驱动下,个体自我和群体领袖之间投射与认同互动过程,造就了人类群体全部活动。就投射来说,在Y模型中个体力比多驱动潜意识中本能和各种情结欲望,在快乐原则引导下打破意识阈限防御机制,力比多通过群体领袖进入无意识群体场域形成联系各成员感情纽带;就认同而言,在Y模型中群体领袖将自己意志置于群体理想之中,并向个体理想渗透,在无意识群体理想向个体无意识超我植入领袖意志同时,需要通过催眠、暗示、模仿等手段来打破群体与个体之间意识阈限,最终使得同一客体世界置于个体相同超我位置,以达到对群体领袖认同和个体间彼此认同。宗教教会是人为形成群体,它有效运行需要Y模型中各种要素力量配合,并防止其结构改变和解体。本文试图构建弗洛伊德群体宗教心理思想Y模型及其运演法则,以期对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构建有所帮助。

  • 标签: 弗洛伊德 群体宗教心理思想 力比多纽带 Y模型
  • 简介:宗教心理测量是宗教心理学研究一个重要基石,它在英美宗教心理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地位。但是英美传统中这样宗教测量其背后有着研究者无意识前提假设,有英美对理性、逻辑和科学追求。本文是对英美各类宗教心理测量方式和理论尝试性归类,以每一种测量理论形成思路为起点,进行探讨和分析。即每一种理论思维逻辑是什么。本文提出,在我们应用和研究这些理论时,能够意识到这些理论建立时预先所含假设,能够更好地把握它们应用范围。

  • 标签: 宗教测量 实证研究工具 量表编制
  • 简介:摘要探讨初一年级学生工作记忆和数学成绩关系。检验类比推理中介效应以及元认知在其中调节作用。以20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N-baek任务、自编数学类比推理任务和《数学元认知问卷》测查工作记忆、类比推理、元认知,并收集最近两次大型考试数学成绩。结果表明:数学成绩与工作记忆、类比推理、元认知均显著正相关:类比推理对工作记忆和数学成绩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工作记忆既对数学成绩有直接影响.也通过类比推理对数学成绩产生间接影响;元认知对类比推理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元认知调节了中介过程后半路径.元认知得分增加,则类比推理对数学成绩影响减少。结果表明,数学工作记忆通过数学类比推理影响数学成绩.其作用随着数学元认知能力提升而减弱。

  • 标签: 工作记忆 类比推理 元认知 数学成绩.
  • 简介:在世界性宗教(如基督教和佛教)传入中国少数民族群体以前,几乎中国所有少数民族都拥有形态各异原生性传统与灵性观念。彝族约占我国总人口0.6%,大多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原生性宗教可称为毕摩宗教,它由祭司毕摩创建与传承、通过经文和仪式传播,以祖先崇拜和仪式实践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彝族独有的哲学观念和疾病治疗方式。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凉山州关姑县预调查田野数据,共访谈了2名毕摩祭司和5名信徒。根据苦难认知、情感表达和求助行为等类别,我们对根据被访者访谈稿进行了编码和分类。我们发现,彝族毕摩信众苦难经历大多集中在财务困境和家庭压力上,他们更多地寻求外在参照点(externalreference)来表达苦难相关情感,更倾向于将苦难归因于超自然(supernatural)力量,并更多地寻求强关系(strong-ties)帮助。未来研究应检验本土化苦难理论在彝族民众中有效性。

  • 标签: 少数民族 中国 民间宗教 苦难
  • 简介:通过对576名大学生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影响中自我不一致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除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外,主要通过自我不一致中介作用对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早闭状态产生正向影响,对扩散状态产生负向影响;(2)自我不一致在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状态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分离-个体化负向预测自我不一致,消极分离-个体化正向预测自我不一致,进而以自我不一致为中介对同一性状态产生影响;(3)亲子依恋依次通过分离-个体化、自我不一致中介作用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产生较强影响。

  • 标签: 自我同一性状态 亲子依恋 分离-个体化 自我不一致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为探究认知负荷和期望对非注意盲视影响及二者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实验者修改持续动态范式,采用2(期望:高/低)×3(认知负荷:高/中/低)混合设计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高期望个体检测到意外刺激次数显著高于低期望个体;不同认知负荷对意外刺激检测无显著差异;中、低负荷下,高、低期望对意外刺激检测存在显著差异,高负荷下期望对意外刺激检测无显著影响。这表明期望确实影响非注意盲视,并在特定负荷条件下作用更大。

  • 标签: 认知负荷 期望 非注意盲视
  • 简介:通过实验探究危机情境下组织回应策略对员工负性情绪和行为倾向影响。实验一采用被试间设计。探讨公众舆论危机情境下组织回应策略(机会解释,威胁解释)对员工情绪和行为倾向影响。实验二采用2×2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管理惩戒危机情境下利益相关性(主相关,他相关)和组织回应策略类型对员工情绪和行为倾向影响。结果发现,威胁解释下被试负性情绪更高;机会解释下被试发生负性网络行为可能性高于威胁解释,但现实行为倾向水平均较低;员工利益主相关情境下,被试负性行为倾向更高,危机情境类型和组织回应策略类型交互作用显著。研究表明:机会解释对抑制员工负性情绪更有效;威胁解释对抑制员工负性网络行为倾向更有效;员工利益主相关危机情境会使员工负性情绪和负性行为水平更高。

  • 标签: 危机沟通 回应策 威胁解 机会解释.
  • 简介:自文化混搭心理研究范式提出后,研究者们不仅将其应用在探讨全球化过程中文化与社会变迁中,还运用这一范式关注中国现实社会发展过程,探究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中人们特有的心理及行为机制。本刊收录八篇论文大多采用实证研究范式,研究内容涵盖诸多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探讨了不同文化混搭情境中地位感知对创造力影响、文化价值观与族群关系认知、文化适应过程、文化排斥反应、政治参与效能感、文化规范与权威认同等领域问题。本文进一步强调以上研究社会现实性,并试图进一步凸显文化混搭心理研究对深入探究中国社会发展现实意义。

  • 标签: 文化混搭心理研究 中国社会发展 社会变迁 外部效度
  • 简介:本研究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GamblingTask,IGT)范式,探究工作记忆在情感决策过程中作用,以及风险取向类型与工作记忆作用机制。以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变量2(风险取向类型:风险偏好/风险规避)×2(工作记忆负荷:无负荷/有负荷)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负荷会降低被试IGT成绩;工作记忆负荷和风险取向类型存在交互作用,即对于风险偏好型被试,工作记忆负荷对IGT损失敏感性干扰并不明显,但对于风险规避型被试,高工作记忆负荷时IGT损失敏感性比低工作记忆负荷时更差。这些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和风险取向均会影响个体情感决策。

  • 标签: 工作记忆 风险取向类型 爱荷华博弈任务 情感决策
  • 简介:网络欺负已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问题。共情是一种亲社会性的人格特质,它也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欺负。共情通过影响不同网络欺负角色-网络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和网络旁观者,影响着欺负发展方向和范围,其中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发挥不同作用。目前,关于共情影响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研究还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未来研究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加强理论建构,进一步为网络欺负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

  • 标签: 网络欺负者 网络受欺负者 网络旁观者 认知共情 情绪共情
  • 简介:荣格通过收集大量的人类经验材料,用深邃智慧描绘出一幅全新“心”之整体,其集体无意识、原型、人格发展理论不仅构建了一个新的人格理论体系,其心理学影响更延伸至艺术、宗教、人类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佛教唯识学是印度大乘佛教兴起后出现理论体系,它在原始佛教理论基础上对心识进行了更加系统精致分析,从而成为瑜伽行学派实际修行理论指导。通过对心识结构和功能分析,唯识学同样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心”整体,并且其中很多观点能与荣格心理学沟通。本文主要是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和佛教唯识学理论进行分析与比较,在沟通中探索差异,从而为当代心理学研究提供更丰富灵感资源。

  • 标签: 荣格 唯识 集体无意识 原型 阿赖耶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