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在近代经学解体的过程中,陈黻宸不愿坐视经学消亡的命运,为了能够让经学在近代学术转型中争得一席之地,他采取了"去政治化"的方式,对经学进行重新阐发。一方面,结合时代需要,突出其实用性;另一方面,又通过梳理经学发展史,置辩于经学和经术,指出经学是专制政体的大劲敌,经术才是助益专制的工具,而两千年的经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经术发展史,真正的经学并非是两千年专制统治的支柱。

  • 标签: 陈黻宸 经学 经术 “去政治化” 专制
  • 简介:刑法老师:本学期我在学习刑法时有一问题不明确,请予解答。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主刑执行期间是否享有政治权利?倘若依据第54条,认为上述罪犯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被剥夺了政治权利,那么,从刑期上看,其与第51条'剥夺政治

  • 标签: 剥夺政治权利 犯罪分子 破坏社会秩序 刑罚适用 剥夺自由 服刑期
  • 简介:在美国独立和建国之初,自由、平等、民主和正义等原则被写入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理想和基石。然而纵观美国历史及其当代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在其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关系问题正是其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一种集中体现。正如美国学者卢瑟·利德基所指出的:'在美国文化当中最为持

  • 标签: 美国黑人 黑人问题 政治思想史 马丁·路德·金 杜波依斯 思想研究
  • 简介:人类社会从私有制出现以来,由于有以授权关系、商品交换为核心内容所构成的政治经济基础的客观存在,使腐败犯罪的产生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不能消灭授权关系、根除商品交换,也就不能因其根本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布自动免除腐败犯罪的侵害,只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腐败犯罪的发生。

  • 标签: 授权关系 商品交换 腐败犯罪 社会基础
  • 简介:<正>六十年前的今天,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陕北会师,标志着震惊世界、“举世无双的”长征胜利结束。其间,险山恶水,迭相而出,凶恶之敌,围追堵截,但都没能阻挡着个个“都是英雄好汉”的红色巨流。是哪般神奇的力量铸造了钢铁般的红军将士、是何来巨笔谱就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和“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其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功宏劳,是思想政治工作启发、酿造出来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使然。

  • 标签: 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人员 中国共产党 中央红军 决议 毛泽东
  • 简介:民法产生初期,建构体系的强制性规范既已存在。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体现国家管制的民法强制性规范日益增长。当前,民法体系性强制规范与管制性强制规范并存,以政治哲学的视角分析,其基本理念容纳着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并主张在个体主体性及价值优位的基础上,在保护个体权利自由的目标下,重视社会因素的制约作用,赞同国家的适当干预,衡平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通过政治哲学分析,强制性规范的精神观念、价值基础得以进一步明确,从而为克服我国民法强制性规范立法、司法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有助于我国未来编纂的民法典规范配置合理,体系结构完善。

  • 标签: 民法强制性规范 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法典编纂
  • 简介:本文通过对传统政治思想基石的“中”、“道”观念起源的追溯,分析了其文化底蕴和政治功能,指出两者殊途同归的特征:“中”通过层次上的不断提升而进入道;“道”由一条外在的路径逐渐深入,抵达宇宙和事物之“中”。“中”具象地提供着权力的合法性.“道”抽象地体现着权力的神圣性。但在根本上,“中”即是“道”,“道”即是“中”。它们共同的指向是:皇帝即圣人,即唯一的决定者——“中”、“道”以绝对者的名义,笼罩和剥夺了芸芸众生的主体性。

  • 标签: 王权
  • 简介:法国违宪审查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起到缓和政治冲突、协调国家权力、保障宪法秩序的政治平衡功能。这一功能具体表现在平衡议会权力与行政权力、议会中多数人意志与少数派意见、中央政府权力与地方政府权力以及国家利益与欧盟利益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我们对于违宪审查制度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控制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方面,同时也应当重视其在调整权力之间关系方面的作用。

  • 标签: 违宪审查 法国宪法委员会 政治平衡 权力关系
  • 简介: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所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①。据此,在俄国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在第一章都开宗明义地写道: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生产关系的科学,它研究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然而,政治经济学是对特定经济制度中经济现象与经济活动规律的揭示,它总是与一定经济制度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系,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脱离现实背景的政治经济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在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不过,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其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经济运行机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西方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简介:1930年至1931年间的蒋胡约法之争无疑是民国政治史和立法史上的大事件。这场争斗始于蒋胡二人对于训政时期是否应当制定约法的不同主张,一变为胡汉民被软禁、蒋介石强行通过约法,终于蒋胡体制解体、广东与南京争衡。约法之争既是蒋胡的理念之争,也是军权与党权之争,更是集权与分权之争。但若从民国威权政治转型视野观察,这场约法之争体现出执政者寻求政治合法性的努力,也是蒋介石试图建立党国弱势独裁体制的尝试。约法虽难以避免政治化,但于威权政治的宪政转型仍不乏路径探寻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威权政治转型 约法 弱势独裁
  • 简介:<正>一、剥夺政治权利的基本特征我国刑法中的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参加一定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的刑罚方法。它是一种附加刑,但也可以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政治性的刑罚方法,以剥夺犯罪分子原来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一定政治权利为内容。外国刑法有称之为名誉刑或能力刑。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管理国家、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以及各项政治自由如亩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这些权利都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依法享有的,剥夺政治权利就是剥夺犯罪分子下述权利:①选举权

  • 标签: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犯罪分子 刑罚方法 附加刑 我国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
  • 简介:"讨论"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语词。八二宪法经常被认为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也部分地因为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缘由:宪法草案经过了一个最广泛、最深入、最持久的"讨论"过程。①在事实上,"讨论"已经成了中国不成文的宪法程序,而这个程序也是证明宪法本身的正当性或民主性的重要根据。

  • 标签: 中国语境 政治意涵 “讨论” 宪法草案 宪法程序 政治生活
  • 简介: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垂统而治,代代相系,其间虽有战乱割据,且"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甚或夷狄入主中夏,但未有若晚清以来遭遇挑战之大事变之烈者。我们认为,欲理解今日中国之现状乃至未来中国之走向,确需厘清近代中国激变时代的遭遇与回应,不知来龙焉知去脉?今年适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相信海内外会隆重纪念,学界也会跟进,晚清民初的相关研究势将再次成为热点。本文关注的是,晚清变局下的政治合法性流失与作为回应的法制改革挫败之关系。

  • 标签: 晚清民初 政治合法性 法制改革 近代中国 中华民族 辛亥革命
  • 简介:由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美国政治与法律学术节",从2007年5月9日到6月30日,先后举办5场大型学术讲座。第一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5月9日)的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袁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编审、《美国研究》执行主编赵梅女士做评论嘉宾,清华大

  • 标签: 美国政治 法律学术 学术讲座 美国研究 霍普金斯大学 中国现代化进程
  • 简介:民主与独裁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80年的光辉历程中,在与反动派的独裁专制政治和传统封建思想的奋力搏战中,逐步而艰难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虽然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仍然艰难而漫长,但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坚冰已打破,航道已开通,一个文明、民主、富强的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定会自豪地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 标签: 民主政治建设 独裁 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 并存
  • 简介:据考察,民法典的编纂几乎总是在一定的政治因素的刺激之下浮出水面,而民法法典化之形式与实质价值的实现,也总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条件。虽然目前中国的民法法典化呼声很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尚不具备制定民法典的思想积淀和学术准备,更缺乏民法典发挥其内在价值的社会土壤,因此,在当前政治稳定、立法权统一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急于制定一部民法典,而应该更深入地进行基础性的研究。

  • 标签: 民法法典化 政治因素 价值实现
  • 简介:区域贸易协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手和制度保障。区域贸易协定的迅猛发展对全球经济和政治进程以及国际贸易法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的动因是多元的,每种动因的现实表现则又是多样的。完备而有效的国际贸易法治,不仅在于规则本身的公平合理和精细,还要求各国重视影响规则制定和实施的政治及其他因素。

  • 标签: 国际贸易 区域贸易协定 政治动因 启示
  • 简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制定出严厉的法律来反对、打击盗贼。中国古代把叛逆行为归于“盗贼”,盗贼律在立法上被提到重要地位并在制度上从严惩处,尤其是“谋危社稷”中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历来是“盗贼”罪的打击重点。从春秋战国时期《法经》对盗贼罪的规定到秦汉时期的“大逆不道”,从北齐时期的“重罪十条”到隋唐时期的“十恶”之条,直至宋代的《盗贼重法》,表明盗贼罪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意义逐渐强化。盗和贼在中国古代法律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不仅仅单指一个刑事罪名,而是有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政治需要。考察古代中国盗贼罪的政治意义,对当今刑法建设仍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 标签: 盗贼 刑法 刑罚 政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