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肤镜在皮肤病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大多数皮损皮肤镜下结构特征与组织病理学表现有对应关系,因此皮肤镜可作为皮肤病临床和病理之间联系的桥梁。本共识详细阐述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皮肤镜特征和组织病理的对应关系,希望有助于皮肤镜被更为规范、高效、精准地应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 标签: 皮肤肿瘤 皮肤镜检查 病理过程 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睑松弛矫正同期行眉间降肌部分切除、自体真皮填充治疗眉间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整形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伴有明显眉间动、静态皱纹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通过眉下切口或重睑术矫正上睑松弛,同期行眉间降肌(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内侧眼轮匝肌)部分切除,将切除的上睑皮肤组织去表皮制成真皮条或真皮块,填充于眉间真皮下矫正眉间纹。术后对患者眉间皱纹动、静态改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男2例,女14例,年龄37~57岁,平均47.3岁。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13个月,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较好的矫正,眉间动、静态纹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对效果均较满意。其中1例患者术后眉间有针眼样凹陷性瘢痕,未予处理;1例眉间有轻微隆起,术后6个月予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后改善;2例眉间轻度低平,未予处理;2例额眉间皮肤感觉麻木,在3个月后逐渐自行改善。结论上睑松弛矫正同期切除部分眉间降肌,并以自体真皮填充眉间纹,可有效改善眼周老化。

  • 标签: 美容技术 真皮 移植,自体 皱纹 皱眉肌 降眉肌 降眉间肌 眼轮匝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正老年上睑松弛伴凹陷的新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眼科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上睑松弛伴凹陷的老年女性患者14例,年龄50~62 (54.4±4.6)岁。对14例患者行眉上提联合皮下组织翻转填充术,采取眉下切口去除松弛皮肤,上提矫正上睑松弛的同时,将皮下组织制作带蒂瓣翻转填充于上睑凹陷处。结果14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12例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有1例患者眉下瘢痕较明显,1例眉头处有皮肤牵拉皱褶;术后6个月12例患者切口瘢痕不明显,眉下垂外观消除,上睑光滑平整,填充处未见组织吸收再凹陷情况,效果满意。结论眉上提联合皮下组织瓣翻转填充矫正老年上睑松弛伴上睑凹陷,手术效果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眼睑 松弛 上睑凹陷 眉上提 填充
  • 简介:摘要舒更葡糖钠是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肌松药)的新型药物,它能够快速、安全、可控地拮抗罗库溴铵等甾体类肌松药的神经肌肉阻滞,与传统肌松拮抗剂抗胆碱酯酶药相比,具有拮抗深度神经肌肉阻滞且不影响胆碱能系统活性的优越性,在麻醉苏醒期的临床应用具有广泛前景。文章通过对新型肌松拮抗药舒更葡糖钠的作用机制、使用效能、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残余、再箭毒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等几方面进行综述,从而帮助麻醉医师在临床中更加合理地使用舒更葡糖钠,提高患者麻醉后苏醒期的质量。

  • 标签: 肌肉松弛药 拮抗剂 舒更葡糖钠 麻醉苏醒期
  • 简介: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是个体发展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涉及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研究表明,MS与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色素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MS与相关皮肤病的联系。

  • 标签: 代谢综合征X 皮肤疾病 银屑病 寻常痤疮 皮炎,特应性 白癜风 胰岛素耐受 慢性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患者女,22岁,小腿皮肤潮红4年,6个月前渐蔓延至整个下肢、前臂。皮肤科检查:下肢及双前臂可见弥漫潮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压之褪色。皮损组织病理:网篮状角化过度,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散在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明显红细胞溢出;PAS染色显示,血管周围可见增厚的均一化物质沉积;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壁增厚,Ⅳ型胶原阳性。诊断:皮肤胶原血管病。

  • 标签: 毛细血管扩张 胶原Ⅳ型 皮肤胶原血管病
  • 简介:摘要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性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性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损伤 皮肤 放射性皮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误诊皮肤黑素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初诊为其他疾病后经病理确诊为皮肤黑素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误诊原因。结果临床误诊的皮肤黑素瘤118例,男38例,女80例,误诊时中位年龄48岁,发病中位年龄40.5岁,病程中位数为54个月。皮损表现以黑色斑疹、丘疹为主。临床初诊为色素痣(53例,44.92%)、甲母痣(12例,10.17%)、脂溢性角化病(14例,11.86%)、血管肿瘤(10例,8.47%)、鳞状细胞癌(5例,4.24%)、基底细胞癌(4例,3.39%)、其他疾病(20例,16.95%)。按黑素瘤ABCDE法则(A:病灶不对称;B:边缘不规则,界限不清;C:颜色不均匀;D:直径> 6 mm;E:进展迅速),符合A 78例(66.10%)、B 64例(54.24%)、C 57例(48.31%)、D 66例(55.93%)、E 39例(33.05%),符合ABCDE 14例、ABCD 13例,13例均不符合。53例原位黑素瘤中,28例(52.83%)误诊为色素痣,11例(20.75%)误诊为甲母痣;65例浸润性黑素瘤中,25例(37.88%)误诊为色素痣,9例(13.64%)误诊为血管肿瘤,5例(7.58%)误诊为鳞状细胞癌。67例误诊患者有送检医师信息,42例的医师出诊年资≤ 5年;27例至少符合ABCD的患者中,9例有送检医师信息,其中7例的医师出诊年资≤ 5年。结论皮肤黑素瘤皮损形态多样,易误诊,临床医生经验和是否遵从"ABCDE"标准甄别非常重要。

  • 标签: 黑色素瘤 皮肤肿瘤 误诊 临床特点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皮肤创面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功能材料通过结构调节和性能整合,可以针对性地对创面进行保护并促进创面愈合,目前已在创面修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临床创面治疗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分别就止血类、抗菌类、抗炎类、促血管化类及调控创面微环境类功能材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做一总结。

  • 标签: 皮肤 伤口愈合 功能材料 创面微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皮肤化生性滑膜囊肿。患儿男,14岁,因额部囊性肿物6月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囊腔样结构,囊腔内见宽带状绒毛状突起,囊壁由类似增生性滑膜的多种细胞结构组成,部分区域覆盖纤维蛋白样透明结缔组织,而部分区域高度细胞化,排列着多层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示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弥漫表达波形蛋白和组织细胞标记CD68,细胞角蛋白及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阴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诊断为皮肤化生性滑膜囊肿。

  • 标签: 滑膜囊肿 化生 皮肤
  • 简介:摘要结节病是一种以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多系统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皮肤是其中第二受累及的器官。皮肤结节病可模仿多种皮肤病皮损形态,如红斑、丘疹、斑块、结节等,且不同皮损可同时存在,在临床上易误诊。本文对皮肤结节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介绍,并简述其诊断依据与治疗。

  • 标签: 结节病,皮肤 体征和症状 诊断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屏障,角质层是维系皮肤屏障功能的主要结构,能防止水分流失,当皮肤屏障被破坏时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增加。化学剥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皮肤美容技术,研究表明,化学剥脱对皮肤屏障是一个先损伤后修复的过程。它可剥脱角质层,同时刺激表皮组织和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临床工作中常根据治疗需求选择不同种类、浓度的化学剥脱剂,了解化学剥脱剂对皮肤屏障的影响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皮肤 屏障功能 化学剥脱 α-羟基酸 乙醇酸 水杨酸
  • 简介:摘要皮肤免疫系统由分布于表皮和真皮组织的不同类型免疫细胞构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这些免疫细胞通过改变创面微环境调节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等功能,参与再上皮化和肉芽组织生成进程,从而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这些细胞的相互作用方式并找到调控皮肤免疫细胞相关功能的靶点将为加速创面愈合、改善创面愈合质量提供方向。

  • 标签: 免疫系统 皮肤 免疫,细胞 伤口愈合
  • 作者: 陈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20
  • 简介: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该病最初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多为慢性过程,有些病人可延续至成人,也有成人发病。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但是,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基础护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护理主要指日常皮肤护理,即皮肤清洁、修复及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等方面。

  • 标签: 特应性皮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脂辅以低能量双极射频BodyTite在合并松弛上臂吸脂术的应用效果、术后满意度及并发症。方法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十八科纳入66例女性患者,年龄22~53(28.3±6.9)岁,体质指数(23.8±3.4) kg/m2。先对设计术区进行吸脂处理,然后用BodyTite设备进行射频紧肤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疗效。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上臂吸脂(288.6±95.6) ml,单侧上臂射频能量(4.2±1.1) kJ,手术时间(75.1±18.7) min。术后6个月,随访42例,患者自我评估满意39例,占92.8%,第三方评估满意37例,占88.1%。除1例出现皮肤水疱外,其余患者无血肿、血清肿及感染。结论两步法双极射频BodyTite治疗合并皮肤松弛的上臂脂肪堆积,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皮肤 松弛 上臂 双极射频 吸脂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短期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患者72例(81眼),按手术方案分为传统组36例(39眼)与改良组36例(42眼)。传统组采用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改良组采用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眼部症状评分、美学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传统组的82.05%(32/39),P<0.05。术后3个月,改良组眼部畏光、刺激感、异物感评分低于传统组(t=18.586、9.478、15.696,P<0.05),改良组睑裂宽度短于传统组(t=6.383,P<0.05),睑裂角、睑裂倾斜度大于传统组(t=3.576、13.409,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χ2=3.896,P=0.048。改良组复发率为2.50%(1/40),低于传统组的15.63%(5/32),但P>0.05。结论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短期效果良好,可改善临床症状和眼部美学指标,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眼睑 下睑内翻 松弛 眼轮匝肌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监测至关重要,肌肉松弛药(肌松药)由于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使监测不能进行而限制其使用。应用小剂量肌松药实现不完全的肌松程度以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文章综述肌松药对MEP监测的影响,详细阐述肌松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在不同肌松药使用方法下MEP监测情况。应用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TOF)监测下小剂量的肌松药达到不完全肌松程度能为MEP监测提供良好的监测条件,并提高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如何合理应用肌松药实现稳定的不完全肌松程度还需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 标签: 肌肉松弛药 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外科 肌松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