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艺术这东西,特别是诗,脆弱无比。在制作过程中,只要有杂念,随时都有爆裂粉碎的可能。”——马(《联合报》副刊1987.2.1)马的诗,清澈明快,极轻盈、隽美,致力于追求一种高贵与诗意的情操,呈现出敏锐灵跃的感受力的特质。其实,马的灵跃,似大自然本身一样单纯。笔词或与现实贴近,或具寓意性,我们都可以听得见诗人在他诗里的呼唤。那种以赤子之心建构起的生命体验,十分质朴、坦率,但潜藏的感情与关注乃至哲理的开掘,都流溢在近乎平静的纯叙述性诗歌中,仔细一体味,常有激励震撼灵魂的感觉。

  • 标签: 诗意 非马 简洁 《联合报》 制作过程 生命体验
  • 简介:汉语主谓式复合词有着极强的成词规律性,但其滋生成词的能力却极低。文章尝试借助宾格动词假设并结合词例,从动词语义与句法、词法之间的关系讨论主谓式复合词的成词机制与构成类型。主谓式复合词成词受到动词的“宾格性”的影响,其名素的语义角色为客体,且具无生命、无自主意愿控制、被动存在等语义特征,动素仅为宾格动词中的一小部分。

  • 标签: 主谓式构词 论元结构 非宾格动词假设 语义特征
  • 简介:汉语在领属性保留宾语句中,动词由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扩展,且由这两个功能范畴选择论元并指派题元角色。达成范畴的phi-特征集不完整,不能为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特征定值,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由毗邻的动词指派,获得固有格。为了让动词与名词性结果论元毗邻,可将致使范畴的语音形式实现为"把"以阻止动词移到致使范畴位置,或通过话题化或被动化等方式让役事移到更高位置。在别的相关句式中,名词性结果论元也可以通过毗邻的词汇核心获得固有格。

  • 标签: 汉语非领属性保留宾语句 功能范畴 论元 固有格
  • 简介:现代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如今西方企业文化研究中对企业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企业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进行探讨时已经提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理论假设,略微地折射出企业文化研究与社会文化可以融合的特征,洛文塔尔也只是关注到社会文化中的通俗文

  • 标签: 通俗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 管理理念 市场经济 价值观
  • 简介:存在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层面的文化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或范围;存在于社会交际规约等方面中的文化属于文化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或范围。文化因素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是相关但不相同的两种文化教学,其最终目标虽然都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都是不同的。

  • 标签: 语言 文化 文化因素 文化知识 文化教学
  • 简介:现代汉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象形的甲骨文、金文再到笔画偏旁简化类化的篆书、隶书、楷体演变而来,所以它不仅结构造型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形式美法则,而且也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灿烂的社会文化

  • 标签: 汉字 文化 美学
  • 简介:以语言、文化、族群、价值观认同为视角,选取美国、印尼和韩国三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406名华裔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为对象,考察了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对其跨文化认同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美国和韩国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均好于印尼,语言认同韩国好于美国,文化认同则美国优于韩国;美国学习者族群认同程度比韩国和印尼要强;在价值观认同上,印尼最强,其次是韩国,最后是美国。(2)总体来说,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跨文化认同程度。然而,汉语水平对美国、韩国和印尼学习者的价值观认同无明显影响,汉语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带来韩国学习者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变化。

  • 标签: 跨文化认同 建构观 文化背景 汉语水平
  • 简介:图式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以层级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本研究将图式导入到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不同的图式,激活学生记忆中相关的图式,并帮助学生利用所存储的知识对文本信息的图式进行解码,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篇章写作模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 标签: 图式 图式导入 图式激活 写作教学
  • 简介:普林斯顿大学汉语教学秉承和发展了赵元任先生开创的汉语训练法及明德学院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对汉语教师的言语行为不成文的规范和要求,优秀汉语教师的言语行为基本形成了“激情派”和“温婉派”两大风格类型.文章选取普林斯顿大学“温婉派”典型、三年级优秀教师兼课程主任的录音录像,对优秀教师课堂体态语和副言语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出美国高校优秀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的风格与特色.

  • 标签: 普林斯顿大学 优秀汉语教师 非言语行为 体态语 副言语
  • 简介:《桃花源记》(初中语文第二册)选自《陶渊明集》,不少教师以为它是《桃花源诗》前面的一篇“序”。这类看法还常见于一些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如南通师专中文科古代文学教研组编写的《中学古文详解》第一辑第4号的28页上说:“《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 标签: 《桃花源记》 参考资料 初中语文 教研组 语文教学 教师
  • 简介:文章在共时平面重点考察了框式结构“…不可”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考察结论是:在言语表达中,“…不可”有“NP不可”和“VP不可”两种性质类别,可以有言说者或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NP不可”只有言说者表达视角,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是:强调客观情态的[+推断性][+必须]语义特征。“VP不可”有言说者和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有纯粹主观认识和强势客观推断两种语义类别。纯粹主观认识的表达为估测表达,强势客观推断的表达为估测表达。“…不可”的估测表达属于推断性强势估测。具有[+推断性]语义特征是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框式结构 “非…不可” 估测表达 语义条件 强势估测
  • 简介:人类交际有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构成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自觉地运用语言交际手段,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一部分,在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教学中可以起到常规语言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师应加强语言交际手段的休养并适度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 标签: 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 语音 词汇 语法
  • 简介:随着社会不断前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网络交流也成为人们联络的一种方式。人们进入了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中英混合或谐音等方式创造出的简洁而富有个性的用法或特殊词语。网络语言作为人们表达思维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是一种社会文化。作为现代社会文化的特殊景观,它的出现值得关注。

  • 标签: 网络语言 形成因素 文化特征 文化内涵
  • 简介:<正>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修辞作为语言运用的一门艺术,也不例外。尽管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世界各民族都通用,但另外一些则不然,比如对偶便是中国人的“专利”。对偶富有汉民族文化的特色,这种格式如果不说是汉语所独有的,我们也得承认它在汉语里发展最为充分。汉人的生活离不了对偶句构成的对子。逢年过节、新人结婚、新建筑物落成、新店开业、乔迁之喜、要张挂对联;死了人要做挽联;佛堂、道观无不贴上对联、楹联,有时一道门的左左右右贴了两三副对联;文章、格言警句、赠语勉辞、谚语也常常使用对子,诗词歌赋更是对子的故乡和渊薮。中国古代类书,多设“对偶”一类,搜集有关对子的趣闻典故。那么对偶是怎样浸润于汉文化的温厚土壤,从而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的呢?下面拟就汉人哲学思想、审美心态、风俗习惯和语言特色几方面来谈谈。对偶要求对应词、句的意义相反或相关,不能相同。传统蒙学教材《笠翁对韵》云:“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某一范畴内截然相反的两端——如天与地、难与易、或由某种差异形成的各种不同角度的对立——如雨同风、赤日同苍穹,构成了上下两句意义的有机联系。这种相对立而统一的原则,正是汉民族宇宙观和方法论外化为文的表现。

  • 标签: 对偶 汉文化 汉语 对联 两仪 太极
  • 简介:“裘”的文化定位考察方向东《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二十:“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人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

  • 标签: 文化定位 《晏子春秋》 反裘负刍 中华书局 吕氏春秋 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由汉字记录的。一般地说,中华传统文化都可以说是汉字文化。但这种说法太广泛,不能突出汉字的特点。因此,这里要谈的汉字文化不是指汉字所记录的中华传统文化,而是汉字本身所记载所反映的各种文化

  • 标签: 汉字文化 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 符号体系 汉语
  • 简介:对四名普通话儿童自发话语的分析、输入与输出的对比研究表明,两岁至两岁五个月(02;00—02;05)是疑问词知识发展的关键年龄段;疑问用法要比疑问用法获得时间早、使用频率高;论元问句要比附加语问句获得时间早;疑问用法在儿童的自发输出中均出现在含“也/都”的否定句中.表任指。

  • 标签: 儿童早期语言获得 特殊疑问词 疑问用法 非疑问用法
  • 简介:本文结合语义考察被动表述式对自主动词和自主动词的选择,分析自主动词比自主动词更容易进入被动表述的原因,阐述被动表述式对动词选择具有制约作用。

  • 标签: 被动表述 自主动词 非自主动词 制约因素
  • 简介:通过对个案的现场考察、摄录观察等系列定性研究方法,对16名汉字圈学生提取与书写心理词汇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发现初级水平的汉字圈学生心理词汇的构建以名词为主;取词过程中高频字与低频字的笔画效应明显,十画以上、全包/半包围的字出现频率低、反应时长且出错率高。由此我们对教学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词汇特点有目的地进行网络式扩散性教学;教学中不要过于偏重特别难学难用的副词、介词。

  • 标签: 心理词汇 提取与书写 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