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名词性人体隐喻作为隐喻的一部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在隐喻发展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是被动的隐喻,然而,它却构成人类认识世界并描述世界的基础.本文将以实例为辅助,采取"聚焦于一点"的策略,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概念、基本原则与研究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典型的名词性人体隐喻作以组合罗列,分析它们在概念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相似性,揭示其心理基础和语义特征,以此说明名词性人体隐喻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创造性的相似形隐喻奠定了发展基础.同时,该分析对于语言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亦有着现实意义.

  • 标签: 名词性 人体隐喻 认知过程 汉语 英语 语义特征
  • 简介:目前隐喻脑机制的神经生理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但是很少研究涉及双语者隐喻脑机制。本研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母语是汉语、二语是英语的中国人被试加工汉语隐喻和英语隐喻脑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加工英语隐喻时ERP成分N400比加工汉语本义、汉语隐喻和英语本义呈现更明显的负向波。左右脑在加工英语隐喻都有激活,活跃度比其他条件更高。

  • 标签: ERP N400 脑机制 双语者 隐喻
  • 简介: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有关情态的研究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比分析李白诗歌《月下独酌》的不同英译文本,探讨了情态对唐诗理解和翻译的制约。我们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原语文本情态的制约,而且译者应尽量实现与原语文本的"情态"对等。

  • 标签: 情态 文本理解 翻译 制约
  • 简介:从转述动词、转述形式以及转述来源,对比分析中、韩、美关于2013年7月6日韩亚空难英文报道中表现的情态效用。分析发现,在对事故原因调查方面,韩方积极塑造本国飞行员正面形象,对危及本国利益者持贬斥的敌意;美方着力为波音制造商脱责,暗示责任在飞行员;中方持相对中立态度。与前人研究发现不同,本文发现直接转述可作背景信息。

  • 标签: 转述动词 转述形式 转述来源 情态效用
  • 简介:语法隐喻发生在语法层面,指表达相同意义的语法范畴发生了转换,即相同的所指、不同的能指。本文对英语语法隐喻的认知理据从心理扫描模式的转换、经济原则和明晰原则的共同作用、象似原则和图形-背景理论的共同作用三个侧面进行了探讨,并对英语语法隐喻所具有的语篇简洁功能、语篇衔接与展开功能以及语篇客观化功能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英语语法隐喻 认知理据 语篇功能
  • 简介:本文旨在系统介绍认知语言学中两大认知现象(隐喻与转喻)的理论并阐述两者关系。作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两者对外语学习的启发。作者认为现代外语学习应把隐喻与转喻能力的培养也包括在内,以便能使学生转变思维,向英语思维靠近。

  • 标签: 隐喻 转喻 隐喻与转喻能力 外语学习
  • 简介:在交际过程中,由于施喻者与受喻者主体性的差异,对同一个隐喻的意义解读也因受喻者主观接受性不同而不同。本文分析了隐喻的多义性和可变性,发现对施喻者所使用的隐喻的意图进行深入解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主要讨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社会文化语境;二.思想领域的异己性。

  • 标签: 隐喻意义 多义性 可变性 意图
  • 简介:隐喻过程是对隐喻生成和隐喻解读的统称。在隐喻过程中,喻体的部分概念特征被析出,并置换本体的部分概念特征。常规的隐喻过程是喻体和本体之间对称的概念特征置换,非常规的隐喻过程分为两种,即喻体的概念特征要么析出太多,要么析出太少,由此造成概念特征置换的非对称性。概念特征析出与置换的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信念强度,二是认知兴趣,两者同时作用于隐喻过程。

  • 标签: 隐喻 本体 喻体 概念特征 认知 信念
  • 简介:当代西方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应被看作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更应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因为它能反映语言、思维和认知的关系。由于隐喻有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也会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文通过比较漠英语言中的隐喻实例,总结其相似性,为隐喻的认知基础提供佐证。

  • 标签: 隐喻 认知 相似性
  • 简介:本文采用丰富的语料,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研究结果显示:1)英汉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存在着"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2)投射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思想、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等概念域上;3)水概念的隐喻投射及其语义扩展均以人们对水的感知体验所形成的特征为基础,遵循着"现实—认知—语言"的进展程序。

  • 标签: 概念隐喻 体验 认知 对比分析
  • 简介: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的本质及其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具体实例重点分析了在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和阅读教学中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相关教学的重要意义,旨在加强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对培养隐喻思维去认识世界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行成一个系统全面的英语词汇与阅读教学学习体系。

  • 标签: 隐喻 认知 词汇 阅读
  • 简介:通过分析欧洲常用政治术语,从认知角度考察隐喻在欧洲政治中的运用效果,探讨在现有英语教学效率理论研究基础上将隐喻概念学习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切入点的必要性,并具体针对如何运用隐喻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 标签: 隐喻 认知 教学效率 欧洲 政治术语 英语教学
  • 简介:隐喻是新闻漫画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新闻漫画隐喻研究是对多模态隐喻研究和传统语言隐喻研究的有力补充和启发。从认知隐喻视角对《半月谈》中的漫画隐喻研究发现,此类图画隐喻具有显著特点,如叙事性动态性,多个语义要素替换,转喻的基础作用,及图-文和标题-图画关系的规律性呈现等。对漫画隐喻特点的研究促进了人类隐喻思维的多角度和纵深研究,也有助于信息时代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多模态隐喻 图画隐喻 新闻漫画 《半月谈》
  • 简介:本文基于ADRIM模型,采用ERPs技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为被试,探讨了隐喻识解过程中可能性特征提取的心理现实性。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被试内设计,实验材料以随机方式呈现。每组实验材料包括语境句、关键句(隐喻句或直义句或无关句)、探测词和陈述句;被试对探测词的真假做出判断,并判断陈述句的内容是否与前面语境句和关键句相符;实验记录被试判断探测词的反应时和脑电。实验结果显示:(1)对三类句子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的反应时进行比较,隐喻句条件时间最短,直义句条件居中,无关句条件最长;(2)对三类句子条件下探测词诱发的N400波幅进行比较,隐喻句条件诱发了显著的N400,其波幅显著大于直义句,而且隐喻句和直义句条件均小于无关句条件。研究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1)汉语母语学习者在隐喻话语理解中的可能性特征提取具有心理现实性;(2)关于语义修辞话语识解机制的思辨性探讨获得了初步的电生理学证据支持。

  • 标签: 隐喻 识解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可能性特征提取 心理现实性
  • 简介:结合国内外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的相关成果,在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框架内,以中华环保基金会官网上收集的90篇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为语料来源,本文研究了该类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主要表征类型及其隐喻映射的语类特点。研究表明,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中存在六种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图像、文字、文图是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表征的三种主要模态,而图像一文字、图像一丈图两类表征的出现频率最高。论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并阐释了多模态隐喻表征背后的认知理据,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研究,同时也为公益广告设计者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 标签: 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表征
  • 简介: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边境三部曲”既对墨西哥进行殖民主义再现,又对其试图建构的殖民主义话语进行改写和重写.在小说的故事背景和创作背景的双重观照下,小说对他者的再现和强势文化对他者的表征障碍象征了美国自二战后,特别是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个体和民族身份认同危机.麦卡锡在反思和批判“美国例外论”的同时,也表达了一名白人主流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妥协,“边境三部曲”也因此为美国的民族身份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参照.

  • 标签: 麦卡锡 “边境三部曲” 全球化 身份认同
  • 简介:中国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渊源,如何将这些富含文化内涵的概念隐喻传达给译文读者,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感享受是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而,从翻译美学的视野研究譬如《水浒传》之类的中国文学作品的概念隐喻英译意义非凡。

  • 标签: 概念隐喻 翻译美学 文学作品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