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虽然利塔在《话语,图形》(1971)一书中的语图(语言和绘画)观与梅洛一庞蒂有冲突,但该书发表15年后利塔仍强调自己在对理性主义的批判方面是“梅洛一庞蒂的追随者”。大卫·卡罗指出:“自梅洛一庞蒂以来,可能没有哲学家像利塔那样用艺术提供对一般话语的批判性视角的方式关注绘画和批判性话语的联系和\或非一联系问题。”

  • 标签: 利奥塔 梅洛-庞蒂 对话 视域 批判性 理性主义
  • 简介:本文将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之早期传教士译本《马赛勒》作为研究宗教与翻译文学关系的模板,以此考察传教士翻译文学中的普遍现象和规律。译者亮乐月受制于美以美会传教士的身份.通过改写、增删、刻意误读等方式强化作品的基督教色彩.与原著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很大出入,体现了宗教对文学翻译的操控。译者甚至不惜为抬高自身所属差会地位,进行与原著背道而驰的改写。该译本还对儿童给予了女性特有的关注.显示了性别意识与宗教因素对翻译的双重干预。译著凸显了女婴的形象及其对灵魂的救赎作用,以基督教的儿童观重新定位儿童的社会地位,有助于推动近代中国儿童观念的转变。译著强化了小说的宗教寓言性质,具有明显的现实指向性。它反映了近代来华传教士试图借助文学翻译传播宗教思想.对处于剧变中的中国近代社会进行基督教的引导,以确立基督教信仰的有效性,促使其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

  • 标签: 《织工马南》 翻译 基督教 《马赛勒斯》
  • 简介:郭小川一生最大的梦想是在新中国的诗坛进行诗的革命,然而,身处特殊时代、具有特殊身份的他,又必须遵命写“革命的诗”。今天的人们很难感知郭氏在极左的政治语境里,以一个诗人的全部生命投入,试图突破极左文学思想禁区的勇气、艰辛与磨难。诗人在遭到一次甚一次的粗暴批判后,总是顽强地进行一次次诗的革命。在郭氏勇敢突围的悲壮历程中,凸显了一个本真诗人作为一个自觉的“人”的存在,一个试图把握自己的文学命运的诗人式英雄的生命姿态。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诗坛,没有哪个时期比郭氏时代更难于接纳诗的探索,也没有哪位诗人的探索比郭小川更具悲剧色彩。然而诗的革命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使他的诗的革命无法获得希望中的成功,而他最终也成了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的西绪福式的悲剧英雄。

  • 标签: 新中国 郭小川 诗坛 文学思想 悲剧英雄 政治语境
  • 简介:叙述必然是分层的。虚构叙述还可以是回旋跨层的: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对方的叙述者。纪实型叙述的"元故事"不是真正的跨层叙述,但是具有指明纪实体裁的作用。第一人称虚构叙述是回旋跨层叙述,叙述者和人物互相叙述对方,叙述层和被叙述层看似在两面,其实在一面。因此虚构叙述是一个自足的莫比乌带体系,在曲面上的叙述可以自我解释。用莫比乌带解释文学语言、自我、虚构与真实的关系,都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

  • 标签: 虚构叙述 纪实叙述 分层 回旋跨层 莫比乌斯带
  • 简介:在19世纪英国汉学的兴起阶段,印刷工汤姆在汉学知识生产与翻译政治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借助多种原始资料的梳理,以及汤姆翻译实践所涉及的中英文本对比,考察翻译作品的生成、传播与译介策略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汤姆作为主张文化理解的汉学家,以其对中国文学独特的翻译实践,最终疏离于大英帝国的翻译策略,其风格被称为"野蛮的修辞"。因此,关于汤姆汉学译介的个案考察,或有助于增进对英国早期汉学翻译策略的多元化理解。

  • 标签: 汤姆斯 翻译策略 野蛮的修辞 文化理解
  • 简介:"和谐美"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和古希腊,毕达哥拉和孔子对和谐美的追求更明显,他们都把和谐美作为一种审美理想为之追求。但他们存在着许多根本的差异,这着重表现在他们的音乐美学思想上。毕达哥拉音乐美学思想以数本源为基础,音乐的和谐美是由数的和谐原则规范的,同时,孔子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以礼乐为实践途径的和谐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数的和谐 仁的和谐 音乐和谐美
  • 简介:英国作家乔治·威尔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建国前的早期译介和传播、建国后50-70年代的“反苏反共作家”、80年代的“解禁作家”、90年代的“反极权主义作家”、新世纪以来的“公共知识分子”和“世界经典作家”。这一传播和接受的过程较长时间受到了国际冷战对峙和国内极左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影响,总体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现实指向。其发展趋势是作品本身的经典性因素日益受到关注。

  • 标签: 乔治·奥威尔 中国大陆 传播 接受
  • 简介:公元前三千年前伊始,大自然已危机四伏。全球变暖,酸雨以及被推至风口浪尖的雾霾等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究竟应如何与自然相处?生态学家约翰·缪则通过他的文字表达了他的生态思想,即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本文将通过分析他以动物为主题的生态散文集《鹿出没》,分析其生态思想。

  • 标签: 约翰·缪尔 生态思想 《鹿出没》
  • 简介:《圣经》对西方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至深至远。许多欧美文学大师的伟大作品的灵感激发和创作源泉也都来源于这部传世经典。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辛格的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就是圣经文化沃土中滋养出的一朵奇葩。作品中吉姆佩、拉比、艾卡尔与乡邻要么躬行履践要么肆意背弃犹太诫律,智与愚的矛盾冲突中隐喻着辛格对犹太民族的忧思和希冀。

  • 标签: 《圣经》 《傻瓜吉姆佩尔》 践行
  • 简介: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这两个学科的交织,在苏珊·巴奈特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她对这两个学科的看法会引领学科的变动与发展。在她彻底否认这两个学科属性之后,它们该分别走向何方是学界迫切关心的问题。她对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未来的看法,无疑会再次推动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发展。

  • 标签: 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 翻译
  • 简介:本文以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说为理论依托,加以女性主义的阐发。围绕主题和意象探讨翟永明如何借鉴和吸收普拉的诗歌元素,如何运用文本策略摆脱诗人楷模的束缚,写成一组才气逼人、意义深远的诗歌。

  • 标签: 互文性 影响的焦虑 作家身份 诗人楷模
  • 简介:去年五月,广州,第四届中澳文学论坛。从与会名单上看到赖特女士的名字,我带去了她小说《卡彭塔利亚湾》的中文版。我喜欢这本小说,也颇为喜欢她这个人。所以特意带去请她签名。她非常认真地签名。跟很多外国人一样,握笔的姿势使她的书写看上去相当吃力——这就显得更加认真了。这书出版于2012年。

  • 标签: 赖特 外国人 小说 签名 文学
  • 简介: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的多梅尼科·卡拉蒂生活在巴洛克时期,但是他创作的音乐风格却是超越了巴洛克时期的范畴,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作曲家之一。尤其是在键盘音乐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建立了卡拉蒂在西方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卡拉蒂创作的单乐章古钢琴奏鸣曲决定了那个时期的古钢琴奏鸣曲式,他的创造性影响了海顿古典奏鸣式的成型;影响了古典乐派的钢琴创作道路,预示前古典奏鸣曲快板乐章的特点,成为巴洛克时期新兴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

  • 标签: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键盘演奏技巧 奏鸣曲 键盘
  • 简介:在1980年出版的《小说地点词典》里,阿伯托.曼格伊和乔万尼.瓜达鲁普列出了小说里那些子虚乌有的地点,如刘易斯.卡洛尔的语林、丹尼尔.笛福的无人岛、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大人国、J.R.R.托尔金的中土,以及朱.沃尼的萨克纽姆走廊。他们二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文风将上面每个地方的原委

  • 标签: 入睡马孔多 加西亚·马尔克斯无法 无法入睡
  • 简介:那个夜晚,雪峰闪着寒光。海拔六千米以上,一只鹰迷失了方向。高远的天空如此迷茫,寂静像一把火,焚烧了整个夜晚。而此刻,风以自己的方式,安抚着所有生灵。远处的塔克拉玛干,热浪刚刚退去。奄奄一息

  • 标签: 塔克拉玛干 焚烧 龟兹 天空 海拔 千米
  • 简介:在朱天文的作品中,小说内容描绘的世态众生相及字里行间的"苍凉"风格都显现着对张爱玲的承继,同时作品中又时时展露胡兰成式的妩媚文风及博识倾向,因此朱天文被戏称为"张腔"与"胡说",也正是这种影响使其有意无意间开辟了一条超离的路。为了摆脱标志性的印记,有意识地在一些特点上进行反拨,也因两种影响的交织无意间产生了一种新的效果。

  • 标签: 朱天文 张爱玲 胡兰成 承继 超离
  • 简介:吕荧有次对我说,风说他是书呆子.如今看来,风自己才是书呆子.这书呆子并非指只会死抠本本,食而不化;而是指一门心思投入自己所认定的理论主张,碰鼻头不转弯,一点不懂政治和人际关系间的机关窍坎.但倘有人当着风的面说他不懂政治,他肯定不承认而且不悦,他以为执着诗,在诗的领域里坚韧战斗,忠诚于人民事业就是最高的政治.他只懂得原则政治,却不知人世间还有肮脏政治,原则政治里头也不免有肮脏政治.

  • 标签: 胡风 理论主张 吕荧 五十年 执着 肯定
  •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先骕以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面目出现,成为学衡派的三大中坚人物之一.先骕受到传统儒学教育和新人文主义的双重影响,加之与新文化派诸人争夺话语权的意识,使得他自觉地走上了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的路径.先骕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文言文的坚持、对文学性质的解读、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古典追求和对文学道德教化功能的重视等方面.他的古典主义选择对正确理解科学概念、继承和重构传统以及反思现代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胡先骕 古典主义 文学思想 表现 意义
  • 简介:路易·芒福德作为美国20世纪城市化进程中最有影响的城市学家之一,在他的《城市展望》一书中以社区为指导思想对美国以及欧洲的城市规划及现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本文认为,芒福德在城市规划评论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划理念在现代化城市中有利于培养人们日常交际和合作、有利于形成人们的地域情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区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我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研究芒福德的城市规划理论对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 标签: 芒福德 城市规划 公共空间 社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