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65年前的1952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一名12岁的华侨少年要只身回国,一下子成了一件'轰动新闻',传遍华侨社圈,连中国驻印度尼西亚的使领馆也'被震动'了一番。林总领事犯难了,签发作为旅游证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按规定必须是年满15岁的中国公民,未满15岁的必须和随行的父母或成年的兄姐联合做在一本

  • 标签: 华侨少年 少年归国 归国记
  • 简介:暮春三月,随友人游普定莲花洞。洞在离地百尺的山腰。洞口仅容一人,且洞低矮,“莲花古洞”四字竖额,伸手就可触及。但一跨人这个狭隘的孔穴,脚下便豁然一座巍峨的穹庐。踏过一道石梁,步下几级环绕石梯,便置身这所鬼斧神工的殿堂。数十丈高的洞顶,岩破一隙,泻进天光如瀑,映照出嵯蚜参差的石柱石笋。由于有阳光空气,岩石上蔓生着茂密的蕨类植物,苍翠古绿,为密封的溶洞所未有。洞身又分出两个大穴,逶迤隐入神秘的黯黑之中。

  • 标签: 入神 映照 神秘 阳光 石柱 狭隘
  • 简介:我于1945年秋离开沂蒙,近40年,1984年暮春首次回乡探亲,是以之。1988年第二次回沂蒙,参与拍摄一专题片《沂蒙山好地方》。还记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临沂解放之后,我和一些同志奉命随山东部队渡海参加解放东北的战斗。从临沂出发,经胶东,到烟台龙口上船。一路之上,不断地回头远望,沂蒙山远去了,远去了,她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倚杖屹立远望着我们,我止不住泪流满面,频频回首告别,眷恋不已……一晃40年过去了,我也从一个年青的文工团员变成满头白发的老太婆了。1986年初冬,我得机会重回沂蒙,犹如回“娘家”,内心的激动是难以形容的。娘家,对嫁出

  • 标签: 沂蒙山区 反扫荡 孟良崮战役 妇救会 抗日战争 沂蒙地区
  • 简介:太白古陈仓地,群山环抱,汉、渭分流,建置虽短,历史悠久。李白有诗云:“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此之谓也。

  • 标签: 鳌山 石沟 中国 人文地理
  • 简介:中华国粹,园林典型;翘楚鳌头,诗文双馨。喻诗者,苏州园林也。精巧隔隐,秀美江南。喻文者,成都御翠草堂…也。文若行云,形散神凝;自出机杼,“御”、“翠”、“品”尔。

  • 标签: 苏州 园林 《御翠草堂记》 诗文
  • 简介:子洲县何集镇淮宁河南岸有故城曰绥平寨。据《宋史·地理志》载:“绥平寨东至怀宁寨四十里,北到临夏城六十里,南至丹头驿四十里,西至黑水堡四十里”。《清涧县志》亦载道:“绥平城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其实,绥平寨属地早在北魏神龟元年(518)就被设置为魏平县,为朔方郡郡治。北周时朔方郡撤销,改属安宁郡。唐初被梁师都占据,改置魏州。唐武德二年(619)总管段德操和梁师都曾在这里进行过一次大战。武德三年,唐于此设魏州,并且分设安故、安全二县。贞观二年(628)州、县均被撤销,魏州被改设为魏平关。宋初,魏平关被设立为绥平寨,属延川县辖。元符二年(1099)改属绥德军。金正大三年(1226)改设绥平县。元被并入怀宁县。金代乞即罗义率领的红巾军与金将李显忠亦曾在这里有过一次大战。民间传说,宋时,这里曾由宋代名门杨家小将杨文广驻守。一次,绥平寨突遭西夏军的偷袭,杨文广率领守军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城破军败。此次战事十分惨烈,以致血流成河,竞将下游20里处的一湾嫩柳染成了血色。据说,现在的红柳湾也就因此而得名。

  • 标签: 子洲县 绥平寨 柳州城 地方志 地名考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两类校勘的考察,对整部的撰写体例有所说明,并由此对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作了点再思考.

  • 标签: 校勘记 圈(O)
  • 简介: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为清代校勘学集大成之作,是我们阅读《十三经注疏》时需要经常翻检的一部工具书。关于这部大著的成书过程,阮元在《十三经注疏校勘》各经《校勘》前的序中讲得很明白。比如《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序》就说:'元旧有校本,今更以何煌所校蜀大字本,宋鄂州官本,及唐石经本,宋元以来各注疏本,属武进监生臧庸胪其同异之字,元为订其是非,成《公羊注疏校勘》十一卷。'其他各经《校勘序》最末都有类似的话,只不过臧庸换成了顾广圻、李锐,或者其他人。阮元在《宋本十

  • 标签: 中的校勘 十三经注疏 校勘记
  • 简介:《容县志》杨贵妃与《萧山县志》西施之比较唐涛驱车而行,未到容县县城即可看到一横跨公路的钢架门楼,上面耀眼的大字写着:欢迎您到杨贵妃的故乡来旅游投资。(大意,原字句不准)在浙江,西施究竟生于诸暨、萧山还是绍兴,争议未决,据说以西施为各种名目者,各...

  • 标签: 容县志 杨贵妃 萧山县志 容州 玄宗 修志
  • 简介:在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史性日子里,广西文史研究馆迎来了五五华诞。五十五年,半个多世纪的文史馆之路尽管经历坎坷曲折,毕竟倚仗社会前进规律的不可移易和文史馆自身拥有的存在价值与生命力顽强地走过来了。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文史研究馆 书画 馆员 改革开放 史馆
  • 简介:我那一帮兄弟们在我的鼓动下,到西藏旅游去了。临行时我特意买了陈旸写的《坐着火车去西藏》,并下载了歌曲《坐着火车去拉萨》给了他们。1923年,法国著名女探险家、藏学家大卫·妮尔曾预言:"毫无疑问,将来准会有一天,横穿亚洲的快车将把坐在非常舒适的豪华火车车厢里的旅客运往那里(西藏)。"大卫·妮尔的预言83年后就应验了。西藏桑日县的好友次仁达娃电话里告诉我:"现在西藏的公路比你当年在西藏的时候好多了",听了他的话,想起路况差、泥泞不堪、凹凸不平,车辆犹如随波起伏的小舟,

  • 标签: 天路 桑日县 车将 陈旸 泥泞不堪 历险记
  • 简介:地方志书记述人物,应该从整体、群体、个体三个方面展开。记述社会群体应该是人的重要内容。记述社会群体是地方志书的创新举措。首轮志书大量记述的是产业、行业、事业及部门工作的情况和自然环境、民族、宗教、基础设施等,很少记述社会群体的情况。第二轮修志,应充分记述社会群体,使记述内容更加丰富。

  • 标签: “立体记人” 志书 社会群体
  • 简介:《南史·刘瓛传》'校刊'云:'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梁书》同。'经查对《梁书》无《刘瓛传》,而在《南齐书》卷三九有《刘瓛传》,引文与《南史·刘瓛传》同。按《梁书》当为《南齐书》之误。又《南史·郭世通传》附子《原平传》作'原平字长恭',然《宋书·郭世道传》附子《原平传》作'子原平字长泰'。按一作'恭'、一作'泰',必有一误。按乃作'恭'误。

  • 标签: 《梁书》 郭世通 《南齐书》 郭世道 官次 《宋书》
  • 简介:我国在传统上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襄阳地方在过去也不例外,所谓生养死葬是为人子之道,尤其是对父母死后的丧葬,有一套冗繁庞杂的礼俗,以显示子女们的孝行。过去常说:“慎终须尽三年礼”,守孝三年,就是指的在老人死后,儿孙们必须竭心尽意地做到守三年孝道的大礼。过去襄阳对死了人办丧事,不叫丧事,叫白喜事;婚嫁叫红喜事,那时婚丧礼仪通称红白喜事。所以对老人的死,就叫“跨鹤西游”、“归天”、“仙游”等,认为人死后便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享福、去成佛成仙,与一个人的婚娶一样,是人生一桩心不可少、必须经过的路程,因此丧葬也应与操办婚事一样要热烈隆重。过去的习俗,对在外病危的人

  • 标签: 孝子 礼宾 死者 主官 殡仪 尸体
  • 简介:1943年★4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楚雄成立,陈诚任司令长官。10月,陈诚病,由卫立煌接任。5月军事委员会驻滇干训团在昆明成立。原大理的滇西战时工作干训团,改称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同时在印度设立兰姆伽训练学校。当时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决定给予中国军队12个军(一说13个军)的美械设备。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中国驻印军 新编 中印公路 干训 租借法案
  • 简介:一、始终追随汪精卫,终至成为汪逆汉奸集团的重要成员八年抗战落下了胜利的帷幕,汉奸头目纷纷落网,汪伪政权第一夫人陈璧君也于1945年9月12日,在羊城被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与军统局广州站主任郑介民设计诱捕归案。

  • 标签: 陈璧君 国民党军统局 八年抗战 第一夫人 汪伪政权 汪精卫
  • 简介:一、旗人的钱粮与俸米钱粮即是旗人的兵饷。月饷每月一次,季米每年四次。钱粮分六种:(一)领催钱粮——五两。(二)候补领催钱粮——四两。(三)掰拉钱粮——四两。(四)马甲钱粮——三两。(五)二步钱粮——二两。(六)养育兵钱粮——一两五钱。钱粮的发放是在农历每月初二,由八旗掌事领催将本旗总银数领下,待统一按人头分好后再行下发。领催雇有伙计,将银块用夹槟榔的夹剪割碎,量以天秤,按包分配。如三两马甲钱,即在包上注三两字样,余则类推。

  • 标签: 旗人 钱粮 俸米 当铺 地域文化
  • 简介:上海的“鲁迅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排式楼房,门上悬挂的“鲁迅故居”四字是郭沫若题写的。故居较完整地保持着鲁迅先生居住时的原貌,收集有400多件鲁迅生前用过和中外友人捐赠的珍贵藏品,由鲁迅夫人许广平生前捐献并亲自布展,真实而生动地映照了鲁迅当年在沪上艰辛工作和生活的情景。

  • 标签: 鲁迅 故居 上海 木结构 郭沫若 许广平
  • 简介:不久前,自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岗位上退休的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唐德刚,他的名字已被列入了《美国学者名人录》中。今年1月和4月,我有机会在纽约和合肥两地对他进行访问,并作了数次交谈。唐德刚教授1920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县西乡唐家圩(今属肥西县袁店乡),他从小爱好文史,14岁时,已校点了一遍《资治通鉴》。抗战初期,他在合肥上临时中学。在敌人的枪炮声中,随全校师生穿着草

  • 标签: 唐德刚 李宗仁 抗战初期 陈洁如 张学良将军 印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