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榆林市某县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为相关部门制定高中生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两所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选取1256人。采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1256名高中生中,有36.5%(459/1256)的学生曾经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总持有率、正性行为总持有率分别为51.1%(6418/12560)、64.2%(4839/7536)、61.8%(6213/10048)。其中知识部分知晓率最低的条目是"肺结核病人常见的症状",为12.6%(1581/1256);态度部分正性态度持有率最低的条目是"能够像看待普通人一样看待肺结核患者",为45.1%(567/1256);行为部分正确行为持有率最低的条目是"主动学习过肺结核病防治知识",为35.4%(444/1256)。高中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听别人说(48.1%,604/1256)、网络(47.0%,590/1256)、电视(43.8%,550/1256),希望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44.9%,564/1256)、学校专题讲座(44.3%,556/1256)、面对面交流(42.7%,536/1256),希望获得结核病知识主要是治疗知识(49.2%,618/1256)、传染性知识(40.0%,502/1256)、症状知识(39.5%,496/1256)。结论榆林市某县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需加强高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结核病 学生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患急性精神障碍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40例患者通过NOSIE量表对其冲动行为激惹因子进行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冲动行为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结论对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冲动行为激惹因子进行评估预测,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冲动行为的发生。

  • 标签: 急性精神障碍 冲动行为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换位体验对CCU低年资护士护理行为的影响,总结低年资护士的换位体验后心理体会。方法对我科15名低年资护士进行换位体验,护士长总指挥,设定5个护理行为情节,观察低年资护士体验中的各种护理行为。结果换位体验后低年资护士均进行了深刻总结,尤其是护理人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结论对CCU低年资护士应从感受做起,换位体验可以体会到CCU患者的心情和不舒适感,能有效促进其采取良好的护理行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精神疾病、儿童疾病和躯体疾病三个方面,对认知行为疗法在临床心理干预中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意在为研究和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的个人和单位提供资料参考,并推进认知行为疗法在临床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心理干预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病哨点防治机构(医院和专门性防治机构)实施的梅毒筛查和行为干预对于梅毒控制工作的实践价值。方法抽取某城市16个性病哨点防治单位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基点单位,在推行高危人群适当行为干预的实践背景下,全面统计分析2011-2015年间各机构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的筛查结果,统计分析各哨点接受梅毒筛查的人次和阳性检出率,以及同期被治安拘留或是收容的卖淫嫖娼人员群体的梅毒阳性检出率。结果2011-2015年5年间,16家性病哨点防治单位共针对36.2万人次开展梅毒筛查,其中共累计发现RPR检测阳性者1.37万人次,梅毒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3.78%(1.37/36.2),同一时期,卖淫嫖娼人员群体中的RPR检测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的双阳性率测算报告数值从2011年的5.67%下降到2015年的3.84%,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结论基于性病哨点防治单位开展梅毒疾病的人群筛查工作,能够实现对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升梅毒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处置效果,针对以卖淫嫖娼群体为主的高危人群实施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对于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的梅毒筛查报告感染率具备深远的保证作用。

  • 标签: 筛查 行为干预 梅毒控制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降低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15年1月—2016年5月住院患者发生的冲动行为,共15例,进行整理分析。对策提高护士的风险评估的能力,防护意识,做好沟通,进行环境设施的改造,合理安置床位,密切观察病情、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等措施。

  • 标签: 精神科 冲动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患者应对模式的影响。通过随机选取符合精神分裂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认知行为治疗组,另一组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组,两组患者都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10次CBT和ST疗法。利用应对方式问卷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状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助水平、自责意识均有了明显提升(P<0.05);但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组患者中只有自责意识的提升较为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求助水平远远高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组患者(P<0.001)。最终得出结论利用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应对模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认知行为治疗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了解柳州市市区≥50岁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以及相关行为,为开展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与基础.方法对柳州市柳南区和柳北区招募的1176名≥50岁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全部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双人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应该如何治疗和高血压治疗应考虑哪些因素认知不足.仍有7.3%患者吸烟,18.6%饮食习惯偏成,12.4%过去一年没有进行户外锻炼;近一半高血压患者存在头晕、视力模糊等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者中,57.3%的患者不能遵医嘱规律服药,≥65岁的老人和<65岁人群在治疗后血压能够得以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72,P=0.021);患者对高血压管理主要采用医院检查和社区随诊,在管理模式上,更多人倾向于自我管理和家庭管理.结论针对柳州市高血压患者在疾病认知、生活方式、用药情况等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管理技能.

  • 标签: 高血压 认知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根据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将200例儿童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100例,分别给予常规喂养指导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儿童护理干预后的症状及饮食不良心理的相关指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和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显著改善。

  • 标签: 饮食行为问题 儿童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抑郁症患者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中收治的妄想性抑郁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中制定的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于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人员平时统计,治疗组中出现言语信号、行为信号以及情感信号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治疗组中有3例发生自杀行为,而对照组中有12例发生自杀行为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显著,降低自杀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抑郁症 妄想 综合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比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及患者的再住院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BI指数、FIM指数、SIS评分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脑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社区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服务和母亲养育行为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改善母亲养育行为提供支持。方法选取同期生育不同地区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A地区2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B地区2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保健服务,观察组则给予社区健康干预服务,对比A、B地区母亲对儿童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保健服务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组统计研究,观察组母亲对于儿童各项知识掌握情况比对照组更加突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的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的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干预护理对于儿童保健以及母亲养育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利于提高社区对儿童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儿童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干预 儿童保健 健康服务 母亲养育 影响
  • 简介:目的为了解男性重刑犯乐观人格倾向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贵州省某监狱408名男性重刑犯,以《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为研究工具,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果男性重刑犯乐观人格不高,呈现较矛盾的心态(乐观倾向0.32,乐观3.48,悲观3.15)。不同乐观倾向的重刑犯在愤怒(F=7.539,P〈0.01)、敌意(F=9.785,P〈0.01)和躯体攻击(F=3.9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与乐观呈负相关(r=-0.077~-0.125),与悲观呈正相关(r=0.036~0.203)。敌意对悲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adj=0.039,β=0.242),愤怒与言语攻击对乐观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R2adj=0.035,β值分别为-0.212、-0.187)。结论乐观人格倾向对攻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重刑犯 乐观人格 悲观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杞县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和工作行为习惯情况,为开展布病健康教育和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现场对职业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度和工作行为习惯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杞县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7.20%,工作防护行为持有率为51.37%。结论杞县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工作防护行为持有率均较低,应加强对职业人群的布病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 标签: 职业人群 布病 防治知识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安全注射知识、注射态度与注射行,为安全注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对我省基层医院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平均注射知识得分为(9.26±1.26)分结,进行评分多元线性回归现实,培训方式、频率,知识、科别以及医院类别对医院人员的注射、态度行为与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影响。结论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安全注射知识掌握不足,态度基本肯定,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提升基层医护人员安全注射意识,规范注射行为

  • 标签: 基层医院 安全注射 注射行为 态度 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用药行为。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及其应用情况,总结用药体会。结果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为67.74%,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9.68%,峰浓度小于25mg/l的结构比为58.06%,谷浓度小于5mg/l的结构比为55.56%。结论临床上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频率较低,剂量偏低,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用药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行为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行为护理 脑梗死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某医院收治的90例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烧伤科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烧伤科心理护理基础上另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不同程度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组间、组内对比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46/46)明显高于对照组84.09%(37/44)(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效改善青年女性面部烧伤后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认知行为干预切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青年女性 面部烧伤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