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鼻内镜手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病患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都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本组病患手术治疗的效果,记录术中出血量、疾病复发率以及手术成功率等指标。结果本组16例病患的术中出血量为(73.95±12.84)ml,手术成功率为100.0%(16/16),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3/16)。术后随访发现,16例病患中,有2例疾病复发,占总比例的12.5%。结论选择鼻内镜手术方案,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病患进行施治,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疾病复发率低,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鼻腔鼻窦 疗效 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喉癌作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是头颈部肿瘤中排名第三位的肿瘤疾病。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撑喉镜、显微手术器械和激光科技的发明和引入,特别是激光下的喉癌切除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此时,基于激光治疗的手术配合开始显得重要,因为只有完善的手术配合,才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文以后乳头为例,首先阐述了激光下喉乳头治疗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说明了治疗中的手术配合,最后根据个人手术感受,再进一步提出一些有进步空间的意见和措施。

  • 标签: 激光技术 喉乳头状瘤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在检测婴幼儿尿液和其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就诊的疑似HCMV感染患儿的尿液和母乳,通过FQ-PCR的方法对不同样本进行HCMV-DNA定量检测。结果在采取的68例尿液样本中,PCR检测的阳性率13.2%(9/68)显著低于54例母乳样本中阳性检出率66.7%(36/54),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尿液中HCMV-DNA的平均含量为10767.7copies/mL低于HCMV-DNA的平均含量为53870.08copies/mL。结论FQ-PCR可以准确地检测患儿尿液及其母乳中HCMV-DNA的含量,其检测结果可以为婴幼儿的临床诊断以及患儿的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母乳 尿液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的疗效及按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分析2001年8月至2010年8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病理和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并完成术后随访2年以上病例28例,术前做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切除术。按照Krouse分类法分为4级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3例,Ⅳ级0例。结果术后随访1~2年,28例患者术后复发2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KrouseⅠ~Ⅱ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此方法的优点为视野清楚、创伤少、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对于肿瘤Ⅲ级以上涉及上颌窦、额窦等病变广泛的患者,采用联合进路可以避免手术盲区,减少肿瘤残留,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鼻肿瘤 乳头状瘤 内翻性 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管镜辅助手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乳管镜辅助手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并对手术效果进行探讨。结果104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得到了有效诊断,诊断的准确率为98.1%(102/104),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04)。结论乳管镜辅助手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乳管镜 手术治疗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因受到病毒(HRV)的感染而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情况不断增加,受到病毒(HRV)的感染之后常会导致儿童发生一定的炎性反应情况。不过,由于受到病毒(HRV)的感染而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十分明确,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对于病毒与儿童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也需要引起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人鼻病毒 儿童 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中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其在乳腺导管内乳头与导管型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择88例乳腺疾病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44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设为观察组,44例为导管型乳腺癌设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超声资料。并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标准。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观察组共分为三型其中囊实混合性回声型24例,导管扩张型并导管内实性结节10例,不整形肿块型10例,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90.91%;钙化灶与导管扩张几率比较,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且差异性显著(P<0.05);导管壁清晰及走形规则几率比较,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分布情况比较,2组间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的诊断方法,也可应用于乳腺导管内乳头与导管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鉴别诊断 分型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针对多国蔓延的寨卡病毒(Zikavirus),在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清华控股旗下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博奥集团”)仅用3天时间,开发出寨卡病毒30分钟快速恒温扩增检测试剂,目前该检测试剂原理性实验已经获得成功。此外,博奥集团已经应用新技术高效制备出了寨卡病毒的假病毒颗粒,可用于科研或产品开发的标准品或参考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800例农村已婚计划怀孕妇女血清抗风疹病毒IgG(RvIgG)抗体检测,筛查风疹病毒易感人群,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抗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2478例,阳性率88.5%;RvIgG抗体阴性322例,阴性率11.5%。讨论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获终生免疫力。RvIgG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有免疫力;RvIgG阴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无免疫力,在孕期易感染风疹病毒。因此在孕前开展抗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对计划怀孕妇女风疹病毒感染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风疹病毒IgG抗体 ELISA 孕前 出生缺陷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技术对患有鼻内翻性乳头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0例患有鼻内翻性乳头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5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治疗的实际用时、手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手术进行过程中和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运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技术对患有鼻内翻性乳头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鼻内镜下手术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疗效与复发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鼻内腔术进行相关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外入路法进行治疗比较半年后复发率以及术中一般资料。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较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长两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为期半年随访调查,对照组患者总复发率为30.00%,观察组为13.3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者,以鼻腔镜治疗为基础,对患者实施鼻外入路术,可提升治疗结局,促进疾病转归,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 鼻外入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效果 复发情况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17日,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感染病例与死亡人数依然在不断增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病毒感染脐静脉内皮细胞研究。方法本实验共分为四组,即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慢病毒感染复数(MOI)空白对照组MOI为0,三个实验组MOI值分别为5、10、50。每组将进行2种不同的感染方法,并于感染48h后观察慢病毒感染效果。结果当MOI值为0时均未见荧光。MOI值为5时,2种条件下均可见荧光,L+P组强于L组。MOI值为10时,2种感染条件下均可见较强荧光,L+P组更强,病毒感染率可达90%。MOI值为50时,感染率下降,出现细胞死亡现象,L+P培养条件下细胞死亡更明显。结论MOI值为10时,L+P组的感染效果最佳,感染率可达90%,能满足后续实验的需求。

  • 标签: 慢病毒载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多能干细胞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广东中山大学颜光美团队继鉴定出甲病毒M1可作为一个全新的抗肿瘤溶瘤病毒后,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能增加溶瘤病毒M1的复制产量十倍以上。这将成为M1迈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还将有效扩大M1的抗肿瘤范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垂体术前、术后激素水平特点及激素替代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6年间129例垂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老年组患者同其他年龄组患者垂体术后的激素水平及术后激素替代的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术前垂体功能低下的比率较其他年龄组患者略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垂体功能低下的比率65岁以上高龄组明显升高,同其他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术后激素替代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老年垂体患者术前及术后更易出现垂体功能低下情况。激素替代时间长。

  • 标签: 垂体瘤 激素水平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断指标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2017年我院住院部内科收录的8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临床指标进行检验和B超肝硬度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效果。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随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三种不同程度的肝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临床指标在检验轻度、中度、重度肝炎上符合率分别是91.3%、65.4%、78.8%。结论临床实验室检测病毒性肝炎的初步诊断有良好的效果,如果需要进一步诊断还需要结合组合B超肝硬度检测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临床检测 B超肝硬度检测 符合率
  •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非A与非B型肝炎的替代实验,一些乙肝低流行率发达国家开始对献血者血液进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的检测。随着献血者血液HBV核酸检测在许多国家相继开展,血液anti-HBc筛查仍需根据各国家和地区具体情况及受血者的免疫状况进行评估。

  • 标签: 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的检测 免疫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学方法对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肝炎病人含量最高,其次是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肝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总胆汁酸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探究,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所有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进行检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血清标志物(HVB-M)表现模式进行分类,其中A为最主要模式,占74.9%,B即小三阳模式为第二主要类型,占7.50%;同时对男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比较,单独分布在每组的感染模式例的患者,男性多为女性的2倍多。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其结果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