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莲及攻乌,藻戟莞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反黎芦”。药物反应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过敏反应,在临床上是一种危险的状况,病程进展快,如抢救不及时,可危急生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过敏反应表现与病情进展速度与机体的反应性、抗原进入的数量,以及途径、有很大差别,通常突发疾病并且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 标签: 茵栀黄中药液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报道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结果本例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疗效显著。结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由感染和药物过敏引起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发热、皮疹及多器官损害(肝脏为主)为特点。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激素治疗。

  • 标签: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激素治疗 人疱疹病毒-6(HHV-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关系,并分析不良反应所累及的主要系统和器官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结果中药注射剂、老年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最严重的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中药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对于人们在服用中药过程中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结果表明,在中药质量的把关,中药的使用,患者的体质以及药物的稳定性上都是不良反应较易爆发的关键之处。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比成年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少,临床数据缺乏,导致我国儿童用药缺少可靠的依据,我国儿童存在“无药可用”和“用药不当”等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儿童用药不良反应高发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为儿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儿童用药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相关情况,为以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集到的7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37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9.0%;心血管系统药物次之,占1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2.1%。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占34.1%;严重ADR有1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ADR报告人以医生呈报的例数最多,占84.6%,护士呈报最少,占3.8%。结论应全方位做好ADR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药物、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集的ADRs病例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7例ADRs中以抗菌药物引发的ADRs居首位(19例次,33.3%),中药制剂占第2位(10例次,17.5%)。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占第3位(7例,12.3%);ADRs受累的器官/系统中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居首位(50.9%)。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扩大报告监测的覆盖面,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近几年应用头孢呋辛钠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讲述了头孢呋辛钠常见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了头孢呋辛钠引起的过敏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过敏性紫癜肾炎、双眼结膜充血、流泪等,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结论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类型较多,故临床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此药并加强观察,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呋辛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我院各科室呈现的76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涉及的药品类型、家族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76例ADR报告中男31例,女45例。男女比例11.45。60岁以上ADR54例(71.05%);静脉给药ADR48例子(63.16%)。引起ADR常见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主要的不良反应以皮肤粘膜和消化系统居多。家族性ADR发生7例,涉及3组家庭。结论加强药品规范化使用,及时准确上报ADR,药师分析评价ADR信息后回馈临床,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不同剂量同型半胱氨酸(Hcy)预处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HUVEC-12细胞株进行人工传代培养,并随机分为三大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Hcy0.05mmol/L)、中浓度组(Hcy0.2mmol/L)及高浓度组(Hcy0.4mmol/L),干预24h后应用MTT法观察其对内皮细胞存活的影响、激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其对对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Hcy处理后,细胞明显受抑制,呈浓度依赖性(P<0.01)。Hcy能诱导内皮细胞产生氧自由基(ROS),胞内ROS含量随Hcy浓度增加而升高,不同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可通过增加细胞胞内ROS生成引起内皮细胞氧化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以来6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临床表现,相关药品类型以及发生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8例不良反应中涉及到的系统主要包括消化系统(31.63%)、呼吸系统(5.10%)、泌尿系统(8.16%)、神经系统(18.37%)以及皮肤及其附件(36.73%);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当天,占57.35%,第二天为27.94%,三天以后发生不良反应为14.71%;静脉滴注发生率较高(63.24%),依次分别为口服(19.11%),肌肉注射(11.76%),外用(5.88%)。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并且加强其监测,避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苗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24304次接种剂次,对其进行有效预防保健措施,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4304次接种产生123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6例/十万剂次,经有效预防保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进行疫苗接种时,通过良好预防保健工作,针对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疫苗,在注射过程中,需提高预防保健水平,避免其出现大量不良反应

  • 标签: 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因性反应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急性心因性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抑郁、自伤自杀、呆滞少语、思想散漫、怪异动作症状最多,分别为14例(63.7%)、16例(72.7%)、12例(54.5)和18例(81.8%)。患者应激因素与家庭问题有关的15例,占68.2%,与工作及学习有关的5例,占22.7%,与其他问题有关的2例,占9.1%。结论急性心因性反应有其特有的应激因素和临床特点,发病人群以以低收入、低学历的年轻女性为主。

  • 标签: 急性心因性反应 分析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程化疗期间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方法对2010年到2013年在我院确诊并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6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短程化疗期间使用抗结核药物共有254发生毒副反应,其中胃肠道症状、肝损害1-3、发热、白细胞减少、尿酸升高等发生较多,其毒副反应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2月内。结论了解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的时间、种类和处理方式,可帮助及时、有效的判断是何种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同时还可及时发现一些较为严重的毒副反应,避免加重。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短程化疗 毒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通便灵胶囊的快速鉴别法。方法根据通便灵胶囊的主药为番泻叶,而番泻叶中主要成分番泻总苷属羟基蒽醌类,利用其遇碱显色的特性,建立该药品的快速化学鉴别方法。结果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通便灵胶囊的有效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有效应用于对此药品的快速筛查。

  • 标签: 通便灵胶囊 化学反应 快速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理以及合理使用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体多种脏器和某些组织均有不良影响。结论通过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氟喹诺酮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