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结合微型钛置入治疗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A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47岁-65岁;采用微型钛固定。B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53岁-66岁,使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两组均行C3-C7节段椎减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应用日本庆应大学整形外科的12分法进行量化评定轴性症状(axialsymptom,AS)发生率,通过影像学资料的测定评价颈椎曲度的变化及椎管矢状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均获术后24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JOA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7.8±1.2)、(14.4±2.0)分,改善率为65%±8%;B组为(8.2±1.0)、(14.0±2.0)分,改善率为50%±12%。轴性症状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6.4±1.8)、(9.4±0.5)分,改善率为68%±5%;B组为(6.1±2.0)、(8.2±0.3)分,改善率为40%±3%。术前、术后及组间JOA评分及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曲指数A、B两组治疗前分别为(14.4±5.5)、(14.7±4.9),治疗后为(14.1±4.2)、(11.5±3.8)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分别为(0.3±1.2)、(3.2±0.9),两组颈曲指数差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术后一周、术后24个月颈椎管矢状径测定,A组为(7.4±3.8)mm,(12.5±2.1)mm;(12.3±2.0)mm,B组为(7.2±4.1)mm,(13.3±1.6)mm,(11.6±1.1)mm,手术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微型钛板 氟骨症 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法与椎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手术方法在腰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椎开窗髓核在摘除术均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的治疗创口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