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的是风险管理在急性白血患者 PICC 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文选择了我院在 2017 年接收的 100 例 急性白血 PICC 置管治疗患者,将其分为风险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有 50 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 风险护理组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方式,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 结果: 风险护理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要低于 常规护理组患者, P < 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风险管理在急性白血患者 PICC 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少各种类型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肠间质瘤(GIST)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计算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采用2.30作为分界值将本组患者分为低NLR组67例(72.8%)与高NLR组25例(27.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92例患者的NLR平均值为2.35±1.66。当NLR值为2.30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4.6%。高NLR组1年、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0%、68.7%、39.7%,低NLR组1年、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8.5%、88.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9,P=0.004)。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危险度分级高、NLR≥2.30是影响GIST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可以作为GIST复发和预后判断的个独立指标,外周血NLR升高提示无复发生存期短,预后不良。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白血患者42例,对其进行心理状态、贫血、感染等多方面综合护理。结果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发热、腹泻、口腔溃疡、脱发、呕吐、恶心、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结论白血患者在化疗之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就诊的儿童急性白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化疗和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化疗和药物治疗,研究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病死率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17%VS29.17%、8.33%VS62.5%,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急性白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急性白血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早期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以80例血培养阴性的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观察其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及PCT之间的差异,并分析NLR与PC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EU、NLR、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YM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流感染患者给予NLR联合PCT检测,能提高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率,对检测血流感染风险有着极大的价值。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碟呤的药代动力对白血患儿的影响。策略 2008年 1月至 2011年 1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164例分为标准危险组 65例,高度危险组 99例,观察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均于用药开始后 24 h、 44 h和 68 h监测血清甲氨碟呤浓度及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单位累积剂量比较 P<005,标准危险组不良反应发生 45例,发生率 6923%;高度危险组不良反应 99例,发生率 100%;经统计学分析, 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甲氨碟呤药代动力(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掌握甲氨碟呤在白血患儿治疗中血药浓度进行调控剂量,使临床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并且能够及时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剂量及次数,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确保临床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大剂量甲氨碟呤 药代动力 白血病患儿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鉴别诊断肾嫌色细胞癌与肾细胞瘤中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肾细胞瘤患者和48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为所有患者急性CT增强动态扫描,并对比不同病变患者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CT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种肿瘤的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数学意义(P<0.05)。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阈值为0.44时,鉴别两种肿瘤的特异度91.7%、敏感度82.4%、Youden指数0.74。CT动态增强扫描后肾嫌色细胞癌实质期、皮髓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3±0.1)%、(0.3±0.1)%,病灶强化百分比(99.4±33.2)%、(132.9±38.1)%;肾细胞瘤实质期、皮髓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7±0.3)%、(0.7±0.3)%,病灶强化指数分别为(196.3±86.3)%、(232.7±124.3)%。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利于鉴别诊断肾细胞瘤和肾嫌色细胞癌。

  • 标签: 嗜酸细胞瘤 肾嫌色细胞癌 CT增强动态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参对人皮肤癌A431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对皮肤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人皮肤癌细胞株A431,设置苦参的浓度为0.5、0.75、1g/L浓度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顺铂组)。MTT法检测苦参对人皮肤癌细胞增殖的,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对人皮肤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苦参在0.5、0.75、1g/L浓度时均能明显抑制人皮肤癌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35%、23.61%和41.47%,存在着明显地浓度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IC50为1.21g/L。苦参0.5、0.75、1g/L浓度组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另外,苦参可诱导人皮肤癌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分别为5.86%、10.27%和20.32%。结论苦参对人皮肤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苦参可能是通过将人皮肤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其增殖,通过诱导人皮肤癌细胞发生凋亡等,发挥其抗皮肤癌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人皮肤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参对人皮肤癌A431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对皮肤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人皮肤癌细胞株A431,设置苦参的浓度为0.5、0.75、1g/L浓度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顺铂组)。MTT法检测苦参对人皮肤癌细胞增殖的,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对人皮肤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苦参在0.5、0.75、1g/L浓度时均能明显抑制人皮肤癌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35%、23.61%和41.47%,存在着明显地浓度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IC50为1.21g/L。苦参0.5、0.75、1g/L浓度组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另外,苦参可诱导人皮肤癌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分别为5.86%、10.27%和20.32%。结论苦参对人皮肤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苦参可能是通过将人皮肤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其增殖,通过诱导人皮肤癌细胞发生凋亡等,发挥其抗皮肤癌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人皮肤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接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的可靠性。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0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106例健康体检测进行对比分析,前者为病例组,后者为对照组,对患者的外周血常规进行检测,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果病例组患者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5.99±3.35)kg/m2,对照组为(22.47±2.33)kg/m2,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曲线面积0.791,相应的95%置信区间0.706,0.876,cutoff为1.63时,敏感性是79.6%,特异性为69%。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可以诊断和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两种筛查献血者粒细胞抗癌活性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抗肿瘤综合基因检测和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方法进行‘‘抗癌人”筛查;采集静脉血5ml,肝素钠抗凝,681例的抗肿瘤综合基因检测由上海邃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72h内完成;811例的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由国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24h内完成。对189例抗肿瘤综合基因检测的献血者进行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比对分析,对16例(首次基因检测为优秀、良好、中等、偏低各4例)献血者跟踪1月、3月后的基因检测和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情况。结果抗肿瘤综合基因检测评分‘‘优秀”献血者占8.4%[(37+20)/681],‘‘良好”献血者占11.0%[(45+30)/681];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优秀”献血者占19.9%[(141+20)/811],与基因检测“优秀”和‘‘良好”之和19.4%相近,基因得分与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评分大致相符。结论基因检测结果稳定,同一个体不同检测时间受外界干扰因素小、结果恒定,可能与基因检测与遗传信息有关,缺点是不能真实反映献血者当前的抗癌活性,筛查成本较高;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结果不稳定,同一个体不同时间的抗癌活性变化较大,可能与献血者心情、身体状况、季节变化等有关,优点是筛查成本较低,易于临床应用和推广。基因检测方法筛查献血者,由于结果为‘‘优秀”的献血者较少,按ABO同型分布就更少,如仅选择评分‘‘优秀”献血者,很难满足临床供应。可以将检测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献血者按ABO血型同型建立献血者库,然后在采集前对献血者进行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选择体外杀伤试验结果也为‘‘优秀”的献血者进行单采粒细胞采集。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单采粒细胞 高抗癌活性 细胞杀伤试验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护理应用于急性白血患者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95例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可以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6例,整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两组SAS、SDS评分的临床心理学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护理后两组指标差异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65%(21/46)均低于对照组73.33%(21/4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理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急性白血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且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感染和出血的概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整理护理 急性白血病 化疗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护理干预对白血患者缓解期巩固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收治的23例缓解期接受巩固化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对比组,其中研究组患者(12例)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组患者(11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巩固化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巩固化疗依从性后,发现研究组患者中能够依从巩固化疗的人数为12人,达到100%,明显高于对比组(7人),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后,研究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白血患者缓解期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保证患者巩固化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因此应该成为临床护理的新方法。

  • 标签: 护理干预 白血病 化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铬粒蛋白A(CgA)和尾加压素Ⅱ(UⅡ)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6例小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进行常规体检的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铬粒蛋白A、尾加压素Ⅱ检测水平,探讨CgA、UⅡ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心室重构参数的关系。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儿C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UⅡ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随之升高或降低(P〈0.05)。扩张型心肌组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组CgA、U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gA水平与左心室质量分数(LVMI)以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UⅡ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UⅡ则与心功能分级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与LVMI、LVEF、LVFS相关关联不大(P〉0.05)。结论CgA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作用,检测CgA和UⅡ水平变化可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病变程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儿 慢性心力衰竭 嗜铬粒蛋白A 尾加压素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作用及价值。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具有完整临床病历资料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分为A、B、C三组,分别是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另选取同期正常体检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患者进行红细胞检验,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功能情况之间的关系,并比较RDW正常与增高者的病死率。结果A、B、C三组患者R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NYHA等级的增高,A、B、C三组的RDW也均有增高表现,且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增高患者在其他特征均相近的情况下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患者心功能情况密切相关,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判作用,升高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常提示慢性心衰患者预后不理想,因此红细胞的检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红细胞检验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检验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实验组,按照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将这8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Ⅱ级心力衰竭组28例、Ⅲ级心力衰竭组27例与Ⅳ级心力衰竭组25例。再选取我院进行正常体检者7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红细胞检查,探讨红细胞与心力衰竭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等级越高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且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关系密切,红细胞检查能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提供评判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升高常提示慢性心衰患者预后不理想。因此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查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参照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红细胞检验 临床价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E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