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实施基于微生物检验结果感染控制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方法:选择 400例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9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20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感染控制,实验组行基于微生物检验结果感染控制,对比 2组患者感染程度及感染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感染率( 1.50%)低于参照组( 10.00%),实验组感染控制率( 100.00%)高于参照组( 35.00%),两者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应用微生物检验结果指导感染控制工作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比例,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前开展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7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和药敏试验,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和治疗结果。结果药敏试验后,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经质量控制后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检出病原菌种类更多,且检出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原因。方法:对医院在 2017 年 2 月到 2017 年 11 月期间检验科 收治住院患者的微生物检查标本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常规检验的 100 份微生物检查标本作为对照组;选择应用质量控制干预的 100 份微生物检查标本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影响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结果 对照组微生物检查标本中, 无菌体液标本、 血液标本、 分泌物标本、 痰液标本、 粪便标本、 尿液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 9.0%、 9.0%、 45.0 %、 9.0%、 9.0%、 18.0 %, 研究组 无菌体液标本、 血液标本、 分泌物标本、 痰液标本、 粪便标本、 尿液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 2 .0%、 1 .0%、 12 .0 %、 2 .0%、 3 .0%、 1 .0 %, 对比两组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 P<0.05) 。 结论:在临床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中, 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 标签:
  • 简介:哺乳动物细胞Sirtuin1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苷二核苷酸(NAD+)的去乙酰化酶,与酵母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2同源,都可以参与生物体物质代谢和衰老的调节,Sirtuin-1在哺乳动物体内通过其去乙酰化活性,进而参与生物体内DNA的损伤修复、基因的转录调控、细胞凋亡、代谢及衰老等生物过程。本文主要阐述Sirtuin-1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 标签: Sirtuin-1 衰老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均予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粪便HP抗原、唾液HpIgG、粪便HP抗原与唾液抗HpIgG联合检测,同时以胃粘膜活检标本的检测结果作为标准,评价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度。结果粪便HP抗原检测和唾液HpIgG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超过90%;粪便HP抗原检测的特异性90.98%,高于唾液HpIgG检测的85.25%;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敏感性提高达99.18%,但是特异性显著低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标本获取容易,操作简单,安全性及诊断准确率均高,可以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进行准确诊断,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慢性胃炎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过去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探讨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的影响因素和重要环节,制定相关的应对和解决措施。结果强化整个控制过程,配以硬件齐全的设施,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数据资料分析后,总结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如微生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技术等落后、轻视实验及检测过程,检测和实验方法不标准、不科学、检验人员能力和素质有待提升等。讨论针对基层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加强质量控制,如采购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制定规范具体的实验流程,采用先进的实验或技术手段,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 标签: 基层疾控机构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PF患者生物学标志物检测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22例(观察组A组)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26例(观察组B组)作为本组研究观察组对象,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4例正常人作为本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取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浆,通过对蛋白止血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谱进行比较,并用ELISA法来对血浆蛋白质谱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和对照组和观察组B组相比,A组患者的外周血浆中非表面活性蛋白A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B组患者和头痛患者的SP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对IPF鉴别与诊断中血浆浓度为40.85ng/ml的敏感性为64.57%,特异性为84.62%。结论IPF患者的血清中SPA外周血浆上调,因此在IPF诊断中可以将血浆SP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IPF患者 生物学标志物 血浆SPA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微生物检验前质量控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58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和药敏试验,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和治疗结果。结果经质量控制后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检出病原菌种类更多,且检出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药敏试验后,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 临床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生物学因素是军事训练伤病问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软组织损伤及预防,从生物学角度进行思考可以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首先对人体基本运动功能进行分析,进而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的有效预防策略,包括准确认识原动肌工作方式和负荷特点、通过对抗肌训练提高协调性和力量、关注于固定肌群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训练等。

  • 标签: 军事训练 软组织损伤预防 生物学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病理技术中应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TO试剂)替代二甲苯的可行性。方法病理常规制片中,应用TO试剂与二甲苯各制片10000张,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种试剂制片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病理技术工作中,TO试剂可以替代二甲苯。

  • 标签: TO试剂 二甲苯 病理技术 替代
  • 简介:摘要:随着基因测序、质谱分析等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数据库不断扩大。面对庞大数据量所带来的难题,医学家提出将云计算运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这样不仅能解决数据计算问题,还能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本文通过研究举例,主要分析了云计算在生物医学处理数据上的优势,并且提出合适的云计算应用方案,为解决棘手的医学问题提供借鉴。

  • 标签: 云计算 医疗数据库 质谱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与结果,为临床预后与检验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资料,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集60例患儿粪便标本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统计60例患儿的检验结果。结果本组纳入60例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工获取病原菌53株,检出率为88.33%,病原菌中志贺菌占比最高,其次为弧菌属、气单胞菌等其他菌种,病原菌属检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结论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均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对于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基于此,在治疗中应给予其重视,并选择有效的手段开展预防治疗工作,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作为本次研究段,在研究期间总共选取微生物检验标本500份。按照随机数字法原则以及标本采集时间将500份标本随机划分为两组。所有标本均用全自动细菌检定药敏分析仪开展检验。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结果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率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的尿液或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最高,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检验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中需要做到全面检验与对比分析的方式明确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从而为临床科室提供更加标准、全面的病理学资料与信息,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帮助。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标本 阳性率结果
  • 简介:本文综述了GC法检测生物样品(主要为粪便、尿液、血液和细胞培养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各种样品提取纯化方式的特点,并比较不同GC进样方式的优缺点,梳理GC法在检测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酸的应用现状,为探索更经济、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生物样品 短链脂肪酸 GC法
  • 简介:摘要: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也不断发展,各种医药技术也应运而生。而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的结合,将医药技术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成为医学家攻克各种疑难杂症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国内外都极其重视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本文就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浅析,以期对相关领域的良好发展有所帮助。

  • 标签: 生物技术药物 医药技术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各科室送检的检测标本200份,对所有标本都施以耐药菌株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充分了解菌株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情况。结果本组200份标本中总共检出18株耐药菌株,占总比例的9.0%,其中尤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菌株都对青霉素G有着比较高的耐药性。结论临床医师在实际用药的过程当中,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疗效,减少耐药菌株形成。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微生物检验 监测结果
  • 简介:准确的微生物诊断是人工关节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且耗时长。微生物分子诊断方法直接检测样本中微生物的核酸,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可有效弥补培养方法的不足,提高人工关节感染的微生物检出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分子诊断方法在人工关节感染微生物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归纳和比较了不同的分子诊断技术体系的特点,为临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关节感染 分子诊断方法 微生物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7月1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75例,对照组行常规检验,研究组行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的感染控制效果及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感染率5.53%,感染程度(16.51±2.3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控制率93.3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减轻患者的感染程度,减少感染几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控制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