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孟氏骨折是容易误诊漏诊的常见肘部损伤,4周之后发现时已成为陈旧性孟氏骨折。成人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治疗已基本形成共识,对于发育期的儿童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2006年7月~2012年5月共收治12例陈旧性孟氏骨折儿童均采用桡骨短缩截及韧带重建治疗。通过术后监测病情、有效的功能锻炼及术后护理,达到良好的效果。方法对12例儿童孟氏骨折均采用桡骨短缩截及韧带重建治疗,通过术后监测病情,讲解功能锻炼锻炼的重要性,提高了疗质量。结果通过术后护理和有效的康复指导,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术后半年复查X线,桡骨小头位置,桡骨截处骨折愈合良好。

  • 标签: 儿童孟氏骨折 功能锻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手法复位加上小夹板固定配合跟牵引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3例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资料,观察利用手法复位加上小夹板固定配合跟牵引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记录患者治疗3个月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37例痊愈,27例显效,19例有效好转,没有无效病例。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加上小夹板固定配合跟牵引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患者,且治疗效果能使患者基本满意,能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 固定 跟骨牵引 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滑膜炎、痤疮、脓疱病、肥厚、骨髓炎综合征(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omyelitissyndrome,SAPHOS)是主要累及皮肤、骨骼和关节的一种慢性疾病.发展缓慢,预后良好。其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及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本次研究旨在探讨SAPHOS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滑膜炎 脓疱病 骨肥厚 骨髓炎 文献复习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身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1-1(CA21-1)、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7例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者58例、无骨转移者49例)及41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行SPECT全身显像和CT或MRI检查,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21-1、CEA含量,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A21-1、CEA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7.59%、81.03%,骨转移组全身显像56例为阳性(占96.55%),仅2例为阴性(占3.45%),但CT或MRI发现转移;无骨转移组及对照组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全身显像和CA21-1、CE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肺癌 骨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玉龙散加金黄散辨证治疗混合证型膝关节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膝关节骨关节患者140例,按照疾病发展及证型改变,用玉龙散加金黄散外敷,按VAS膝关节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综合评定。结果随访3个月~1年,显效74例(52.8%)。有效58例(41.4%),总有效率94.3%,差8例(5.7%)。结论玉龙散加金黄散辨证治疗混合证型膝关节性关节炎的效果满意,远期疗效肯定。

  • 标签: 玉龙散 金黄散 膝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伤椎植组30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术治疗;单纯固定组26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Cobb角以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变化。结果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月,平均(15.8±3.7)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组内比较,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植组明显优于单纯固定组。两组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能减少椎体高度丢失以及后凸畸形的复发加重,降低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植骨
  • 简介:目的探讨特定序列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MT0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mesenehymalstemcells.hBMSCs)增殖及成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并进行鉴定。以1μg/mL的ODNMT01处理hBMSCs,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成分化情况。结果经1μg/mL的ODNMT01处理的hBMSCs体外培养,第3、4、5、6、7天hBMSCs增殖明显;成诱导的第4、14、21天.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特定浓度人工合成ODNMT01能够在体外促进hBMSCs的扩增及成分化。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寡核苷酸 增殖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创伤外科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3例创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康复指导,观察患者恢复效果。结果23例患者的满意率为100%,且患者骨折恢复速度较快。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创伤 并发症 功能锻炼 康复指导
  • 简介:目的观察克汤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模型+克汤组(简称克汤组)12只、模型组12只、对照组12只。在第4、8、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获取支配股骨头血运的主要血管(旋股内侧动脉、股静脉)及股骨头。将其制成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VEGF含量,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第4周时,各组动脉内膜层、静脉内膜层中都有VEGFmRNA阳性染色,但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1.36、2.46,P均>0.05);第8周和第12周时,各组VEGFmRNA阳性染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4.58、11.35,P均<0.05);第8周时,与克汤组、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脉内膜层、静脉内膜层的VEGFmRNA阳性染色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13、15.23;19.36、18.25,P均<0.05);第12周时,克汤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动脉内膜层、静脉内膜层VEGFmRNA阳性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09、19.35;20.37、16.74,P均<0.05),但克汤组与对照组比较,静脉内膜层VEGFmRNA阳性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9,P>0.05)。结论克汤可上调VEGFmRNA在血管内膜中的表达,使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壁中主要促血管生长因子生理活性增强。

  • 标签: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克骨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水泥填充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评价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评估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压缩患者。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为双侧对称等量水泥填充组,B组为双侧非对称不等量水泥填充组,各34例。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通过影像学观测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统计分析总体水泥渗漏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6个月。非对称组视觉模拟评分从术前平均(8.01±1.77)分降至术后平均(2.93±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平均增加8.1mm、7.8mm、0.2mm,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缘恢复率平均为59.1%、51.9%、29.3%,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平均10.29。,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对称组有3例发生水泥渗漏,总体水泥渗漏率为8.82%,远小于对称组水泥渗漏率(20.58%)。结论: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水泥填充法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不同水泥注射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不同水泥量对伤椎段生物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共36个椎体。将其按注入的水泥量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同时利用MIMICS软件对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CT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O.3MPa轴向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生理载荷下不同水泥量伤椎增强模型整体及各部分的VonMises应力。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原有症状加重或神经症状出现,5ml组2例,7ml中4例出现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8.9月。三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和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泥注入量与疼痛缓解程度无相关性。成功建立了不同水泥量伤椎增强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轴向压力以生理载荷0.3MPa时,水泥量的注入量和伤椎的刚度呈正相关。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水泥的的注入量无明显相关性。伤椎的刚度和强度恢复和水泥注入量呈正相关,随着水泥注入量的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牛率增大。

  • 标签: 骨水泥注入量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