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危重儿接受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其内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NICU危重儿500例,其均接受床旁颅脑超声进行检查,对其颅脑出血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ICU危重儿中,早产儿内出血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1级PVH-IVH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2级、3级、4级PVH-IVH的发生率(P<0.05);床旁颅脑超声对内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P<0.05)。结论NICU危重儿接受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其内出血的诊断有着较高的价值。

  • 标签: NICU危重儿 床旁颅脑超声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经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具体疾病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脑血管痉挛患者61例,脑动脉硬化患者38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为16例,其余10例患者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明确诊断。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经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颅脑 超声 彩色多普勒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办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患有内动脉瘤130例,130例内动脉瘤患者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内动脉瘤破损导致再次出血。临床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其原因既防治手段。结果收缩压上升至220mmHg后,5例内动脉瘤破损时间为1例瞳孔出现放大时、2例导丝随导管导入时、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时、1例弹簧圈掉落时;术后死亡1例,在良好的状态下恢复1-4患者预后,为期一年的随访,4例DSA复查,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动脉瘤的治疗。结论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的操作及适当的致密填塞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并发症,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16年8月1日到2017年8月1日收治的30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内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单纯静脉用药14例,静脉+鞘内注射9例,静脉+腰大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鞘内注射5例,脑室内注药2例。结果治愈24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脑干功能衰竭合并脑室炎2例。结论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针对不同的病例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可显著降低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颅内感染 临床分析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成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紧急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进行内动脉瘤手术过程中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造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紧急应对措施。结果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阻断夹的使用是造成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紧急处理,17例患儿预后良好(轻中度残疾),其中有3例有眼神经麻痹症状,3例肢体运动障碍。2例患者肢体完全瘫痪,1例患者死亡。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5个月内,重度残疾的2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结论对于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应根据手术时机和破裂原因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危险因素 紧急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内肿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显微镜下锁孔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8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锁孔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内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前提下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锁孔手术 颅内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重症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予持续内压监测,根据内压监测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剂量、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剂量、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内压监测,可连续、准确反映内压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继发性内病变,规范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内肿瘤患者42例进行观察,其中对照组21例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21例接受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各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对内肿瘤患者手术有积极影响,该护理方案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肿瘤 手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伤性多发性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并对手术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手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双侧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良好率、重残率以及病死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要加强对外伤性多发性内血肿的检查和诊断,根据患外伤性多发性内血肿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持续性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据权威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抑郁症困扰的人群超过3.5亿人,成年人抑郁症患病率接近8.0%;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重复经磁刺激现被认为是抑郁症治疗的最优措施,本次研究就将以该方法展开研究。

  • 标签: 抑郁症 重复经颅刺激术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内动脉侧支循环超声影像评估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接受经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经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者作为观察组(n=40),未接受影像学评估者作为参考组(n=20),观察两组术中、后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VMCA)及血管搏动指数(PIMCA)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术中、术后两组患者MVMCA、PIMCA水平出现波动,参考组波动程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参考组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患侧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患者(P>0.05)。结论术前经TCD影像学联合评估患者内动脉侧支循环,可提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性、成功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侧支循环 TCCD TCD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内鞍区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内鞍区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记录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准确率。结果CT和MRI在肿瘤类型的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有3例胶质瘤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咽管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7例漏诊;MRI扫描有1例咽管瘤误诊为生殖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漏诊。CT与MRI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检出率为89.71%(61/68),与MRI的98.53%(67/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CT(97.06%vs.88.24%)(P<0.05)。结论CT可显示靶区肿瘤的高密度与钙化程度,MRI可提供多方位清晰图像、定位准确、且敏感度高;两者各有优劣,但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内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颅内鞍区肿瘤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应用微创内血肿清除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临床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微创伤内血肿清除,对照组给与常规保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7天、14天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头部CT检查,对比患者血肿演变情况以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情况。结果经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较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内血肿明显减少,同时血肿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及时对急性高血压内出血的病人实施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以后可以有效清除内血肿、降低组织水肿程度、有效的抑制体内炎症反应,同时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术治疗肝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肛裂患者8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肛裂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纵切横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如并发症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虽略高于对照组80%,但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高于对照组5%,且P<0.05。结论纵切横术与肛裂切除术在治疗肛裂疾病上,疗效均较为突出,各自具有一定优势性,因此则要求临床医生明确掌握患者各项指征,根据实际状况给予治疗。

  • 标签: 肛裂 纵切横缝术 肛裂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微創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4.4%、无效率为25.7%、总有效率为74.3%,微创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0.0%、无效率为5.7%、总有效率为94.3%,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微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5、15、30d,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微创组患者的NIHSS评分术后5、15、30d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NIHSS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析。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了不同内血肿清除治疗方式,对两组中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总有效率达到82.8%,死亡患者例数为18例,占1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对低一些,为42.7%,死亡患者例数为63例,占据总例数的40.1%;另外对于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的为1.836±0.69天,5例再出血患者,对照组中患者意识恢复的时间长一些,为3.566±1.42天,11例再出血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手段简单易行且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 临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unt-Hess高分级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65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内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效果。结果经随访,GOS结果Ⅰ级18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8例,预后良好率56.9%,病死率27.7%;32例早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59.4%、28.1%,33例晚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48.5%、33.3%,对比早期与中晚期治疗的预后良好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并发症4例。结论Hunt-Hess高分级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早期治疗,可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04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颅和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得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96.15%,较比对照组84.62%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出血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血肿的患者实施微创清除术,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临床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康复训练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结果:本组存活42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有效引流高血压性脑出血引起的内血肿,降低脑出血死亡率,是一种抢救急性脑出血简便、经济、患者易接受的一种手术方法。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外科学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开颅手术与锥穿刺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31例对照组开颅手术治疗,给予32例观察组锥穿刺术治疗,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复发率及血肿清除成功率)及术后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GOS评分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开颅手术,锥穿刺术在脑出血患者中所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且血肿清除成功率高,术后预后较好,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脑出血 开颅手术 锥颅穿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