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蛛网膜下出血应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76例蛛网膜下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恢复良好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致残、致死率及并发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出血患者采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发生,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腰大池 持续引流 脑动脉瘤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康复中作用。方法选取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脑梗塞患者共12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期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加快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影响。方法以无缝隙护理为分界点将10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专业技术考核、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感染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ICU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减少其ICU停留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ICU 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近十年老年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谱构成、治疗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我院以循环系统疾病作为出院第诊断老年患者病案资料7193例,将老年患者分为4个年龄段,即60~69岁730例,70~79岁1057例,80~89岁3583例,≥90岁1823例;根据出院时间分为2个时间段,即2005~2009年3199例,2010~2014年3994例。按心血管病常用分类法统计疾病谱构成比和治疗结果,分析年龄及不同时期疾病谱构成、顺位及死亡情况。结果7193例老年患者中,总死亡人数182例(2.5%),以8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死亡人数95.6%。2010~2014年总住院患者平均年龄较2005~2009年明显升高[(84.46±8.91)岁vs(82.38±8.43)岁,P〈0.01]。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各年龄段、不同时期住院和死亡首位单病疾病。随着住院患者高龄化趋势加剧,近5年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呈增长趋势,而高血压住院和死亡构成顺位下降。结论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疾病首位住院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高龄患者脑血管病住院和死亡构成比上升应引以重视。

  • 标签: 住院病人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脑血管障碍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时间段。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新上岗护士易出现护患纠纷防范措施,杜绝护患纠纷发生。方法分析新上岗护士易出现护患纠纷原因。结果提高新上岗护士整体素质,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结论针对儿科特殊性,提出应加强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提高护理人员法律知识,保证护理安全正确实施,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可以预防或杜绝护患纠纷发生

  • 标签: 新上岗护士 护患关系 纠纷原因 防范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sTNFR1浓度联合GRACE评分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预后临床价值。方法以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20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200名正常人群作为对照。检测ACS(观察组)以及正常人群(对照组)血浆sTNFR1浓度,对ACS患者以及正常人群进行GRACE评分,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确定血浆sTNFR1浓度联合GRACE评分评估ACS患者预后临床价值。结果ACS患者血浆sTNFR1浓度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56±98.73)pg/mLvs.(274.19±47.64)pg/mL,P=0.004]。ACS患者中低危组43例、中危组65例、高危组92例,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95%、24.62%、36.96%。GRACE评分、血浆sTNFR1浓度、联合使用GRACE评分和血浆sTNFR1浓度预测ACS患者远期死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0.739、0.936。结论血浆sTNFR1浓度是影响ACS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之,血浆sTNFR1浓度联合GRACE评分可以有效提高评估ACS患者预后能力。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浆sTNFR1 GRACE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对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0例,然后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行有针对性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为15例,满意为17例,般满意为7例,不满意为11例,总体满意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为31例,满意为22例,般满意为4例,不满意为3例,总体满意率为95.00%。总体来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不同病因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 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肝肿瘤手术治疗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患者,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原因,明确临床诊断方式。结果6例患者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大出血、低血容性休克而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患者由于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异常,存在大量腹腔积液,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患者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25%。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肝肿瘤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状之,病死率较高,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密切监护,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降低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几率及死亡率。

  • 标签: 肝肿瘤患者 术后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中应用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同时张力性水泡形成率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可有效促进局部肿胀消退和疼痛消除,明显降低局部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关节软组织损伤 肢体肿胀 甘露醇 低分子右旋糖酐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老年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醒脑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醒脑静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38%比75.86%,P=0.024);治疗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静组MMP-2[(84.27±15.35)ng/L比(77.51±13.47)ng/L]、MMP-9[(109.24±26.51)ng/L比(97.52±28.16)ng/L]及sTRAIL[(80.17±14.63)ng/L比(72.65±10.56)ng/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MMP等活性物质水平,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跌倒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随机选取92例实施预防跌倒护理前后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跌倒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跌倒程度明显减轻,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跌倒护理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发生跌倒情况,保证老年患者住院安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心血管疾病 老年 跌倒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按照肠营养方式不同,分为鼻肠管肠营养支持组(鼻肠组,26例)和鼻胃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在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肠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发生率。结果(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肠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肠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和(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肠组较鼻胃组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和(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肠组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和(61±6)g/L,(120±17)g/L和(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肠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和(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营养支持能更快达到肠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预后 鼻肠管 鼻胃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改善无复流回复心肌再灌注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发病时间在12小时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患者284例,其中男性197例,女性87例,平均年龄53.76+-10.34(38至78)岁。将患者分为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组201例,未使用替罗非班组83例,比较两组般资料、造影特征、介入治疗、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级出血时间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术中即可达到TIMI血流分级III级和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术中即可达到TIMI血流分级III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和心脏原因再住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无复流发生和心肌再灌注,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西宁地区 无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间心衰发生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观察组为综合护理组,比较两组心衰发生率、心衰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差别。结果通过不同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间期心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心衰患者干预后SD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36.59±5.65)vs(40.58±6.3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预防、降低血液透析间期心衰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尿毒症 血液透析间期 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股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在降低压疮发生率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行手术治疗股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5例,观察组施予全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6.7%,明显比对照组26.7%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未出现Ⅲ期与Ⅳ期压疮。结论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全手术期护理能够使压疮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 标签: 股骨骨折 手术 全手术期护理 压疮
  • 简介:摘要利用三维固定原理设计骨折复位器,在术中协助骨折复位并起临时固定作用,防止在骨折固定手术中再次移位,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方法选择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患者,术中利用设计骨折复位器协助复位,同时对骨折临时固定。结果通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使用骨折复位器协助骨折复位同时临时固定,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二者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复位时,选用自行设计骨折复位器对骨折进行复位和临时固定,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克氏针临时固定,避免了反复操作带来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

  • 标签: 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骨折复位器 复位 临时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及施行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90例。将上述90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护理组45例和中西医护理组45例。西医护理组给予单纯西医护理,中西医护理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比较①对本次护理满意度;②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③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差异。结果①中西医护理组较之西医护理组对本次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②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中西医护理组较之西医护理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③干预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中西医护理组较之西医护理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及施行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对加速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意义,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 中西医结合护理 施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家庭式多种饮食调配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例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循环,降血脂、降血糖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研究组给予家庭式多种饮食调配。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对血糖水平,血脂五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及脑卒中量表(CCS)对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平、血脂五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式多种饮食调配可稳定及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脂指数,减少患者脑梗死并发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饮食;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