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脑卒中之首。根据脑出血的部位,分为颅内动脉出血(ICH)和非颅内动脉出血(NICH),两者均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缺失。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新发病例,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的致死率高达30%~40%,患者往往由于延误治疗而留下终身残疾。目前我国对脑出血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主要以急性期脑出血治疗后1周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标准。临床上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是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将对脑出血分型、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提高人们对脑出血的有进一步了解。

  • 标签: 脑出血;血管破裂;脑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在医治脑出血患者微创术之后伴脑颅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的脑出血微创术后发生颅脑内感染的病人80位做研究组,同时选取脑出血微创术后没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人80位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液、脑脊液的生化和常规检测结果。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医治,医治完成后记录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水平并与医治前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62±0.31)μg/L和(5.58±2.2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血白细胞的计数及脑脊液的生化与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研究组的病人进行抗感染治疗,71位病人的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死亡9位,71位病人的降钙素原水平为(1.16±0.53)μg/L,对比医治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病人微创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会明显上升,得到积极医治后,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会下降,降钙素原可为诊断是否发生颅内感染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微创手术 颅内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脑脊液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ACH)血浆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及60例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及35例ACH患者15天时血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含量,并对脑出血患者在相应时间检查头颅CT,计算脑水肿大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AC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T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发病15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1);(3)ACH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与脑水肿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参与了脑出血的脑水肿形成,早期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对于控制脑水肿、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脑出血 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脑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17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3分)组109例,预后不良(mRSI〉3分)组6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资料等,根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NLR值,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因素进一步行急性脑出血患者90d预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NLR以中位数为截点转化为二分类变量带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结果(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较高[11(8,16)分比3(2,5)分],GCS评分较低[13(6,15)分比15(15,1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手术治疗比例较高,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7%(27/68)比14.7%(16/109),P〈0.01];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NLR值[8.92(4.83,16.07)比3.45(2.22,5.81)]及人院时血糖水平[7.36(6.19,9.25)mmol/L比6.33(5.27,8.18)mmol/L]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肌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肿体积较大[38.64(16.89,77.14)ml比9.69(2.64,19.12)rnl],破入脑室比例较多[60.3%(41/68)比22.0%(24/109)],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脑出血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 标签: 脑出血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血肿≥30ml的幕上脑出血随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其近、远期疗效.结果:较之内科保守治疗组微创血肿清除术者,近期显效率62%,死亡率22%,有显著差异(P<0.05);远期随访结果:ADL1、2者微创组占80.6%,显著增高(P<0.05).结论:脑出血≥50ml,特别是破入脑室呈脑室铸型者;位于基底节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有意识障碍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较内科保守治疗显效率高、死亡率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率低.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外科治疗 脑出血 内科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头颅CT动态变化.方法对7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扫描,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后24~48小时内有20例(27.4%)患者继续出血,其中15例(75%)病情加重.24~48小时后脑水肿与占位效应的高峰持续时间:出血量≤20ml的于发病后5~10天,出血量21~60ml的于起病后10~15天.血肿量越大,其程度越严重.神经症状和体征轻于CT改变.结论脑出血后占位效应有两个高峰:第1个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主要是继续出血,与临床症状加重相关;第2个高峰持续时间于发病后5~15天,由水肿进展引起,与临床病情加重相关性不明显.

  • 标签: 脑出血 CT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糖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ATP和乳酸含量的影响,探讨脑出血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单纯脑出血组(25只)、高血糖A组(2g/kg50%葡萄糖,25只)和高血糖B组(4g/kg50%葡萄糖,25只)。观察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6h血糖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和14天血肿周围脑组织ATP和乳酸含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3组术后1、6h血糖均明显升高,术后1、3、7、10和14天ATP含量均明显降低,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脑出血组比较,高血糖A组和高血糖B组大鼠术后1、6h血糖明显升高,术后1、3、7、10和14天ATP含量明显降低,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出血后高血糖可加重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加重脑损伤,损伤的程度与血糖浓度有关。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糖症 乳酸 腺苷三磷酸 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及其对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共108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共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瘦素水平,分析其与脑出血后3个月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血浆瘦素水平[(33.24±15.25)ng/ml]与对照组[(10.31±4.93)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水平是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95%CI=1.08~2.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水平对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6,95%CI=0.78~0.92,P〈0.01),且判定血浆瘦素水平大于41.73ng/ml,对预测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的灵敏度为71.43%和特异度为87.50%。结论脑出血后血浆瘦素水平升高,检测血浆瘦素水平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患者的死亡。

  • 标签: 瘦素 脑出血 预后
  • 简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急重症之一,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恢复期长是该病的特点.因此,该种病人极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治疗和恢复,尤其是在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不良的心理反应会加重病情.现回顾分析了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0收治的83例脑出血病人的有关资料,对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的心理护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 心理障碍 护理措施 心理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自发性脑出血42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26例)。出血部位在基底节28例,脑叶5例,丘脑7例,血肿破入脑室18例,单纯脑室出血2例。出血量20~120ml,平均52.1±35.6ml。术前GCS3~5分18例,6~8分8例,>8分16例。手术时机为发病7h以内12例,7~72h27例,超过72h3例。结果根据ADL评分标准,本组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6例,Ⅴ级4例,死亡9例。除术中发生吸入性肺炎及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各1例外,未发生其它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窥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比较彻底、并能确切止血的优点,扩大了手术指征,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外科 神经内窥镜 治疗 自发性脑出血
  • 简介:脑出血为现代医学“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其发病急,病情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为社会、家庭及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出血量少的脑出血采取内科保守对症治疗,中量至大量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正确应用,可以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缓解期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血肿吸收等,降低致死率与致残率,

  • 标签: 活血祛瘀剂 脑出血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6 水通道蛋白质4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目的研究活血通腑汤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自体血注入大脑一侧的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组.观察药物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血肿周围组织脑水含量以及钠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活血通腑汤能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钠水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活血通腑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 标签: 活血通腑汤 脑出血 脑水肿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先后2次头颅CT结果分为水肿扩大组40例和水肿未扩大组32例;监测患者入院后24h动态血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24h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分析血压与水肿的关系。结果水肿扩大组的血肿体积[(16.3±3.1)mlvs(10.8±2.5)ml,P=0.003]、24hSBP[(158.4±15.1)mmHgvs(147.3±14.8)mmHg,1mmHg=0.133kPa,P=0.034]、24hDBP[(101.8±9.7)mmHgvs(92.1±8.9)mmHg,P=0.017]、SBPSD(P=0.011)、SBPCV(P=0.012)和DBPCV(P=0.044)明显高于水肿未扩大组。24hDBP(OR=1.811,P=0.022)、SBPSD(OR=2.014,P=0.008)、SBPCV(OR=1.994,P=0.018)是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水肿
  • 简介: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于术后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组48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LI)及自理能力(FIM)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QLI评分、FIM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加快术后康复;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水平在大鼠脑出血急性期的变化规律,分析两者在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4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出血组.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用快速血糖测定法检测外周血糖水平.结果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脑出血组大鼠在出血后12h、1d、2d、3d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水平在脑出血急性期均增高.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水平对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过程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血糖 脑组织含水量
  • 简介: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卒中的15%~20%,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2]。为了减轻ICH后二次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其形成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炎性反应
  • 简介: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位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 置管深度 快速定向钻颅仪 钻颅抽吸 钻颅方向
  • 简介:目的:观察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5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或次晨测量FIB,并全面搜集可能与其相关的其他临床指标;FIB水平的分界值根据FIB水平正常参考值高限确定,FIB〉4.00g/L定义为高FIB水平,将可能影响FIB的20个因素为自变量,FIB水平为应变量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的因素。结果:FIB〉4.00g/L者54例(36.5%);FIB≤4.00g/L者94例(63.5%)。性别、入院NIHSS评分、PLT这3个因素是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916,95%CI1.612~9.516;NIHSS评分:OR=2.622,95%CI1.560~4.408;PLT:OR=1.007,95%CI1.001~1.012)。结论:性别、入院NIHSS评分、PLT是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血浆纤维蛋白原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合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和甭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预后等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合清开灵注射液在急性脑出急性脑出血早期应用能使血肿吸收更完全,并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血肿吸收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