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胰岛素治疗已被越来越多的糖友们所认同,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人也在逐年增加。然而随着胰岛素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同时,如何安全用药及安全储存等细节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糖友忽略了这些问题或是一知半解。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安全用药 糖尿病治疗
  • 简介:近几年旅游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暑期开始,旅游旺季到来,不管是1型糖友群还是2型糖友群,大家都在热烈讨论着有关旅游的事宜,很多糖友和糖宝家长们咨询外出旅行时控糖的相关问题,同时表达了一定的担忧。

  • 标签: 外出旅行 安全 多糖 旅游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改善门诊糖尿病病人相关知识掌握度行为依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并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依从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干预后该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患者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重、规范监测血糖、足部护理及按时复诊等行为依从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改善患者行为依从,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糖尿病 依从性
  • 简介: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有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趋势.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随着病程的延长.胃肠道症状的发生亦会增高。糖尿病胃肠病发病率为30%~76%.但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者仅占糖尿病患者的20%~40%。由于以往人们认识不足或受检测方法的限制.大多数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治。

  • 标签: 糖尿病性胃肠病 2型糖尿病患者 胃肠道功能紊乱 慢性并发症 胃肠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 简介:60例T2DM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静脉滴注2周后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baPWV、动态血糖,计算FBGCV,并测定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空腹C肽(FC-P)水平,计算HOMA2-IR,观察α-硫辛酸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HOMA2-IR以及治疗组FBGCV、oxLDL、baPW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组baPWV、oxLDL、FBGCV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均﹤0.01),但两组HbA1C、FC-P、HOMA2-IR无差异,FBGCVbaPWV、HbA1C、oxLDL、HOMA2-IR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FBGCVHOMA2-IR、oxLDL、baPWV相互间均密切相关,硫辛酸静脉加口服的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T2DM患者FBGCV、baPWV,从而改善DM慢性血管并发症,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糖变异性有关,但对胰岛素抵抗无改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Α-硫辛酸 脉搏波传导速度 血糖变异性 胰岛素抵抗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杨先生患2型糖尿病6年多了,近来总感觉血糖控制不太理想,尤其有时夜间会出现心慌、做噩梦、突然憋醒等情况,并且次日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就像醉酒之后的感觉。难受时,杨先生曾查血糖为3.0mmol/L,医生认为他的不舒服感觉是低血糖引起的。但是杨先生不能理解,他说早晨起来自己的空腹血糖可不低,有时还在10.0mmol/L以上呢。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降糖 安全 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 简介:2015年02月~2017年02月120例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多样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采用多样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效果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治疗依从性 多样性护理方式
  • 简介:病友们都知道.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程在20~2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罹患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肾病的比例约为5%~1O%,但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更多.所以说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病友.无论1型还是2型都是危害极大的。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患者 肾功能不全 2型糖尿病 常见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 简介:病例简介:男性,68岁,因“口渴、多饮、尿频,伴全身乏力两天”于2008年2月15日入院。近2日劳累过度后感口渴明显,多饮,小便次数多,无尿痛、发热、腰痛及咳嗽,咳痰。伴恶心,呕吐无糖尿病史。查体:Bp95/60mmHg精神萎,中度脱水貌,双眼球内陷,全身皮肤弹性差,余(-)。辅助检查:

  • 标签: 高血糖状态 高渗性 抢救 全身乏力 无糖尿病史 病例简介
  • 简介:对71例低血糖昏迷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引起低血糖昏迷原因有不当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大量饮酒、胰岛素瘤、消化道手术后等。结论:低血糖昏迷病因多样,我们要做到提前预防,合理用药,积极治疗。

  • 标签: 低血糖昏迷 回顾性分析
  • 简介:建立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血糖仪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每季度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一次比对;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结果: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各POCT点操作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加强,室内质控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CV)由6.8%降到2.5%。实验室三次比对的结果显示:低、中、高值标本测定结果的最大偏差分别从-35.4%、29.70%和-24.5%降到-19.0%、-16.5%和-6.3%。结论:建立适合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能有效地提高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

  • 标签: POCT 血糖仪 质量管理
  • 简介:脂肪萎缩(lipoatrophy)是脂代谢紊乱的又一表达形成,我们熟知的脂肪堆积和糖尿病密切相关,称为代谢综合征,显然脂肪缺乏不是临床常见的表达方式,是以脂肪呈全身、部分或局限性的脂肪减少或完全缺失为特征,显然只是指的脂肪,又不完全等同消瘦。

  • 标签: 脂肪萎缩 糖尿病性 识别 脂代谢紊乱 代谢综合征 脂肪堆积
  • 简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130例DM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4、66例两组分别失访(6例、12例),两组患者基线人口学资料、接受教育的程度、治疗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参加医院DM讲座4次,实验组参加DM看图对话工具小组教育课4次,个别病员会增加一对一教育,并制定行为改变目标。每月一次回访。结果通过强化教育干预并随访4个月显示:实验组患者对DM综合治疗的知识、依从评分提高,糖、血脂水平改善(P〈0.05)结论使用DM看图对话工具开展小组教育,并进行全程管理,能提高DM患者对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依从,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血糖、血脂水平改善。

  • 标签: 糖尿病(DM) DM教育 行为矫正 依从性
  • 简介:2型糖尿病病人140例,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实行常规治疗加心理支持,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依从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心理支持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及血糖控制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心理支持 依从性 血糖
  • 简介:糖尿病心脏病属于中医“厥心痛”,“心痛”,“胸痹”,“胃痛”等范畴;尽管本病证变化多端,但基本上分为本虚标实两大在。本虚系指阴阳气血亏损,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因此,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抓住主证兼证,主次缓急,治疗才能得心应手。临床多见于以下6型:

  • 标签: 糖尿病性心脏病 辨证选方 中医 本虚标实 气血亏损
  • 简介:感染在历史阶段,曾一度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手段、缺乏有效的抗菌手段,加之糖尿病本身的免疫功能低下。尽管今天已大大的改善,但对于一个长病程的糖尿病病人,依然是一个重要威胁;在皮肤病中,感染也是皮肤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在皮肤科门诊中,大约20%为皮肤感染性疾病: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

  • 标签: 糖尿病性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性疾病 识别 免疫功能低下 皮肤病变 糖尿病病人
  • 简介:在2015年5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骨关节积液性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按照穿刺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采用介入超声治疗,传统对照组采用临床盲穿。治疗后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介入治疗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1个月,介入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传统对照组的80.0%(32/40)(P〈0.05)。结论:在骨关节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介入超声进行治疗,能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 标签: 骨关节疾病 介入性超声 临床治疗
  • 简介:硬肿病(Scleredema)是由于粘蛋白沉积及真皮增厚引起的身体上半身弥漫、对称、非凹陷的发硬性的皮肤病变。早于1876年Pitford曾对其表现做过描述,但正式命名于1900年Baschke为成人硬肿病(SclerademaadultorumofBuschke)。也称Buschke硬肿病。

  • 标签: 硬肿病 糖尿病性 粘蛋白
  • 简介:回顾分析我科住院LADA患者临床资料,并与T2DM患者比较,分析两组间糖尿病症状、酮症发生率、血糖、BMI、胰岛β细胞功能、磺脲类药物服用情况及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等。结果与T2DM组比较,LADA多有糖尿病症状(P〈0.05),体型偏瘦(P〈0.01);血糖高(P〈0.01),HbA1c高(P〈0.05),酮症高发(P〈0.01),FCP、2hCP明显降低(P〈0.01;AITD发生率高(P〈0.05);磺脲类药物服用情况普遍,2型糖尿病组无差异(P〉0.05)。结论LADA患者体型偏瘦、糖尿病症状明显,酮症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胰岛β细胞功能差,合并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较多见,误诊率高,不规范诊疗普遍。

  • 标签: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胰岛Β细胞功能 磺脲类降糖药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