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种植即刻负载由于能够显著缩短治疗周期,近年来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单牙缺失情况下,即刻负载效果被证实是可预期且较为稳定。但对于影响单个牙种植体即刻负载因素及其应用范围,目前尚没有统结论。本文针对单个牙种植体即刻负载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对于其临床效果和应用条件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即刻负载 骨结合 留存率 边缘骨吸收
  • 简介:目的:对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口腔致龋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南京市三幼儿园共289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冠龋检查,使用龋态-Cariostat龋病易感性检测试剂盒进行龋活性试验,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乳牙患龋率为47.8%,重度婴幼儿龋患病率为20.4%;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三组间Cariostat值具有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龋活跃性检测值与龋均(dmft)、龋面均(dmfs)显著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龋活跃性检测值与儿童乳牙患龋有明显相关。结论:婴幼儿口腔致龋菌活性可反映龋病严重程度。

  • 标签: 婴幼儿龋 龋活性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率关系。方法选取(非随机法)2007年至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98例唇腭裂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前来就诊无唇腭裂患者324例为对照组。Winceph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长度、深度和直径,记录蝶鞍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鞍桥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蝶鞍长度、深度和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54;P=0.954;P=0.250);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深度、直径及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9;P=0.60;P=0.54;P=0.11);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深度和直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2;P=0.003)。实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椭圆形、扁平状和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和椭圆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无统计学差异(P=0.942);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有统计学差异(P=0.017)。实验组鞍桥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为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男性与女性鞍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54;P=0.634)。结论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无明显关联,但与蝶鞍形态和鞍桥发生率有关,唇腭裂患者鞍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标签: 唇腭裂 蝶鞍 鞍桥
  • 简介:髁突骨折治疗直是广泛讨论的话题.尤其是是否应该使用开放或闭合治疗。我们需要种实用循证治疗指南,同时测量客观和主观参数。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考虑相关临床主观参数。

  • 标签: 闭合治疗 临床结果 髁突骨折 横断面 单侧 治疗指南
  • 简介:目的:比较中国香港地区痴呆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刷牙习惯、静息状态下唾液流率以及口腔健康状况是否存在不同。材料和方法:经过样本量计算.需要纳入82位60岁以上中国老年痴呆患者.能够配合牙周探诊操作并且加入日常管理中心。年龄、性别匹配全身健康非痴呆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用调查问卷收集刷牙情况。此外.测量静息状态下唾液流率.用龋失补指数DMFT指数和社区牙周指数(CPI)分别记录患龋情况和牙周状况。结果:招募了59名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痴呆组.以及相同数目年龄、性别匹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他们平均年龄为80岁(SD=7)。相对于对照组,老年痴呆患者较少每天刷牙两次(31%VS5%:P〈0.0001)。再者.唾液流率也较对照组低(0.30ml/m.nVS0.41m1/min:P=0.043)。龋患病率平均DMFT值(±SD)与对照组相似(223±8.2vs21.5±82.P=0.59)。牙周袋(CPI〉3)患病率在两组中没有差异(78%vs74%.P=0.64)。结论:相较于对照组,较少老年痴呆患者会每天刷牙两次。尽管他们静息状态下唾液分泌量减少.他们龋发病率和重度牙周病患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差异。

  • 标签: 老年痴呆患者 中国香港地区 口腔健康状况 社区牙周指数 健康对照组 刷牙习惯
  • 简介:目的探究理想笑弧理论是否适用于各类下唇线(即下唇上缘),尤其是水平、反向下唇。方法将男、女性口外图中三种下唇线和口内图中三种上牙线合成为九种形态笑弧,请正畸医师和普通人主观评价笑容美观度(0~10分)。结果正畸医师和普通人对各下唇线中上牙线美观度评价致,均为:1.正向下唇线中,正向上牙线最为美观,反向上牙线美观度最差。2.反向下唇线中,反向上牙线不如水平和正向上牙线美观。3.水平下唇线中,水平上牙线和正向上牙线并列为最美观,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理想笑弧理论最适用于正向下唇,在水平下唇中较为适用,不适用于反向下唇。

  • 标签: 下唇线 笑弧 笑容美观度 小组评价
  • 简介:三维影像重叠是评估患者治疗及生长三维变化重要方法。本篇综述回顾了三维医学图像重叠三种主要技术及其在正畸领域应用进展。许多有效性研究探索了颅底、上颌骨、下颌骨、牙列模型以及单个牙三维数据重叠方法。也有研究将患者不同三维数据融合,以创建更加准确数字化患者模型。

  • 标签: 三维重叠 正畸学
  • 简介:1972年出现直丝弓矫治器开始,直丝弓矫治器便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而不同托槽设计者设计理念,对正畸治疗理解,以及治疗目标各不相同,因此赋予了直丝弓矫正器不同数据,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矫治体系。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几大主流直丝弓矫治器:Andrews、Roth、MBT、Alexander以及国产Z2直丝弓矫治器设计理论基础、托槽数据变化及其正畸疗效,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直丝弓矫治器发展与变化。

  • 标签: 直丝弓矫治器 托槽数据 正畸疗效
  • 简介:老年患者牙齿缺失后常因牙槽骨吸收造成传统义齿固位困难,种植修复可有效解决该问题,但口腔局部解剖结构改变使老年人的人工种植牙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就上颌而言,方面上颌牙槽突、上颌结节、牙槽骨壁等部位随着牙齿缺失及其他局部或全身因素影响会发生不同程度萎缩和吸收,种植体与牙槽突长轴、鼻腔、上颌窦位置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加大了种植治疗难度;而另方面尖牙支柱、颧骨区等特殊结构或部位骨质虽然也发生了萎缩和吸收,但这些结构解剖特点决定了其可以作为种植体植入位点,从而使牙槽骨严重萎缩老年患者种植修复成为可能。充分认识老年人失牙后口腔颌面解剖结构变化特点,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种植并发症发生,还可以扩大牙槽骨严重萎缩老年无牙颌患者种植适应证,造福广大老年患者。本文针对我们在临床应用上颌牙槽突、上前牙牙长轴、牙槽骨壁、鼻腔、上颌窦、尖牙支柱、颧骨及上颌结节解剖特点及增龄性变化完成不同类型人工种植修复实际情况,结合文献,对这些解剖结构变化与种植关系进行论述,探讨其作为老年患者种植基础条件及可行性,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老年 上颌骨 牙槽突 上颌窦 尖牙支柱 上颌结节
  • 简介: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神经及精神疾病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神经及精神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拔牙可能出现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疾病 精神疾病 拔牙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青少年下颌第恒磨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理性移动现象和规律。方法选择11名正常生长发育个体8~16岁头颅侧位片进行下颌金属标记钉重叠和测量,分析下颌第恒磨牙移动规律。结果8~16岁下颌第恒磨牙近中牙尖相对下颌基骨平均向近中移动(3.63±1.29)mm,向方移动(5.92±1.78)mm,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下颌第恒磨牙近中移动最快时期是10~12岁,平均近中移动(1.52±1.25)mm;下颌第恒磨牙向移动与下颌骨生长量(Co-Gn)强相关(r=0.623,P<0.01)。结论在不受正畸干预情况下,下颌第恒磨牙随着生长发育持续向近中移动;下颌第恒磨牙垂直向生长与下颌骨生长节律致,提示下颌磨牙垂直向移动是牙列对下颌骨垂直向生长适应性表现。

  • 标签: 生长发育 下颌第一磨牙 金属标记钉研究
  • 简介:近年来,多种传统和新型植骨材料及手术方法在颌面部牙槽骨缺损重建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因炎症、外伤、肿瘤手术等原因导致骨量不足问题,拓宽了口腔种植适应证,提升了种植修复临床效果。文章根据目前口腔种植领域中常用植骨材料特点,分类讨论了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及各种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在口腔种植中应用现状,并简述了组织工程骨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 标签: 骨缺损 植骨材料 种植牙
  • 简介:牙周病正确诊断和治疗依赖规范化牙周检查,在诸多牙周检查中牙周探诊是最重要检查方法之。牙周探诊不仅可以探测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水平,还可以探查袋内是否有牙石、是否出现根分叉病变等情况。文章就目前牙周探针及探诊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做介绍,以期牙周探诊技术在临床诊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探诊 牙周探针 牙石探针 根分叉探针 Florida探针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种植体根尖部与上颌窦底皮质骨关系对上颌后牙区种植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ssisteddesign,CAD)软件建立标准种植体及上颌后牙区三维有限元模型(M1~M6),皮质骨厚度均为1mm,依据牙槽骨高度不同(10~14mm),种植体根尖部与上颌窦底皮质骨关系如下。M1:种植体根尖部穿通上颌窦底皮质骨(窦底皮质骨上表面与种植体根尖部位于同平面);M2:种植体根尖部进入窦底皮质骨厚度;M3:种植体根尖部恰好接触窦底皮质骨下表面;M4~M6:种植体根尖部分别距离窦底皮质骨下表面1、2、3mm。采用129N斜向加载,分别置于即刻负载与常规负载条件下,计算其应力分布、最大vonMises应力、种植体最大位移和共振频率。结果除M1即刻负载外,最大vonMises应力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嵴顶皮质骨表面。无论即刻负载或常规负载下,种植体根尖部进入或穿通窦底皮质骨时,牙槽嵴顶皮质骨最大vonMises应力降低,窦底皮质骨最大vonMises应力增加,种植体轴向共振频率显著增加,颊舌向共振频率显著降低。即刻负载条件下,当种植体进入或穿通窦底皮质骨时,其最大位移尤其是根尖部最大位移小于其他情况下最大位移。常规负载条件下,种植体颈部与根尖部最大位移几乎不受种植体根尖部位置影响。结论种植体根尖部与上颌窦底皮质骨相对位置关系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力分布、种植体最大位移以及共振频率均有定影响。种植体根尖部进入或穿通上颌窦底皮质骨有利于改善应力分布,减少种植体根尖部位移,增加种植体稳定性,尤其在即刻负载下作用显著。

  • 标签: 牙种植体 上颌窦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共振频率分析 皮质骨
  • 简介:目的:动物模型组织学研究表明牙髓干细胞(dentalpulpstemcells.DPSCs)可能促进骨下袋牙周再生。材料与方法:这篇病例报告通过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描述了自体DPSCs在治疗人类未经治疗骨内袋中再生潜能。手术拔除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颗有牙髓活力第三磨牙.拔除第三磨牙作为自体DPSCs来源以再生右侧下颌第二前磨牙骨下袋。结果:1年后检查发现缺损处充满骨样组织.再次手术翻开观察也证实了这点。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牙周再生 病例报告 自体 应用 第三磨牙
  • 简介:目的:利用小鼠正畸牙模型探究牙周炎静止期局部炎症对正畸牙齿移动影响。方法:取12周龄C57小鼠,上颌磨牙区腭侧牙龈局部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牙周炎症模型,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牙槽骨嵴丢失情况。于牙周炎静止期建立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使用30g力值加力7d,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上颌骨骨密度和牙移动距离。结果:LPS刺激小鼠所致牙周炎在静止期进行正畸加力,相比于生理盐水注射后正畸加力,上颌骨骨密度轻度降低(P<0.05),牙移动距离明显增加(P<0.05)。结论:牙周局部炎症环境可促进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本研究结果为临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正畸效果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价值,对牙齿移动条件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牙周炎 正畸牙齿移动 脂多糖 MICRO-CT 骨密度
  • 简介:目的通过三维面部扫描比较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差异。方法将就诊患者正畸治疗方案分为拔牙与不拔牙两组,拔牙组12例,不拔牙组10例。矫治前后采用结构光三维照相机获取患者三维面相。采用Rapidform2006软件重叠矫治前后面相,将面部按解剖结构特点分为九个区,利用距离图示法分析面部各区三维变化,同时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变化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矫治中BMI指数未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根据面部变化分析:不拔牙患者具有面部增大、不变,和颊肌区、咬肌区、颏肌下区这三个变小区域,而拔牙组面部轮廓均表现为缩小或不变,不含增大区域。结论成人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三维变化,无论拔牙与否,咬肌区和颊肌区均表现为缩小,眶下区和颧肌区均无明显改变,而两组在上下唇红区、口轮匝肌区、颏唇沟区变化方向相反并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拔牙矫治 不拔牙矫治 三维面部扫描 面部软组织三维变化
  • 简介:目的:评估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smiledesign,DSD)在上前牙美学修复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50例需要上前牙美学修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在DSD设计指导下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记录两组临时/最终修复体调改时间,采用Kay牙齿美学分类及患者对最终修复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临时/最终修复体临床调改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按照Kay牙齿美学分类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结果进行美学评估,试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DSD在上前牙美学修复中可以帮助医技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牙齿动态美学信息,便于医患沟通,指导整个治疗流程,有效缩短临床操作时间,提高修复美学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数字化微笑设计 前牙美学修复 Kay牙齿美学分类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评价采用数字化排牙,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拔牙模式、支抗设计等,是否可以满意地改善侧貌美观。方法纳入15例严重双颌前突病例,拔除四个第前磨牙,应用横腭杆和腭部种植支抗,用统治疗设计进行舌侧矫正。其中1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25.5±3.1)岁,平均疗程(28.9±3.3)个月。治疗前后X线进行传统头影测量,同坐标系重叠CBCT图像进行3D测量,研究前牙内收,牙槽骨改建,牙长轴,牙弓宽度,面下1/3垂直向改变等与面部美学有关数据。结果治疗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减小(-13.2±5.2)°,上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5、6.3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4.0、6.3mm,P〈0.01;上颌突度A点平均内收1.2mm,P〈0.05。CB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切缘后移7.1~7.8mm,尖牙牙尖后移6.4~6.6mm,P〈0.05;切牙、尖牙根尖点后移3~4mm,无显著性差异。磨牙0.5~1.0mm近中移动、-0.2~0.6mm垂直向移动以及宽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成人严重双颌前突个性化舌侧矫正治疗模式和三维力系统提供临床参考数据,能够简单有效地大幅度内收前牙,有满意垂直向和横向控制。

  • 标签: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严重双颌前突 拔牙正畸 种植支抗 三维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