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禽流感是今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不但有研究通过对泰国一个聚集性发病家族中禽流感病例的病毒基因分析,认为H5N1禽流感不能排除人际传播的可能性(NEnglJMed2005,352:333),而且有研究显示,正是由于H5N1禽流感病毒可触发人体产生免疫“风暴”,才导致了感染者的高病死率(RespirRes2005,6:135),更有研究者提出警告称,耐奥斯他韦的H5N1禽流感病毒已经出现(Nature2005,437:1108)。

  • 标签: 医学新闻 禽流感病毒 候选 国外 人禽流感 H5N1
  • 简介:9月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顾东风等在NEnglJMed(2005,353:1124)上报道了“中国男性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文。顾东风等对中国40岁及以上的169871人进行了1239191人年的随访调查,男性的5种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事故和感染性疾病;女性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肺炎及流感、感染性疾病。

  • 标签: 医学新闻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感染性疾病 候选 国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2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62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者总结分析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应预防措施,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若想有效提高儿科整体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还应当结合以往经验对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后制定对应解决措施。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患儿在接受护理时选择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进行研究时段,选择54名儿科收入的患儿开展本次前瞻性对照试验,将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强化风险护理管理,对护理结果中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儿科患儿的护理时,将强化风险护理应用于其中,有助于控制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 护理方式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SCI的基本概念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是ScienceCitationIndex,创刊于1961年,原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nc.简称ISI)研究开发,后并入美国汤姆森公司,现在是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ThomsonScientific)旗下的主打产品。

  • 标签: SCI 《科学引文索引》 科技信息 美国 研究所
  • 简介:在过去的10多年间.国内集中报道了大量的中药不良事件,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反响以及民众对中药安全性的质疑。临床不合理使用中药是引起中药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了医师、患者、药物和其它因素。本文通过查阅和检索近年的中药不良事件,分析临床用药引起中药不良事件的原因.总结合理使用中药的对策,其中包括:提高医务人员用药水平,规范中药使用.加强用药监护,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等,以期最终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中药 不良事件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杜绝高龄患者住院期间突发事件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元月至 2012年 12月底我院高龄患者住院期间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患者的年龄、发生的时间、发生事件的人数、后果等。结果 突发事件的原因以坠床、跌伤为主,药物过量,自杀次之。结论 高龄患者住院期间突发事件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

  • 标签: 高龄患者 突发事件
  • 简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保障公众安全用械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新疆地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法规建设、机构建设、风险控制、宣传培训及安全性信息的沟通,以促进该地区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
  • 简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近3年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519例体外诊断试剂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体外诊断试剂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存在使用单位上报意识薄弱、Ⅱ类产品报告数量较多、风险信号较为隐蔽等问题.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加强风险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监测相关的工作制度,保障公众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

  • 标签: 体外诊断试剂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风险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2008年收到的30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合理用药,注意用药全程的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清开灵注射液 不良反应/事件 分析
  • 简介:通过介绍骨科植入物的分类及应用,分析骨科植入物应用后不良事件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骨科植入物 不良事件 分析 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康艾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省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报告数据库中1906例康艾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资料老年居多(51.73%),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为主(32.63%),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寒战和发热等,但说明书中无相关风险提示。结论重视康艾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完善药品说明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康艾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分析
  • 简介: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顾问委员会(ADRAC)收到与丙泊酚(propofol,DIPRIVAN,RECOFOL)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报告1份,乳酸中毒症1份,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分别为100mg/h和30mg/h。虽然丙泊酚高速和长期输注会增加危及生命的风险,但低速短期的输注也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

  • 标签: 输注速率 丙泊酚 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 顾问委员会 尖端扭转型
  • 简介:目的对宫内节育器避孕机制及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为安全使用该类器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主要为机体因素、器械因素、操作因素等。结论应提高医生的操作水平,规范手术操作过程,使宫内节育器在达到避孕效果的同时,又减少其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避孕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通过对9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9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8年10月16日召开会议,责令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全数召回已上市的刺五加注射液。事件源起2008年10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报,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批号分别为2007122721、2007121511,规格:100ml/瓶)之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3人死亡。10月14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初步检验结果显示,该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批号的部分样品有被细菌污染的问题。

  • 标签: 刺五加注射液 不良事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严重不良反应 黑龙江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拟定防范对策,以杜绝或减少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介入手术的176例患者为对照组,针对本组患者在介入手术室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再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介入手术的20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制定的防范对策,比较两组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随着介入手术的不断发展,加强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保证介入手术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 标签: 介入手术室 护理 不良事件对策
  • 简介:目的通过对美国FDAMAUDE数据库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10日速即纱(Surgicel)不良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不良事件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可吸收止血纱布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方法对收集到的52份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速即纱安全性。结果速即纱不良事件临床表现主要以感染、不完全吸收和过敏反应居多,可能原因为纱布自身物理特性、患者自身体质、手术环境及无菌操作技术等。结论重视可吸收止血纱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利用,为公众用械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可吸收性止血纱布 速即纱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