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囚犯权利保障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思想和实践在监狱的具体呈现。有感于《囚主义》一书对囚犯权利的阐述和分析,结合当下“治本安全观”的改革要求,从实现监狱人权进步、应对囚犯现实风险、理顺监狱治理体系、深化民警权益保护的角度提出推进囚犯权利保障的意义。此外.通过对29名监区长进行结构性个别访谈发现,基层民警认为,推进囚犯权利保障,最需科学的实施体系作为依据和保障。据此,基于法治系统思维,对“囚主义”实施体系进行要素分析,重点通过尊重人权、体系严谨、程序法定、违规必究、过程透明、救济通畅、监督有效、队伍可靠、教育全面等方面构建实施体系。

  • 标签: 囚权主义 系统思维 要素分析
  • 简介: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意识形态话语权作出了全面系统而精辟的阐述,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论断。习近平的意识形态话语思想内涵丰富,涉及指导思想论、战略地位论、现实挑战论、建设主体论、实践基础论、价值导向论、重点任务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标签: 习近平 意识形态 话语权
  • 简介:在德国,阅卷的法理基础是被追诉人有权获得公正审判并不受非法羁押,被追诉人是当然的权利主体。阅卷在充分性上高于知悉指控,要求辩方能够充分了解案件的主要证据。被追诉人的阅卷通常由律师代为行使,主要是考虑到律师相对超然的地位不至于危害公共利益。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限制阅卷,但有一些底线性标准不能突破。德国的经验可以为解决我国阅卷的主体、范围、阶段与限制方面的争论,以及相关立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 标签: 法理基础 主体 阶段 限制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担保物在保证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使到期债权能够顺利的实现,担保物由此而生,其最主要的内容便是可以直接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担保物权能够设立不仅仅因为它是担保人最主要的权利,更是担保物权能够实现的最重要效率之一。对担保物的实现进行合理的制度选择,不仅关系到担保物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决定到日常之担保交易能否顺利运转。文章将以担保物相关诉讼的若干问题展开分析、总结,以期更好保证担保物人得有顺畅之途径来实现其担保物

  • 标签: 担保物权之诉 管辖法院 诉讼费用
  • 简介:实践中,公司章程记载了股东的一票否决,股东之间、股东与董事会之间以协议形式约定了股东享有一票否决。在一票否决的效力认定上,司法认定不统一,理论争议较大。而国外与之相类似的制度有金股制度,双层股权结构中的特殊表决股等,而要对一票否决进行更好地理解,也有必要对上述金股制度、双层股权结构中的特殊表决股以及单层股权结构中的'一股一票'制度进行比较、厘清。结合我国国内法对一票否决也未有清晰的规定之现实,一票否决根据其不同载体,可以具有决议属性和契约属性,其权利边界和行使规则应当根据其属性的不同进行分类界定和建构。

  • 标签: 一票否决权 法律属性 效力边界 行使规则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觉醒,有关祭奠的纠纷案件频频发生,祭奠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需要国家强制力保护的权利,然而我国法律尚未明确祭奠这一概念。祭奠权作为一种人格有其特殊性,特殊在其具有一定的身份性。根据纠纷的主体不同,祭奠纠纷可以分为祭奠人之间的纠纷和祭奠人与第三人之间的纠纷。目前解决祭奠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有民法总则和侵权责任法中的一般规定,处理祭奠纠纷案件时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公序良俗原则。

  • 标签: 祭奠权 权利性质 侵权类型 法律保护
  • 简介:从发展过程来看,被追诉人的法律援助获得有一个从慈善到权利的漫长发展过程,其正当性主要源于司法公正、平等法律保护、法治社会建设、社会进步与司法文明的需要。从权利属性来看,被追诉人的法律援助获得是一种可在《宪法》中加以规定的司法救助,它属于社会救助的一种。我国规定的被追诉人法律援助获得的行使条件不符合这种权利的属性,应当将被追诉人无力支付辩护费用作为这种权利的行使条件之一。在权利的行使方面,应当根据问题产生原因,建立一种综合的权利行使保障措施体系。

  • 标签: 被追诉人 法律援助获得权 司法救助权 辩护权
  • 简介:分工协作与配合制约作为我国侦诉关系的基本方式,尽管存在争议,却仍然以其制度与实务上的合理性存续至今。然而,监察体制改革溶蚀和吸收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侦诉关系结构,并提出了监察与法律监督如何平衡的新论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侦诉关系思考与借鉴,解析我国传统侦诉关系应然和实然上的合理性,调试监察体制改革下新型侦诉关系,并对监察与法律监督关系进行深层论思,进而提出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下侦诉关系重构的具体思路。

  • 标签: 侦诉关系 监察体制改革 法律监督权 体系重构
  • 简介:为考察农户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异质性影响,本研究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利用CHIP2013年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由于在不同非农就业区域存在农户成员间的性别与代际分工组合,从而导致农户总体层面的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对农地的流转决策产生异质性影响;(2)在近期农户总体层面上,农户外出从业总时间不会影响农地流转,但本地非农就业总时间则会显著正向影响包括家庭是否转出和转出面积在内的农地流转供给;(3)成员性别差异上,成员各自的外出从业时间同样不会显著影响农地流转,但在本地非农就业上,相较于男性劳动力,女性的劳动时间则会提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而在对转出面积的影响则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4)代际结构上,子代成员中的男性比女性、父代的女性比男性更能影响农地供给。同时,在父代成员的性别分工上,非农就业区域对农地流转具有的异质性作用,要显著于子代成员性别分工上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本研究将为政府在新时期农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非农就业市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非农就业区域 劳动分工 农地流转决策
  • 简介: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农业援非的案例,从援助实施机构、受援助方的合作机构以及援助受益人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援助所呈现的不同形式的效果。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外援落实了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的政策,在完成项目活动、建立合作机制方面产生了可观的积极效果;更重要的是,受援方的小农户通过参与项目活动,获取资源的路径以及生计发展均得到了改善。而且,有些效果是“未曾预期”的,体现出其嵌入动态学习过程的特征。本研究也提出进一步提高农业援非的效果,需要设定项目逻辑框架、建立适应动态过程的监测评估体系,以及在当地的农业研发体系内更大程度地发挥农业技术的介质作用等。

  • 标签: 中国对外援助 农业援非 援助有效性
  • 简介:目前,民法学界对人格标识商品化的界定尚不明确,无法对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权益保护,从而衍生出了一些疑难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以参考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 标签: 人格标识 商品化权 民法保护
  • 简介:宅基地使用收回制度在整个宅基地使用制度中处于重要的节点地位.宅基地使用收回流程的现行法律规定与实践比较混乱,需要进一步规范.宅基地使用收回程序的启动者应是集体经济组织.对因公共利益而收回和因非公共利益而收回的不同情形,应采用不同的程序.政府负责审查和涂销登记.宅基地使用收回后,被收回人有获得补偿和重新申请宅基地使用的权利.未来立法应对宅基地使用收回流程做出规范,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 标签: 宅基地使用权收回 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表决程序 行政监管
  • 简介:人大任免,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的意愿,依法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免职、撤职等诸种权力。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按照法律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共有十五种形式,即:选举、补选、决定代理、决定任免、任免、推选代理、通过人选、批准任命、罢免、接受辞职、决定撤销、相应撤销、相应终止、决定人选、补充任命。其中,最后两种形式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

  • 标签: 人大依法 任免权形式 依法行使
  • 简介: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隐私有了一定的延伸,出现了网络隐私,然而当前我国对网络隐私的保护仍然存在不足,故而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本文从民法角度进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网络隐私民法保护的弊端与原因;其次对网络隐私民法直接保护路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且主要从间接保护路径与直接保护路径两方面出发进行了探究;最后指出了网络隐私民法保护规范的路径。

  • 标签: 网络隐私权 民法保护 司法保护
  • 简介:检察的定性问题在理论上的解决途径在于重新审视检察的权力定性与具体权能形式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作为政府行政分支的检察运行,还是司法化的权力构成,都遵循着相似的检察权力实现形式——“带到法庭中来”。法律监督是我国检察的特别权能,其实现方式是“提起诉讼”。

  • 标签: 检察权 法律监督 诉权化
  • 简介:美国从英属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新生大国,进而成长为国际体系主导型大国的过程,不仅是美国经济实力快速崛起的过程,也是其国际话语不断增强的过程。美国在国际体系中话语的提升不是其经济实力壮大后的自发产物,而是其主动塑造的结果。

  • 标签: 国际体系 话语权 美国 历史经验 经济实力 殖民地
  • 简介:日常家事代理是指夫妻双方处理家庭日常的事务与第三者做出一定法律行为时互有代理的权利,在夫妻关系中较为常见。但关于其的规定却略微抽象,对其日常家事范围的认定也较为模糊。本文将从日常家事代理的性质、范围界定与除外情形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日常家事代理权 范围界定 除外情形
  • 简介:"死船"法律制度是美国海事法下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确定船舶的法律地位、法律适用和海事管辖都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中国海商法学术界缺乏对此问题的研究。通过梳理过去二百年间美国这一法律制度的典型判例,分析"死船"能否构成船舶优先客体的判断标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船舶优先法律制度;"死船"的法律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船舶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下,其法律地位不同。这一法律制度在美国法下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当前不宜引入中国海商法。

  • 标签: “死船” 船舶优先权 客体 美国海事法
  • 简介:“制宪”之所以成为无法无天、完全失控的权力,制宪主体之所以有权代表“政治统一体”作出“根本政治决断”,原因均在于它们代表了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公意”。卢梭意义上一贯正确的“公意”是方法论整体主义的虚构,却被移花接木用于现实中的制宪和立法过程。在现实世界,“公意”至多是多数人的意志,和少数人的意志一样会作出错误判断,只不过在一定条件下犯错概率更小而已。一旦祛除“公意”一贯正确的光环,制宪就不过是代表了多数人的意志,“政治统一体”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统一,不同意见永远存在并有可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制宪”“政治统一体”这些指向无限权力的怪兽也就得统统回到潘多拉魔盒里。

  • 标签: 制宪权 公意 方法论整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