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汉诗的部可系联为16部,其独用同用情况大致符合《广》的独用同用例,且不同部的押韵限制在同摄之内;三等与四等相押;元与臻摄魂、痕同用。《怀风藻》的用基本在《王三》音系的框架内,与隋初唐诗文有着共同的用特征。

  • 标签: 《怀风藻》 日本汉诗 韵部
  • 简介:<正>本文选择宋初两位诗人王禹偁、杨亿的用作为研究对象,目的除了借以探讨北宋初期的语音情况外,还在于上继唐诗、下联宋词用的研究。因为打开《全宋词》,可资研究的词人实自宋仁宗时的柳永、张先开始,所以我们企图填补宋初这段空白。王、杨二位都是宋初诗坛的著名作家,他们的作品应具一定的代表性。

  • 标签: 杨亿 韵系 近体诗 古体诗 王禹偁 借韵
  • 简介:<正>一小引1.1.本文所记的温州方言包括两个点:温州市城区和离城五十里的永强区永中镇。两点一致时不加说明,不同处用括弧注出永强音。城区音分新派、老派两层,本文以新派音为主,单说城区时指新派音。老派、永强,需要时分别简称"老、永"。

  • 标签: 温州市 历史层次 方言 分化 读法 城区
  • 简介:《同音文海宝合编》是一部很有特点的西夏文辞书。它将《同音》与《文海宝》两部辞书的优点糅合在一起,以《同音》按声类编排为序,纳入《文海宝》的形、音、义解释,弥补了《同音》之简,规避了《文海宝》之繁。这部文献的出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海宝》仅存半部的残缺之憾。《同音文海宝合编》原卷残损严重,正反面重复利用,透墨严重,难于辨识。《〈同音文海宝合编〉整理与研究》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以取代原书成为方便实用的工具之书。

  • 标签: 西夏辞书 《同音文海宝韵合编》 《同音》 《文海宝韵》
  • 简介:系统地考察江有诰的叶音,不仅对重新认识叶音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全面准确评价江氏古音学的成就。王力等先生认为江氏的叶音和朱熹的叶音无异,是乱改字音。文章统计了江氏《诗经读》中全部的叶音,共有58处。通过全面考察这些叶音,发现江氏的叶音并不是乱改字音。他的叶音标准是他确定的古音,他的叶音本意是多音定一音。

  • 标签: 江有诰 《诗经韵读》 叶音 多音定一音
  • 简介:在增字、补训释、增或亦和增纽四个方面,敦煌本王卷首所记字数与实际不符,敦煌本王应是宋跋本王的增修本,敦煌本王的作者当不是王仁昫。

  • 标签: 宋跋本王韵 敦煌本王韵 比较
  • 简介:宋元以来对“缓改字”说的理解有失其本。陆德明“古人缓,不烦改字”的“改字”当理解为叶韵改字,而非叶音,“缓改字”说是用来反对叶韵改字的。“古人缓”作为陆德明反对叶韵改字的理论根据,加注叶音成为他抵制叶韵改字的现实选择。陆德明"缓改字"说是我们全面理解叶音及其产生的重要根据。

  • 标签: “韵缓改字”说 叶韵改字 叶音 古音
  • 简介:本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分析《切》音系知、庄、章三组声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复杂对应现象,观察《切》音系声韵调格局与现代汉语方言的明显差异以及《切》的小数量成倍高于现代汉语方言音节平均数等现象,再根据“均变性原则”,从而质疑《切》音系的单一性,肯定其音系具有异质程度较高的综合性质的设想。

  • 标签: 切韵 语音系统 汉语方言 均变性原则 综合性质
  • 简介:摘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的,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本文从音韵学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中诗词曲的用研究。“诗”以12首菊花诗作为研究对象,“词”以14首判词作为研究对象,“曲”以14支红楼梦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红楼梦》中诗词曲的用符合规则,且有许多通、借的用法。

  • 标签: 《红楼梦》 诗词曲 用韵
  • 简介:本文从语义视角对比分析商务翻译英语语料与母语商务英语语料中词汇搭配的分布模式,从而探讨汉英商务翻译中的搭配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汉英商务翻译文本较母语商务英语文本显著超用中性语义搭配而少用积极和消极语义搭配,以致译文呈现范化特征。其主要原因在于搭配使用单一,忽视语义特征,继而过度遵从某些搭配模式。

  • 标签: 语义韵 翻译 搭配 语料库
  • 简介:<正>新近我有机会读到台湾出版的余迺永先生校著的《互注校正宋本广》,觉得是一本很好、用起来很方便的书。只是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错误,作者亟应作些纠正或勘误之类的说明,以免贻误读者。这部书是一九七五年七月在台北联贯出版社初版印行,一九八○年十月修订再版。初

  • 标签: 广韵 又音 平声 校勘记 说文 增补
  • 简介:文章对《礼部略》在宋代语言学史上的功用作了较细致的钩沉,为深入研究《礼部略》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也为宋代韵书吏和宋代音韵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切实可信的资料.

  • 标签: 《礼部韵略》著录 功用 增补
  • 简介:文章在考察昆明方言儿化形式的基础上,比较其他汉语方言的儿化情况,认为不同方言中不同的儿化形式映射出了不同历时层面的儿化。汉语方言的儿化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同属于一个阶段的儿化也存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差异。儿化的演变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第一,语音系统中儿化的变化;第二,词汇系统中儿化词的变化;第三,语法及功能方面儿化的变化。儿化产生并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由于音系内部的不平衡性的增加,语音系统会对儿化系统逐渐进行自组织的整合。文章还归纳出了儿化整合和演变的6条结论。

  • 标签: 儿化 发展阶段 演变 儿化韵整合 方言
  • 简介:Conqueringtheworldisnotsupposedtobeeasy,butthat’sexactlyhowthingsmustlooktoXuLin,headofthegovernment’snewefforttopromotetheChineselanguageoverseas.Ms.XuiscreatingaglobalnetworkofChineseculturalcenters,calledConfuciusInstitutes2.

  • 标签: 高校 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 简介:<正>1关于知、庄、章组的关系1.1.0高本汉先生有个关于中古音舌齿音声母关系的著名的比例式(高[1]32页):t(端):知=tu(精):照知:照=t:is但照组在《切》实分庄、章两组,他于是以庄组为硬音,章组为腭化音,知组也是腭

  • 标签: 切韵 翘舌音 舌叶音 知组 组声母 介音
  • 简介:根据《集》切语已经清化而《类篇》切语尚未清化、《类篇》切语已经清化而《集》切语尚未清化两种情况,可以发现修撰者根据时音分别对两部辞书的切语进行了改造,这些改动反映了浊音清化。

  • 标签: 《集韵》 《类篇》 反切比较 浊音清化
  • 简介:全元曲入字中有841字不见于《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有2029字不见于元曲押韵。比较二者相重字,我们发现“琼贞他氛”等37字《中原音韵》漏收(指理应两或三部兼收,但《中原音韵》只收入其中一或两部),“底媸蚩徙塞”5字《中原音韵》错收。

  • 标签: 元曲 中原音韵 韵字 比较
  • 简介:歌豪通押是宋代闽音的特点,主要反映在闽籍文士的用中,文章发现在宋代四川籍诗人用中,这种情况也有十多例,这是同时期其他地区的诗文用中少有的现象.

  • 标签: 川籍诗人 用韵 歌豪通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