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1993年蒙特利尔<百日美展>[加]简妮芙·库艾勒段炼译[译者按]今6西方艺术的发展趋势,已不再仅仅停留于对个性化的新艺术语言的探讨,而已进入对新的艺术领域的探讨,新的领域为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语言空间。因此,有人称80年代以后的艺术为“死而复生”的艺...

  • 标签: 当代艺术 艺术家 日美 加拿大 视像艺术 前卫艺术
  • 简介: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酋席女演员达莉亚·克里蒙特瓦(DariaKlimentova)于2014年6月14日、19日和22日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出演了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女主角,以此作为她的告别演出。“朱丽叶”是达莉亚最喜爱的角色之一,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她就饰演了“安娜·卡列尼娜”和《奥涅金》中的“塔蒂阿娜”,但她笑言:“不幸的是我并没有做好准备,试想你才21岁就要表演《奥涅金》,你必须先成长为那些角色。

  • 标签: 《罗密欧与朱丽叶》 克里 《奥涅金》 谢幕 舞者 芭蕾舞团
  • 简介:《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观看完朋友哈尔德曼画展后创作的一部钢琴曲集。后由多位作曲家将它改编成管弦乐作品,其中法国著名作曲家拉威尔的改编被公认为最佳版本。拉威尔运用华丽、流畅、多变的配器手法将原作中描绘的各种音乐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拉威尔改编版的《图画展览会》对于后世管弦乐技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的音乐创作,特别是标题性音乐的创作也有着极高的学习、借鉴价值。

  • 标签: 图画展览会 拉威尔 音乐创作 管弦乐作品 穆索尔斯基 标题性
  • 简介:北京时间今天上午,2001年世界音乐奖的颁奖典礼,在摩纳哥蒙特卡洛的蓝岸举行,这是继格莱美之后世界流行乐坛的又一次盛会。拉丁狂飘在本届世界音乐奖上的势头依然强劲:瑞奇·马丁一人独得最佳销量男歌手等三项大奖。与往年的颁奖典礼一样,今年蒙特卡洛世界音乐奖的组织者为这些流行音乐界的巨星和歌迷们安排

  • 标签: 世界音乐 蒙特卡洛 北京时间 典礼 流行歌曲 马丁
  • 简介:在浩瀚的西方音乐长河中,数以亿计的传世经典诉说着每个时代的故事。无疑,堪当乐器王后的小提琴成为绝大多数作曲家青睐的描述内心情感的不二之选。小提琴以其最接近人声,细腻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独奏乐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茨冈》就是一首在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上盛演不衰的传世著作。她的创作者——法国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是继德彪西后对法国古典音乐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一位作曲家,虽然他不是一位专业的小提琴演奏者,却能通过娴熟的作曲技法将这个只有四跟弦的独奏乐器表现出如此五彩斑斓的音色与和声效果,加上独特的曲式表现,使得这首作品能够使表演者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尽情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小提琴高超的演奏技术。下面我就此曲的作曲风格,演奏技法及曲目表现形式做进一步的论述。

  • 标签: 拉威尔 茨冈 小提琴 演奏技法
  • 简介:奥古斯特·威尔逊的系列剧,不仅反映了二十世纪美国黑人的历史,而且记录了美国黑人女性意识觉醒和嬗变,是一组反映黑人女性自我重构的史诗。戏剧中所折射出来的剧作家的“双重女性观”,体现了他对身受双重压迫的美国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 标签: 奥古斯特·威尔逊 美国黑人女性 女性意识 自我重构 双重女性观
  • 简介:<正>一、1——20小节。1、这是大号独奏的著名例子。它使我们对大号这件乐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平时较少使用的中、高音区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2、拉威尔用木管与弦乐的混合音色演奏低音伴奏声部。应仔细阅读总谱,看拉威尔怎样用四部弦乐(大提、低音提琴各分二部)演奏三个实际声部,尽量避免同音复奏,使所有声部都运动起来。与弦乐写法相反,木管则把中间声部相同的音符归纳为长音,作平稳的处

  • 标签: 拉威尔 低音提琴 《图画展览会》 声部 弦乐 音色
  • 简介:谈到印象派音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德彪西与拉威尔。印象主义音乐兴起于19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光和色彩和声风格特色,在结构领域也进行了不懈努力和变革,从而得以形成可以体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本质。而拉威尔则是继德彪西后又一位印象主义音乐的权威。

  • 标签: 德彪西 拉威尔 印象主义音乐 音乐创作 印象派音乐 创作原则
  • 简介:  G大调钢琴协奏曲>是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代表作品之一.此曲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的节目中,且保持着持久不衰的强势地位.此曲被后人誉为"精湛的嬉戏性"杰作.但是目前在我国还未见到有公开演出的报道.研究这首协奏曲是想从作者拉威尔的创作风格着手,分析他的曲式结构、创作方法、创作特点,特别是创作风格.将这首作品更广泛地介绍给我国音乐界的听众中,同时在自己演奏这首作品时能将作者的本意准确地表示出来,在自己的演奏教学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

  • 标签: 创作风格 协奏曲创作 大调钢琴
  • 简介:本文通过对拉威尔及其管弦乐作品的代表作——《镜》组曲中的《丑角的晨歌》的介绍,阐述了印象派音乐的风格,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双排键对管乐器、弦乐器、拨弦乐器声音模拟的弹奏方法,以便与印象派风格相统一。

  • 标签: 拉威尔 印象派音乐的风格 双排键对管弦乐的演奏
  • 简介:杜鲁门.卡波特的小说《凡内早餐》于1958年出版.并于1961年由派拉蒙公司拍成电影。小说的评价相当高.创下了大销量.但现在一提到《凡内早餐》,很多人眼前首先浮现的,可能却是电影主演者奥黛丽.赫本的容颜以及考究的纪梵希黑礼服。

  • 标签: 奥黛丽.赫本 杜鲁门 电影 早餐 小说
  • 简介:俗话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前苏联,这个世界最大强国之一的突然解体,震惊了不同政见不同信仰的人们。来自独联体、俄罗斯的报道,成为本年度国际间的热门话题。对外界人而言,各种耸人听闻的消息,毕竟都算“耳听是虚”.中国电视艺术家代表团一行六人,有唱着苏联歌曲走上战场的年逾花甲的“老抗战”,有不足“而立”的小青年。灿烂的俄罗斯文化,火热的苏联艺术,二号超级大国的影响,在不同人的脑海里保留着色彩有别、浓淡不同的印象——赴俄参加莫斯科《后蒙特利尔——92》电视节,每个人对这一国际

  • 标签: 俄罗斯文化 艺术工作者 眼见为实 电视化 电视机构 影视业
  • 简介:二0一一年二月四日至四月二日,蒙特塞拉特艺术学院美术馆(MontserratCollegeofArtCallery)举办当代绘画展“快乐的代价”(ADebttoPleasure),

  • 标签: 艺术学院 绘画展 快乐 当代 波士顿 萨拉
  • 简介:1973年在新落成的悉尼歌剧院举办了首届悉尼双年展,目的是向全世界展示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在此后的11届展览中,共向观众展示了来自近60个国家10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参与展览的艺术家、艺术策划人、艺术品经纪人和收藏者们举办座谈会、讲座和艺术实验室。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富于挑战性的艺术家给澳大利亚的视觉艺术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艺术团体和艺术家都从中汲取了新鲜的理念并建立了相互之间的对话关系。

  • 标签: 艺术家 多样 艺术实验 艺术团体 当代艺术 视觉艺术
  • 简介:外景穆尔贝里大街夜晚蒙蒂将手插在驼绒大衣的口袋里,一个人走在铺满雪花的街上.他注意观看周围的一切:街上的行人、因为积雪而不时打滑的车辆,商店和饭馆.

  • 标签: 《第25小时》 电影剧本 戴维·本尼奥夫 美国
  • 简介:12届光州双年展将以“意想边界”(ImaginedBorders)为主题,并请克拉拉·金(ClaraKim)、大卫·提(DavidTeh)等11位策展人合作,呈现7个独立展览新模式.展览将探讨政治、经济、边境等问题,尤其侧重无形但实质的界线(如国界和世代)上.

  • 标签: 双年展 克拉拉 策展人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