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宫颈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现况,为实践工作选择最合适的模型提供证据,指导宫颈癌筛查。方法以宫颈癌和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两组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筛选截至2019年11月21日发表构建或验证宫颈癌发病模型相关文献。根据CHARMS清单制定提取表,以PROBAST工具评估偏倚风险。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15个模型,其中5个模型在中国构建。预测结局包含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症发生的多个阶段宫颈涂片异常(1)、CIN的发生或复发(9)、宫颈癌发生(5)。使用较多的预测因素为HPV感染(12)、年龄(7)、吸烟(5)和文化程度(5)。有2个模型采用机器学习建模。模型表现上,区分度范围为0.53~0.87,而校准度只有2个模型正确评价。仅2个模型在中国台湾地区利用不同时间段的人群进行了外部验证。偏倚风险评价发现所有模型均为高风险,尤其分析领域,问题集中在缺失数据处理不当(13)、模型表现评价不完整(13)、内部验证使用不当(12)和样本量不足(11)。另外,预测因素和结局测量不一致(8)、结局测量盲法使用情况未报告(8)的问题较突出。相对而言,Rothberg等(2018)的模型质量较高。结论宫颈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有一定数量但质量较差,亟须提高预测因素与结局的测量以及缺失数据处理和模型表现评价等统计分析细节,对现有模型进行外部验证,以更好地指导筛查。

  • 标签: 宫颈癌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偏倚风险 系统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院内跌倒伤害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列线图。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住院期间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24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发生跌倒后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功能障碍等。采取Lasso回归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方法筛选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列线图。C指数、H-L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区分度、一致性。Bootstrap重采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70例患者发生院内跌倒伤害,跌倒伤害发生率为28.81%。年龄≥60岁、功能障碍、联合服用特殊药物、无陪护、低血钙是跌倒伤害的五大预测因素。模型C指数为0.823(95%CI 0.756~0.875),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03。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42,P=0.4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临床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快速通过院内跌倒伤害预测列线图获得重回风险,识别院内跌倒伤害发生高风险患者,为针对性预防跌倒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跌倒 伤害 院内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b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组织发生生物力学和组织结构改变,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进而引起患者腰腿痛的疾病。椎间盘退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由于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椎间盘退变发病人群也逐渐倾向年轻化。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构建一种贴近于人体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探究椎间盘退变的病因、病理机制以及非手术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体外模型主要有两种:体外细胞培养和组织器官培养;而体内模型研究的较多,主要有七种两大类:自发性和诱发性两种模型。其中自发性退变模型又称增龄性退变,而诱发性模型是指通过损伤动物的椎间盘结构、改变椎体生物力学结构、手术导致脊柱失稳或构建神经根压迫以及基因敲除等方法构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虽然动物造模的制作方法及文献报道不少,但每种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选择造模方法时要权衡利弊。目前仍没有一种公认的、全面的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患者入住ICU 24 h内的高危因素,建立ICU医院感染早期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查阅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相关病原学数据和原始病历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转入原因,入住ICU 24 h内血生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预测量表,并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2 453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445例患者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18%,其中肺炎(包括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5例(30%),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245例(5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65例(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2岁(OR=2.15,95%CI:1.23~3.47,P=0.03)、新发脑卒中(OR=1.59,95%CI:1.22~3.31,P<0.01)、入住ICU 24 h内APACHE Ⅱ评分≥18(OR=3.64,95%CI:2.79~5.32,P=0.02)和SOFA评分≥8(OR=3.17,95% CI:1.93~5.66,P<0.01)是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量表,医院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肺炎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5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6分。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显示该量表预测效果良好。结论年龄≥72岁、新发脑卒中、入住ICU 24 h内APACHE Ⅱ评分≥18分和SOFA评分≥8分能够早期预测ICU医院感染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建立一种损伤能量精确、重复性好、损伤分级明确、并发症和死亡率低的脊髓半侧损伤模型。方法选取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进行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分为轻、中、重3个损伤组(每组n=14)和对照组(n=14)。利用液压打击系统制作轻、中、重各级脊髓损伤模型。各组于建模后3、7、14 d行磁共振检查明确损伤情况,同时于14 d处死取标本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记录实验大鼠操作前后磁刺激诱发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数值,行脊髓损伤运动功能评分(BBB)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根据损伤能量可稳定地制备出轻、中、重型脊髓半侧损伤模型,在损伤后3 d,轻度损伤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BB评分为(20.75±0.43)分,轻度损伤组为(18.50±0.93)分,t=26.671,P<0.05],中度损伤组与轻度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损伤组(9.34±4.07)分,t=108.824,P<0.05];重度损伤组与中度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损伤组(2.50±2.27)分,t=83.290,P<0.05]。磁共振、病理结果可明确显示不同程度的伤后改变。结论脊髓半侧液压损伤动物模型能够精确控制损伤能量,制造分级的脊髓半侧损伤模型。该方法保留部分二便功能,并发症少。

  • 标签: 脊髓损伤 模型,动物 运动诱发电位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骨科护士心理状态,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并在基于机器学习构建骨科护士心理状态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某市8所医院的168名骨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骨科护士心理状态,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因子,基于机器学习应用支持向量机(RBF-SVM)、Logistic回归、线性判别式分析(LDA)三种分类器构建预测骨科护士心理状态模型,比较三种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骨科护士SCL-90平均分(125.43±24.19)分,其中67例筛选为阳性,存在心理问题。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证实护龄、社会支持程度、工作成就感、自我效能感为骨科护士心理状态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机器学习,应用RBF-SVM构建的骨科护士心理状态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最高,优于Logistic回归、LDA。结论 骨科护士心理状态影响因素众多,护龄、社会支持程度、工作成就感、自我效能感为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以RBF-SVM构建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心理状态不佳的护士。

  • 标签: 骨科护士 心理状态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人肠道病毒多感染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疾病,个别患儿病情加重时会发生死亡。人肠道病毒在世界范围曾多次感染爆发流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除脊髓灰质炎疫苗、新型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新型肠道病毒71型感染外,尚无特效药用于预防与治疗其他型别人肠道病毒感染,而缺乏具典型临床症状的动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本文就人肠道病毒动物模型最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人肠道病毒 感染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解剖了解颧弓韧带的形态结构及位置数据。方法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杭州医学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医生团队在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解剖20例中国人半面冷冻新鲜标本,逐层解剖显露颧弓韧带,观察相邻组织结构及层次关系,测量不同层次及起点的尺寸及拉力参数。参考13篇颧弓韧带相关论文,结合解剖数据,得出颧弓韧带的认知及描述。结果颧弓韧带在颧弓区域皮肤和皮下组织间呈均匀致密垂直于皮肤分布的纤维组织结构,横径2.0~2.5 cm,外侧缘距离耳屏3.5 cm;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深层分为大小两束,分别距离耳屏4.0、6.5 cm;在颧弓前端下缘骨膜表面可见大束韧带起始部,纵轴平行于颧弓,位于颧大肌起点外侧,拉力最大可达28 N;在颧大肌起点内侧可见小束韧带起始部,纵轴平行于颧骨下缘,大小束之间有细小散在的韧带。结论颧弓韧带包含大小两束,分别起自颧弓和颧骨下缘,具有特定的解剖规律,不同层次的结构表现和位置参数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解剖 面部 韧带 骨皮韧带 颧弓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面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为面部整形手术和注射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捐赠的19例(28侧)成人新鲜面部标本(男10例、女9例),对面动脉及其分支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面动脉的类型、层次、与鼻唇沟关系、长度、直径、与口角距离、分支及颏下动脉情况。结果28侧标本均存在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在下颌缘下方发出颏下动脉,上行至咬肌前缘跨过下颌骨进入面部,进入面部后分支情况多变。在整个走行过程中,面动脉发出颏下动脉100%(28/28)、下唇动脉100%(28/28)、上唇动脉100%((28/28)、鼻外侧动脉92.9%(26/28)、内眦动脉57.1%(16/28)。按血管走行可分为4型,Ⅰ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直接起自面动脉下段)8侧(28.6%),Ⅱ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为终末支)8侧(28.6%),Ⅲ型(无内眦动脉)10侧(35.7%),Ⅳ型(无内眦动脉和鼻外侧动脉)2侧(7.1%)。面动脉下段均位于表情肌深面,在口角外侧(26.0±5.0) mm处延续为中段,该段行走层次多变,可在表情肌深浅层中穿行,经过鼻槛水平后延续为上段,均位于表情肌浅面。24侧(85.7%)面动脉位于鼻唇沟内侧,4侧(14.3%)骑跨于鼻唇沟。面动脉上、中、下3段长度分别为(26.4±10.9) mm、(29.7±8.4) mm、(33.5±6.9) mm,上、中、下3段起点直径分别为(1.09±0.21) mm、(1.85±0.12) mm、(2.45±0.48) mm。面动脉在口角外侧经过,其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到口角点的距离为(26.0±5.0) mm。上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8.0±1.4)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55.0±5.2) mm。下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17.1±11.1)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44.2±5.2) mm。颏下动脉起点直径(1.4±0.1) mm,颏下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距离为(34.9±2.6)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29.4±5.8) mm,距离下颌骨下缘(6.4±0.8) mm;在下颌骨中线处,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9.0±1.0) mm;在正中矢状面处,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8.4±1.0) mm。结论面动脉的类型繁多,但其分支和走行层次有一定的规律,其通常从咬肌前缘进入面部,在口角外侧经过,从表情肌深面逐渐走行至浅面,沿着鼻唇沟向上走行,沿途发出分支。掌握面动脉的解剖有助于安全实施整形手术和治疗操作。

  • 标签: 解剖学 动脉 面部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感染体内扩散模型。方法新西兰兔睾丸内复苏梅毒螺旋体标准株(Nichols),并连续分离传代,收集第2代梅毒螺旋体菌株悬液接种于新西兰兔背部皮肤。感染21 d后麻醉处死新西兰兔,收集血液,无菌分离感染部位组织以及肝脏、脾脏、睾丸和淋巴结。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织器官梅毒螺旋体扩散情况。结果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第21天所有接种部位均出现皮肤损伤(硬结和溃疡),病理检查显示感染部位出现大量炎症细胞,主要包括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显示肝脏、脾脏、睾丸等组织器官存在大量梅毒螺旋体。结论新西兰兔背部皮肤接种梅毒螺旋体后能通过血液和淋巴结扩散到肝脏、脾脏、睾丸等组织器官,成功构建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感染体内扩散模型

  • 标签: 苍白密螺旋体 疾病模型,动物 病理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住院服务质量的期望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为提升住院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10—11月,使用修订的SERVQUAL量表对医院住院服务质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可靠性、保证性、响应性、经济性、关怀性及有形性6个维度20个条目。根据期望服务质量与实际感受的差距,制订提升策略。结果211例被调查的住院患者中,期望服务质量与实际感受各维度一致,具体分值排序为保证性>关怀性>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经济性,其中经济性的期望值与实际值差距最大,保证性差距最小。20个条目的期望和实际感受差距均为负值,其中医院饮食、药品及检查费合理性方面的差距最大。结论三级综合医院患者期望服务质量与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差距,需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包括前移管理端口、提升服务品质等。

  • 标签: 患者满意度 住院患者 服务质量 医院管理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子痫前期(PE)是妊娠特有的严重综合征,常导致母儿妊娠结局不良及远期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目前PE的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亟需更多病因机制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理解PE的发病机制。常用的非转基因PE动物模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难以呈现妊娠过程特异的PE表型,无法聚焦于单个基因在PE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无法判断相关基因在发病机制中的上下游关系等。转基因PE动物模型的出现和发展,给PE发病机制特别是相关致病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本文归纳了国内外已发表的PE转基因鼠模型的特征,为PE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靶点的寻求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测模型,以期降低开腹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改善预后。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48例开腹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高血压、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急诊手术、备皮时间、麻醉方法、手术切口类型、切口长度、血液pH值、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8 kg/m2、合并2型糖尿病、备皮时间<10 min、全身麻醉、切口长度≥12 cm、手术时间≥2 h是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2型糖尿病、备皮时间、全身麻醉、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联合应用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测评估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95%CI:0.804~0.979)。结论年龄≥60岁、BMI≥28 kg/m2、2型糖尿病、备皮时间<10 min、全身麻醉、切口长度≥12 cm、手术时间≥2 h是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上述因素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有较佳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感染 切口 开腹手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组装性能,经体外三维培养形成的微小组织器官类似物。本文综述了介导血糖调控和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组织类器官构建过程,及其在糖尿病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类器官技术在疾病建模、个体化医疗和再生医学等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糖尿病领域的研究。

  • 标签: 糖尿病 类器官 干细胞 β细胞 微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17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瘢痕愈合不良组(48例)和瘢痕愈合良好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R 3.6.3)中的rms程序包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是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此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AUC为0.90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2,P=0.657,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及较好校准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孕妇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这5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伤口愈合 模型,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肺腺癌代谢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并构建预后模型。方法利用TCGA、KEGG、TCGA数据库筛选肺腺癌的基因表达、代谢相关基因、肺腺癌代谢相关的基因集和临床信息。采用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降维筛选预后相关基因。Cox回归构建肺腺癌风险模型,高风险与低风险组。结果成功筛选出4个基因,LDHA、GAPDH、GNPNAT1和HACD1。高风险组预后显著差于低风险组(P<0.01),根据生存时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1年、2年、3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637、0.645。实验和验证数据集均提示该预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筛选4个关键基因与肺腺癌代谢相关,构建的风险模型对于肺腺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为肺腺癌的精准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腺癌 肺肿瘤 预后模型 生存分析 风险模型
  • 简介:摘要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的实验动物以鼠类和犬类为主,构建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物理刺激、饮食和手术等手段来诱导,从排便情况、肠道传输功能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等方面来评价模型。但构建方法存在不足之处,模型的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将从模型的构建、评价及应用方面,归纳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以期对研究慢传输型便秘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慢传输型便秘 动物模型 构建 评价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短期预后差的脓毒症患者,尽早进行干预,减少病死率。方法收集2013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0例脓毒血症(入院后诊断为脓毒症)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脓毒症患者入院后24 h内第一次的降钙素原、B型脑钠肽前体等指标,及入院当时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出与脓毒症患者30 d(短期预后)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予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变量的二次筛选,最后将有意义的变量建立诺模图,用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判别能力,用GiViTI校准图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用递减曲线分析(decline curve analysis,DCA)判断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并应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结果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型脑钠肽前体、乳酸、白蛋白、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入院时心率对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AUC为0.846,校准图的P值为0.886,Brier scaled:0.092,calibration slope:1.000,R2:0.385,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bootstrap法验证的AUC为0.854,校准图的P值为0.944,Brier scaled:0.090,calibration slope:1.000,R2:0.389,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结论B型脑钠肽前体、乳酸、白蛋白、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入院时心率为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指标建立的模型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方面有较好的意义。

  • 标签: 脓毒症 危险因素 模型 预后 短期 bootstrap法 诺模图 逐步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17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瘢痕愈合不良组(48例)和瘢痕愈合良好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R 3.6.3)中的rms程序包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是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此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AUC为0.90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2,P=0.657,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及较好校准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孕妇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这5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伤口愈合 模型,统计学